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永續建築專題]從工業革命到現代:文明的躍進,生存的危機(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工業革命後世界的轉變

從1760年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的物質文明走向前所未有的耀進。這場重大的社會變革起源於英國,後散佈到歐洲大陸並引起全球的社會改革。當時農業人口過剩,許多人都缺乏工作機會,再加上人們的消費需求大量增加,所以引發了尋求一個全新經濟與社會改革的契機。

工業革命初期,因為許多急需勞動力的工作被機器取代,因而導致不少人失業。但後來, 失業問題隨著時間流逝獲得解決。工業革命不但不再造成失業,相反的,它創造了大量的工作機會,讓更多人獲得穩定的工作。因為創造了巨大的工業產業,與大量生產及開發的需求,這不只讓原本因為農業人口過剩,失去工作機會的人可以投入,甚至許多原本從事農業工作的人也跟著投入進來。

同時因為科技逐漸發達,讓當時的人們獲得了更大的力量。在兩百年內,建立了大量的現代基礎建設,住宅、商店、學校、醫院等等。另外在交通上,人類也是史無前例的突破,蒸汽船、火車、飛機、汽車等,這些交流工具的出現,讓人們在地球上的行動不在困難,可以與不同地域的人往來、貿易,甚至是移民。(想了解工業革命的詳細過程,可以參見:世界史 — 工業革命

我們在百年內讓整個地球幾乎變了一個樣子,工業革命的確是人類史上極為重大的突破,它使人們的生活徹底翻轉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世界,也幾乎都是工業革命後的成果。但是這樣的巨大成就,以某個角度來說,它也是一把雙面刃。

圖片來源

「關於人與人」

因為有大規模的開發與生產的需求,這使得資本主義從那時開始正式成為主流,這在當時似乎是利大於弊,但長期下來,也奠定了以「開發與製造」、「利益與競爭」為導向的遊戲規則。

在我們開始談大規模開發與生產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之前,筆者想先分享一下個人對這個遊戲規則的另一層面的看法。

首先必須承認,我們現今的社會可以發展到這個程度,很大部分歸功於自由競爭,促使企業不斷升級,帶動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但除此之外,若從物質文明以外的角度來看,它似乎也給現今的社會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筆者自己有想到兩點,前者是人與人的問題,後者是人與環境的問題。

人與人的問題是指前文提到的,「利益與競爭」的遊戲規則,因為大家都為己方的最大利益,與他方競爭,這使得共好變成像烏托邦一樣遙不可及的事情,再加上資本主義將資源極大地導向勝利者,營造出一種成功的英雄與軟弱的無能者的的對比(當然這是筆者個人見解,不代表事實就是如此)。在這樣的規則下,鮮少有人可以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思考,更別說社會全體、人類全體的角度思考。也因此在許多情況下,互相競爭變成了彼此傷害,小至個人與個人,大至國家與國家。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樣的狀況一直存在,並不是因為資本主義崛起才產生的,所以不應該歸咎於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但是筆者認為,相比過去,不管是在物質上還是思想上進步如此多且擁有遠超過以前數百倍資訊的現今,我們卻仍然未擺脫互相傷害的陰霾,其背後的遊戲規則值得我們檢討與深思。


圖片來源

「關於人與環境」

至於人與環境,則是指因為追求最大利益,不顧及環境成本與永續幸的大規模製造與開發,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伴隨而來的是危及全球的氣候變遷與環境污染。暖化、空氣污染、物種絕種、海平面上升,總總問題浮出水面。我們現在正處在六千萬年來最嚴重的物種絕種期。甚至連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都恐將在未來數百年甚至百年間,受到嚴重威脅。

改變,是一條漫長的路,若想與環境共生,我們可能得徹底改變人與世界互動的方式,但是現在先回到現實,來看看正在進行中的改變。近年來,在不少方面,許多人開始實踐永續發展。我們也為此寫過多篇報導與專題。本專題將會從建築這個面向切入,和讀者一起來看看建築產業在永續發展上的轉變。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環境污染及資源匱乏問題,近年在全球各地許多人的推動下,新型態的永續建築逐漸開始發展,越來越多與環境共生共榮,甚至完全融入環境的建築誕生。比如已經有部分國家用大規模政策強力推動的綠建築、被動式建築。再比如被看好有機會帶來全球革命性改變的「循環建築」、「漂浮建築」。筆者將於下文一一介紹。

責任編輯:曹立寬 核稿編輯:賴澤霖

前往粉專了解更多

閱讀更多:

