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9/2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計畫書//簡版

最後一週
隨著不斷都市化的都市中,產業並未隨人口成長而改變,空洞且不完整的產業結構與房價所得比持續拉大造成青年族群無能力在都市落腳或被迫通勤。政府為了落實居住正義而出資興建社會住宅,但需求族群過於弱勢而使得社會住宅被迫標籤化、貧窮化且停滯發展,形成另一種都市嫌惡設施。
東京、首爾、倫敦、紐約、台北等首都、除了居住成本極高的共同點之外,其背後是大量的流動人口、青年創業家、自由工作者等等的新興創意階級所支撐的城市社會。共居,在這樣的脈絡下,可以說是在當今高度都市化及全球化所造成人際隔離社會裡,重新連結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進而打造出新型態「社區」生活的可能。
動機目的//
台灣,因文化因素,使我們期待擁有自有住宅 , 相信有土斯有財住宅自有率的數據可以體現部分的事實,顯示出我們對於擁有房子的渴望,但卻無法反映出諸如絕大多數人是很痛苦才換來一棟不一定滿意的住宅,又有多少人是連房子都負擔不起的。但在台灣的社會住宅卻只有0.08%(日本:6.10%,韓國:5.10%),遠低於其他國家。而因為高住宅自有率的緣故,且台灣有著許多空屋、餘屋,如果將無人使用的地方拿出來作為社會住宅使用,不但能夠增加居住選擇,遂能實踐循環經濟。
現有台灣住宅商品化的問題及住宅市場機制,早已無法提供民眾安居的需求。了解社會住宅在台北都會發展的機會,不只是為了解決台灣住宅數量問題,也能改變人們對於買屋這既有的觀念。過多的人口及流動快速的世界的也是該重新思考的議題,社會住宅能夠為此提供良好的硬體,而我們所要改變的則是在這全球化的世界中找回屬於自己的生活。
議題分析//
因市中心的高房價,使的青年被迫往郊區移動,並得負擔更多得通勤時間,變成極度不利存活的社會。台北市目前房價所得比早已超過聯合國所設定的5(居住十分困難)來到10,一般民眾均無用所得購屋。為此做的分析如下:
1.空巢青年
  • 名詞由來
  • 全球化後所引發的問題、解決方案、案例
2.社會住宅
  • 台北社會住宅相關規範、形式、問題、發展
  • 空屋問題、應用
  • 他國及我國社會住宅比對、案例
  • 空間規劃
3.都市生存挑戰
  • 住戶結構改變
  • 工作性質比例的變化
  • 外食文化
預期成果//
當前的區域發展策略是「如何的營造舒適豐富的地方品質,以及建立完善的生活設施,創立一個能吸引各種創意人的環境氛圍。」以空屋發展青年社會住宅提供青年居住空間,並利用青年的觀點、想法,創造出良好的居住環境,幫助此地區轉變自己,同時發展未來的想像潛力,找回丟失的地方特色及良好的社區生活。不只改善社會對青年的不利,同時也幫助此地區適應全球化的變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