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Google的GTD(下):知識宇宙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前言

在上集「第二大腦」提到的Google Keep,只是眾多Google服務的其中一個而已。Keep常被拿來和OneNote或EverNote來比較,因為都有「快速記事」這部分的功能。當然,EverNote和OneNote除了記事的支援程度和Keep相同以外,在記事的美觀及客制程度上都比Keep來得更為強大,這是做為一個「記事工具」理所當然要有的優勢。
EverNote的免費版,每個月的上傳量只有60MB,但總容量沒有限制;OneNote完全沒有任何限制,而且它是還原「筆記」體驗最完整的工具,若它的啟動速度和Keep一樣快的話,我想它就是記事軟體的No.1了。〝把訊息記下來〞確實是GTD很重要的一步,而這些記事工具也都或多或少的強調了「第二大腦」的功能。但,我們面對的可是排山倒海的待辦事項,短期任務,長期目標,甚至是生涯規劃。我們會接觸各式各樣的媒體,可能是doc/xls/ppt,可能是一張圖,一段影片,是行事曆上的一個會議邀請,一本電子書,甚至可能是一個壓縮檔或pdf。隨著時間累積起來,只是把這些東西〝記下來〞,將會越來越無法應付他們的連結關係,而且,每種格式都有它的格式,總不能什麼都要把內容萃取出來存成記事內容,或是都只能以附件的方式夾在記事中吧?
也就是說,把範圍拉得更大,以「Get Things Done」的需求來看的話,只是〝記事〞是不夠的。我們接收的媒體,我們創造出來的訊息,即便格式可能不同,對待處理的方法也不同,但對我們而言,它們彼此相關,都是構建我們自身「知識宇宙」的一環,也就是今天要介紹的主題。
註:Google提供的Doc/Sheet/Slide,GMail,Google Play等許多服務功能,這整個服務套件合起來,我們接下來會用「GSuite」來稱呼。雖然「GSuite」其實是Google服務加入為企業量身打造,加入權限控管功能的一個版本而已。

文件

「GSuite文件」就是指「GSuite」中的Doc,Sheet及Slide和文件相關的功能總稱。不管你從事的是何種行業,文件的需求都是必然會有的,而且種類也不出這三種範疇。因此,Doc/Sheet/Slide提供了一些相同的功能,以支援你任務上協作的需求,或是一些比較特殊需求的處理法。

版本記錄

由於文件服務提供了即時的儲存及多人協作的能力,所以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很容易把文件的內容改壞。不管今天是作者自己手殘弄壞的,腦殘不知所云的,或是真的被路人改錯的,透過「版本記錄」功能,都可以很方便的看到每個版本的差異內容:
當然,這意思就是說,你可以透過這個記錄功能,回到之前的版本上去。也可以把一個「決定版」(像是大家都檢查過的版本),用「為目前的版本命名」功能來描述,更為直覺。

多人協作

大家的分工越來越專業,因此協作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只是把同一份文件分享給別人已經只是基本功能了,更重要的是權限控管及即時協作。
在畫面的右上方可看到這個按鈕,按下後可看到如下的設定:
在按下「開啟連結共用設定」後,就會看到這份文件可以有不同共享給別人的設定:
如圖,我們可對這份文件做不同程度的共用。其實還有更精準的權限控管,還有即時協作,這些操作細節可參閱「電腦玩物」站長的介紹

輸出格式

若要將文件以離線或不同型式的方式輸出的話,Doc也支援了一些主流的格式:
最後還有一項「EPUB Publication」呢,也就是說你要發行電子書的話也是可行的哦!

與Keep的整合

當你的訊息來源都整合到Keep第二大腦的時候,從Keep把資料插入進來就變成一個理所當然的流程。以Doc為例,我們可從右邊的側邊欄把Keep的內容調出來,然後透過拖拉的型式就把Keep的內容插入到你的文件中:

外掛程式

和Office不同的是,Doc就像瀏覽器那樣,可以安裝「外掛程式」呢:
可以看到,可選用的外掛程式還不少:
當然,有什麼想用的,就直接在搜尋欄開始搜尋吧。
剛剛特別介紹的,是GSuite文件裡都會有的功能,也就是說Slide也有版本記錄,Sheet也可以多人協作等。這篇文章並不是教學文,所以現在要回到我們的主題:這和GTD有什麼關係?

