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挑戰閱讀/未來十年微趨勢 part2科技微趨勢讀後感(前半部)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嗨!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微趨勢Part2-科技微趨勢前半部,內容主要是談資料成癮和大數據的隱憂,以及遊戲成癮所帶來的問題,就請大家耐心看下去了!
個資狂熱份子
根據最近一份對美國人抽樣調查的哈里斯民調,有超過1成的人追蹤至少一項個人健康數據,例如:步行數或者是心跳率。
根據統計的數據中,不同的分析變數指出:男性追蹤健康的比率高於女性、青壯年的比例高於年長者、都市區域大於鄉下地區;在使用行動裝置上,58%使用手機,28%使用手錶,19%使用WiFi連線的體重計,35%則是使用其他裝置。
我們不僅利用數據進行記錄步數和體重,還記錄了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例如:心情、睡眠、開銷、經期、精子數量、飲食攝取、治療空間、活動社群網站等等.....
但在這些數據的背後是否也顯示了個資追蹤成癮這個問題?我們利用每天追蹤這些數據,但是卻不一定改善我們的健康狀況,甚至只是增加了我們使用手機的時間,長期循環下來是否對健康反而造成不利呢?
根據《臨床睡眠醫學期刊》裡的一份全新研究發現,我們為了在意自己有幾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而使用了睡眠追蹤器,但其實最近根本沒有好處,也就是說其實本末倒置,因此,研究就說了自我追蹤可能會導致更惡劣的睡眠品質休息時間反而變得更少了。
當然這些數據裝置能夠當作自我認識的方法,去協助我們追蹤睡眠呼吸中止症或者每日卡路里的攝取量,但是,現在卻有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雖然現在的人很擔心自己的個資外洩,但更可怕的是許多人似乎更是心甘情願分享他們的個資。
在內文提到愛聽音樂的人會在Spotify 上分享聆聽的歌曲次數,以及在其他的App分享他們晚餐攝取的卡路里數字,另外健身俱樂部會舉辦活動公佈會員的運動成效與結果,進而激勵其他會員。
在這些大數據的背後,被濫用恐怕是我們最需要擔憂的一點,<<量化的自我>>的作者:黛博拉路普頓哲,提到可以將個資追蹤者分為5個派系,分別為個人使用派、共同分享派、商業推銷派、情非得已派、個資利用派,更分享了使用這些大數據健康監督運動和節食的方式或許可以成功,但是準確性、一致性和持續性也是重要關鍵。
而作者也預言個資狂熱的微趨勢也會跟著成長,越多人將保留我們從出生到死亡至死後所產生的數據, 雖然大數據的潛能很高,但是也伴隨著高風險,我想這也是必須面對的問題。
遊戲成癮
在2018年6月底國際衛生組織(WHO) 就將「網路遊戲成癮」列為精神疾病,但以後的事怎麼樣的標準才算是網路遊戲成癮 每天花很多時間就是網路成癮嗎 ?
國家衛生研究院結合馬偕醫院所組成的研究團隊以國際通用診斷標準的「網路成癮量表」 來調查台灣8,110 位青少年玩家, 結果顯示網路遊戲成癮比率3.1% ,略高於西方國家, 此項研究結果也被列入「行為研究成癮領域」 的權威期刊「 行為成癮期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2016年推出一款大眾AR手機遊戲<寶可夢>, 而風行的程度真是讓人無法想像, 今年寶可夢也預告2020 年首波的四場活動, 包括了台中的《寶可夢點亮 2020 台灣燈會》,日期則在2月6號到2月9號,熱潮依然不減
根據<<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描述這些令人上癮的產品所造成的心理狀態就像是真正的藥物濫用,或許成癮的真正定義存有爭議,但其實只有所表現出來的其實是一種適應不良的物質使用模式導致臨床上明顯的損傷和痛苦,它所呈現的症狀包括:
(1)使用超過原先預想的程度
(2)持續想要的慾望或無法成功控制使用量
(3)花費大量時間來獲取使用或恢復
(4)因為使用這項東西而減少了其他重要的活動
不過由於現在的人沉迷社交軟體,似乎很快就符合這項標準了。
而電玩成癮的真實案例是存在的,在記錄的一個極端的案例中有1名年輕人坐在電腦前面連續玩了45天毀掉了他的生活,他也和其他許多上癮者在華盛頓一家專門治療遊戲依賴的診所「重開機」進行復健。
玩遊戲可以讓我們的反應能力變得更好也同時具有教育意義,但是它背後的成癮症狀卻是昂貴的代價,甚至可能浪費時間,最終極的可能陷入毀滅性的成癮症狀,而在遊戲成為新的香菸以前,我們似乎也必須自訂好一套系統來做為衡量成癮的潛在風險。
