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身體功能較好不等於跌倒風險低,預防長輩跌倒,你需要知道的三兩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住在澎湖的銀樹阿公(化名)阿公因腰椎壓迫神經導致左腳垂足,需要拿助行器才能步行;左髖也換了人工髖關節。因前批夥伴訪視時,說起阿公步行不穩定,擔心有跌倒風險,希望我們去看看。

騎著電動助步車的拉風阿公

我們一行人到阿公家時,阿公正從附近廟口騎著電動代步車回到家,停好車後,拄著助行器慢慢地走過來,可以看得出阿公有些吃力,但整體來說步行還算穩定。阿公非常健談,樂呼呼地跟我們說著他的每日行程,早上騎著電動代步車到廟口找朋友們聊天,中午小憩後會撐著助行器做些簡單運動。
我問了幾個關鍵問題,瞭解到阿公半年內沒跌倒經驗,對於身體的掌握也很高,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我也觀察到阿公腿蠻結實,我覺得很好,沒太大問題。教阿公一個負重訓練一個平衡訓練,結束這一回合,交給其他專業夥伴們持續關心阿公其他狀況。

正在煮飯的金枝阿嬤(化名)

跟阿公聊到一半,阿嬤正好煮完飯。阿嬤手撐著腰,搖晃著身子朝我們走來,不需要拿輔助工具,熱情地走出來跟我們打招呼。我瞄了一下,不對勁,阿嬤或許才是跌倒高風險群!由於對其他專業夥伴對阿公的訪談還沒結束,我抽身先另外跟阿嬤聊聊。
金枝阿嬤雙膝開過刀,平常不需要輔具就可以在家裡行走,出外時才會帶著手杖,手杖的底端已經被磨到光滑,沒有穩定支撐的效果。另外阿嬤腿部肌肉看起來就是一副肌少症的樣子,大腿小腿有點細,肉也看起來鬆垮垮的。
「你這一年來,有沒有覺得大腿小腿又比以前細摳(台語)?」
「有阿!感覺嚕來嚕細摳,嚕來嚕無力,沒法度走很遠。」
我也設計給阿嬤幾個跟增長肌肉力量與平衡有關的運動,並叮嚀手杖一定要去更換,我們八月會再來看,觀察腿部肌肉與輔具狀況有沒有改善。

疑惑,為何阿嬤沒被列入需要關懷名單?

訪完結束,我納悶著為何金枝阿嬤沒被列入關懷對象呢?都在同個屋簷下,我們並不麻煩阿!我翻閱了紀錄,原來是先前的夥伴們覺得阿嬤都能自己步行,也不需要輔具的協助,只有走比較遠才需要手杖或雨傘撐著,生活也都能自理,所以不認為需要特別追蹤。還好因為阿公的狀況我們來到這裡,才找到這漏網之魚。

跌倒要看綜合能力

我跟夥伴們分享物理治療師怎麼看老人跌倒風險呢?身體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我們還要把輔具與環境考慮進行,可以看到一個人是否可能跌倒的綜合能力
這幾年夥伴們越來越懂得居家環境我們常看三件事,燈光是否明亮?環境是否雜亂或浴室防滑是否良好?走路動線是否有門檻?跟過去幾年比起來,這兩天聽到的家訪回報都提到居家環境整齊度都變好了,阿公阿嬤家也是如此,心裡覺得蠻開心的,原來大家一年年的各方面的努力衛教與關心真的是有成效的。
排除共同的環境因素,阿公阿嬤要比的就是身體+輔具的能力。前面說到阿公身體功能雖然較差,但輔具用得極好,自己對身體的掌握度也高;阿嬤雖然身體功能相對較好,但事實上用助行器還是更安全的選擇,但阿嬤選擇用手杖,加上沒有很好的止滑。在綜合能力的評比上,我反而給阿公較高的分數。

半年內有跌倒過嗎?

這是我常建議夥伴們家訪時一定要問的問題,半年內曾經跌倒過或一年內跌倒過2次,都是接下來一年再次跌倒的高風險族群。如果家裡爸媽爺奶超過65歲以上,一定要常常關心這件事,特別是有些長輩是自己住,身體的一些狀況不想讓兒女擔心不見得會主動說。雖說跌倒不一定會或有大傷,但假若一旦發生(前兩名是手腕骨折與大腿骨折),長輩的身體功能往往就會急遽下降,不得不慎阿!