這是你的「檔案室」

或許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公家機關都會有「檔案室」這個單位,這個單位就是把公文或正式文書存檔備查的地方。也就是說,當Keep把訊息保存下來的時候,當然那只是草稿,或純內容本體而已,我們在處理任務的產出通常是一份正式的文件,不管是契約書還是論文報告什麼的,都是有正式排版規格的,是最終的產品。也就是說,它的價值不但來自於內容本身,還包括它的呈現格式:
檔案室內的公文,手抄一份或是用純文字打出來還有一樣的價值嗎?當然沒有。
或許有人會說,在EverNote/OneNote上若真的是重要的論文還是寫作作品,用word編輯後存一份當附件不行嗎?這樣的設計就會讓這個作品和你的知識區變得脫鉤,而且也會造成搜尋的功能在這裡失效。從這點就完全體現了Google在GTD上的設計:專業的工具處理專業的內容。當其他的記事工具得想辦法削足適履的把內容塞進來,或是不斷的把各種功能強加在自己身上時,Google的服務從一開始就定位的很清楚:
各種任務,各種產出及輸入,他們該是什麼樣子,就是該有什麼樣的工具去處理,重點是要讓這些服務能互相連結。
就像是你自己擁有一個你個人的「檔案室」那樣,你從檔案室中可能會拿出來的是一份排版精美的文件,也有可能是拿出一份年度預算的試算表,甚至是某個同事發表的簡報,格式差那麼多,但你都不用擔心這種事,它們都會保留著它們該有的樣子,你隨時可以再抓起來編修一下,或是分享給沒看過的朋友,或是就一直把它存著。你想要找到它們的時候,就是搜尋就是了,不用擔心它可能變成某個記事的附件,或是它其實被放到其他地方去了,然後你始終都找不到它。

倉庫

剛剛我們提過,你在工作上會收到或產生各種文件,而這些文件所在的「檔案室」,其實就是在你的「雲端硬碟(Drive)」上。

空間有多大?

Drive裡面能放的,當然不只是文件而已,但就像其他的雲端硬碟一樣,是有容量限制的。在左下角的「儲存空間」處點擊,可看到目前使用的狀況:
GSuite免費個人版,目前每個人是給15G的空間(因為我是早期用戶,所以多2G),會吃空間的服務就是放進雲端硬碟,信件及相簿的內容。
為了成就用戶的GTD流程,Google很正確的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讓「GSuite文件」類型的檔案是不吃硬碟空間的:
你存入的是Google Doc/Sheet/Slide是不佔空間的,但是PDF要,壓縮檔也要,只要不是「GSuite文件」類型的都要。這個設計背後的意涵是什麼呢:
從Keep的第二大腦,到最後的文件產出,你的輸出都可以高枕無憂,沒有容量及格式相容性的問題,放在這個倉庫中,然後你該做的就是去往下一個目標邁進。

搜尋

和Keep相同,當然這裡一定會有搜尋的功能,如下圖,Drive的搜尋功能也很完整:
由圖中可以看到,我們可以搜尋的除了是檔名或內文以外,更多的是協作方面的屬性。像是「擁有者」或是「共用對象」。

怎麼決定放哪裡?

