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永續建築專題]德國獨步全球的建築政策 台灣又走到哪裡了呢(二)

上篇講到綠建築的概念,本文除了會介紹另一種建築以外,也將進入實際面,進一步探討,在不同國家友善環境建築的發展與政策。

被動式建築

介紹了綠建築,讓我們進一步來看,以能資源有效運用且達成內循環為目標的「被動式建築」
被動式建築最早源自於德國,它的主要概念是透過有效的建築設計,包含建築結構、建材以及方向角度的評估等方式,讓建築達到能資源循環。在溫度方面,無論什麼季節皆能自然保持室內舒適溫度,夏天完全不需要冷氣,冬天完全不需要暖氣。同時透過完善的建築系統,最大量減少建築的碳排放,例如在方屋側面建造植物牆,除了可遮檔陽光,降低室內溫度外,也可以藉此減少碳排放。另外電力方面,被動式建築也會有自己的儲電系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屋頂上裝設太陽能版。

德國的建築政策

上述提到被動式建築起源於德國,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德國的建築政策。德國在建築與環境共生這方面,幾乎是獨步全球,根據「遠見雜誌」報導指出,2002年德國實行新建築節能規範,將新建建築由易至難分成三個等級為:「低耗能」、「被動式」和「不釋放溫室氣體」,難度最高的第三階段,不但能源要可以百分百內循環,甚至製造的能源還要比消耗的能源更多。而2020年後德國所有新建物都要達到近零耗能的標準。
由於這樣的標準對於建築師來說難度極高,在開始動工前,需要把整棟建築會耗費多少資源,建造完後,可以減少多少碳排放全部詳細評估進去,並經過嚴密的審查,確認完全符合新建築政策標準,才能獲准建造。
這既增加了建築師的負擔,同時對於建商來說,成本自然也提高不少,因此德國政府為了讓大家有朝這個方向邁進的決心,率先由公家機關新建符合新建築政策標準的建築,包含柏林的國會大廈、中央火車站、舊礦場再利用以及「柏林市府官股民營最大房地產公司」都是由政府主導建造的案例。

台灣友善環境建築的發展

我國推動綠建築已有10年左右,相關的案例也越來越多了。像是台北的北投圖書館以及太陽圖書館,因為案例眾多,很難用一篇介紹,所以以下筆者會以讓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綠色魔法學校」為例,它位於台南,因為整棟建築達到將近70%減碳驚人成就,所以號稱是零碳建築。
綠色魔法學校透過整個建築的結構與建材的設計,再隔阻掉陽光的同時,讓風可以自由在建築內流動,當外面是酷熱的夏天,令人快要受不了時,進到裡面,就像是從酷夏走進涼秋一樣令人神清氣爽。(這點筆者的確有親身體驗過)
不只如此,在建築周圍繞一圈,會發現它還有多到數不清的綠能設計。走到建築側邊,會看到一個美麗的生態池,景物復力,生機勃勃,有不少動物居住在這。但令人想不到的是,這座人工生態池的水,既然是從建築內的洗手間引進來的,廁所的廢水首先會經過好幾層的濾水設備,然後流入生態池旁的人工濕地,最後進入這座生態池,經過了多層的過濾,這個池子里的水源已經與一般生態池並無差別。
除此之外綠色魔法學校,還有很多新奇的設計, 像是用廢輪鋪的道路,無論什麼季節都不需要開空調的會議廳等等。(但筆者必須老實說,雖然整棟建築的永續設計讓人歎為觀止,但是在美觀上它真的不是很突出。)不過即使這樣,總體來說綠色魔法學校還是十分讓人驚艷。
雖然台灣現在的綠建築,若是要和德國或其他積極落實永續發展的歐洲國家相比,在技術及各個方面都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但至少近十年來,有關單位陸續開始推動對環境友善的建築,同時也有不少人開始思考,怎麼樣才能真的讓建築與自然環境共生共榮,永續發展。
責任編輯:曹立寬 核稿編輯:賴澤霖
閱讀更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