老化是必然的,但我們可以改變曲線

現在的人愈活愈高齡,身體機能的衰退是必然的現象,但衰退的速度卻是可以減緩的。如下圖所示,你不覺得很鼓舞人心嗎?其實我跟好多人聊過現在我們這輩的人要活到100歲是很正常的(參考閱讀:100歲的人生戰略)。好多人都跟我說:「我才不想活那麼久,活那麼久又沒什麼好。」別懷疑,我這半年來問過將近快50個朋友,大家都這麼說。但...生命的長度我們很難決定,更怕的是我們沒將自己準備好!
不過看看下面這張圖,你不覺得很鼓舞人心嗎?培養運動習慣多交好朋友(歡迎大家跟岳裕當好朋友)、找到人生意義與目標(未來是多段式人生而非傳統的三段式人生)、監督政府讓環境更友善(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阿!),希望未來你我都能活躍老化。
實線-正常老化曲線;虛線-成功老化曲線。你想要哪一種人生呢?(圖/https://seniorlivingnews.com/)

關心長輩,保命防跌,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多

我們每天都有機會看到很多老人,也或許我們對於各種老態都已經習以為常,也因此我們常常會錯過好多可以救援長輩的機會。最理想的狀況是如果發現長輩狀況正在往下走,趕快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
澎湖義診的家訪經驗,讓我們累積出蠻多經驗的,有時候我們看著長輩的樣態,大概就會有一些感覺。例如臉的飽滿度跟大腿小腿的飽滿度是否成比例呢?金枝阿嬤就是很好的例子,平常都自己煮,所以阿公阿嬤的臉看起來都蠻飽滿的,阿公輔具不錯,個性又愛趴趴走,所以雖然有神經壓迫垂足等問題,但大腿肉看起來還是很飽滿;相對來說阿嬤除了走路不穩,第一個引起我注意的就是大小腿細到不跟臉匹配。仔細問阿嬤,因為手杖不穩,她都不敢跑太遠,而且只在家裡附近走走,導致肌肉量流失,那豈不是很可惜?
另外走路穩不穩呢?家裡的環境是否雜亂?長輩的臉是否有消瘦?有時候鄉下的一些長輩們自己住,雖然兒女都固定有金錢支援,但因為節省習慣,很多時候會造成營養不足。這些都是老化或衰弱的風險因子,同時也是增加長輩跌倒風險的關鍵。早在103年國健署出版的長者防跌妙招,很適合家有長輩者好好閱讀。