相關文章分享:
微趨勢Part1前半部:
https://vocus.cc/readbook/5e358037fd8978000190aeb4
微趨勢Part1後半部:https://vocus.cc/readbook/5e36eb44fd8978000192748e
    avatar-img
    5會員
    29內容數
    老!是一個現在進行式 老化!是一個社會議題 歡銀光齡這個專題記錄了跟┌老」相關的文章,讓我們一起歡迎光臨樂齡時代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祺紋藝軾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梅開三度的贏家 美國離婚率在1980年來到高峰,雖然已婚人數人口變少了,奇怪的現象是隨著人們需要深入持久的關係,所以變得比較願意嘗試第三次再婚,但也懷疑這樣算是一種正向的發展嗎?作者利用紙尿布來形容美國人的婚姻關係就像是紙尿布用了就丟,就像速食愛情一樣沒有那麼的被重視 。 這時候也讓我聯想到作者前面
    在現在女性的工作能力已經不輸於男性,教育程度也比以往來得高,因此,女性的成就也慢慢的爬升在男性之上,進而出現了二當家丈夫這個名詞,根據調查,大丈夫如果是自願性而其婚姻幸福感也會來得比非自願性二當家丈夫來得高,再來剛剛所提到的隨著女性的教育程度提高,職場的階梯也越來越高,因而造就了大當家妻子的名詞,除
    梅開三度的贏家 美國離婚率在1980年來到高峰,雖然已婚人數人口變少了,奇怪的現象是隨著人們需要深入持久的關係,所以變得比較願意嘗試第三次再婚,但也懷疑這樣算是一種正向的發展嗎?作者利用紙尿布來形容美國人的婚姻關係就像是紙尿布用了就丟,就像速食愛情一樣沒有那麼的被重視 。 這時候也讓我聯想到作者前面
    在現在女性的工作能力已經不輸於男性,教育程度也比以往來得高,因此,女性的成就也慢慢的爬升在男性之上,進而出現了二當家丈夫這個名詞,根據調查,大丈夫如果是自願性而其婚姻幸福感也會來得比非自願性二當家丈夫來得高,再來剛剛所提到的隨著女性的教育程度提高,職場的階梯也越來越高,因而造就了大當家妻子的名詞,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比起被動接收,不如主動去選擇想看什麼 網路發達後,沈迷手機的時間愈來愈長 甚至減少了我的創作和學習時間 我覺得其中更嚴重的是:「已經逐漸影響心理健康」 通知聲、通知數、按讚回覆的提醒 只要任一個出現在眼前,你就會打開看一下 這些行為都是被設計過的,所以才漸漸被制約住 想要停下來,手卻一直滑……
    Thumbnail
      這組「人明明可以應該要停止依賴網路,卻又不敢脫離」的張力,點出了一個更加核心的問題。專注力不足、沉迷手機與網路的不只是任何一個個人,而是整個當代社會。就像後面的章節會提到的,整個社會都存在著睡眠不足的問題,並且,在當前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網購電商依賴著人們熬夜購物。
    Thumbnail
    「請放心:這本書不是由一個對科技一無所知,並意圖妖魔化電玩遊戲的外行人寫的。我也不是那種相信科技和電玩遊戲將會拯救全人類的信徒。我想要解釋遊戲化真正的樣貌,它能達到的最好效果為何,以及是如何被用來操縱人心。」 本書乍看之下是一本寫給玩家們看的書,但是本書討論著整個社會長久發展下來的心理操縱機制。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我們學科學的人,基本上是相信數字的,而且也知道通常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偏向保守,因此看到衛福部的資料說台灣有四百四十一萬人正仔在服用安眠藥,也就是五個人就有一個人為失眠所苦,這麼高的數字不免讓人驚恐,尤其還指出台灣有百分之八十的中年人有睡眠障礙,台灣人一年吃掉十億顆的安眠藥
    Thumbnail
