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請相信後生仔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於七一金鐘起義,年長的人好像都經歷類似的心理轉變。首先覺得年青抗爭者是「鬼」,「衝黎做咩」,策略上太不智。接著開始替抗爭者擔心,怕警察會開槍,解放軍會入城,於是不斷勸抗爭者撤離。最後知道抗爭者主意已決,便默默誦禱,祈求他們平安返家,甚麼暴力都不緊要,最重要安全,同時懺悔自己過去做得不夠,苦了年青人。
人很奇怪,隨著年歲增長,多讀幾本書,閱歷豐富些,就喜歡指手劃腳,當起導師來。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真的沒有說錯。其實,只要想深一層,成年人那麼厲害,按理社會應該不斷文明進步,何解會沉淪至此?新四人幫、建制派、藍絲,不是成年人嗎?稍為聰明的人想到這裡,大概就會知道年長的人並不比年青人高明。甚至,年長的人因長期在陰險詭詐的世道裡生活,良知的敏感度反而不如年青人。「衝黎做咩」,策略上太不智反映年長的人囿於已有知識局限而不自知,「鬼」論則揭示年長的人的良知被殘酷現實磨蝕。
好不容易藉幾篇帖文澄清了「鬼」論,縱使萬般不願意接受暴力衝擊,都暫時包容下去。另一個問題來了。年長的人害怕歷史重演,擔心年青人不知死活地抗爭會觸及共產黨的底線,共產黨倒是不好惹的。毫無疑問,年長的人逐漸關心年青抗爭者,他們的良知甦醒了 (所以陶傑的偉論不宜太過苛責)。然而,在世界混得久,看得多相類似的事件重覆發生,竟認定今次也是一樣,六四要重演了。他們不知道,所謂歷史的規律,只有概然性,並無必然性,很大機會、很有可能發生不等於必然發生。況且,某年某月某日某地發生屠殺有甲乙丙丁一大堆條件,現在有完全相同的一大堆條件嗎?互聯網已很發達,香港亦比北京國際化啊!此處年長的人潛意識中仍覺得自己比年青人知道得多一些,可惜事實並非如他們所想,事實是鮮活的,充滿種種變數。
年青抗爭者堅決不走,等同拒絕年長的人的經驗指導。年長的人未必想主動放手,說句 go ahead,他們更似是被動地被孤立。唯一可以做,是求滿天神佛保佑年青人平安,弔詭的是,這才是年長的人最應該做的事。也不知是否宗教淨化人心靈,年長的人一邊誦禱,一邊看年青人勇武抗爭,腦際竟浮現種種往事,慨嘆自己昔日未夠盡力。指手劃腳、勸人快走都是外向的,是以高臨下,自傲自大。獨默禱、懺悔是內省的,是與年青抗爭者同在,是謙卑的。而方才解釋過,年長的人根本沒資格以高臨下,自傲自大,知識可以不合時宜,經驗可以不復重覆,判斷可以偏頗失誤。換言之,最後一種心理狀態是年長的人對待年青人應有的態度。
毛澤東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世界是屬於你們的。」作為年長的人,不用禁絕這樣阻止那樣,非議這樣批評那樣,讓年青人用自己的方式做事吧!信任年青人不是口講,而是放開心胸,跟從他們的步伐向前走,必要時保護他們免受傷害。
經過今次事件,許多年長的人都開悟了。七十後、八十後普遍同情年青抗爭者做法,未有追隨港共的暴徒論起舞,是一個進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主要闡述及析論歷史、哲學,兼及文學、通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4 年的佔領被稱為「雨傘革命」,是因為其目的乃實現政制改革,爭取雙普選。昨天七一的佔領金鐘立法會,純粹由林鄭無回應五大訴求所蘊釀的民怨激發,此更應被稱為「起義」,「金鐘起義」。 當然,看在中共及其傀儡眼中,他們一定要把整件事抹黑成「暴動」,參與者是「暴徒」。這也不難理解,區徽被噴黑,昔日香港旗
魔警蓄意開槍射殺手無寸鐵的抗爭者,竟有十六萬五千人撐警。不要說他們被 TVB 洗腦,被蛇齋餅粽收買,他們許多真的篤信抗爭者是暴徒,是受外國勢力煽動搞亂香港,這就是意底牢結,觀念的災禍。 因為篤信一錯誤觀念,於是連人性良知都埋沒了,梁烈士人死已不能復生,為何還要拆人祭壇,掃人祭品?如果只是政見不同,尚
六月二十九日下午再有一名烈士為港殉身,21 歲少女、教育大學音樂系學生盧曉欣於粉嶺嘉福邨福泰樓高處跳下,當場慘死。 死者在 24 樓梯間牆壁上用紅筆寫有「反送中」三字,以及一封近一百字「致香港人」的信,全文如下: 「致香港人:雖然抗爭時間久了,但絕對不能忘記,我們一直以來的理念,一定要堅持下去。強烈
「權力不能私有,財產不能公有,否則人類就進入災難之門」出自英國哲學家洛克 (John Locke) 的《政府論》(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洛克是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他發展出一套與霍布斯 (Thomas Hobbes) 的自然狀態 (State of Nature)
莎士比亞 (Shakespeare) 有一句名言:「人假使做了無恥的事,總免不了還要用加倍的無恥來抵賴。」 莎士比亞是十六世紀英國最傑出的劇作家,也是西方文學史上最優秀的作家之一,共寫有 38 部戲劇、154 首十四行詩、2 首長敍事詩和其他詩歌。代表作有《羅密歐與茱麗葉》、《仲夏夜之夢》、《威尼斯
主權移交廿二周年,港共基於安全考慮,決定七一當日不會安排學生及制服團體出席早上升旗禮。民建聯劉國勳說:「我也不希望一旦包圍時,可能制服團體可能都是青年人時,大家面對這個情況,可能會有驚慌,甚至大家有衝突,這不是社會希望見到的情況。」如果這是港共所相信,此一政府跟驚弓之鳥有何分別?還可以如何管治下去?
