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對於覺得定義「快樂」很可笑的我來說...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小丑》(2019) [8/10]

「有心理疾病最糟糕的是,所有人都期待你假裝自己沒病。」
  生而為人,就一定要活得很快樂嗎?「保持微笑才會討人喜歡」、「你就是都不笑好運才不會來」,從小這些話出現在耳目所及的各種訊息中,無孔不入、想逃也逃不掉的灌輸進潛意識中,說的好像「快樂」決定了人生一樣,而大家也就這樣相信了。弔詭的是,這社會不到半數的人感到快樂,卻讓快樂生存準則支配了整個社會,怎麼覺得這樣的80/20法則好像也在哪裡出現過...啊!不就和現在社會頂端那些人說的屁話一樣嗎,「要努力工作才能向上爬」、「台灣人就是只顧著小確幸才會退步」,這些話說的這麼慷慨激昂,只是讓做不到的人開始自我質疑、越來越不快樂,忽略了自己也擁有成功的特質。
而我覺得,《小丑》之所以讓人有所共鳴,甚至覺得他有值得被崇拜的高度,就在於他成功的突破了這樣的框架。
(以下有雷)
亞瑟從小到大都活在一個框架中,生理上被強迫歡笑,心理上的善良讓他覺得應該要笑,媽媽總是叫他的暱稱「快樂」,而他也從事著可以帶來快樂的工作,快樂是他以為的使命,所以他拚了命想要去達成。但在這瘋狂的世界,亞瑟的良善已經無法為他帶來快樂,快樂看起來更像是他的胎記,大家看到會嘲笑的那種,而且想遮還遮不掉,變成了一種詛咒,對於他的遭遇,「快樂」一詞是完全的諷刺。
到底什麼是社會最底層的感覺呢,是三餐不繼溫飽,還是衣衫襤褸在街頭乞討?我覺得比這些還可怕的,是社會關係的排擠,《小丑》明確的詮釋這樣的壓迫。
"你從來不曾聆聽,對吧?"
笑得開心卻引人側目,一個看似上天恩惠的小玩笑,變成了推向深淵的絕症。明明只是想逗小孩開心的善意卻還要道歉,這是正常的嗎?他想帶來快樂的使命,選擇可以完成使命的小丑當職業,但卻只是變成無人理會的招牌看板,甚至還遭到恣意破壞,這是想帶來歡樂的人應該要得到的回饋嗎?明明認真工作卻被同事陷害,只是需要父親的擁抱卻遭侮辱,想得到偶像的肯定卻被訕笑,唯一會關心自己的母親患有妄想症,間接告訴他目前的人生都是謊言,連伴侶都是幻想出來的關係,當幻想伴侶看到亞瑟時的一臉恐懼,讓亞瑟透悟了一件事:他在社會中是沒人理會的邊緣人,要是被注意到便是一陣喊打,各種暴力把他踩向社會最底層,如果要向上,只能靠暴力了。
那把同事拿來陷害他的槍,成了他拯救靈魂的武裝。當整個社會在瘋狂扭曲,那他又何必走得如此正直?而且何謂正直,何謂快樂,這些都是"某人"的定義,與他何干?只要敢扣下板機,就能直接躍上社會最頂端,加入掠食者的行列,何樂而不為?「你必須抹滅原來的你,才能成為心目中想成為的那個人。」,《火箭人》的這句台詞說明了亞瑟這段轉變的其中一種可能性,說明他是希望被注意到的善良之人。但另一種可能是,他開的第一槍解開他壓抑已久的束縛,解放了在他心中潛藏已久的無盡之惡。
"我曾以為,我的人生是場悲劇。但現在我意識到,它原來是場喜劇。"
無論是善是惡,亞瑟重生了,並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無樂不作不需要理由,那無惡不作也不需要像每個電影反派都有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想成為令人聞風喪膽的壞蛋,太多理由是會削弱恐懼感的。當然這社會還是應該隱惡揚善,小丑的惡行並不值得讚揚,但讓一個善良的人有如此大的轉變,讓人更看的清現實生活帶給人的壓迫有多沉重。更重要的是他跳脫了世俗框架,定義了自己的快樂,不用再在乎別人的期待,悲劇就此變成了喜劇,並得到了真正的自由,我想這才是在看完電影的壓抑之餘,得到的一點點解脫。對於覺得定義「快樂」很可笑的我來說,這是一名悲劇人物轉變成反派的英雄崛起,The Joker rises。
歡迎加入粉絲團 欸冷的直感影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9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被賦予期待的時候呢?例如因工作有效率,在職場上順利升官;因為性情溫和穩定,成為可靠的朋友;擁有明確的目標,成為周圍人們的模範對象。原是駛向理想境地逐漸成為在純粹地滿足他人。本文探討電影《小丑:雙重瘋狂》的劇情與小丑和亞瑟之間的對比,包括觀眾對社會、期待與自我認同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小丑》第二集探討了亞瑟在司法審判舞臺上的內心矛盾,揭示了他身份的分裂與對愛的渴望。亞瑟脫下小丑的面具,面對孤獨而痛苦的真實自我,最終進入一種痛苦的自我接受。這部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現代社會中角色與自我認同的矛盾,提醒我們在追求完美的同時,也應接受那不完美的自己。
Thumbnail
亞瑟的悲劇幾乎是注定的。從他在莫瑞脫口秀上舉起手槍,在混亂的街頭踩上警車引擎蓋感受眾人的躁動歡呼,他就不再只屬於他自己。成為明星,成為偶像,成為他人的想像,成為眾矢之的,也就意味著,沒有人再去探究根基於整個社會,悲劇的緣由...
