放上書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啟筆寫這些文字前腦海中浮現的是多年前所寫的一批閱讀筆記以及才剛剛到書房去找了湯瑪仕曼的《魔山》翻了幾頁又重新放回書架。坦白說這樣的動作極為熟悉,許多放在書架上幾乎被我遺忘了的書多多少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像早上出門加班前才從架上抽拿出James L. McClain的《日本史》,讀了前言就又把它放回去一樣。遠足文化出這本書應該也是下了重本,這書可是將近有九百頁。
這樣的經驗多了,就有些習以為常的感覺。可明明有許多書是不應該有如此待遇的,不然讓它們靜靜的留在書店裡應該是更好的歸宿。可偏偏是禁受不起吸引,或是一時的衝動,花了錢買回家了,放上書架沒多久就忘了。等到那天再想起來那微微的心悸,想起當初曾有的感動,又是許多日子以後了。
心中老是盤算著應該有一種安定自己的方式,在越來越枯躁無趣的生活中,總應該存在著些感動,稍縱即逝的靈光,如果沒有及時抓住,或許就真消失不見了。也是對文字重新燃起的渴望,總想該把每天生活中與閱讀有關的,不涉及隱私的,想辦法留下來,等到有一天不再有氣力反芻了,就懷舊的擁著這些文字取暖,雖然明明這氣候顯然是越來越熱的令人不耐了。
我是突然想起了在書店看到Jordan B. Peterson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讀了幾頁就覺得非把這書帶回家好好讀,而回到家不意間瞥見被我遺忘了兩三個月讀了將近三分之一的《傅科擺》,順手把《傅科擺》從書架上拿了下來,把才買回來的《生存的十二條法則》放上書架,也許幾個月之後就會重新想起它,那時《傅科擺》應該也讀完了,只要我沒再一時興起讀艾可的其他文集。不過也很難說,昨天才剛買了艾可的奇書《如何撰寫畢業論文》,也放上書架了。(2019/5/11)
avatar-img
2會員
1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徐江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從那天在台鋁聽完小說家吳明益的演說,滿心喜悅的排著隊拿著剛買的第二本《苦雨之地》讓小說家簽完名後,雖然驚艷於他演講內容之精彩及穩健紮實的台風,但《苦雨之地》就沒有再讀了。於是對於《苦雨之地》印象一直
是在很久以後,幾乎已經退了流行之後,才趁著某個夜黑風高(其實並沒有什麼風,只是寫著寫著覺得該要來句成語)的晚上,找了假牙的詩集來讀,順手也寫了首好久沒寫的詩。 真正引發想寫詩的動念,是看了梁文道的讀書
自從那天在台鋁聽完小說家吳明益的演說,滿心喜悅的排著隊拿著剛買的第二本《苦雨之地》讓小說家簽完名後,雖然驚艷於他演講內容之精彩及穩健紮實的台風,但《苦雨之地》就沒有再讀了。於是對於《苦雨之地》印象一直
是在很久以後,幾乎已經退了流行之後,才趁著某個夜黑風高(其實並沒有什麼風,只是寫著寫著覺得該要來句成語)的晚上,找了假牙的詩集來讀,順手也寫了首好久沒寫的詩。 真正引發想寫詩的動念,是看了梁文道的讀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躺在書架上肯定超過十年,每回整理房間總是拿上拿下、擺來擺去,不知該拿它怎麼辦,也因為今年給了自己有關閱讀的目標,總算在上週讀完了這本書。 雖然本身沒有像書裡的大法師及牧師有特別深刻的信仰,在生活中也沒多花時間從事閱讀經書或祭祀活動,但書裡其中的一些橋段還是很想好好的將它記下來。
Thumbnail
編輯來信邀約檔期,我看著書名非常眼熟。(跟今天要推薦的書沒關係喔~) 原來是多年前我很喜歡的書,當時我還寫了心得,就放在專欄裡面。這件事情更讓我覺得,平時真的要多讀書,我說我喜歡,幾年後它就自己上門來找我了。翻譯別人譯過的書,確實有一點壓力。不過最近我都跟自己說,反正現在也沒幾個人會看書
Thumbnail
離看完上一本書已經過了很久,這中間太多的掙扎、逃避和拖延使我暫停一段時間。這次會讓我再次想翻開書是因為又感受到現在的狀態停滯不前,面對生命的課題也總是感到無力,所以下定決心正視問題並想從書裡找到些什麼。
今日,外出忙碌了半天。午後,稍作休息,開始著手整理舊書。經過兩個小時,我按照自己用書先後選出了70本。在挑選贈書的過程中,我有意外的發現,有些好書竟然被遺忘了。例如,索忍尼辛的《古拉格群島》三卷本。當初,我購進的時候,索忍尼辛的小說中譯本擠滿書架,因為騰不出空間,只好把它們推向書架最深處。嚴格說來,
4月7日,台北紀伊國屋書店會員日,我搭乘捷運電車前往取回訂書,臨去前,照例巡視各書架一番。我發現,店內的人文社科書籍似乎賣不動,一年前,我巡遊的若干書籍還立在架上,它們的書背對著我微笑,看來它們正在等著我,這次就把它們帶回去。我讀懂它們的心情,順其小小的心願,便豪快地收入手中了。   依照我的習
Thumbnail
