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ry is a growing organism.│淺談圖書館自動化系統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圖書館是許多人小時候經常光顧的地方,放學之後到圖書館寫作業順便偷看漫畫、暑假到圖書館吹免費的冷氣、聯考前到圖書館的自習室發憤苦讀,從小到大,圖書館伴隨讀者走過許多歲月,但同樣是「圖書館」,你童年時的圖書館與你父母童年時走進去的圖書館,絕對相差甚遠。
比如借還書的方式,現在借還書多由自動借還書機完成,但在民國50年代左右,借還書只能由圖書館員手動填寫還書卡。過去尋找書本的書目資料需要透過紙本小卡片,現在只要掃描貼在書上的條碼就可由電腦自動搜尋顯示。圖書館經營方式的改變源於科技的革新,當科技足以提供更好的圖書管理服務,自然就在圖書館界中吹起一股「自動化」的旋風。

│有機體的成長:圖書館自動化

所謂「圖書館自動化」,就是運用資訊科技與電腦協助館員完成圖書館的事務性工作,諸如圖書編目、書籍流通、書目查詢、期刊整理與圖書採訪,期望能節省館員完成事務性工作的時間,讓館員得以提供讀者更細緻的服務,並讓讀者可更簡便地使用圖書館。
臺灣的圖書館自動化風潮始於70年代的大學圖書館,最原始的目的是處理西文圖書的目錄與編目,隨後各大學圖書館開始自行架設或找廠商引進自動化系統,各大公共圖書館也著手建置。直到90年代,臺灣各大學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皆完成圖書館自動化,臺灣也正式進入自動化時期。如今,不僅借還書多使用自動借還書機,書目資料也都數位化,館員多會使用電腦協助自己完成工作,讀者就算不在圖書館,透過網路連線也可查詢書目、預約圖書、使用諸多圖書館服務。
Photo by Jerry Wang on Unsplash

│成長中總有波折:從建置到使用

建置系統看似簡單,但就算硬體設備與技術發展成熟,只要使用者不滿意或不願使用,再完善的系統也無用武之地。
想在圖書館自動化一事取得成功,管理階層的態度正是關鍵。
在系統建置初期,管理階層就可授權館員向廠商反映的權力,讓最主要使用系統的館員直接向廠商說明、就使用層面上自動化系統應有的功能;且若館員感受到自己在系統建設過程中可參與決策制定的過程,對於建置成果也會更加滿意,並更願意投注心力在使用系統上。架設完成後,管理階層開放愈多權限給第一線使用的館員,館員就有愈多空間可以學習、熟悉甚至開發出系統的使用方式。此外,面對全新的書籍管理方式,館員最需要的是「教育訓練」,給予館員緩衝時間,使館員不至於在還未充分學會如何使用系統時,就須面對服務讀者時操作不順、挫折不斷的壓力。
會對自動化系統感到壓力的不僅是使用系統整理圖書的館員,還有因不會使用、找不到書、可能面臨焦慮情境的讀者。過去讀者最直接的找書方式就是直接詢問館員,但當自動化系統出現後,館員可能要求讀者直接使用系統找書,而讀者就可能因不會使用而感到焦慮。無論是電腦的介面與自己慣用電腦的不同、看見他人使用順利而反省自身的挫折感、或單純對電腦等科技產物感到害怕的科技焦慮,種種原因都可能使讀者不願意使用自動化系統,館員反而需要安撫讀者、衍生出更多工作,使得自動化系統無法達成「減少館員事務性工時」的目的。
Photo by Kévin Langlais on Unsplash
面對讀者對自動化系統的焦慮,圖書館需要培訓館員相關應對能力,館員要能夠理解讀者焦慮的主因,並協助讀者找到解決之道。圖書館也可展開對外宣傳,透過媒體宣傳、在系統中建置教學影片,讓讀者建立對自動化系統的基礎印象後,在沒有負面情緒的情況下學習使用;或者直接詢問讀者使用系統時有哪些困難、介面上該如何調整以符合使用者需求。在整個建置自動化系統並投入使用的過程中,圖書館應秉持「服務使用者」的心態調整自動化系統,以達成建置系統的最初目的──提供更好的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不是Neverland,但你可以在這裡找到彼得潘