2014 年的佔領被稱為「雨傘革命」,是因為其目的乃實現政制改革,爭取雙普選。昨天七一的佔領金鐘立法會,純粹由林鄭無回應五大訴求所蘊釀的民怨激發,此更應被稱為「起義」,「金鐘起義」。 當然,看在中共及其傀儡眼中,他們一定要把整件事抹黑成「暴動」,參與者是「暴徒」。這也不難理解,區徽被噴黑,昔日香港旗
魔警蓄意開槍射殺手無寸鐵的抗爭者,竟有十六萬五千人撐警。不要說他們被 TVB 洗腦,被蛇齋餅粽收買,他們許多真的篤信抗爭者是暴徒,是受外國勢力煽動搞亂香港,這就是意底牢結,觀念的災禍。 因為篤信一錯誤觀念,於是連人性良知都埋沒了,梁烈士人死已不能復生,為何還要拆人祭壇,掃人祭品?如果只是政見不同,尚
六月二十九日下午再有一名烈士為港殉身,21 歲少女、教育大學音樂系學生盧曉欣於粉嶺嘉福邨福泰樓高處跳下,當場慘死。 死者在 24 樓梯間牆壁上用紅筆寫有「反送中」三字,以及一封近一百字「致香港人」的信,全文如下: 「致香港人:雖然抗爭時間久了,但絕對不能忘記,我們一直以來的理念,一定要堅持下去。強烈
「權力不能私有,財產不能公有,否則人類就進入災難之門」出自英國哲學家洛克 (John Locke) 的《政府論》(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洛克是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他發展出一套與霍布斯 (Thomas Hobbes) 的自然狀態 (State of Nature)
莎士比亞 (Shakespeare) 有一句名言:「人假使做了無恥的事,總免不了還要用加倍的無恥來抵賴。」 莎士比亞是十六世紀英國最傑出的劇作家,也是西方文學史上最優秀的作家之一,共寫有 38 部戲劇、154 首十四行詩、2 首長敍事詩和其他詩歌。代表作有《羅密歐與茱麗葉》、《仲夏夜之夢》、《威尼斯
主權移交廿二周年,港共基於安全考慮,決定七一當日不會安排學生及制服團體出席早上升旗禮。民建聯劉國勳說:「我也不希望一旦包圍時,可能制服團體可能都是青年人時,大家面對這個情況,可能會有驚慌,甚至大家有衝突,這不是社會希望見到的情況。」如果這是港共所相信,此一政府跟驚弓之鳥有何分別?還可以如何管治下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由於看見,不管日本、台灣、韓國,與我們相近的國家,社會都充斥著類似的問題,好像可以是個時機討論了 關於『啃老』的轉型正義? 現況 在現代,我們不斷地看到,長輩結邦拉派抱怨孩子啃老,的同時,孩子要獨立出戶必須“自己付出”龐大代價 到,開始有“繼任世代”(孩子繼承父母錢財房產變得理所當然?
