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靈人命救助隊》:做傻事前先看看這本書!(激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最近看了蔡康永的推薦書《幽靈人命救助隊》。

這本書相當推薦給感到低潮的朋友。

或許你也有想過一了百了的時候,當你的內心總有一朵散不去的烏雲;又或者你知道這片雲也籠罩著誰,請分享給他們。

這本2015年出版的書,作者在寫這個故事時參考許多心理相關的書籍也翻看很多專業資料,以人物角色及故事夾帶許多心理知識、憂鬱症的診斷、還有憂鬱症患者內在煎熬的情境。文字及敘事手法都很容易閱讀,沒有太艱深難懂的詞彙,而且在劇情及對白上偶爾會有讓人噴笑的設定。

雖然夾帶了很多「勸世」的語句,但說教意味不濃厚,反而看來是相當輕鬆減壓的。

-

我的工作經常遇見陷入低潮的朋友,我不是專業的心理諮商師,但是我知道有時人們都只是需要一個出口,那就像有一個地方能安放你的情緒。

現代人受許多雞湯文的影響,我們很害怕展示自己的「負能量」給其他人,因為他們可能會跟你說「哎呀不要那麼負面啦」,但正因為如此,我們即使想要傾訴心事都得很小心翼翼,因為並不想被批判。所以大家如果心裡真的很低潮,需要一個出口時,最好的方式就是請書寫你的感受

接下來我分享幾個《幽靈人命救助隊》裡挺觸動我的語句,及我自己寫下的隨筆。(『』內出自此書)。

🍀

你快樂嗎?如果這麼問你,你是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你很快樂、還是內心有猶豫、又或是感到有股莫名的壓力呢?

雖然許多哲人都說「快樂」並不是我們此生的目的,「經驗」才是,但仍然無法止息我們人總有趨樂避苦的天性。

對你而言「快樂」的定義是什麼?也許你的「快樂」很難達到,是因為我們設立了太高的標準及太多條件、又或是你其實並不知道你想要什麼,你只是不斷的找尋,猶如夸父追日,永遠也沒有追到的那天。在幽靈人命救助隊裡有一段話:

『人際關係、身心健康及經濟狀況是生存的三大支柱,不出問題就不會有自殺的念頭,反過來說,任何一個支柱出現缺失,世人就會捫心自問:「我活著是否快樂?」』

所以假設現在的你感覺並不快樂,就看看這三點,哪一個支柱缺失了呢?事情是否真的有你想的那麼糟?

人際關係裡,受過創傷的人,總是難以再信任他人,總覺得別人可能討厭自己,有可能因為對方的一句話就讓自己緊張兮兮。童年極少獲得父母言語肯定的孩子,可能會更容易過度在意他人的反應。

就像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寫道:『他們寥寥數語的責備,於我看來就若霹靂閃雷,使我幾近瘋狂⋯』

我們期待被看見、因為那才表示我們真的存在,我們力求表現、被稱讚,因為那是我們從小鮮少從父母身上獲得的。

但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思想,也偶爾會遇見別人批評自己,或對方並沒有給我們自己期待的反應,我們可能就此認定要被拋棄了,但那是真的嗎?

『在妳眼裡,全世界的人都很膚淺,那是因為妳只看見每個人的正反兩面,卻沒看見中間部分。妳看見了他人不好的一面,就把這當成全部。妳害怕受到傷害,所以主動攻擊他人。但妳必須明白,人不是非黑即白。人是灰色多面體。不只是人,世上所有事物都有許多中間的面向。妳應該壓抑心中的不安定,看清楚。妳既有溫柔的一面,也有壞心腸的一面。同樣的道理妳的親朋好友既是好人也是壞人。』

這世界的人事物,並不是真的非黑即白的。有許多曖昧不清的灰色地帶,我們自己也不是什麼都好或什麼都壞,沒有人是完美的,所以你不需完美、別人也不需要完美。只需接納自己及他人的各種面向。