輔具適配

輔具很重要,就像戴眼鏡一樣,配到合適的度數才能夠解決看不清楚的問題。輔具也是如此,很多人都覺得反正看到長輩走的不穩就花些錢買個輔具。但這往往導致輔具不適合或使用方式不對的狀況。其實現在台灣的各地都有輔具資源中心,裡面會有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等專業人員,若覺得家裡長輩有輔具需求但卻又不知如何選擇,不妨先諮詢當地資源。各縣市輔具資源中心查詢
雙心石滬
天人菊計畫
跟著台北醫學大學楓杏社會醫療暨醫學知識推廣服務隊到澎湖義診,今年已經是第六年。2011年起每年暑假會有一批規模百多人的醫護人員與學生們,來到澎湖地毯式的關懷當地居民的健康狀況。在這當中總有些居民因為種種原因需要後續關懷與追蹤,我們每兩個月來一次,這就是美麗的天人菊計畫由來。相關報導
澎湖天人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9會員
95內容數
每天三分鐘,建立一個小習慣,找回使用身體的自主權。我是一名愛碎念的物理治療師,自費物理治療的經驗讓我累積與患者身體相處的豐富經驗,希望這些碎念,能幫助到您與您的家人,歡迎加入洪老師臉書粉專:岳裕物治師。作者現服務於安和物理治療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洪岳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半年來臉書瘋狂被某幾大品牌的按摩槍瘋狂洗版,而最近幾個月開始聽到身邊無論是治療界、運動界、一般朋友,都有不同的團在團購,真心覺得廠商們行銷做得好厲害啊!而有些朋友也私訊問我買回家了,怎麼使用呢?我覺得這題有意思,專文跟大家分享,也透過這篇幫助大家更瞭解身體。
在我近三年的治療內容裡,如果全身要挑出一個治療頻率最高、最費心費力的關節,那必定會是髖關節。她,是我全身最關注的關節。今天就帶大家來瞭解她。 髖關節為什麼重要呢?因為她扮演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佛家有句話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許多患者面對疼痛,我們也看到同樣的現象。 37歲的腰,居然痛到無法起身,曾經覺得人生很絕望 約莫半年前,翰哥曾經因為椎間盤突出的困擾找我做治療,沒想到,二個月前又復發了...這是翰哥第5次大的腰痛腳麻發作,因為新的工作任務,常常必須蹲著看東西。一天醒來,痛到幾乎
用途 找到三個足弓,可用來決定以「舒適」(非矯正)為目的的墊片應該怎麼墊。也可用在高跟鞋的修飾上。 步驟 畫出足部輪廓 點出5th MTP Base與外側足弓高點 點出5th MTP head的頂點、遠點、近點 點出舟狀骨頂點與內側足弓軟組織高點 點出1st MTP head
我先倒果為因來說些例子,例如腳踝扭傷了,經過急性期的照顧,慢慢變不痛了,也能正常走路跑跳,一切都很美好。但其實可能踝關節有「小卡」而你並不知道,久而久之,你的身體其實也很習慣,一切都沒問題。但當有一天,我們突然想要爬山運動,對於還踝關節的「角度需求」增加了,這時候就會造成關節使用上的「不順」。
楔子-工作的第四年,我超憂鬱的!那年,我在護理之家服務。那是我人生第一次面對那麼多的「老、病、死」。在那環境下,死亡,相對就不可怕。病與失能臥床,才讓人感到揪心與折磨。空洞的眼神,訴說著靈魂想要掙脫軀殼的渴望......與絕望。 那段時間,我看到醫學進步下的另類超越極限。以前讀書時,總說人要活就要動
最近半年來臉書瘋狂被某幾大品牌的按摩槍瘋狂洗版,而最近幾個月開始聽到身邊無論是治療界、運動界、一般朋友,都有不同的團在團購,真心覺得廠商們行銷做得好厲害啊!而有些朋友也私訊問我買回家了,怎麼使用呢?我覺得這題有意思,專文跟大家分享,也透過這篇幫助大家更瞭解身體。
在我近三年的治療內容裡,如果全身要挑出一個治療頻率最高、最費心費力的關節,那必定會是髖關節。她,是我全身最關注的關節。今天就帶大家來瞭解她。 髖關節為什麼重要呢?因為她扮演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佛家有句話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許多患者面對疼痛,我們也看到同樣的現象。 37歲的腰,居然痛到無法起身,曾經覺得人生很絕望 約莫半年前,翰哥曾經因為椎間盤突出的困擾找我做治療,沒想到,二個月前又復發了...這是翰哥第5次大的腰痛腳麻發作,因為新的工作任務,常常必須蹲著看東西。一天醒來,痛到幾乎
用途 找到三個足弓,可用來決定以「舒適」(非矯正)為目的的墊片應該怎麼墊。也可用在高跟鞋的修飾上。 步驟 畫出足部輪廓 點出5th MTP Base與外側足弓高點 點出5th MTP head的頂點、遠點、近點 點出舟狀骨頂點與內側足弓軟組織高點 點出1st MTP head
我先倒果為因來說些例子,例如腳踝扭傷了,經過急性期的照顧,慢慢變不痛了,也能正常走路跑跳,一切都很美好。但其實可能踝關節有「小卡」而你並不知道,久而久之,你的身體其實也很習慣,一切都沒問題。但當有一天,我們突然想要爬山運動,對於還踝關節的「角度需求」增加了,這時候就會造成關節使用上的「不順」。
楔子-工作的第四年,我超憂鬱的!那年,我在護理之家服務。那是我人生第一次面對那麼多的「老、病、死」。在那環境下,死亡,相對就不可怕。病與失能臥床,才讓人感到揪心與折磨。空洞的眼神,訴說著靈魂想要掙脫軀殼的渴望......與絕望。 那段時間,我看到醫學進步下的另類超越極限。以前讀書時,總說人要活就要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博愛座」話題常引起爭議,不管坐或不坐,專家指出年長者應該積極鍛鍊腿部肌力,減少上下樓梯或車子因晃動所造成跌倒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博愛座 」這個話題經常引起大家的爭議。