如今自動化系統已成為圖書館的基礎服務之一,完全依賴自動化系統運營的無人圖書館技術也逐漸成熟,至此我們可以開始思考,究竟自動化系統有沒有達成它的目的,幫助館員更簡便的完成工作、拓展讀者使用圖書館的彈性、使圖書館的服務更加完整?
答案見仁見智。仍有讀者喜歡與館員面對面接觸,仍有館員需要耗費比以往還要多的工作時間學習系統的使用方式,而圖書館為了維護自動化系統,也需要維持一定的維修人力與經費,並時時精進系統的功能。但不可否認的是,自動化系統達成許多人力時代無法完成的服務,例如:讀者可透過自己的電腦查詢圖書館的書目,也可透過聯合目錄系統查詢哪些圖書館收藏你需要的書籍,或透過全國文獻傳遞服務系統申請館際互借服務,借閱其他合作圖書館的書籍;館員則可運用自動化系統一次管理更多數量的書籍,而不需要一本本的梳理圖書。
科技發展的影響無遠弗屆,就連已有上千年歷史的圖書館,也能從科技中找到自我精進的妙方。穿梭在圖書館中而受惠的讀者們,無論你是否熟悉自動借還書機的操作方式、或者你曾看過一張張手掌大的書目資料小卡,是否願意再一次走進圖書館中,體驗看看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並見證圖書館不斷成長的軌跡?

