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關係的存有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關係的存有當中的第八章、第十章,給我帶來許多對於教育及組織的實踐面向的啟發。
「教育的基本目標在於提升參與關係過程的潛力----從在地開始,直到全球」
「當教育能專注於關係而不只把焦點放在個人身上時,我們就進入了一個新的可能性世界。(中略) 我們還可追問:我們想為未來創造什麼樣的世界---就本地而言或就全球而言皆然。當教育變得關係敏感時,我們當可曉得:未來的福祉是“我們在一起、盡在其中”的。」
如果大家心中想像的教育,不是眼前這個小孩,而是未來4、5年後的台灣環境,這樣可以合作吧!我們不要侷限教育層面,將長遠目標設定為:改變社會,往美好社會的目標邁進!在達成這崇高目標之前,可以合作的對象才會最大化。如果我只聚焦眼前的小孩,我幾乎不可能找到相同需求的同伴。所以建構一個社群能夠幫助我們凝聚在一起,在社群裡去中心,人人都是中心,追求合作的最大可能。不同意識形態的人都可以成為多態存有的【我們】。唯有一種例外,意圖破壞我們關係的【他們】,就會是無法合作的對象。
我現在的想法是:對在地更多的暸解是建立在關係的基礎。關係,來自與在地更多的母體交流互動。我進而修改一下書上的一句話:在地暸解的本質就是只能在關係中發生。
在第十章作者提出一個問題:什麼東西可讓一個組織獲得生命?能讓該組織的成員為之鼎力效命,也使得該組織成為一個佼佼者的,到底是什麼?作者駁斥傳統看法。以關係論來說,他提出整章的篇幅在說明非內在動機與非外在誘因,能夠讓組織(團體)有活力的看法。這樣的觀點,改變我的思維。
(P.534)我們很可以把領導統御的概念改換成關係引領(relational leading)。因為領導所指的是個人性格特徵,而關係引領則是一群人的關係能力,可以引導著投入的參與和積極的實踐一起邁向未來。 (中略) 擔任領導職務者雖是個人,但引領的過程終究是關係。
在2020年1月12日,我參加一場惜惜(sioh-sioh)工作坊,帶領者是盧駿逸。在那個下午,他談到的概念與《關係的存有》非常類似。我整理我的筆記及心得如下:
①:集體主義的我們;②:個人主義的我們;③:超越個人主義的我們。
註 ③:超越個人主義的我們。在圖③中,你我他,三個圈圈沒有交疊,是中間紅色細線園圈在連結你、我、他。這個圖象概念是來自溫尼考特的客體關係論的延伸。紅色細線園圈指的是中間經驗區,是兩個主體彼此過渡性的區域。紅色粗線圍起來的概念:我的事就是你的事,這也代表在這樣的關係下,我們可以擴大可調度的資源。
I、Q:伴侶的教養想法不同,該怎麼辦?例如:太太想要帶孩子申請自學,但是先生不願意。
我喜歡這樣的回答:在關係鬆動的狀態,什麼議題都可以吵架。先生拿教育來吵架,的確有點贏面。以實驗教育這件事,夫妻倆人應該都沒有親身在小學的學齡階段,經歷過另類的教育。以實證或實績來說,是很難說服對方。但是明白這個道裡的其中一人,就要有意識的持續溝通。誰對誰錯,不是重點,首要之務是建立起穩固的關係,才能進入溝通的同頻率中。也就是說,關鍵不是想法不同,而是沒有建立關係友善的溝通管道。夫妻一言就不合?三言兩語就不能溝通?靜下來想想,我們的關係是要③還是②?型塑超越個人主義的我們,重新建立夫妻關係的基礎,就從夫妻好好定期約會開始。
II、Q:我的心力有限,無法惜惜(sioh-sioh)公婆、其他大人、伴侶,該怎麼辦?他們的價值觀也與我不一樣,很困擾。
A:這些對象,一定都對你很重要。所以你才會發現自己無法惜惜(sioh-sioh)他們,產生有點慚愧及無力感的。如果我們想要良好的關係,就不能放棄。一般人應該不會對陌生人有慚愧及無力感。他們對我生氣,是因為世界不如他想像,所以將憤怒投射到我身上。當我們意識到這件事情,不要因此播放到自己的「錄音包裹」,也陷入憤怒中。要求非理性要求(生氣、憤怒)消失,是不可能的。我們想想,他沒有把我當陌生人,所以才會對我發飆。我們希望未來的關係是③的話,就成為他的通道,陪伴他情緒的流動。(註:這個概念與同儕諮商非常接近。)
後記:最近在聯署支持種籽實小維持原地現況辦學。願意做這件事的人,就是身處在關係③的我們。他家的事就是我的事,這也是一種多態存有的呈現。
加入聯署:請按這裡 有空的人,請來填寫感受一下,他家的事,就是我家的事。
    avatar-img
    9會員
    28內容數
    2022那一年,女兒跟太太及騎自行車環島,我跟兒子開車相隨。 2024年,全家都下去騎車,我們用35天繞台灣一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Glueglu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樹之歌》的文字優美流暢,是一篇篇容易閱讀的散文,例如作者描述苔蘚、孢子、真菌的生態,它們就是關係的組合,無法獨立於自然。 《黑熊來了》電影中,最動人的一句話黃美秀老師大約是這樣說的:南安小熊教我一件事,我20幾年的黑熊研究生涯知識只是皮毛而已。 #我覺得養育小孩也是一樣的道理。
    《樹之歌》的文字優美流暢,是一篇篇容易閱讀的散文,例如作者描述苔蘚、孢子、真菌的生態,它們就是關係的組合,無法獨立於自然。 《黑熊來了》電影中,最動人的一句話黃美秀老師大約是這樣說的:南安小熊教我一件事,我20幾年的黑熊研究生涯知識只是皮毛而已。 #我覺得養育小孩也是一樣的道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一、前言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沒關係就找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在職場上,有沒有建立起良好的人脈很重要,這也會是未來你要考教師甄試時的一大助力。再來,教育的圈子其實很小,很容易在大家聊天的過程中發現特別的緣分,所以在教育實習時建立起自己良好的形象,是一門必修的課題。
    Thumbnail