因為你太想成為完美的人,你總希望方方面面都能做到最好,才能受他人賞識、要那樣才感覺自己有價值,可是正是這種想法使你越來越不快樂,因為我們無法取悅所有人。

有時候羨慕那些在世俗定義上不是那麼優秀的人,感覺他們至少過得比你快樂,但他們可能與你無異,你只是需要放自己一馬而已。

『這世界太不公平了。不負責任的人,反而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凡人會把自己的責任推給環境,聖人卻把環境的責任攬在身上。』

接受自己是有限制的,我們沒辦法救所有人、我們無法背負他人的課題,也不可能完全不犯錯,犯錯又有什麼關係呢?顏回嚴以律己想要實踐「不二過」(不能重複犯錯),這樣的結果是他20幾歲就死了☠️🥲

雖說生死本也沒有好壞之分,但過度緊繃讓自己少了很多時間去經驗自己的人生、也壓縮了質量。

我們在低潮時總想著,這樣的痛苦是否只會一直持續?因為害怕從此籠罩在這片烏雲下,所以急著想在此時有個答案或結論,但未來會如何沒有人說的準,即使是神佛也無法參透人的因果。

『既然未來不是定數,所有絕望只是杞人憂天。』

那些我們所以為的「絕望」,是我們腦中的悲劇情境,並不是說要忽視自己的感受而盲目樂觀,而是在你的心智偵測到危險時,理智的去分析,什麼是真實發生的、什麼是想像出來的,是不是真的非如此不可?我們是否真的有辦法控制一些事情是否發生?

-

如果你現在正經歷低潮,好好找人傾訴,不要害怕讓家人擔心,找人陪你就醫或是說說話。

作為占星師以占星角度來看,確實有些特定行運較容易讓人憂鬱,我很常建議經歷這些行運的人去做心理諮商,因為這些行運的用意在於去挖掘自己、改變自己的人生觀點,這需要時間、也最好有專業人士給大家明確的指示。我明白有許多人沒有這樣的經濟資源,如果真的沒辦法,也有一些方法,例如寫日記、或是有一個社交平台讓你有出口,不管怎樣都記得:你不孤單,而這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終會雨過天晴。

如果您或您認識的人正在面臨精神健康危機,我強烈建議您立即尋求專業協助。以下是一些建議:

  1. 緊急聯繫:立即與當地的緊急求助熱線聯繫,例如心理健康危機熱線、自殺預防熱線或緊急救援服務。
  2. 尋求專業幫助:與心理醫生、心理治療師或精神健康專家預約,尋求專業的醫療和心理支援。他們能提供適切的協助和治療計劃。
  3. 與親友分享:告訴您信任的親友或家人,並與他們分享您的困憂。他們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陪伴。
  4. 不要獨處:在這個時候,儘量不要獨自一人。尋找支持性的社群、團體或組織,例如自殺預防組織、心理健康支援團體等。
  5. 注意自我照顧:儘管處於困難的時刻,也請記得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嘗試保持健康的飲食、適度的運動,並尋找可以讓您感到放鬆和愉悅的活動。
  6. 避免藥物和酒精:避免使用藥物和酒精來應對壓力或情緒困憂。這可能加劇問題並造成更大的風險。
  7. 安全環境:確保您身處安全的環境。如果您感到自殺的衝動,請立即尋求協助,並將危險物品置於安全範圍之外。