參考文獻

  1. 朱碧靜(2002)。從使用者特性、使用者參與及科技接受度探討圖書館自動化統之採用。圖書資訊學刊,17,95-121。doi: 10.6182/jlis.2002.17.095
  2. 林慶弧、鄭麗美(2000)。全國技專校院圖書館自動化現況與服務滿意度調查之研究圖書資訊學刊,15,133-155。doi: 10.6182/jlis.2000.15.133
  3. 林麗娟、鄭靜欣(1998)。圖書館自動化與讀者焦慮類型圖書與資訊學刊,25,16-23。
  4. 莊佩樺(2001)。我國大學圖書館自動化與網路化後資訊服務品質提升及相關問題之研究大學圖書館,5(2),153-181。
  5. 詹麗萍(1991)。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之規劃與實施圖書資訊學刊,7。205-225。
  6. 歐陽崇榮、范懿文(2000)。臺灣地區公共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服務之現況與展望圖書資訊學刊,15,117-148。doi: 10.6182/jlis.2013.11(2).117
  7. 蘇小鳳(2000)。參與式決策在圖書館之應用:自動化委員會成員對參與選購自動化系統代理商過程之認知圖書資訊學刊,15,117-132。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圖書資訊學刊》(ISSN 1606-7509)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出版,為同儕審查、開放取用的半年刊,刊載圖書館學、資訊科學、電腦科學、目錄學、檔案學、教學科技等相關領域之中英文學術論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993年,「電子化政府」的概念由美國政府首次提出,我國也在1996年開始著手建置電子化政府。至今許多與政府相關的大小事都可透過網路完成,小至報稅、對發票與查詢法規,大至連署參與公共政策,網路不僅替每一位使用者開啟一扇通往全世界的窗口,也為過去高高在上的政府與公民搭起一座可互通有無的橋樑。
影片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林奇秀教授介紹其發表於本刊第5卷第1/2期的〈紀錄連續體理論淺析〉,簡單談論電子檔案在保存與管理上的觀念。論文中針對「紀錄連續體」(Records Continuum)有更詳盡的闡釋與分析,並探討未來理論發展與深化的方向。
影片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藍文欽教授介紹其發表於本刊第13卷第1期的〈四庫全書文淵、文溯、文津三閣書前提要之文字比勘:以三百六十五種書前提要為例〉, 影片主要解答四個問題: 什麼是四庫提要、四庫提要的特色,跟西方目錄的差異、提要比勘的意義、提要比勘流程。
影片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藍文欽教授 介紹其發表於本刊第16卷第1期的〈《墨辯》中的分類思維初探〉,《墨辯》取自《墨子》一書的其中六篇文章,其奠基了墨家邏輯學的基礎,文中亦揭示許多中國古代的分類思維。
某些期刊瞄準學者們研究升等的壓力,透過開放近用經營模式向學者邀稿,並要求繳交論文處理費才能刊登。此類期刊以獲利為目的,不重視論文品質,也缺乏完整的同儕審查與編審流程,且通常會將刊名取得很像其他權威期刊而讓人容易誤認,這類期刊被稱為「掠奪性期刊」。
研究發現,一般讀者對紙本資料的信賴程度會大於網路資料,究其原因,部分在於紙本資料在出版前已經過編輯的審核。而在講究專業與傳遞正確研究成果的學術出版界,審核者不只是編輯,往往更常倚賴「同儕審查」。
1993年,「電子化政府」的概念由美國政府首次提出,我國也在1996年開始著手建置電子化政府。至今許多與政府相關的大小事都可透過網路完成,小至報稅、對發票與查詢法規,大至連署參與公共政策,網路不僅替每一位使用者開啟一扇通往全世界的窗口,也為過去高高在上的政府與公民搭起一座可互通有無的橋樑。
影片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林奇秀教授介紹其發表於本刊第5卷第1/2期的〈紀錄連續體理論淺析〉,簡單談論電子檔案在保存與管理上的觀念。論文中針對「紀錄連續體」(Records Continuum)有更詳盡的闡釋與分析,並探討未來理論發展與深化的方向。
影片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藍文欽教授介紹其發表於本刊第13卷第1期的〈四庫全書文淵、文溯、文津三閣書前提要之文字比勘:以三百六十五種書前提要為例〉, 影片主要解答四個問題: 什麼是四庫提要、四庫提要的特色,跟西方目錄的差異、提要比勘的意義、提要比勘流程。
影片由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藍文欽教授 介紹其發表於本刊第16卷第1期的〈《墨辯》中的分類思維初探〉,《墨辯》取自《墨子》一書的其中六篇文章,其奠基了墨家邏輯學的基礎,文中亦揭示許多中國古代的分類思維。
某些期刊瞄準學者們研究升等的壓力,透過開放近用經營模式向學者邀稿,並要求繳交論文處理費才能刊登。此類期刊以獲利為目的,不重視論文品質,也缺乏完整的同儕審查與編審流程,且通常會將刊名取得很像其他權威期刊而讓人容易誤認,這類期刊被稱為「掠奪性期刊」。
研究發現,一般讀者對紙本資料的信賴程度會大於網路資料,究其原因,部分在於紙本資料在出版前已經過編輯的審核。而在講究專業與傳遞正確研究成果的學術出版界,審核者不只是編輯,往往更常倚賴「同儕審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圖書館人員普遍不足的情況下,櫃檯經常無法坐滿,在繁忙的假日午後,好不容易幫讀者借完書,看向左邊的空位,站了一位讀者,出於禮貌問了聲:請問有人幫你服務嗎?「我要辦證」,很好,又是一樁找空氣辦業務的案件。