    關係對我來說,有很多方面,包含家庭、伴侶、朋友、金錢、職場等...,以前覺得關係就是我與其他人、事、物之間的連結,對包含寵物,但現在開始覺得,除了與外界的關係,與自己的關係也是種關係,而且當與自己的關係是不和諧、平靜時,外在的關係也會有很多的衝突。
    近些年發現,許多學生因為自我中心、界線模糊(他人感受,因為界線隨好惡變動)和自我膨脹(自我感受,這時很強調界線),導致了許多人際衝突。這些行為會讓師生、同學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甚至導致親師衝突。 當教學活動需牽手時,孩子不想跟「不喜歡的人」牽,家長也強調這是孩子的身體自主權,師長不能強迫孩子去和不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能做自己。也希望在關係裡能保有自我,卻從不曾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對方也跟我們一樣想做自己。希望在關係裡得到尊重。 看似我們在退讓,其實就像老師說的,因為你比對方更早覺醒,就要做那個引導的人。 試圖掌握關係,希望在關係裡能夠盡如己意。 在情感關係裡尋找的問題,最常問的是合不合適,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一直是每個人從出生到長大就開始擁有的,比方跟父母的關係、祖孫關係、某部分的親戚關係,一直到上學有了師長、同儕關係,工作中的同事關係,談戀愛了就有了男女關係,論及婚嫁就開始面對夫妻關係、公婆媳關係,有了孩子就開始親子關係,慢慢的我們在這些關係中像是輪迴。 你有因為人際關係新增煩惱嗎?答案是
    Thumbnail
    「教育,是人類條件的偉大平衡器。」我個人覺得這句話是十二年國教最核心的的關鍵,無論你身處台灣這片土地的哪一處、家庭的社經背景如何,通過義務教育是一條能夠學習進而翻轉生命道路的最佳路徑。 近年來,許多學校更推行了結合情緒教育的學習,其中最多學習團體學習效仿的即是社會學習情緒(SEL)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個很重要的議題;但是在現實生活裡、在學校的養成教育裡,卻沒有針對這塊多作著墨,導致人們往往遇到狀況時卻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作者透過自身經驗,提出了關於拉出界限、保持距離、釋放非語言線索等等的方式,以及用表格來整理出自己的現況,希望每個人都能活出自己舒服的樣子。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一、前言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沒關係就找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在職場上,有沒有建立起良好的人脈很重要,這也會是未來你要考教師甄試時的一大助力。再來,教育的圈子其實很小,很容易在大家聊天的過程中發現特別的緣分,所以在教育實習時建立起自己良好的形象,是一門必修的課題。
    Thumbnail
    關係對我來說,有很多方面,包含家庭、伴侶、朋友、金錢、職場等...,以前覺得關係就是我與其他人、事、物之間的連結,對包含寵物,但現在開始覺得,除了與外界的關係,與自己的關係也是種關係,而且當與自己的關係是不和諧、平靜時,外在的關係也會有很多的衝突。
    近些年發現,許多學生因為自我中心、界線模糊(他人感受,因為界線隨好惡變動)和自我膨脹(自我感受,這時很強調界線),導致了許多人際衝突。這些行為會讓師生、同學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甚至導致親師衝突。 當教學活動需牽手時,孩子不想跟「不喜歡的人」牽,家長也強調這是孩子的身體自主權,師長不能強迫孩子去和不
    Thumbnail
    我們都渴望能做自己。也希望在關係裡能保有自我,卻從不曾站在對方的立場,換位思考。對方也跟我們一樣想做自己。希望在關係裡得到尊重。 看似我們在退讓,其實就像老師說的,因為你比對方更早覺醒,就要做那個引導的人。 試圖掌握關係,希望在關係裡能夠盡如己意。 在情感關係裡尋找的問題,最常問的是合不合適,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一直是每個人從出生到長大就開始擁有的,比方跟父母的關係、祖孫關係、某部分的親戚關係,一直到上學有了師長、同儕關係,工作中的同事關係,談戀愛了就有了男女關係,論及婚嫁就開始面對夫妻關係、公婆媳關係,有了孩子就開始親子關係,慢慢的我們在這些關係中像是輪迴。 你有因為人際關係新增煩惱嗎?答案是
    Thumbnail
    「教育,是人類條件的偉大平衡器。」我個人覺得這句話是十二年國教最核心的的關鍵,無論你身處台灣這片土地的哪一處、家庭的社經背景如何,通過義務教育是一條能夠學習進而翻轉生命道路的最佳路徑。 近年來,許多學校更推行了結合情緒教育的學習,其中最多學習團體學習效仿的即是社會學習情緒(SEL)
    Thumbnail
     在漫長人生裡,我們無數的選擇中,影響我們情緒起伏最大的,應該就是伴侶的選擇。但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做功課學才藝,卻沒有花任何時間教導孩子學習愛情。假如「愛」是一種能力,就應該是可以學習,可以討論的。如果父母與師長不跟孩子談,他們只能自己去碰撞。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個很重要的議題;但是在現實生活裡、在學校的養成教育裡,卻沒有針對這塊多作著墨,導致人們往往遇到狀況時卻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作者透過自身經驗,提出了關於拉出界限、保持距離、釋放非語言線索等等的方式,以及用表格來整理出自己的現況,希望每個人都能活出自己舒服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