#幽靈人命救助隊 #蔡康永推薦書

#muquobooks #低潮 #憂鬱 #心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uquo的沙龍
16會員
102內容數
這裡是一個融合占星、影評、劇評、心靈成長以及水晶之美的沙龍。講述星辰中的故事,感受其心靈共鳴,沉浸在文字與水晶所散發的神秘光芒中。 與我一同漫遊於詩意的生活、探索宇宙的奧秘、品味生命的美好。 共同啟發心靈,感受文字的魔法,並在這片寧靜的網路角落中找到心靈的歸屬。
Muqu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本文分享閱讀水野學《品味從知識開始》的心得,並以作者自身的奶奶為例,闡述「品味」並非來自物質堆砌,而是源於對生命的理解、接納與自我選擇。文章也提及書中對日本設計產業的反思,以及作者對「品味」的獨特見解。
Thumbnail
2025/04/25
本文分享閱讀水野學《品味從知識開始》的心得,並以作者自身的奶奶為例,闡述「品味」並非來自物質堆砌,而是源於對生命的理解、接納與自我選擇。文章也提及書中對日本設計產業的反思,以及作者對「品味」的獨特見解。
Thumbnail
2025/03/21
這篇文章探討近期韓星網路霸凌事件,以及《平家物語:犬王之卷》動畫電影和書籍,並藉由事件和故事反思網路時代的資訊真偽、言論自由與正義的意義。文章提出人們容易被網路訊息牽著走,忽略事件初衷,並質疑追求真相的重要性以及正義的定義。作者以自身經驗和作品觀感,呼籲人們應多方思考,互相理解,才能帶來和平。
Thumbnail
2025/03/21
這篇文章探討近期韓星網路霸凌事件,以及《平家物語:犬王之卷》動畫電影和書籍,並藉由事件和故事反思網路時代的資訊真偽、言論自由與正義的意義。文章提出人們容易被網路訊息牽著走,忽略事件初衷,並質疑追求真相的重要性以及正義的定義。作者以自身經驗和作品觀感,呼籲人們應多方思考,互相理解,才能帶來和平。
Thumbnail
2025/03/14
《朗夜》透過四個世代韓國女性的故事,探討女性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與內化厭女議題,並呼籲女性勇敢選擇,走向屬於自己的光明之路。小說以細膩溫和的筆觸,引導讀者反思女性在婚姻、家庭及社會中的角色與困境。
Thumbnail
2025/03/14
《朗夜》透過四個世代韓國女性的故事,探討女性在父權社會下的困境與內化厭女議題,並呼籲女性勇敢選擇,走向屬於自己的光明之路。小說以細膩溫和的筆觸,引導讀者反思女性在婚姻、家庭及社會中的角色與困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最近看了蔡康永的推薦書《幽靈人命救助隊》。 這本書相當推薦給感到低潮的朋友。 或許你也有想過一了百了的時候,當你的內心總有一朵散不去的烏雲;又或者你知道這片雲也籠罩著誰?請分享給他們。
Thumbnail
最近看了蔡康永的推薦書《幽靈人命救助隊》。 這本書相當推薦給感到低潮的朋友。 或許你也有想過一了百了的時候,當你的內心總有一朵散不去的烏雲;又或者你知道這片雲也籠罩著誰?請分享給他們。
Thumbnail
你是「天生自帶負面想法的人嗎」?因此常常感到煩惱與痛苦,也不知道該找誰傾說,對他人無法敞開心胸,對自己的種種都不滿意… 本書55種容易面臨的困難問題,利用漫畫與插圖的形式,盤點出容易瀏覽尋找答案的解惑之方,希望幫助有這類煩惱的朋友舒緩困惑,慢慢往正向樂觀的生活前進,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好好的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你是「天生自帶負面想法的人嗎」?因此常常感到煩惱與痛苦,也不知道該找誰傾說,對他人無法敞開心胸,對自己的種種都不滿意… 本書55種容易面臨的困難問題,利用漫畫與插圖的形式,盤點出容易瀏覽尋找答案的解惑之方,希望幫助有這類煩惱的朋友舒緩困惑,慢慢往正向樂觀的生活前進,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好好的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那麼究竟要如何才能讓自己間接追求到快樂呢?我覺得除了學習放下追尋各種人、事、物的執著心,也要明白且接受我們之所以練習讓自己變得更快樂,並非代表我們會一直處於情緒的高潮,我們並不會從此變得不再感到憂傷、嫉妒或憤怒。學習擁抱情緒在我們生活中的正常來去,反而能讓人們更加接近快樂的真諦!