Thumbnail
自從2019年的小丑上映後,讓世界瘋狂成為一股潮流,亞瑟的行徑成為許多人的勇氣象徵,我們把自己置身在糟糕的高譚市,回顧那些不堪的過往。我們都藉由電影的啟發重新審視人生。 即使電影中的亞瑟如此可憐、怯弱、畏縮,但只要他穿上西裝,畫上妝容,就有如神明附體般,那內心深處的勇氣跟狂妄就會佔據身體,成為
Thumbnail
  但就像法庭上的「小丑」支持者紛紛離席,電影外的群眾也不願意接受「小丑」的這個結局。近期的電影評價應證了貫穿電影核心的「沒有人在乎亞瑟」。片名的意涵在電影上映的幾天後變得清晰:「小丑,是眾人共同的幻覺」。亞瑟的故事是:社會使得本來可以善良的人變成了那樣。而這才是導演希望我們關注的。
Thumbnail
而我們無非就是表演、表演和表演,虛假地討喜,恍神沉溺騙來的認同,其實沒人想看你真實的樣子。你不漂亮、不乖、不優秀,不和和氣氣或慷慨大方,不負責不講義氣,你不忠誠或不夠不忠誠,你不正常或者不夠不正常,你不好,或者不夠壞。你不如何,就沒有了。認同及愛終究有條件。誰不曉得?亞瑟不曉得。
Thumbnail
他代你受辱、受苦,他甚至比你溫暖和勤奮,他比你不放棄。只是那個架空的、虛幻的電影世界與命運回報他更龐大的絕望,所以他開槍你喝采,他跳舞你搖擺。因為這個以道德、法制維繫群體、課本鼓吹你溫良恭儉讓、所有長輩訓誡你安分努力工作即可獲得至福的社會根本顛倒,不真實。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
老好人的字意很奇怪,好像大家都知道它是什麼,卻很難用極少的字句解釋清楚。雖然有好人兩個字,卻跟好壞、邪惡正義、善良奸邪無關。做的雖然是對的事,卻往往壞了事。 曾經我的朋友都很喜歡看我笑的樣子,他們說因為我在笑的時候,都是從眼睛開始,然後才擴散至全面。看起來就是很真誠,沒有一點虛偽,沒有世故與機心!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被賦予期待的時候呢?例如因工作有效率,在職場上順利升官;因為性情溫和穩定,成為可靠的朋友;擁有明確的目標,成為周圍人們的模範對象。原是駛向理想境地逐漸成為在純粹地滿足他人。本文探討電影《小丑:雙重瘋狂》的劇情與小丑和亞瑟之間的對比,包括觀眾對社會、期待與自我認同的深刻思考。
Thumbnail
《小丑》第二集探討了亞瑟在司法審判舞臺上的內心矛盾,揭示了他身份的分裂與對愛的渴望。亞瑟脫下小丑的面具,面對孤獨而痛苦的真實自我,最終進入一種痛苦的自我接受。這部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現代社會中角色與自我認同的矛盾,提醒我們在追求完美的同時,也應接受那不完美的自己。
Thumbnail
亞瑟的悲劇幾乎是注定的。從他在莫瑞脫口秀上舉起手槍,在混亂的街頭踩上警車引擎蓋感受眾人的躁動歡呼,他就不再只屬於他自己。成為明星,成為偶像,成為他人的想像,成為眾矢之的,也就意味著,沒有人再去探究根基於整個社會,悲劇的緣由...
Thumbnail
自從2019年的小丑上映後,讓世界瘋狂成為一股潮流,亞瑟的行徑成為許多人的勇氣象徵,我們把自己置身在糟糕的高譚市,回顧那些不堪的過往。我們都藉由電影的啟發重新審視人生。 即使電影中的亞瑟如此可憐、怯弱、畏縮,但只要他穿上西裝,畫上妝容,就有如神明附體般,那內心深處的勇氣跟狂妄就會佔據身體,成為
Thumbnail
  但就像法庭上的「小丑」支持者紛紛離席,電影外的群眾也不願意接受「小丑」的這個結局。近期的電影評價應證了貫穿電影核心的「沒有人在乎亞瑟」。片名的意涵在電影上映的幾天後變得清晰:「小丑,是眾人共同的幻覺」。亞瑟的故事是:社會使得本來可以善良的人變成了那樣。而這才是導演希望我們關注的。
Thumbnail
而我們無非就是表演、表演和表演,虛假地討喜,恍神沉溺騙來的認同,其實沒人想看你真實的樣子。你不漂亮、不乖、不優秀,不和和氣氣或慷慨大方,不負責不講義氣,你不忠誠或不夠不忠誠,你不正常或者不夠不正常,你不好,或者不夠壞。你不如何,就沒有了。認同及愛終究有條件。誰不曉得?亞瑟不曉得。
Thumbnail
他代你受辱、受苦,他甚至比你溫暖和勤奮,他比你不放棄。只是那個架空的、虛幻的電影世界與命運回報他更龐大的絕望,所以他開槍你喝采,他跳舞你搖擺。因為這個以道德、法制維繫群體、課本鼓吹你溫良恭儉讓、所有長輩訓誡你安分努力工作即可獲得至福的社會根本顛倒,不真實。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
老好人的字意很奇怪,好像大家都知道它是什麼,卻很難用極少的字句解釋清楚。雖然有好人兩個字,卻跟好壞、邪惡正義、善良奸邪無關。做的雖然是對的事,卻往往壞了事。 曾經我的朋友都很喜歡看我笑的樣子,他們說因為我在笑的時候,都是從眼睛開始,然後才擴散至全面。看起來就是很真誠,沒有一點虛偽,沒有世故與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