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有個念頭閃過,五十歲後,我似乎踏上如同電影《班傑明的奇幻旅程》的那條路,只是劇中主角出生是老頭樣,在容貌形體上愈活愈年輕,人生終點時回到嬰兒般的稚嫩,而我則是感到我的心智素質會「愈活愈年輕」。
說白一點,就是愈活愈孩子味(注意是孩子味,不是孩子氣),終至如嬰兒般單純與無助,也同時可能會回到只剩下人落地時最原始的需求,我希望這是我的「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陪伴家中多位長輩的晚年,失智、體衰、連帶的心理變化,這樣過程的陪伴經驗、還有現在自己的進行式,讓我覺得「我的」五十後的人生,心智上的變化會是條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會愈來愈像個孩子;老小老小,老的和小的,他們本來就是同一國的。
如果不失智,我也真的期盼能如此,在五十後的日子裡,我的心思意念能臻至返璞歸真如稚童,到人生終點時,能回到嬰兒時期般的乾淨與單純,這聽來或許就是部《班傑明的奇幻旅程》的心智篇,一部科幻白日夢,但我願意努力往這方面行進。
這樣的概念想著想著,就讓我想起老爸中風後漸漸失智的日子,那些日子與他的對談,經常就像是和個稚兒的互動,見面就跟他玩著「我是誰、我叫什麼名字」的遊戲,他知道我的名字,但常會忘了我是他女兒,所以有時我是他的妹妹,有時是他的朋友,有時他會生氣的說,這個還要問,因為他記起我是他的女兒。
老爸最厲害的是他對我的聲音的辨識,我和姊姊的聲音十分相似,很多人只聽聲音常常會分辨不出來,但我和他講電話,只要說一句話,他就知道我是「小蘋兒」,老爸這功力,沒有因為失智而喪失絲毫;我們還玩剪刀石頭布,問他吃飽沒、跟著他學貓叫。
怎麼寫著寫著,這篇像是篇憶父文,就「鍵盤」隨意走吧!
這一提起,我是想老爸了,思緒飛到去年四川探親時那兒親人跟我說的話,他們說,三十年前,老爸第一次回四川老家探親時,就跟那裡的親人說,這次回老家,他很想帶他的小女兒一道,但怕老家的衛生環境我不習慣,如果我吵著要回台灣,他就不知該如何是好,聽著聽著,我的眼眶紅著、心裡暖著,我始終是老爸心裡的寶貝么女。
父親生病前我長大後,就沒有再和他抱抱,反倒是在他生病後,我常抱抱他,我抱抱父親、同時也是抱著一個老孩兒;生病後,他的睡眠作息完全沒有一個譜,因為這時候的老爸,不需按照「人類社會作息時刻表」來過日,他累了就睡、不累就一直醒著,所以經常日夜顛倒,像個嬰孩一樣,沒有對未來的憂慮、沒有對過去的懊悔,或許他就是走在《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心智篇的路上。
幼兒不用思慮如何身心安頓,就能心無罣礙,我的五十後,每一年,在心智素質上,要認真學習愈來愈像稚齡的孩兒,單純、意念當下,這樣素質的得來,當然不希望是因「失智副作用」。
五十後,靠有意識的學習,凝神靜聽自己身與心的聲音,轉換前半百累積的習慣思維,不對未來憂慮、不對過去懊悔,當個能安頓身心、氣閒神凝的「老小孩」,強化老的優雅素質,弱化老朽臭味,不當個「番」老人,人厭,服老、應老,但求不失智(不、連這也不求,因為不憂慮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