Thumbnail
大二下應同學邀約一起擔任圖書館志工,不得不說,也算是一種圓夢了。圖書館志工的好壞參半,讓人對書本種類有了一定了解。書店成了我的近期休閒去處。將書籍捐出或變賣,曾考慮購買電子版書籍。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Thumbnail
《書店的逆襲》三大重點: 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書架,可以激發更多靈感 有事沒事多去實體書店,從中了解大眾潮流 書店的未來是複合式書店 全書分為五章,從實體書店的力量開始,帶進書店和消費者行為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時候,開始談愛書人如何買書和囤書的好處。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圖書館一直都在努力適應時代,它展現著時代為了保存知識、傳播思想,所做的各種努力。
Thumbnail
這一期(2024年元月)由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發行的書香遠傳雜誌裡有一篇專訪,編輯下的副標題是「實體書的擁護者,牙科圖書館開放中」,主標題引述自我講的一句話:「閱讀讓我們不畏懼新的挑戰。」 說來也有趣,當初「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的成立定位,雖然一樣是圖書館,但是相較於其他圖書館,顯然是聚焦於「資訊」
Thumbnail
今時今日要獲得資訊,未必一定需要到圖書館,甚麼人還會繼續去圖書館呢?我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就見到使用者包括各年齡層,還發現一個有趣的使用圖書方法。也介紹我在香港中央圖書館最喜歡的位置,是一個令人感到舒泰的讀書環境。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越來越多圖書館都新增了「樂齡區」,專放一些退休、老化、生命、健康、營養等議題的相關書籍(印象中小時候去圖書館沒看過這樣獨立的區域)。 剛搬來台北工作時,雖然有許多新事物需要適應,但當時的我仍不減閱讀的慾望,因此上班第一天結束後,我迅速前往住家附近的圖書館辦理借書證,借了
Thumbnail
我看電子書,經常會在圖書館借書,有些書因為太多人借閱,必須預約才能借到。 許多人不明白為什麼電子書也需要預約,明明電子書可以無限複製啊,所以下面我將簡單解釋圖書館電子書的預約制度。 解釋之前,先說明一下,我主要借閱的電子書是Hyread電子書,其實偶然也有使用台灣雲端書庫、UDN讀書館和華藝
Thumbnail
圖書館人員普遍不足的情況下,櫃檯經常無法坐滿,在繁忙的假日午後,好不容易幫讀者借完書,看向左邊的空位,站了一位讀者,出於禮貌問了聲:請問有人幫你服務嗎?「我要辦證」,很好,又是一樁找空氣辦業務的案件。
Thumbnail
大二下應同學邀約一起擔任圖書館志工,不得不說,也算是一種圓夢了。圖書館志工的好壞參半,讓人對書本種類有了一定了解。書店成了我的近期休閒去處。將書籍捐出或變賣,曾考慮購買電子版書籍。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Thumbnail
《書店的逆襲》三大重點: 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書架,可以激發更多靈感 有事沒事多去實體書店,從中了解大眾潮流 書店的未來是複合式書店 全書分為五章,從實體書店的力量開始,帶進書店和消費者行為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時候,開始談愛書人如何買書和囤書的好處。
Thumbnail
這一代人年輕時買了很多書,慢慢累積下來,如今樂齡期將至,必須處理這些書。如何處理這些書成了一個困擾。要捐給圖書館太舊了,賣又捨不得。
Thumbnail
圖書館一直都在努力適應時代,它展現著時代為了保存知識、傳播思想,所做的各種努力。
Thumbnail
這一期(2024年元月)由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發行的書香遠傳雜誌裡有一篇專訪,編輯下的副標題是「實體書的擁護者,牙科圖書館開放中」,主標題引述自我講的一句話:「閱讀讓我們不畏懼新的挑戰。」 說來也有趣,當初「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的成立定位,雖然一樣是圖書館,但是相較於其他圖書館,顯然是聚焦於「資訊」
Thumbnail
今時今日要獲得資訊,未必一定需要到圖書館,甚麼人還會繼續去圖書館呢?我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就見到使用者包括各年齡層,還發現一個有趣的使用圖書方法。也介紹我在香港中央圖書館最喜歡的位置,是一個令人感到舒泰的讀書環境。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越來越多圖書館都新增了「樂齡區」,專放一些退休、老化、生命、健康、營養等議題的相關書籍(印象中小時候去圖書館沒看過這樣獨立的區域)。 剛搬來台北工作時,雖然有許多新事物需要適應,但當時的我仍不減閱讀的慾望,因此上班第一天結束後,我迅速前往住家附近的圖書館辦理借書證,借了
Thumbnail
我看電子書,經常會在圖書館借書,有些書因為太多人借閱,必須預約才能借到。 許多人不明白為什麼電子書也需要預約,明明電子書可以無限複製啊,所以下面我將簡單解釋圖書館電子書的預約制度。 解釋之前,先說明一下,我主要借閱的電子書是Hyread電子書,其實偶然也有使用台灣雲端書庫、UDN讀書館和華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