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真相之戰-香港假資訊危機

「假消息成為武器,在網路上進行同樣激烈的戰鬥。」
香港街頭反送中抗爭愈演愈烈,社群網路上也掀起真假資訊之戰。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月11日報導,在抗議活動強度不斷升級、示威者與警察週週對峙的同時,抗爭戰場已從街頭蔓延至網路,大量未經證實的假消息與謠言在社群媒體流竄,進一步加劇、分化香港的社會矛盾。
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 圖片提供:王建棟
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 圖片提供:王建棟

追求真相的失速列車

回顧公視今年上檔的影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有一幕正是呈現媒體假新聞氾濫的劇情。宋喬安是知名新聞台新聞部副總,身處速食型態的高壓媒體環境,每天醒來手機不離身,時刻保持工作警戒狀態,為的是報導最即時的第一手消息以衝高收視率。
當其他新聞台在報導泰國普吉島爆炸的新聞,新聞部馬上動員所有人聯絡泰國當地、旅行團等等,但當催促的聲浪不斷,「要贏就是要快!」、「別人都播成那樣了,你還查!」,就算心裡猶豫,她還是一聲令下播出未經充分查證的新聞。隨後,泰國辦事處發表了聲明,表示爆炸事件為誤報,自責之餘,她隨即更正啟示。 資深同事一句話道出媒體窘況:
「反正假新聞又不是頭一次,習慣就好。」
媒體求快、求新、求收視率,搶奪讀者眼球,這班追求真相的失速列車,卻讓我們與真相漸行漸遠。
圖片來源:我們與惡的距離臉書粉絲專頁

假資訊正在分化你我

民眾接收資訊的來源已從傳統的電視台、報章雜誌,廣涉至更多元及時的社群網路。對立嚴重的香港面對的不只是「假新聞」,還有更全面的威脅 —「假資訊」。
日益活躍的網路平台上,許多網友未經確認資訊是否屬實便轉發或發表言論,不實的通知、圖照、短片漫天飛舞,破壞力量不容小覷。人們散布符合他們政治理念的消息,虛假資訊成為一種操縱人心的手段,進一步激化不同立場間的分歧與對立。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鍛治本正人(Masato Kajimoto)受訪時提到,謠言之所以被廣傳與相信,仰賴的是既存的恐懼與疑心,「無論證據存在與否,我們都傾向於相信我們想要相信的事情,忽略我們不相信的事。」即使這種「看圖說故事」的謠言最終被證實為誤傳,仍舊在民眾與警察、陣營與派系中,埋下不信任的種子。

閱聽者可以做什麼?

辨別一則消息的真實性,可以先去了解媒體來源,參考其可信度,同時多方比對資訊,例如當地與外媒新聞、不同陣營各自的文章……。香港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副教授陳效能指出,讀者為合乎自己立場的資料「按讚」後,社交網站就會依照喜好篩選內容,導致讀者局限於接觸某部分的看法,這種現象稱作「同溫層」。他認為讀者必須逼迫自己跳出「同溫層」,嘗試閱讀立場不同的文章,加以比對判斷後,才能了解事件的完整性和複雜性。
圖片來源: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
真假資訊紛雜,導致人心惶惶,每個人都試圖在資訊爆炸中找真相,找同立場的人群,找自己的定位。當謠言掩蓋過真相,身為閱聽者的我們有沒有勇氣,去面對內心的恐懼及猜忌,去傾聽另一方的說法,去多花一點時間查證?我們必須認知到自己對社會的影響力甚至比媒體更甚,是否按讚、分享、轉台,是否願意再多方比對與查證,取決於我們。我們的手指,決定了我們要的真相。

參考資料:

  1. 逃犯條例事件:香港網絡「假新聞」之爭
  2. 香港反送中》抗爭不只在街頭! CNN:解放軍入侵VS外國勢力介入 假消息漫天飛舞,社群媒體成資訊戰場
  3. Hong Kong isn't just battling on the streets: There is also a war on misinformation online
  4. 黃哲斌專文:如何與假新聞共處?現代公民必備的資訊抗體
責任編輯:柯語筑 核稿編輯:管之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