拾回在時間長河漂流的瑰麗 商行不僅賣商品也賣故事

校慶減塑強化版—師大附中「無塑」園遊會

和你的愛人一起來場零負擔的婚禮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的沙龍
78會員
287內容數
我們是來自台灣不同學校的學生,在聽聞部分學校正在實施「減塑政策」,且在校慶園遊會有相關措施,團隊就打算撰寫一篇關於校園減塑的報導。 也因為有些學校推行減塑政策、有些則無,希望透過比較,藉此讓讀者了解園遊會減塑到底有沒有效果。另外,我們也收集 50 份網路問卷獲得學生對減塑園遊會的想法
2025/04/27
身為一個結合全台學生力量的環保組織,高循的成員們始終堅信高中生能為台灣做點不一樣的;我們發跡於社會,也想回饋於社會,高循持續在網路發布循環及永續議題等相關科普文章,高循相信:「那怕只有一點火星,只要持續累積,星火終究可以燎原。」
Thumbnail
2025/04/27
身為一個結合全台學生力量的環保組織,高循的成員們始終堅信高中生能為台灣做點不一樣的;我們發跡於社會,也想回饋於社會,高循持續在網路發布循環及永續議題等相關科普文章,高循相信:「那怕只有一點火星,只要持續累積,星火終究可以燎原。」
Thumbnail
2025/04/26
你曾造訪過長榮大學嗎?你知道「竹子」也能當作建材嗎?現代建築設計除了要具巧思外,也傳遞著循環經濟的社會責任;它就是長榮大學的長榮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將現代與古典元素融於一體的建築吧!
Thumbnail
2025/04/26
你曾造訪過長榮大學嗎?你知道「竹子」也能當作建材嗎?現代建築設計除了要具巧思外,也傳遞著循環經濟的社會責任;它就是長榮大學的長榮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將現代與古典元素融於一體的建築吧!
Thumbnail
2025/04/23
歐盟於2023年5月6日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這是全球首個針對進口產品碳排放徵收額外費用的機制,旨在防止企業將生產轉移至環保標準較低的國家。
Thumbnail
2025/04/23
歐盟於2023年5月6日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這是全球首個針對進口產品碳排放徵收額外費用的機制,旨在防止企業將生產轉移至環保標準較低的國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工業革命後,我們的步伐經由累積財富、提升生產效率、利用一切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而走到今日。 工業革命造福的是全體人類,還是少數握有「權力」之人,我們心知肚明。 從上一篇的集體錯覺,我們進一步的延伸探討目前存在於大部分國家中,整個體系下的資本結構,是如何建構起來的,以及探討我們與體系的關係。
Thumbnail
工業革命後,我們的步伐經由累積財富、提升生產效率、利用一切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而走到今日。 工業革命造福的是全體人類,還是少數握有「權力」之人,我們心知肚明。 從上一篇的集體錯覺,我們進一步的延伸探討目前存在於大部分國家中,整個體系下的資本結構,是如何建構起來的,以及探討我們與體系的關係。
Thumbnail
「科技之所以迷人,在於它會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的形式」 有一本書提到了人類的發展歷史,書名叫《人類群星閃耀時》 裡面有提到人類的發展不是線性的,它非常缓慢前進,没有什麼變化,直到突然出現了「某一個人」或發生了「某一件事」 是的!科技和愛情一樣!來的時候就像龍捲風,你只能完全淪陷 ✅蒸汽機的出現,火車
Thumbnail
「科技之所以迷人,在於它會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的形式」 有一本書提到了人類的發展歷史,書名叫《人類群星閃耀時》 裡面有提到人類的發展不是線性的,它非常缓慢前進,没有什麼變化,直到突然出現了「某一個人」或發生了「某一件事」 是的!科技和愛情一樣!來的時候就像龍捲風,你只能完全淪陷 ✅蒸汽機的出現,火車
Thumbnail
不斷地製造,再不斷地銷毀,也是為了服膺GDP而生的非常態。
Thumbnail
不斷地製造,再不斷地銷毀,也是為了服膺GDP而生的非常態。
Thumbnail
Covid-19的疫情,可以看出全球化的緊密,短短的時間病毒散佈了,直到如今仍然未結束,但對經濟的影響,因著隔離封城等因素,造成生產運輸等問題,使得本來過剩的全球化產業,瞬間進入了原物料短缺,全球物資配送受到了限制,這時來閱讀這本《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格外有感觸,更帶來許多值得思考的議題。
Thumbnail