再度掀起篇章 先說說作者的第一本書{真正的整理 不是丟東西},與以往自己看過的整理書大為不同,提到許多自然與內心的循環與對話,又帶有哲思,好吧!現在想想還蠻符合自己的偏好,對心理與哲理的探詢。 接觸的起源 某天去台北參加一場{致富金鑰書籍分享會}當天作者-文君老師剛好是嘉賓,身體下意識地拿起手
今天下午,我重讀了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之後,又湧生出寫作長文的豪情來。不過,它的代價很大。連續三日細讀下來,我眼睛的疲累推至最高點,折騰得我淚油直流,不得不趕緊服下10粒明目地黃丸。於是,我又想,許久未整理家中的書堆紙山,再不整治秩序的話,今後,我要找書閱讀就更困難了,不如趁此勞動筋骨活化血路,也
Thumbnail
2023年,我在閱讀習慣上,有很大的調整。我「看完」的書變少了,但「看過」的書卻變多了。 一直以來,我看書都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書一定要看「完」。除非真的遇到很爛的書,不然,我都會耐著性子讀到最後一頁,深怕錯過某個重要知識或概念。 我想,這應該就是一種FOMO心態。
Thumbnail
每次漫步在圖書館,隨手從架子上取下書本,拿到沙發上看,或是進一步把它借回宿舍閱讀,都是一個個奇妙的緣分。 昨天我借的這本書——由慧敏法師寫的《停下來,才能看見》首先是因為書名吸引我,因為我覺得現階段的我,在像一隻箭很認真地不斷往前衝了很久之後,需要停下來,否則我的*「智商」、「感性」和「靈性」這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躺在書架上肯定超過十年,每回整理房間總是拿上拿下、擺來擺去,不知該拿它怎麼辦,也因為今年給了自己有關閱讀的目標,總算在上週讀完了這本書。 雖然本身沒有像書裡的大法師及牧師有特別深刻的信仰,在生活中也沒多花時間從事閱讀經書或祭祀活動,但書裡其中的一些橋段還是很想好好的將它記下來。
Thumbnail
編輯來信邀約檔期,我看著書名非常眼熟。(跟今天要推薦的書沒關係喔~) 原來是多年前我很喜歡的書,當時我還寫了心得,就放在專欄裡面。這件事情更讓我覺得,平時真的要多讀書,我說我喜歡,幾年後它就自己上門來找我了。翻譯別人譯過的書,確實有一點壓力。不過最近我都跟自己說,反正現在也沒幾個人會看書
Thumbnail
離看完上一本書已經過了很久,這中間太多的掙扎、逃避和拖延使我暫停一段時間。這次會讓我再次想翻開書是因為又感受到現在的狀態停滯不前,面對生命的課題也總是感到無力,所以下定決心正視問題並想從書裡找到些什麼。
今日,外出忙碌了半天。午後,稍作休息,開始著手整理舊書。經過兩個小時,我按照自己用書先後選出了70本。在挑選贈書的過程中,我有意外的發現,有些好書竟然被遺忘了。例如,索忍尼辛的《古拉格群島》三卷本。當初,我購進的時候,索忍尼辛的小說中譯本擠滿書架,因為騰不出空間,只好把它們推向書架最深處。嚴格說來,
4月7日,台北紀伊國屋書店會員日,我搭乘捷運電車前往取回訂書,臨去前,照例巡視各書架一番。我發現,店內的人文社科書籍似乎賣不動,一年前,我巡遊的若干書籍還立在架上,它們的書背對著我微笑,看來它們正在等著我,這次就把它們帶回去。我讀懂它們的心情,順其小小的心願,便豪快地收入手中了。   依照我的習
Thumbnail
再度掀起篇章 先說說作者的第一本書{真正的整理 不是丟東西},與以往自己看過的整理書大為不同,提到許多自然與內心的循環與對話,又帶有哲思,好吧!現在想想還蠻符合自己的偏好,對心理與哲理的探詢。 接觸的起源 某天去台北參加一場{致富金鑰書籍分享會}當天作者-文君老師剛好是嘉賓,身體下意識地拿起手
今天下午,我重讀了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之後,又湧生出寫作長文的豪情來。不過,它的代價很大。連續三日細讀下來,我眼睛的疲累推至最高點,折騰得我淚油直流,不得不趕緊服下10粒明目地黃丸。於是,我又想,許久未整理家中的書堆紙山,再不整治秩序的話,今後,我要找書閱讀就更困難了,不如趁此勞動筋骨活化血路,也
Thumbnail
2023年,我在閱讀習慣上,有很大的調整。我「看完」的書變少了,但「看過」的書卻變多了。 一直以來,我看書都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書一定要看「完」。除非真的遇到很爛的書,不然,我都會耐著性子讀到最後一頁,深怕錯過某個重要知識或概念。 我想,這應該就是一種FOMO心態。
Thumbnail
每次漫步在圖書館,隨手從架子上取下書本,拿到沙發上看,或是進一步把它借回宿舍閱讀,都是一個個奇妙的緣分。 昨天我借的這本書——由慧敏法師寫的《停下來,才能看見》首先是因為書名吸引我,因為我覺得現階段的我,在像一隻箭很認真地不斷往前衝了很久之後,需要停下來,否則我的*「智商」、「感性」和「靈性」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