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原創的真相》用「典範」淺談之

《原創的真相:藝術裡的剽竊、抄襲與挪用》
《原創的真相:藝術裡的剽竊、抄襲與挪用》
到底幹嘛要讀藝術史或讀前人研究的理論,其實我們一直在找的無非就是自己的脈絡這件事情,讀前人的知識,將他們的想法複製到我們的腦中。
在科學界討論到,1676年牛頓這句話『如果我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經查證後,這句名言也是赫伯特(George Herbert)在1651年寫的:『侏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比兩個人都遠。』,同時赫伯特,赫伯特則是引用波頓(Robert Burton)在1622 年寫的:「侏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便能比巨人看得更遠。」而波頓的靈感來自一位西班牙神學家艾斯特拉(Diego de Estella),可能追溯到1159 年英國哲學家約翰(John of Salisbury)所說的:「我們便如同巨人肩膀上的侏儒,可以看得更多更遠,並不是因為我們視覺敏銳或天生異稟,而是因為他們巨大的身軀把我們抬起來,讓我們居高臨上。」約翰這句話則出自1130 年法國哲學家伯納德(Bernard of Chartres):「我們就像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侏儒,可以比前人看得更多、更遠。」至於伯納德從哪裡得來的,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以上這段關於先人抄襲的過程,我也是從網路上抄來的,廣泛抄襲的時代裡面,之所以會發展出智慧財展權,其實就是我們都在思考怎麼不讓人把自己的靈感偷走,以我的自身經驗裡面,遇過很多的點子小偷,他們在瞟竊的過程中並不是保持敬意的,只是想抄走要的,改成自己的名字,然後坦然地在你面前侃侃把那個靈感說得像自己想出來的。
按照著名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的作者孔恩博士所提出「典範」的概念, 藝術及其工作人員與相關領域的研究學者,正是他所謂的「科學社群」。這群人受過大致相同的訓練,讀過類似的技術文獻,使用相同的語言,分享共同的價值與理念。而他們透過會議與討論等形式所凝結的共識,就是他所謂的「共同信仰」。 他們所使用的語言、分享的價值與其共同的信仰或理論的集合體,就是孔恩所謂的「典範」。
我覺得可以用「典範」來看這件事,書中談到以往我們對於先人的臨摹,美感來自於先前人們的公版,而在現代藝術出現之後,典範開始移轉,我們開始質疑這樣的創作,現在看似典範轉移成了觀念藝術,觀念藝術中我們開始注重作品的概念,而偷取概念這件事情就在今日變得如此的重要,也是因為這樣的關係。
自己的想法被別人竊去使用,並且把功勞全部都攬去的時候,肯定是非常不正義的,為了保障這樣的可能性,法律製造的智慧財產權,但以往的典範猶在,現在的典範又更迭出新,在兩種典範之間,專業創作者的信仰仍在流轉,因此百家爭鳴的現在,我們更應該看清處,我們是誰,我們自己的脈絡是如何,才能在這個典範混亂的世界更確認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