Covid-19的疫情,可以看出全球化的緊密,短短的時間病毒散佈了,直到如今仍然未結束,但對經濟的影響,因著隔離封城等因素,造成生產運輸等問題,使得本來過剩的全球化產業,瞬間進入了原物料短缺,全球物資配送受到了限制,這時來閱讀這本《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格外有感觸,更帶來許多值得思考的議題。
Thumbnail
人類最大的本能即「學會使用工具,且會不斷的優化工具」工具性理性是一把雙面刃,且是很有效率的,可以很有效率的做好事、也可以很有效率的做壞事,雖然人工智能帶給現代社會全面性的勝利,但是同時也帶來了巨大危機,因為工具越來越進步,戰爭卻從不消停。
Thumbnail
人類最大的本能即「學會使用工具,且會不斷的優化工具」工具性理性是一把雙面刃,且是很有效率的,可以很有效率的做好事、也可以很有效率的做壞事,雖然人工智能帶給現代社會全面性的勝利,但是同時也帶來了巨大危機,因為工具越來越進步,戰爭卻從不消停。
Thumbnail
人之所以強大所以為人,人之所以為小亦所以為人,人類以身為地球智商最高的動物,試圖控制世界,改變軌則,卻在一次次經驗中驗證了自己的弱小與無知,當我們意識到世界正被我們無限浩劫時,已為時已晚,於公,環境正在被不可逆的方式侵害著,於私,我們已習慣既有的生活方式,即便想出一己之力,但當感到忍無可忍時,因然選
Thumbnail
人之所以強大所以為人,人之所以為小亦所以為人,人類以身為地球智商最高的動物,試圖控制世界,改變軌則,卻在一次次經驗中驗證了自己的弱小與無知,當我們意識到世界正被我們無限浩劫時,已為時已晚,於公,環境正在被不可逆的方式侵害著,於私,我們已習慣既有的生活方式,即便想出一己之力,但當感到忍無可忍時,因然選
Thumbnail
上文用19世紀英國的狀況,談了義務教育對於翻轉封建階級與經濟發展的好處,在文末也提到「國民教育制度」如何成為現代社會的「就業分配機」。本文將從多個角度討論工業化以來的教育及社會體系,除了對於經濟發展的正面意義,同時它帶來了什麼龐大的後果? 一、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徹底改造 隨著英國國民教育的立法,幾
Thumbnail
上文用19世紀英國的狀況,談了義務教育對於翻轉封建階級與經濟發展的好處,在文末也提到「國民教育制度」如何成為現代社會的「就業分配機」。本文將從多個角度討論工業化以來的教育及社會體系,除了對於經濟發展的正面意義,同時它帶來了什麼龐大的後果? 一、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徹底改造 隨著英國國民教育的立法,幾
Thumbnail
從工業革命到世界大戰再到現在2020瘟疫大爆發,三個影響世界的重大事件,分別創造出三個不一樣的普世價值,人類的精神層次都做了轉換。 一. 工業革命之後的普世價值: 戰爭 工業革命之後很多西方國家及日本紛紛快速的發展工業,各國軍力快速提升,倚強欺弱的戰爭不斷發生,舉凡你能想到的: 英法戰爭、鴉片戰爭、
Thumbnail
從工業革命到世界大戰再到現在2020瘟疫大爆發,三個影響世界的重大事件,分別創造出三個不一樣的普世價值,人類的精神層次都做了轉換。 一. 工業革命之後的普世價值: 戰爭 工業革命之後很多西方國家及日本紛紛快速的發展工業,各國軍力快速提升,倚強欺弱的戰爭不斷發生,舉凡你能想到的: 英法戰爭、鴉片戰爭、
Thumbnail
19世紀末、20世紀初 工業革命和大航海時代帶來的轉變到了一個瓶頸 兩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是權力重整的必然 制度的改變 是權力重整的副產品 其中有多少是真的為了全人類的福祉... 毋寧說我比較相信 歷史是為勝利者書寫 而為賢者諱、為長者諱的典型塑造 是為了讓權力穩定的必要工作....
Thumbnail
19世紀末、20世紀初 工業革命和大航海時代帶來的轉變到了一個瓶頸 兩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是權力重整的必然 制度的改變 是權力重整的副產品 其中有多少是真的為了全人類的福祉... 毋寧說我比較相信 歷史是為勝利者書寫 而為賢者諱、為長者諱的典型塑造 是為了讓權力穩定的必要工作....
Thumbnail
我們在百年內讓整個地球幾乎變了一個樣子,工業革命的確是人類史上極為重大的突破,它使人們的生活徹底翻轉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世界,也幾乎都是工業革命後的成果。但是這樣的巨大成就,以某個角度來說,它也是一把雙面刃。
Thumbnail
我們在百年內讓整個地球幾乎變了一個樣子,工業革命的確是人類史上極為重大的突破,它使人們的生活徹底翻轉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世界,也幾乎都是工業革命後的成果。但是這樣的巨大成就,以某個角度來說,它也是一把雙面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