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於Q&A vol. VII (2019.4),也是(好像已經成立的)系友會會刊 Q&A Alumni I。
文章本文,共2758字。以下為節錄,並加上小標題讓線上閱讀更方便些。若希望閱讀全文請到小心肝訂購,或洽系學會(
Vocus、
Instagram)。
108學年度的建築設計(八)與(九)預計會有人40選修。問卷在3月27日發放,截至4月15日回收問卷數24份,有效回覆有22份,佔55%。
[刪]
行政的支援
最大的需求在行政與教學的軟體支援上,其中有不衝堂的大四及大五排課〈3、10〉,其餘的都是畢業設計的跨界資源整合、執行制度與進度安排、師資組成,以及設計議題選定(或選組)、呈現(與畢展)上的協助。
在跨界資源整合上包括「多元師資的協助」〈12〉,以及〈9〉所建議的,造紙業玻璃業木工等製作廠商與畢業設計者之間的媒合。對此,五年級的第23號回覆也提出類似的建議:「我自己認為有一種最理想的方式來落實這一類實作的題目,是實際地拿著圖面與相關廠商討論、參考專業意見修改設計、合作配合施工、繪製施工方真的看得懂的施工圖;最後,以廠商的角度而言,展覽作品作為宣傳用途使用;以學生的角度,材料及施工費用由廠商吸收,能達成某種程度的互惠,也更逼近真實」。如此的可能性也的確是自我檢核學習成果,相當切實的手段。
假設問卷第12筆期望聘任新老師來帶設計的原因也在於此的話,則再+1;若是期望能有在設計思考上有更多元可能的啟發的話,邀請各領域講者也可一定程度滿足此需求,這點有〈13、24〉2人(其中24號在上列統計中重複)。另外,設計者對同一議題的切磋與激勵應該也是〈12〉在補充欄位中提出「採工作室模式(多人組成)或雙人執行」的原因。
教學的支援
協助指導設計議題的選擇與發展,也就是「落實設計議題」是所有的回覆中一致同意最令人擔憂的事,有4人明白表示擔憂,除此之外,希望經歷過畢業設計的學長姐分享上述經驗的有3(其中〈5〉重複)。2個回覆合併視為需要在議題發展與操作經驗上協助者,共有6人(27%)。
〈5、15、23〉這3人希望提早公布設計課指導老師名單或在制度上更合適地配對學生與老師,原因多少也在此。「25〉希望在寒假前有個評圖,至少可以利用寒假的時間去修改和校正」,也是基於進度的控制將影響議題的落實;若再加上先前提過的心理協助(畢竟這一年會嚴重影響心理健康的事十之八九就只有設計卡關了),就是13人(1人重複不計入),佔有效問卷的比例終於過半。
另外,為了讓設計可以專心操作,問卷22號希望系上不要在畢業生身上加上過多的雜務或不必要的責任,如參與過多演講,對22而言,畢業設計「不僅僅是一次設計任務,也是人生階段總結。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去沈澱、累積,最後展現出自己內心最美好的成果」。
畢業展的支援
當設計議題的需求滿足後的下一個即是設計成果的組織與呈現,也就是畢業展。在此〈4、8、13、14〉這4筆回覆都提出了他們的需求(佔問卷18%)。
其中,第4筆回覆認知到歷年畢業展境外生的參展率偏低,並建議「在討論畢展地點時(無論在金門、台灣甚至到中國展覽),系上能給予更多意見或是經費資助,並找到更好的平衡點」。此平衡點應指班上所有同學以及參展地點。
問卷第13號指出:「我認為最後的展覽才是最重要的,也是5年的設計以來能學到更多東西的一年」,接著提出非常重要的意見,「到目前為止,歷屆畢業班的畢業設計展覽[...]好像失去了和不熟悉的人進行想法上交流回饋的機會。我覺得有我們以外的參與者很重要,如果系上可以給予幫忙,大概是宣傳」。〈8〉也持同樣的意見。
14號回覆「關於策展以及畢籌企劃,也許可以(透過系學會)與各年級合作,討論出完整的學習方案」,這包括了「先前這屆大五所舉辦的軟體共享」或是「在階段性展覽中提供同學或學弟妹互評的機會」,讓各年級在藉著參與畢業設計以及畢業展覽的過程中,依著各年級的需求逐步認識何謂畢業設計並逐步學習準備自己的畢業設計。
總結
以上是回覆問卷總數24份,22份有效的訊息中所整理出來的統計分析。當中,行政制度與設計指導上是最為必須的改善要求(16筆,共72%),這包括了進度或評圖時間上更適切的安排(6筆,佔27%),也有最根本的,師資上制度上對學生的議題發展具更適切的引導能力(40%)。
師資,當為系上行政的責任所在。〈7〉說「如果金門大學師資和在地就業資源不要這麼狹隘的話,或許可以留在這裡」〈9〉說「希望畢設指導老師能花時間給學生有更多的建議和熱忱」。「23〉從個人的立場,以『做好設計』為目標的話,最主要會希望在選老師的時候,能夠確保每個人都能夠和向性最適合的老師配合(這點寫得真的滿無聊的,但我深受其害所以我還是要寫)」「24〉老師不清楚相關的議題無法提供適當的建議或學生自己埋頭苦幹發展議題結果完全偏題的狀況,導致學生沒有繼續發展的動力然後陷入不斷翻案的漩渦裡」。
[刪]
以上為節錄版本,也清楚地標出刪掉的段落,如此找來本文時就可以比對(請踴躍購買系刊支持鼓勵所有供稿的作者們與系學會)。
回答了上面這些問題的同學今年也進入畢業設計(籃球比賽)的第四節了;不知道各位現在回過頭來又是怎麼理解感受當時的問題?又會怎麼回答?
有些回答,或者說藉著回覆問卷所提出的疑問,現在是不是有更切身且因為親身經歷過而能提出更適合的解決提案了呢?比如說問卷回覆第14號所說的畢業展的各年級合作,直至今日是否找到方式了呢?是否在組織上,讓學長姊返校並分享經驗了呢〈5、9、20、23等4筆回覆〉?是否鼓勵學弟妹參與更多呢〈14〉?很期待能聽到經過了半年的時間,現在的大五們又怎麼回答。
只是,不論打算怎麼重新回答,都只能是心中的感受;這是人生的必然。現在,各位需回答的提問已經不一樣了,不僅僅是上學期想到快抓狂的設計議題為何,也包括設計議題又將如何落實。
或許,去年這樣地同時對大四大五提問後,這2個年級也可藉此更密切的討論思考畢業設計將是如何與如何執行畢業設計這樣困難的問題;希望,因此,今年的大五能夠更有充裕的準備回答困擾去年學長姊們的問題:
還請各位同學協助發放給全國同為畢業設計所苦的畢業班們。這希望是個以全國為規模的畢業設計普查計畫。回覆的結果將會整理過後發表到建築設計相關的期刊上,希望藉此,能夠稍稍地讓所有的建築、設計系所反思畢業設計的目的與意義,並讓未來的畢業設計得以更適切地訓練未來的新鮮(小心肝)建築人。
不論寒假時是否留在這孤獨苦寒的小島繼續琢磨自己的設計,創作本就是件孤獨且耗費心神的工作。願同學們能在這人生中少數得以真正獨處的時間裡領悟些設計的建築的什麼。
祝思緒清明運筆如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