這裡有一個問題困擾我有一段時間了,那就是:我在Drive搜尋不到Keep的記事,當然在Keep也搜尋不到Drive的文件內容。也就是說,若我有同一份資料,我可以用Keep記,當然也可以用Doc記,那我究竟要用什麼記下來,才能確保我找得到,或是符合GTD的作業流程呢?
因為Drive是「倉庫」,Keep是「第二大腦」,在GTD的工作術中講究的就是本腦如何去處理這兩個不同區塊的資料。所以在釐清這兩個角色的不同,再加上GTD的中心原則去想,就會得到這樣的一個結論:
倉庫裡放的是〝知識〞,第二大腦放的是〝資訊〞。
所以重點不是放哪裡,而是你〝用〞它的場景及頻率為何。
你在Keep或Drive放的都是「備查」的東西,但Drive中會是整理過(或是整理中),消化後的〝知識〞,可能是一個論文,一個資產負債表,或是一篇簡報,這些東西都是你最終的知識產品(不論是你輸出的,或是從別人那邊輸入的)。但Keep上放的就是一個資訊,可能是一個序號,一張照片,一個金句,就是備查而已,往往不是你思考整理後出來的結晶。你會需要在Keep上很快的找到所需的資訊,複製貼上到你的文件或簡報中,但你在Drive中想找的東西,往往是一個樞鈕分析表所展示出來的結論,一篇讀書後領悟的觀念,甚至是一篇日記(其實這就是一個〝消化〞後輸出的產品)。
所以Keep的版面,是一張張直接載明訊息本體的卡片;而Drive就是像檔案總管一樣裝著一個個的檔案。

影像及影片

Google的「Photo」是影像及影片的最終儲存點。如同之前提過的原則,由於影像及影片有其特殊的對待及需求,因此這種資料並沒有被單純的只是被視為一種〝檔案〞,不是一股腦丟進Drive裡面去的東西。
為了能讓用戶無後顧之憂的,把GTD所需要的影像或影片儲存備查,Photo提供了有條件的無限儲存:
「高畫質」是指FullHD的解析度,雖然說現在4K將來會越來越普及,但FullHD對大多數的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夠優的解析度了,而「原始大小」的意思是〝非FullHD〞的解析度。所以這裡有一點反常識的是,就算你丟進去的圖是比FullHD還低解析度的圖,但反而會吃掉你Drive的容量哦
現在每個人都有手機,手機上都有相機,相機就是最好的記錄工具。因此在手機上的Photo App也可以設定〝自動〞把你拍下來的照片或影片上傳到Photo去:
如此一來,你就不用再花腦袋記著說,拍完的照片要丟上Photo去,只要專心去把你該做的事情做好就好,儲存照片這種雜事,不應該成為你腦內的雜音。
Input沒有問題了,Output當然也得流暢才是一個GTD工作流該有的服務。Photo擁有Google在機器學習的強悍能力,一樣有個「搜尋欄」,而當你要搜尋的時候,就會看到一個很高效的功能:
照片中我的兒子,老婆,姪女,甚至是我家的狗狗,竟然已經被〝自動〞分類好了?!
是的,這是〝自動〞完成的。在Google的GTD服務中,「整理」這種事情當然不應該出現在用戶的待辦清單中。搜尋的條件非常廣泛,甚至還包括地點,時間,或是種類。
有時,我們會需要在Wiki上面或是自己的個人網站上貼個照片,而這個照片已經被自動丟上Photo了。Wiki或網站上的貼圖通常都得提供直接的網址才行,而Photo是否有提供直連的網址呢?官方並沒有直接提供這個功能,但這裡簡單介紹一個比較tricky的方法:
是的,也是把你想要貼到Wiki上的圖,嘗試去下載它。然後透過瀏覽器取得的下載網址,就可以拿這個去貼在Wiki系統中。這個方法我自己實測過,最少可保持3個月的有效期(最長是多久我就沒測了)。
Photo可以放影像,也可以放影片。若只是想打開看看的話,就不用做什麼特別處理了,但若是和上述的例子有一樣的需求,你想要貼到Wiki系統或是網站上的話,這時候你需要的就是另一種資料了:也就是主流的網誌系統必然會支援的「YouTube」。
只要不是什麼傷風敗俗的影片,傳上YouTube基本上都不是什麼困難的事。當你把影片傳上去,YouTube也處理完成後,你就可以看到你自己的影片(記得權限至少要設定成「不公開」)。接下來YouTube就會提供幾種不同的資訊供網誌系統插入:

書架

那些了不起的創業家,或是高知名度的專業人士,在採訪他們的影片中,總是會看到身後有一個擺滿書的書架。是的,要完成許多了不起的大事,你也需要讀很多書,有效的吸收經驗。
在電子書越來越普及的今天,Google也推出了Book的電子書服務。
這和GTD有什麼關係呢?簡單來說,就是把讀書這件事的全程都設計成可以很順暢的進行。
首先,只要在搜尋欄輸入你要找的書名,就可以馬上知道有沒有電子書。買回來之後,在桌機或手機,都可以隨時把書拿起來看。有一點很方便的是,你在桌機看到哪一頁,回手機上再把Book的App打開來,就會看到Book已同步把你最後閱讀的那一頁記錄下來,幫你翻到那邊囉
若Book沒有販售你想看的電子書,但你從朋友(?)那邊取得了epub的電子書時,最美妙的是,你可以〝上傳〞到Book的平台上:
待Book處理完成後,你上傳的電子書就會出現在你的書架上囉!像我就上傳了不少書:
因為epub容量都很小,所以當然也是沒有容量限制囉!這完全就是你自己的電子書架,是你知識競爭力的最佳來源。
在比較過博客來,讀墨或是讀冊這些電子書服務後,你會發現Book的價位是最漂亮的(但藏書量是比博客來差了一點)。

日曆

「日曆」其實不是GTD中鼓勵的一種管理方式,甚至是一種衝突。因為GTD強調的是你要隨時去思考,什麼是現在該做的,優先要做的,而不是完全按照先前預定的規劃去做。但有時我們對於一些硬時間的計劃(重要人物的預約訪談),較長程的規劃(半年內要準備托益考試)或是重要節日(絕對不能忘記的結婚紀念日或是情人節),還是會需要一個「上帝視角(God View)」,亦或者是有人就是習慣要看到日曆這種東西才比較習慣,因此Google也還是把Calendar給做了出來。

動態資訊

一個「行事曆」該有的檢視方式及新增事件的功能,Calendar當然也都是有的,但有一點很不同的是基於Google的GTD精神設計,一個事件附屬的資訊,也完全是動態的,是活的:
如上圖,當我們要為這個事件輸入地點資訊(比如說我們輸入「鈊象電子」)時,Google就會透過Map來把公司的位置找出來,並在確認輸入時貼一份到位置區去。而詳細說明區的「@」按鈕,甚至可讓用戶插入Drive的檔案進來:
這樣的設計都可讓用戶很專注也很順暢的,把一個事件建立起來。Google透過Map把詳細位置貼給你,透過Drive把你的檔案連結插進來,如此一來在多人協作的狀況下,就不用擔心離線附件的新舊版本問題。

協作思維

整個Calendar是以「協作」的思維來設計的,因此我們不但是在管理自己的日曆,同時我們也需要別人的日曆。
比如說,我和太太可能都有自己的活動安排,但若要安排家庭活動的時候,打開日曆就可以一目瞭然,何時是雙方都有空的時間。同樣的需求最常見的就是會議室的預訂,許多獨立工作室,小型團隊就很喜歡用Calendar來載明每個人的活動或工作進程。
協作的思維,甚至還包括到工具上的設計。不少企業內部所使用的郵件系統還是M$的Outlook,不管是2003還是2010(是的,現在已經是2019年了),當然,也包括了行事曆。Calendar有一個很貼心的設計就是,透過解析信件的內容及格式,它可以將你在Outlook內的事件,直接轉成Calendar的事件。當你把該事件的提醒信件轉寄到你的GMail去時(或是直接把該事件直接轉也可以),在GMail你也看到它分析出是一個日曆上的事件:
然後Magic就這麼發生了:
這個事件就直接這麼被插入到你的Calendar中了!而且什麼開會地點,主辦人是誰都有忠實的插入進來哦,這真的很方便呢!

個人目標

這個功能是手機版特有的設計:
這個功能會在你沒有安排事件的時間上,隨機插入一個你想完成的目標。例如,你很希望能透過「跑步」來完成減肥的目標,你告訴Calendar後,它就會開始在你〝空下來〞的時間來插入一個「跑步」的事件。雖然這和GTD的工作術並沒有直接關係,但完成個人設定目標,就意義上也是一種GTD。

個人網站

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當你透過Doc輸出了許多觀點,透過Slide發表過許多簡報,接下來,你一定要有一個屬於你的個人網站,那就是你在數位世界的「名片」。
做為你數位世界的名片,Site本身除了可以填字,貼圖,上Youtube以外,它最大的優勢,就是和Google的其他服務無縫接軌。你除了能插入你的Doc/Slide/Sheet,甚至還可以插入日曆,地圖及表單。
無須寫code的模組化設計,或許沒辦法開發什麼很有特色的網站,但對於GTD的需求來說,這100%就是我們需要的:把「名片」該做的事做好就好,我們不是要在上面做電子商務。

同樣的資料要寫在哪裡?

