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非理性效應(2)投資人,你的眼睛在看哪裡?

大腦思考大部分是透過故事情境,而非機率分析
緊接著上一篇心得大腦習慣追漲殺低,這次再來隨機翻閱《非理性效應》書中內容有什麼可以作為分享的,其中在第二章投資心理學,作者歸納了四大心理行為偏誤中的「關注方向」,它的基本概念是:
人類大腦的思考大部分是透過故事情境,而非透過機率分析;也就是說我們更容易被鮮明的資訊給吸引,而忽略了是否擁有正確性。
這也呼應了上一篇所分享的大腦習慣追漲殺跌效應,在市場大跌時,新聞媒體開始大肆報導負面消息,市場的未來走勢總是看起來相當不妙,例如2019年8月的新聞報導:
1.道瓊狂殺800點!美債避險濃殖利率曲線倒掛(10年-2年)創07年以來首見 2.警鐘響起!美債殖利率暴跌,道瓊下滑近390點 3.美股黑色星期一降臨,美中接連出招 費半爆跌蘋果摔
或者回顧2018年12月的媒體報導:
1.美股大屠殺!一日行情後,道瓊大跌近800點 2.擔憂政府關門,道瓊大跌414點 創10年最糟一週 3.葛林斯潘:美股牛市已結束,籲投資者「盡速尋求保護」 標普 500 指數恐繳出 1931 年以來最糟糕的 12 月表現

見血才是頭條
漢斯‧羅斯林的《真確》書中有提到人類的「負面型直覺偏誤」,因此有好消息不成新聞的現象。所以新聞大多是報導壞消息,當你看到壞消息,要進一步提醒自己,好消息絕少會被報導。
看看上一段落的新聞標題字眼,大屠殺、狂殺、警鐘、暴跌、首見、盡速尋求保護、最糟糕表現、最糟一周、又摔又跌的(像在打摔角似的),您就知道見血才是頭條的意思了。
要如何扭轉直覺型偏誤呢?,我們該在心理預期,壞消息會被大肆報導,因為媒體想吸引觀眾的眼球注意力,接著投資人就容易被故事吸引,而忘記去分析接下來的報酬期望與風險比(機率分析)是否已開始對我們有利。(參考安納金演繹8.6、8.7)
關鍵不在於媒體所報導的內容,而是我們能否按照事前的投資計畫進行,而不被新聞漣漪內容所影響進而造成非理性的投資決策(追漲或殺低、All in或All out)。

你不比新聞差
腦神經科學研究證實,大腦的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樣,過度使用是會造成彈性疲乏的,當你在枝微細節的新聞漣漪上消耗過多精力,你就無法專注在最重要的優質決策上。(例如投資策略、風險控管、資產配置、資產再平衡)
聚焦在短期結果是不明智的,因為這些結果完全在你的掌控之外,就好比新聞機構總會試圖解釋為何今天市場會上漲或下跌,但沒人知道背後真正的原因。
聚焦在短期只會無端增加你的活動量,而且總有幾次會讓你在大漲或大跌的行情下做出過度反應。
財經界教育家安納金說:
關注漣漪會讓你失去感受潮汐方向的能力!
最後,以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的智慧作為結尾
真正重要的證券交易知識,是那些當大家忘記所有東西時,所留下的細節。你不需要無所不知,只要在關鍵時刻指出正確的內在關係,並採取相對應的動作即可。
博客來書籍介紹:《非理性效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