Thumbnail
那麼究竟要如何才能讓自己間接追求到快樂呢?我覺得除了學習放下追尋各種人、事、物的執著心,也要明白且接受我們之所以練習讓自己變得更快樂,並非代表我們會一直處於情緒的高潮,我們並不會從此變得不再感到憂傷、嫉妒或憤怒。學習擁抱情緒在我們生活中的正常來去,反而能讓人們更加接近快樂的真諦!
Thumbnail
《蔡康永的情商課》 📝這二本書好久之前就看完了,然後借給了妹妹,過年回娘家,就順便再看一次,寫一些些自己的感觸。 我跟作者蔡康永的馬雅13月亮曆主印記(出生日當日的能量印記),同樣都是超頻白風,他的文章字句,還有採訪、說話的內容、表達,常常讓我很有共鳴。 這二本書裡有太多可以摘錄的文句,我想,無論
Thumbnail
《蔡康永的情商課》 📝這二本書好久之前就看完了,然後借給了妹妹,過年回娘家,就順便再看一次,寫一些些自己的感觸。 我跟作者蔡康永的馬雅13月亮曆主印記(出生日當日的能量印記),同樣都是超頻白風,他的文章字句,還有採訪、說話的內容、表達,常常讓我很有共鳴。 這二本書裡有太多可以摘錄的文句,我想,無論
Thumbnail
人生,它無法一條直線到底,是彎彎曲曲的,有時還很尖銳、來個大轉折,也許在過程中更充滿了荆棘。 人生不是那麼順遂。也許不該這麼篤定。假如人生那麼順遂,我懷疑那個人若不是白癡,就是可能刻意矇騙自己。有時,我很羡慕白癡~ 因為他不懂得察顏觀色,既看不懂社會的反射,但不存在難過心情的阿Q。但到底我們是血肉之
Thumbnail
人生,它無法一條直線到底,是彎彎曲曲的,有時還很尖銳、來個大轉折,也許在過程中更充滿了荆棘。 人生不是那麼順遂。也許不該這麼篤定。假如人生那麼順遂,我懷疑那個人若不是白癡,就是可能刻意矇騙自己。有時,我很羡慕白癡~ 因為他不懂得察顏觀色,既看不懂社會的反射,但不存在難過心情的阿Q。但到底我們是血肉之
Thumbnail
這本書是看謝哲青直播時介紹的,那集的主題談憂鬱。他說:「憂鬱是一種自我欣賞和自我同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 你以為這本書看了會很憂鬱嗎?那就錯了。 我們不能否認,人生本來就不可能一帆風順,苦難與挫折也一定會發生,如果能用平靜的心態去接受,或許更能幫助我們面對生活。
Thumbnail
這本書是看謝哲青直播時介紹的,那集的主題談憂鬱。他說:「憂鬱是一種自我欣賞和自我同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 你以為這本書看了會很憂鬱嗎?那就錯了。 我們不能否認,人生本來就不可能一帆風順,苦難與挫折也一定會發生,如果能用平靜的心態去接受,或許更能幫助我們面對生活。
Thumbnail
從被某位敬重的長輩問「你快樂嗎?」後,已經10年了。 討好的笑容在當時瞬間凍結,內在的我被撼動,從那一刻逐漸醒來。 怎麼我好像已經好久好久好久沒有感受到自己的喜怒哀樂了呀? 在這條路途上有許多過猶不及。 姑且就當作是對於過去壓抑自我太久的反動吧! 一開始,我努力的追求快樂 但還是常常感到空虛。
Thumbnail
從被某位敬重的長輩問「你快樂嗎?」後,已經10年了。 討好的笑容在當時瞬間凍結,內在的我被撼動,從那一刻逐漸醒來。 怎麼我好像已經好久好久好久沒有感受到自己的喜怒哀樂了呀? 在這條路途上有許多過猶不及。 姑且就當作是對於過去壓抑自我太久的反動吧! 一開始,我努力的追求快樂 但還是常常感到空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