我之前曾經在糾結一個問題。用Doc或Slide,都可以創建連結給其他人分享及評論,為什麼還要建立個人網站呢?那同樣的資料,我究竟是要寫在網頁,還是要寫在Doc/Slide呢?寫在網頁中的資料,Drive搜尋得到嗎?
有一個好消息及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你寫在Site中的資料,Drive一樣搜尋得到
壞消息就是,同樣的資料要寫在哪裡,確實需要一點簡單的判斷及分類,會比較〝乾淨〞。
若是真有「選擇困難」症的同鞋,這裡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流程圖可供參考:
簡單來說,就是「有沒有影片」,「能不能列印」跟「移動系統編輯」這三個問題。
由於「影片」這種東西,無論如何都不是Doc該做進去的功能,所以若你想要表達的資料有許多影片,你希望用戶的閱讀體驗要好,要看影片,那當然會是用網頁的型式會比較適合。
「列印」則是一個反相的需求,若你希望列印出來的格式,能夠精確的放在紙上,就如同你在Doc看到的那樣,那就沒道理特別去寫成網頁。
最後一個比較特別的就是「編輯」,目前有點難理解的就是Doc有手機版App,不但可以看,還可以在上面編輯,但反而是個人網站的部分卻沒有提供App,因此只能看,不能編輯。
雖然,Site和Doc在這裡有一點硬分叉,讓用戶得花點腦袋去思考資料最終的去處,但比起其他的服務「根本沒得選」的狀況來說,這樣的設計不但合理,也還算方便。

