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1|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身體功能較好不等於跌倒風險低,預防長輩跌倒,你需要知道的三兩事...

    住在澎湖的銀樹阿公(化名)阿公因腰椎壓迫神經導致左腳垂足,需要拿助行器才能步行;左髖也換了人工髖關節。因前批夥伴訪視時,說起阿公步行不穩定,擔心有跌倒風險,希望我們去看看。

    騎著電動助步車的拉風阿公
    我們一行人到阿公家時,阿公正從附近廟口騎著電動代步車回到家,停好車後,拄著助行器慢慢地走過來,可以看得出阿公有些吃力,但整體來說步行還算穩定。阿公非常健談,樂呼呼地跟我們說著他的每日行程,早上騎著電動代步車到廟口找朋友們聊天,中午小憩後會撐著助行器做些簡單運動。
    我問了幾個關鍵問題,瞭解到阿公半年內沒跌倒經驗,對於身體的掌握也很高,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我也觀察到阿公腿蠻結實,我覺得很好,沒太大問題。教阿公一個負重訓練一個平衡訓練,結束這一回合,交給其他專業夥伴們持續關心阿公其他狀況。

    正在煮飯的金枝阿嬤(化名)
    跟阿公聊到一半,阿嬤正好煮完飯。阿嬤手撐著腰,搖晃著身子朝我們走來,不需要拿輔助工具,熱情地走出來跟我們打招呼。我瞄了一下,不對勁,阿嬤或許才是跌倒高風險群!由於對其他專業夥伴對阿公的訪談還沒結束,我抽身先另外跟阿嬤聊聊。
    金枝阿嬤雙膝開過刀,平常不需要輔具就可以在家裡行走,出外時才會帶著手杖,手杖的底端已經被磨到光滑,沒有穩定支撐的效果。另外阿嬤腿部肌肉看起來就是一副肌少症的樣子,大腿小腿有點細,肉也看起來鬆垮垮的。
    「你這一年來,有沒有覺得大腿小腿又比以前細摳(台語)?」
    「有阿!感覺嚕來嚕細摳,嚕來嚕無力,沒法度走很遠。」
    我也設計給阿嬤幾個跟增長肌肉力量與平衡有關的運動,並叮嚀手杖一定要去更換,我們八月會再來看,觀察腿部肌肉與輔具狀況有沒有改善。

    疑惑,為何阿嬤沒被列入需要關懷名單?
    訪完結束,我納悶著為何金枝阿嬤沒被列入關懷對象呢?都在同個屋簷下,我們並不麻煩阿!我翻閱了紀錄,原來是先前的夥伴們覺得阿嬤都能自己步行,也不需要輔具的協助,只有走比較遠才需要手杖或雨傘撐著,生活也都能自理,所以不認為需要特別追蹤。還好因為阿公的狀況我們來到這裡,才找到這漏網之魚。

    跌倒要看綜合能力
    我跟夥伴們分享物理治療師怎麼看老人跌倒風險呢?身體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我們還要把輔具與環境考慮進行,可以看到一個人是否可能跌倒的綜合能力
    這幾年夥伴們越來越懂得居家環境我們常看三件事,燈光是否明亮?環境是否雜亂或浴室防滑是否良好?走路動線是否有門檻?跟過去幾年比起來,這兩天聽到的家訪回報都提到居家環境整齊度都變好了,阿公阿嬤家也是如此,心裡覺得蠻開心的,原來大家一年年的各方面的努力衛教與關心真的是有成效的。
    排除共同的環境因素,阿公阿嬤要比的就是身體+輔具的能力。前面說到阿公身體功能雖然較差,但輔具用得極好,自己對身體的掌握度也高;阿嬤雖然身體功能相對較好,但事實上用助行器還是更安全的選擇,但阿嬤選擇用手杖,加上沒有很好的止滑。在綜合能力的評比上,我反而給阿公較高的分數。

    半年內有跌倒過嗎?
    這是我常建議夥伴們家訪時一定要問的問題,半年內曾經跌倒過或一年內跌倒過2次,都是接下來一年再次跌倒的高風險族群。如果家裡爸媽爺奶超過65歲以上,一定要常常關心這件事,特別是有些長輩是自己住,身體的一些狀況不想讓兒女擔心不見得會主動說。雖說跌倒不一定會或有大傷,但假若一旦發生(前兩名是手腕骨折與大腿骨折),長輩的身體功能往往就會急遽下降,不得不慎阿!