    在現今充斥著智慧型手機的世界裡,孩子對手機成癮的風險正在增加。一項臺灣大型研究指出,有近40%的高中生具有手機成癮風險,此問題同樣發生在國中和國小生當中。此外,該研究也發現青少年和兒童成癮者有些共同特徵,當學生出現這些特徵時,家長和教師就要留心了!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有一台自慰機器。」 當我們指責那些乎麻的公眾人物、戒不了煙的癮君子和毒蟲酒鬼時,有沒有想過,我們的過度消費、熬夜追劇、滑手機、暴飲暴食,也未嘗是一種該被正視的癮症呢? 追求無痛的世界? 1800年代的醫療主張一定程度的痛覺是健康的, 但現在大家對醫療的要求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Thumbnail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 1.老是刷社群、打遊戲的人 如果你老是刷社群、沉迷打遊戲,這本書將為你分享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並提供一些解決方案。 ​ 2.想了解為什麼有人玩遊戲玩到瘋掉的人
    我們說對一個東西「成癮」,通常帶有負面意涵,而過度使用手機有多種實例及研究顯示其確實對人體有害,除了注意力下降之外,手機世界會令有些人大感壓力,進而影響身體健康,可能產生的問題涵蓋睡眠品質低落、容易焦慮或憂鬱、嫉妒和比較等等。
    比起被動接收,不如主動去選擇想看什麼 網路發達後,沈迷手機的時間愈來愈長 甚至減少了我的創作和學習時間 我覺得其中更嚴重的是:「已經逐漸影響心理健康」 通知聲、通知數、按讚回覆的提醒 只要任一個出現在眼前,你就會打開看一下 這些行為都是被設計過的,所以才漸漸被制約住 想要停下來,手卻一直滑……
    Thumbnail
      這組「人明明可以應該要停止依賴網路,卻又不敢脫離」的張力,點出了一個更加核心的問題。專注力不足、沉迷手機與網路的不只是任何一個個人,而是整個當代社會。就像後面的章節會提到的,整個社會都存在著睡眠不足的問題,並且,在當前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網購電商依賴著人們熬夜購物。
    Thumbnail
    「請放心:這本書不是由一個對科技一無所知,並意圖妖魔化電玩遊戲的外行人寫的。我也不是那種相信科技和電玩遊戲將會拯救全人類的信徒。我想要解釋遊戲化真正的樣貌,它能達到的最好效果為何,以及是如何被用來操縱人心。」 本書乍看之下是一本寫給玩家們看的書,但是本書討論著整個社會長久發展下來的心理操縱機制。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我們學科學的人,基本上是相信數字的,而且也知道通常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偏向保守,因此看到衛福部的資料說台灣有四百四十一萬人正仔在服用安眠藥,也就是五個人就有一個人為失眠所苦,這麼高的數字不免讓人驚恐,尤其還指出台灣有百分之八十的中年人有睡眠障礙,台灣人一年吃掉十億顆的安眠藥
    Thumbnail
    在現今充斥著智慧型手機的世界裡,孩子對手機成癮的風險正在增加。一項臺灣大型研究指出,有近40%的高中生具有手機成癮風險,此問題同樣發生在國中和國小生當中。此外,該研究也發現青少年和兒童成癮者有些共同特徵,當學生出現這些特徵時,家長和教師就要留心了!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有一台自慰機器。」 當我們指責那些乎麻的公眾人物、戒不了煙的癮君子和毒蟲酒鬼時,有沒有想過,我們的過度消費、熬夜追劇、滑手機、暴飲暴食,也未嘗是一種該被正視的癮症呢? 追求無痛的世界? 1800年代的醫療主張一定程度的痛覺是健康的, 但現在大家對醫療的要求
    Thumbnail
    二十年前,網路開始盛行,那時便有許多大專院校研究生開始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研究結論都與同儕影響正相關。二十年過去,網路成癮這個名詞已退流行,取而代之的是直播主、遊戲實況主等等,新興的網路職涯、網路人生。 網路遊戲盛行,青少年假日都沉迷線上遊戲,在網路世界打打殺殺逞威風當英雄,回到真實世界卻是不
    Thumbnail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 1.老是刷社群、打遊戲的人 如果你老是刷社群、沉迷打遊戲,這本書將為你分享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並提供一些解決方案。 ​ 2.想了解為什麼有人玩遊戲玩到瘋掉的人
    我們說對一個東西「成癮」,通常帶有負面意涵,而過度使用手機有多種實例及研究顯示其確實對人體有害,除了注意力下降之外,手機世界會令有些人大感壓力,進而影響身體健康,可能產生的問題涵蓋睡眠品質低落、容易焦慮或憂鬱、嫉妒和比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