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平台+網路劇的關係,我身邊在看這部劇的人似乎是幾近於無,社群平台上的聲量也頗一般,到現在竟然還沒有引起同溫層的熱烈討論,其實讓我滿意外的,不過沒有深究其因的必要就是了。 既然寫了前面,剛看完全球播映的三四集,就一樣來寫寫第一時間的感受,會比之前要簡短一些,是非常個人的感想。
希望粉絲團的小編能一週換一次封面,這樣我就可以……(意味深長)
話說,這一週臥底(?)在社辦裡,看了不少觀眾對《國際橋牌社》(後簡稱《國》)本劇的批評指教,面向大抵是演技、道具、服裝、口音和腳本(那不就差不多是全部了嗎←),個人的想法則介於贊同與不贊同之間。 會這麼說,是因為我發現,我們總是會想拿《國》和其他國家的政治劇比較,或者說以其為標準來評價臺灣的作品,然而兩方的條件不一,其實難以對比,就像本劇和《紙牌屋》,雖然都是政治架空劇,但敘事和呈現的手法大不相同。 我自以為這是很好的事,我希望臺灣的第一部政治劇,講述的方式或許和別人的作品不一樣,但一樣精采、一樣好看。
以下內容有劇透可能,敬請不想被暴雷的朋友自行繞道。
Episode 3 密使+Episode 4 叛亂犯
官方劇情提要:
兩岸「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戰略,因為偷渡客意外事件而引起國際關注。事件被揭露之後,為了平息來自美方的壓力,被迫開啟兩岸互相接觸、談判的契機。
但是長年以來,兩岸缺乏官方代表和有默契的溝通方式,雙方要如何放下敵意、盡釋前嫌?反共反了大半輩子的楚長青,完全沒辦法接受黎清波與大陸對談的意圖,對中華民國而言,這就是「通敵」!
另一方面,解嚴之後留下的威權條例,在民意的驅使下逐步廢除。
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歷經半世紀的威權統治,不是廢除幾條法律就可以一夕改變。同時間發生的爆炸事件,竟意外成為保守派反擊的著力點…
和Ep1、2相同,3和4的節奏依然緊湊,這個緊湊對劇情來說似乎是平衡木的概念,我其實會擔心節奏過快是否可能造成放出去的線收不好,或乾脆不收,又或者後半段滿到爆炸的結果,現在就先靜觀其變。
Ep3的密使,指的不只是司徒文飾演的美國官員麥可‧孟德維爾(Michael Mandeville),還有祝仕真祝主任和易經大師俞維森(影射南懷瑾)。為溝通兩岸事宜,看起來太裝神弄鬼的俞維森做為牽線人,聯繫國台辦建立交流管道,然而被行政院一方暗中以輿論遏制,暫時中止。
有趣的是,這集開頭就直接將第二集的中東問題和偷渡案告一段落,頗有重重拿起、輕輕放下之感,雖說後來的劇情並未因此失色,也理解為何導演會選擇此一呈現方式,但還是覺得有點可惜。
這集特別印象深刻的,還有沈建宇到國史館去查白色恐怖受難者的資料那段,就不免令人想到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在國家機器的「穩定社會」功能運作之下,即便身為總統近身侍衛的他,一樣是什麼也查不到,而他的同事對此的說法是,要「往前看」。多有既視感的一句話,對那些被國家生生投入迷宮中、始終無法覓得出口的人來說,又是何等諷刺。
再來是Ep4,叛亂犯。開場就是公車爆炸,本以為在預告片中出現過的這個爆破場景會給我很大的視覺衝擊,然而並沒有。不是說拍得不好,老實說鏡頭極好,我很喜歡,但真正讓我感到震撼的,還是指涉
獨台會案的劇情中,學生在面對警察玩弄好警察壞警察手法時,被「好警察」輕拍肩膀後重重賞了一巴掌的畫面。
那種暴力是很直截的,同時也引起人們的強烈不快,因為它違反了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對人權的認知,而如今自由的我們卻曾離威權社會那麼近。
劇情裡面還有其他的歷史事件,為了不劇透不暴雷就先講到這。無關劇情的部分,特別想說馬力歐演的獨家新聞報社長王照陽演得真好,喜歡他看得清楚卻裝作糊塗,偶爾為了清醒的自己感到為難,當中細微的表情和動作很棒。
要說明顯缺陷的話,有些時候鏡頭給的情緒太滿,特別在祝主任的畫面上,感覺非常的油(……),另外是配角的演技生硬,例如:行政院記者會的記者、侍衛沈建宇的管區學長,前者眼神死,後者口白太死板,看得我尷尬癌犯,對觀眾來說比較虐一點。
然後……江志偉和林逸君我希望他們不要在一起。(´・ω・`)
Ep3、4兩集的觀後感應該就到這了,後面的幾集不會再像這樣分集寫,如果有幸看完整季,我會再把感想整理起來。
0201追記:
剛好今天上午出門,回家路上一開臉書,就看到
這則動態跳出來,約莫是我人生最巔峰的一刻了(而且本人還不在場)。感謝導演讓我
前一篇的流量突然九十度垂直起飛,由於顧慮暴露個人臉書帳號,無法卸下馬甲出來面對,故截圖於此做為證明,以後就可以拿這塊招牌出去招搖撞騙。(姆湯)
另外。
這樣解釋好像也可以,不過其實我只是拿祝主任的下半張臉,尬上章主任的上半張臉而已。XD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登入並按❤!
或是簡單的註冊/登入
likecoin,按底下的拍手符號按鈕
5下,就可以
免費贊助我寫專欄。(´▽`ʃ♡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