結論

如同大家知道的,Google還有許多你想都沒想過的服務,像是學術論文以圖找圖或是輸入工具等。有些因為跟我的生活沒什麼關係,所以就不再多做介紹(這篇能寫完我感覺已經快到極限了…)。由於網路的爆炸成長,進入了知識深度決定競爭優勢的時代,〝Get Things Done〞雖然是一種工作術,但透過Google的服務不只是讓你把事情做完而已,更重要的是讓你能累積屬於你自己的「知識宇宙」。我們的大腦真的是一個宇宙,就像愛因斯坦說的,我們其實可能連3%的使用率都不到呢!要更有效的開發自我品牌,Google服務必然是你最重要的幫手,接下來就看我們怎麼好好利用它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Google實驗室Area120釋出了一個「製作遊戲」的遊戲叫「Game Builder」。 主要的用戶是遊戲編導,方便他們以拖拉卡片的型式來驗證遊戲性好不好。 因此這個專題就是「Game Builder」的"真心話(好用難用都會說)"和"大冒險(真的來挑戰看看能做什麼遊戲)"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智慧手機開始普及後,也正是宣告每個人都得「日理萬機」的時代來臨。除了工作上更多需要處理的訊息以外,連家裡也會有更多的訊息出來,都是在要求我們「把事情做好」,因此才有了今天的主題「Getting Things Done」,簡稱「GTD」的數位工作術。
之前,我的一位下屬曾經詢問我,若之後他在工作上需要研究新技術時,需要寫一些sample project來驗證觀念,那這些sample project是否可開源在他自己的Github或部落格上?
AI系統從創建,調整到真正上線,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除了模型的調整是一種近乎經驗及直覺的調校過程以外,最難的莫過於Andrew說的,你的系統的穩健性能有多好?也就是說,打從一開始模型的設計,若是就沒有特別想過這個系統對整個環境及運行時間的相容性問題,一個你花費大把心血的AI系統就會變得脆弱不堪…
心智圖是最近興起的一個工具,網路上有很多線上服務都讓用戶可以畫。每篇文章都說心智圖如何有效提升思考力,心智圖彷彿可以解開所有奇案一樣。 由於個人使用經驗非常的與眾不同,為了搞清楚是我的腦迴路跟大家不同,還是這個工具真的有被誇大效果,我就特別深入的分析這個工具究竟對思考帶來了什麼助益。
這一期所講的主題,清一色都在講AI將如何造成各揰危害及偏見。可能是因為Andrew就站在AI研究及技術的最前線,所以都是比較實驗性質的版本,沒有適度的規範的話,對社會的危害真的是不可不慎。
到目前為止,機器學習確實達成了許多以往看來不可能的任務,但如同Andrew所述,其實開發的過程非但不容易,還很容易觸法。 由於遊戲往往是一個有明確規則的產物,而在製作過程中的規格變化又是那麼頻繁,因此機器學習在遊戲業界的應用更是難上加難,希望Andrew接下來的分析能有所幫助。
從智慧手機開始普及後,也正是宣告每個人都得「日理萬機」的時代來臨。除了工作上更多需要處理的訊息以外,連家裡也會有更多的訊息出來,都是在要求我們「把事情做好」,因此才有了今天的主題「Getting Things Done」,簡稱「GTD」的數位工作術。
之前,我的一位下屬曾經詢問我,若之後他在工作上需要研究新技術時,需要寫一些sample project來驗證觀念,那這些sample project是否可開源在他自己的Github或部落格上?
AI系統從創建,調整到真正上線,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除了模型的調整是一種近乎經驗及直覺的調校過程以外,最難的莫過於Andrew說的,你的系統的穩健性能有多好?也就是說,打從一開始模型的設計,若是就沒有特別想過這個系統對整個環境及運行時間的相容性問題,一個你花費大把心血的AI系統就會變得脆弱不堪…
心智圖是最近興起的一個工具,網路上有很多線上服務都讓用戶可以畫。每篇文章都說心智圖如何有效提升思考力,心智圖彷彿可以解開所有奇案一樣。 由於個人使用經驗非常的與眾不同,為了搞清楚是我的腦迴路跟大家不同,還是這個工具真的有被誇大效果,我就特別深入的分析這個工具究竟對思考帶來了什麼助益。
這一期所講的主題,清一色都在講AI將如何造成各揰危害及偏見。可能是因為Andrew就站在AI研究及技術的最前線,所以都是比較實驗性質的版本,沒有適度的規範的話,對社會的危害真的是不可不慎。
到目前為止,機器學習確實達成了許多以往看來不可能的任務,但如同Andrew所述,其實開發的過程非但不容易,還很容易觸法。 由於遊戲往往是一個有明確規則的產物,而在製作過程中的規格變化又是那麼頻繁,因此機器學習在遊戲業界的應用更是難上加難,希望Andrew接下來的分析能有所幫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Google Meet 即將推出全新 AI 驅動的 "Take notes for me" 功能,自動記錄會議筆記。 適用於Gemini Enterprise、Education Premium 或 AI Meetings & Messaging 加值服務的 Google Workspace 用戶。
Thumbnail