    老化是必然的,但我們可以改變曲線
    現在的人愈活愈高齡,身體機能的衰退是必然的現象,但衰退的速度卻是可以減緩的。如下圖所示,你不覺得很鼓舞人心嗎?其實我跟好多人聊過現在我們這輩的人要活到100歲是很正常的(參考閱讀:100歲的人生戰略)。好多人都跟我說:「我才不想活那麼久,活那麼久又沒什麼好。」別懷疑,我這半年來問過將近快50個朋友,大家都這麼說。但...生命的長度我們很難決定,更怕的是我們沒將自己準備好!
    不過看看下面這張圖,你不覺得很鼓舞人心嗎?培養運動習慣多交好朋友(歡迎大家跟岳裕當好朋友)、找到人生意義與目標(未來是多段式人生而非傳統的三段式人生)、監督政府讓環境更友善(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阿!),希望未來你我都能活躍老化。
    實線-正常老化曲線;虛線-成功老化曲線。你想要哪一種人生呢?(圖/https://seniorlivingnews.com/)
    實線-正常老化曲線;虛線-成功老化曲線。你想要哪一種人生呢?(圖/https://seniorlivingnews.com/)

    關心長輩,保命防跌,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多
    我們每天都有機會看到很多老人,也或許我們對於各種老態都已經習以為常,也因此我們常常會錯過好多可以救援長輩的機會。最理想的狀況是如果發現長輩狀況正在往下走,趕快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
    澎湖義診的家訪經驗,讓我們累積出蠻多經驗的,有時候我們看著長輩的樣態,大概就會有一些感覺。例如臉的飽滿度跟大腿小腿的飽滿度是否成比例呢?金枝阿嬤就是很好的例子,平常都自己煮,所以阿公阿嬤的臉看起來都蠻飽滿的,阿公輔具不錯,個性又愛趴趴走,所以雖然有神經壓迫垂足等問題,但大腿肉看起來還是很飽滿;相對來說阿嬤除了走路不穩,第一個引起我注意的就是大小腿細到不跟臉匹配。仔細問阿嬤,因為手杖不穩,她都不敢跑太遠,而且只在家裡附近走走,導致肌肉量流失,那豈不是很可惜?
    另外走路穩不穩呢?家裡的環境是否雜亂?長輩的臉是否有消瘦?有時候鄉下的一些長輩們自己住,雖然兒女都固定有金錢支援,但因為節省習慣,很多時候會造成營養不足。這些都是老化或衰弱的風險因子,同時也是增加長輩跌倒風險的關鍵。早在103年國健署出版的長者防跌妙招,很適合家有長輩者好好閱讀。

    輔具適配
    輔具很重要,就像戴眼鏡一樣,配到合適的度數才能夠解決看不清楚的問題。輔具也是如此,很多人都覺得反正看到長輩走的不穩就花些錢買個輔具。但這往往導致輔具不適合或使用方式不對的狀況。其實現在台灣的各地都有輔具資源中心,裡面會有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等專業人員,若覺得家裡長輩有輔具需求但卻又不知如何選擇,不妨先諮詢當地資源。各縣市輔具資源中心查詢
    雙心石滬
    天人菊計畫
    跟著台北醫學大學楓杏社會醫療暨醫學知識推廣服務隊到澎湖義診,今年已經是第六年。2011年起每年暑假會有一批規模百多人的醫護人員與學生們,來到澎湖地毯式的關懷當地居民的健康狀況。在這當中總有些居民因為種種原因需要後續關懷與追蹤,我們每兩個月來一次,這就是美麗的天人菊計畫由來。相關報導
    澎湖天人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名專長慢性疼痛的物理治療師。想將對人體動作的好玩與有趣帶給大家,相信朋友們積累身體智慧,可以避免傷害身體,使更有效率發揮身體功能。有問題想跟洪老師討論嗎?歡迎加入洪老師粉專:森暉物理治療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