Thumbnail
外婆故事:九十歲的外婆中風後的復健過程和數學能力展現。外婆的堅強和智慧令人感動,也讓人深受鼓舞。
Thumbnail
阿公上個月頸椎開刀,雖然手術順利,但醫師囑咐,出院後一定要持續復健才能恢復。阿公聽了皺眉頭,因為將近90公斤的體重,他本來就不愛動,現在開完刀卻要求他去做復健,光想到就流汗了。 出院回家後,家裡也開始煩惱,因為阿公每星期都有一天要去醫院上復健課,其他時間在家裡做,但要讓誰來陪阿公去醫院呢?白天
Thumbnail
年紀大就是動作慢、講話老番顛嗎?100歲的阿公還騎機車環島、60歲的阿姨上台講脫口秀,他們用行動打破年齡界限,為新一代的老人發聲。 當你年過65歲或退休後,敢發聲說出自己的需求或夢想嗎?而當你到80歲時,還有作夢的勇氣嗎?
Thumbnail
Covid-19 疫情前,老媽的腳就因年老退化行走不便,不然就是擔心出門在外如廁不便,屢屢婉拒與我們一同出遊,這幾年來若非就醫,最多就是在社區中庭散步,維持基本的肌耐力。只是隨著年紀越大,加上生理上的病痛,走沒有幾步路就氣喘吁吁疲累猶生。看著老態龍鍾將近八旬的她,心裡不禁期盼「時間能走慢一點嗎」!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居住深圳的姐姐告訴我,81歲的姐夫昨天在大街上不小心摔倒,居然有兩位好心人上前攙扶,為此深感詫異。 看來這個世界好人還是有的,只是不多而已。畢竟「攙扶跌倒老人」具極大的風險。據說在中國見到老人摔倒,有惻隱之心欲上前相助者,必先做兩件事:一是找來另一人見證;二是求人一旁拍攝過程。而這兩件事的難度也極
Thumbnail
台灣年齡層老化,獨居的老人越來越多,就算與家人同住,也克服不了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的辛苦。上了年紀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有腿疾,有的是關節退化、有的是肌無力、有的是骨質疏鬆等等,所以居家安全對老人來說相對重要。 有一群志工,每天挨家挨戶為老人的生活空間安裝簡易扶手,比如浴室出入口、馬桶旁、走廊,或是廚房
Thumbnail
阿公上星期在家下樓梯時不慎跌倒,家人怕年紀大了有損傷,趕進送醫檢查治療,結果照X光後發現有輕微骨折,雖然不用住院,但治療回家後需要躺著多休息,並配合復健。由於家人都上班上學,只有阿嬤能照顧阿公,但阿嬤年紀也大了,家裡商量要不要找看護來幫忙?
今天訪視這位長輩後,我由感而發,我們好像不曾為我們身體健康而感謝。 這位長輩是因為骨質疏鬆非常嚴重,有一天不小心跌倒後,腳趾頭,影響行走,於是住院手術植入鋼釘治療,術後,現在可行走無礙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博愛座」話題常引起爭議,不管坐或不坐,專家指出年長者應該積極鍛鍊腿部肌力,減少上下樓梯或車子因晃動所造成跌倒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博愛座 」這個話題經常引起大家的爭議。
Thumbnail
外婆故事:九十歲的外婆中風後的復健過程和數學能力展現。外婆的堅強和智慧令人感動,也讓人深受鼓舞。
Thumbnail
阿公上個月頸椎開刀,雖然手術順利,但醫師囑咐,出院後一定要持續復健才能恢復。阿公聽了皺眉頭,因為將近90公斤的體重,他本來就不愛動,現在開完刀卻要求他去做復健,光想到就流汗了。 出院回家後,家裡也開始煩惱,因為阿公每星期都有一天要去醫院上復健課,其他時間在家裡做,但要讓誰來陪阿公去醫院呢?白天
Thumbnail
年紀大就是動作慢、講話老番顛嗎?100歲的阿公還騎機車環島、60歲的阿姨上台講脫口秀,他們用行動打破年齡界限,為新一代的老人發聲。 當你年過65歲或退休後,敢發聲說出自己的需求或夢想嗎?而當你到80歲時,還有作夢的勇氣嗎?
Thumbnail
Covid-19 疫情前,老媽的腳就因年老退化行走不便,不然就是擔心出門在外如廁不便,屢屢婉拒與我們一同出遊,這幾年來若非就醫,最多就是在社區中庭散步,維持基本的肌耐力。只是隨著年紀越大,加上生理上的病痛,走沒有幾步路就氣喘吁吁疲累猶生。看著老態龍鍾將近八旬的她,心裡不禁期盼「時間能走慢一點嗎」!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居住深圳的姐姐告訴我,81歲的姐夫昨天在大街上不小心摔倒,居然有兩位好心人上前攙扶,為此深感詫異。 看來這個世界好人還是有的,只是不多而已。畢竟「攙扶跌倒老人」具極大的風險。據說在中國見到老人摔倒,有惻隱之心欲上前相助者,必先做兩件事:一是找來另一人見證;二是求人一旁拍攝過程。而這兩件事的難度也極
Thumbnail
台灣年齡層老化,獨居的老人越來越多,就算與家人同住,也克服不了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的辛苦。上了年紀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有腿疾,有的是關節退化、有的是肌無力、有的是骨質疏鬆等等,所以居家安全對老人來說相對重要。 有一群志工,每天挨家挨戶為老人的生活空間安裝簡易扶手,比如浴室出入口、馬桶旁、走廊,或是廚房
Thumbnail
阿公上星期在家下樓梯時不慎跌倒,家人怕年紀大了有損傷,趕進送醫檢查治療,結果照X光後發現有輕微骨折,雖然不用住院,但治療回家後需要躺著多休息,並配合復健。由於家人都上班上學,只有阿嬤能照顧阿公,但阿嬤年紀也大了,家裡商量要不要找看護來幫忙?
今天訪視這位長輩後,我由感而發,我們好像不曾為我們身體健康而感謝。 這位長輩是因為骨質疏鬆非常嚴重,有一天不小心跌倒後,腳趾頭,影響行走,於是住院手術植入鋼釘治療,術後,現在可行走無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