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叫我這樣子做的啊!但是我做了你又生氣、怎麼做你都覺得不滿意⋯⋯」 相信大家對這樣的場景不陌生吧! 我家曾經也常上演這樣的情況。 每次我請大寶哥整理書桌,過一陣子去看他整理的結果時,就會發現所有的東西都還在桌上,只是他把它們從四處散落的狀態堆疊在一起。 媽媽我頓時火冒三丈! 在媽媽的認知裡,「整理」就是把東西放回應該放的地方,該丟的東西就要丟,所有東西都要放得整整齊齊的。偏偏這小子整理的結果只是「騰出一塊空間」。哎⋯⋯ (正向教養100天挑戰 Day 14) 不過看了《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之後,我的心境已有些許改變。 請孩子做事或幫忙時,不但要以孩子能接受的語氣和說法告訴他(顧及情緒和意願),還要很明確的說明期待的成果是什麼,才不會因爲彼此的認知不同造成摩擦。如果家長想的是 90 分的標準,孩子卻認為只要做到 60 分就是達標了,那中間的 30 分差距往往就是爭執的來源。 有了這層認知之後,我現在和大寶哥、小寶妞說話都儘我所能地說得越明確越好。像是:「請把衣服放到左邊櫃子的第三個抽屜裡。」(之前我可能會只說:「請把衣服收起來。」如果沒有放到我心裡想的那個位置,就會開始嘀咕:「怎麼會把衣服放在這裡呢?之前不是也看過媽媽都從哪裡拿衣服嗎(bla bla bla⋯⋯) ?」) 與其花費時間在「彼此猜測」,然後再「指責對方」,造成大家都在「生氣」,不如一開始就把話說清楚更節省力氣呢! ◆雙兄妹的正向教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