Google Docs 自動化應用情境,自動依 Google Sheets 試算表、Google Forms 表單回覆、Gmail 信件、Webhook、RSS 訂閱內容,建立相應 Google Docs 文件。還可以在新建 Google Docs 文件後,自動發送 Slack 通知給團隊成員!
Thumbnail
隨著 AI 技術的進步,Google 推出了一款令人興奮的生產力工具—NotebookLM。這款結合 Gemini 1.5 Pro 模型的筆記本工具不僅能輕鬆生成問題、快速摘要文檔,還能幫助你建立專屬知識庫。今天,我將介紹 NotebookLM 是什麼、如何使用它,以及在三種不同情境中的應用方法。
Thumbnail
是不是覺得平常讀論文都要一個一個PDF存在資料夾裡?覺得寫論文要一個一個輸入一堆文獻很麻煩?Zotero、EndNote和Mendeley是目前最受歡迎的三個書目管理工具,可以幫助提升文獻蒐集、管理、分享、到論文寫作的整體效率,到底哪一個比較好各個優缺點是什麼?
Thumbnail
最近團隊在改善會議的時候決定將會議紀錄移到Notion上面,可是google文件跟Notion到底差在哪?要怎麼移轉才能更好用?Google Sheet轉移到Notion的具體步驟跟優缺點!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Anytype筆記軟體工具的功能和優勢,包括其操作易用性、關聯圖譜、隱私安全和免費使用等特點。同時提供Anytype的延伸學習資源,讓讀者能夠更深入地入門瞭解這個工具。
Google Workspace 你會用了嗎?全面教學來啦!不管是團隊協作還是企業溝通,都可以通過Google Workspace的全套辦公軟體工具來完成!特別是深受企業歡迎的Gmail,我們也為你準備好了一系列設定攻略,簡單幾步就能完成!
Thumbnail
分享了作者個人的經驗和使用的工具。從2012年開始將紙本筆記做成電子檔,首先使用Evernote,後來還加入了Goodnotes和Notion的行列。簡單分享選擇和使用不同工具的原因,對於需要將紙本筆記電子化的朋友,可以看一眼哦!
Thumbnail
1.憑藉第二大腦,我們可以記錄所有的想法、過去發生的事情以及未來的計畫,還有任何我們看到的有用的資料,也就是記錄過去、現在和未來;作者依據實際應用的角度,將需要紀錄的區塊分成4大類 (1) 各個領域的知識 (2) 需要完成的專案 (3) 日記,即個人日常生活和活動的記錄 (4) 備忘訊息
Thumbnail
Google Meet 即將推出全新 AI 驅動的 "Take notes for me" 功能,自動記錄會議筆記。 適用於Gemini Enterprise、Education Premium 或 AI Meetings & Messaging 加值服務的 Google Workspace 用戶。
Thumbnail
Google Docs 自動化應用情境,自動依 Google Sheets 試算表、Google Forms 表單回覆、Gmail 信件、Webhook、RSS 訂閱內容,建立相應 Google Docs 文件。還可以在新建 Google Docs 文件後,自動發送 Slack 通知給團隊成員!
Thumbnail
隨著 AI 技術的進步,Google 推出了一款令人興奮的生產力工具—NotebookLM。這款結合 Gemini 1.5 Pro 模型的筆記本工具不僅能輕鬆生成問題、快速摘要文檔,還能幫助你建立專屬知識庫。今天,我將介紹 NotebookLM 是什麼、如何使用它,以及在三種不同情境中的應用方法。
Thumbnail
是不是覺得平常讀論文都要一個一個PDF存在資料夾裡?覺得寫論文要一個一個輸入一堆文獻很麻煩?Zotero、EndNote和Mendeley是目前最受歡迎的三個書目管理工具,可以幫助提升文獻蒐集、管理、分享、到論文寫作的整體效率,到底哪一個比較好各個優缺點是什麼?
Thumbnail
最近團隊在改善會議的時候決定將會議紀錄移到Notion上面,可是google文件跟Notion到底差在哪?要怎麼移轉才能更好用?Google Sheet轉移到Notion的具體步驟跟優缺點!
Thumbnail
本文章介紹了Anytype筆記軟體工具的功能和優勢,包括其操作易用性、關聯圖譜、隱私安全和免費使用等特點。同時提供Anytype的延伸學習資源,讓讀者能夠更深入地入門瞭解這個工具。
Google Workspace 你會用了嗎?全面教學來啦!不管是團隊協作還是企業溝通,都可以通過Google Workspace的全套辦公軟體工具來完成!特別是深受企業歡迎的Gmail,我們也為你準備好了一系列設定攻略,簡單幾步就能完成!
Thumbnail
分享了作者個人的經驗和使用的工具。從2012年開始將紙本筆記做成電子檔,首先使用Evernote,後來還加入了Goodnotes和Notion的行列。簡單分享選擇和使用不同工具的原因,對於需要將紙本筆記電子化的朋友,可以看一眼哦!
Thumbnail
1.憑藉第二大腦,我們可以記錄所有的想法、過去發生的事情以及未來的計畫,還有任何我們看到的有用的資料,也就是記錄過去、現在和未來;作者依據實際應用的角度,將需要紀錄的區塊分成4大類 (1) 各個領域的知識 (2) 需要完成的專案 (3) 日記,即個人日常生活和活動的記錄 (4) 備忘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