小弟近日工作,聽見一席話,大意節錄如下:   「我認為,現代的年輕人實在抵不住壓力。以前我們工作,不吃飯也無所謂;現在的年輕人,不吃飯好像會死一樣,巴不得馬上吃飯,時間一到就下班。   ……現在我們許多年輕人自殺,大抵也是如此。在我們的年代,哪有這麼多人自殺?個個都是沒天沒夜地拼……
Thumbnail
博愛座的輿論過熱很可能是在為 6/21 青島東路的衝突暖身,不要只注意老年人的部份(媒體主推),年青人也有在推升的趨勢(幻想文在社群主推),注意幻想文可能發生。 此類幻想文辨識方式有三: 1. 常舖陳指向最終的人身衝突 2. 常暗示別人先XX,自己就可以OO 3. 貼標籤及羞辱性形容詞
Thumbnail
你上次和什麼人有過真正交流的對談是什麼時候? 人老了的一個標誌是步步為營的機巧,有人說那是「世故」。年少時很容易和人交心,星夜相談也無妨,兩肋插刀也很可以,那是全無戒備,不怕受傷把自己全盤交了出去。
看到許多我認為仍年輕的人都說自己老了,都自稱大叔、阿姨,如果只是覺得心累了或是自嘲還好,或者只是希望換來“看起來很年輕啊”、“還沒有到老啦”之類的都沒關係,有點跟不上時代的流速也沒關係,隨波逐流也好,不要被時代的漩渦吞噬就好,老派、慢活也是一種人生風景。 年輕人或者青年,一般認為的年輕族群
Thumbnail
人人都有年少輕狂的時候,我也不例外。大家總是看著陰陽道師命玄在辦這個、辦那個,但是在學藝不精的時候,搞過、經歷過什麼連自己都印象深刻的事情嗎? 人到大五,閒到發慌,總會想著一些有的沒的來做,而身為一個正常的大學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夜教、夜遊、夜唱?哈!突然發現每一樣都將近天亮才睡覺,現在是工作到
Thumbnail
倪匡在訪談中鼓勵年輕人不要聽老一輩的話,而是要尋找自己的想法,認為時代在變遷,年輕人具備更多機會與挑戰。文章提及過去與現在的差異,以及對社會、經濟、科技等面向的觀察,反映出作者對於年輕一代的支持與鼓勵。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隨著政府拋出長照3.0的政策,長期照護又再度躍上新聞版面。台灣已步入超高齡社會,年輕人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另外,現代人工作繁忙,在照護長輩上已沒有過往事必躬親的耐心。為了方便甚至不惜動用一些不恰當的手段來照護長輩,今天來帶大家認識這些己所不欲,勿施於長輩的照護之惡。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
Thumbnail
由於看見,不管日本、台灣、韓國,與我們相近的國家,社會都充斥著類似的問題,好像可以是個時機討論了 關於『啃老』的轉型正義? 現況 在現代,我們不斷地看到,長輩結邦拉派抱怨孩子啃老,的同時,孩子要獨立出戶必須“自己付出”龐大代價 到,開始有“繼任世代”(孩子繼承父母錢財房產變得理所當然?
小弟近日工作,聽見一席話,大意節錄如下:   「我認為,現代的年輕人實在抵不住壓力。以前我們工作,不吃飯也無所謂;現在的年輕人,不吃飯好像會死一樣,巴不得馬上吃飯,時間一到就下班。   ……現在我們許多年輕人自殺,大抵也是如此。在我們的年代,哪有這麼多人自殺?個個都是沒天沒夜地拼……
Thumbnail
博愛座的輿論過熱很可能是在為 6/21 青島東路的衝突暖身,不要只注意老年人的部份(媒體主推),年青人也有在推升的趨勢(幻想文在社群主推),注意幻想文可能發生。 此類幻想文辨識方式有三: 1. 常舖陳指向最終的人身衝突 2. 常暗示別人先XX,自己就可以OO 3. 貼標籤及羞辱性形容詞
Thumbnail
你上次和什麼人有過真正交流的對談是什麼時候? 人老了的一個標誌是步步為營的機巧,有人說那是「世故」。年少時很容易和人交心,星夜相談也無妨,兩肋插刀也很可以,那是全無戒備,不怕受傷把自己全盤交了出去。
看到許多我認為仍年輕的人都說自己老了,都自稱大叔、阿姨,如果只是覺得心累了或是自嘲還好,或者只是希望換來“看起來很年輕啊”、“還沒有到老啦”之類的都沒關係,有點跟不上時代的流速也沒關係,隨波逐流也好,不要被時代的漩渦吞噬就好,老派、慢活也是一種人生風景。 年輕人或者青年,一般認為的年輕族群
Thumbnail
人人都有年少輕狂的時候,我也不例外。大家總是看著陰陽道師命玄在辦這個、辦那個,但是在學藝不精的時候,搞過、經歷過什麼連自己都印象深刻的事情嗎? 人到大五,閒到發慌,總會想著一些有的沒的來做,而身為一個正常的大學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夜教、夜遊、夜唱?哈!突然發現每一樣都將近天亮才睡覺,現在是工作到
Thumbnail
倪匡在訪談中鼓勵年輕人不要聽老一輩的話,而是要尋找自己的想法,認為時代在變遷,年輕人具備更多機會與挑戰。文章提及過去與現在的差異,以及對社會、經濟、科技等面向的觀察,反映出作者對於年輕一代的支持與鼓勵。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隨著政府拋出長照3.0的政策,長期照護又再度躍上新聞版面。台灣已步入超高齡社會,年輕人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另外,現代人工作繁忙,在照護長輩上已沒有過往事必躬親的耐心。為了方便甚至不惜動用一些不恰當的手段來照護長輩,今天來帶大家認識這些己所不欲,勿施於長輩的照護之惡。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