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台灣戰略地位解釋(初級版)

遇到一些狀況,覺得還是寫一下好了,這篇是要給對台灣到底擁有哪種戰略地位,幾乎沒有概念的一般人所看,故請懂進階狀況的各位先進多多指教,補充說明。
首先,如果讀者可以,請下載google earth,因為一般地圖會有偏差,會感覺不出實際的大小跟距離感。接著,把台灣放在google earth的正中央,你才會有一種台灣到底在哪的感覺。絕大多數人都是看地理課本的地圖長大,對周邊國家關係的認知,就是建立在台灣在整張地圖的右下角。
這種認知會給人一種錯誤的第一印象,台灣是一個邊陲國家,眼光必須往西邊看才可以。但如果你有放到正中央,印象應該會是,周邊幾乎都是海,而且除了西邊的亞洲大陸比較近以外,跟北邊的日本列島與南邊的菲律賓群島比,距離似乎都很微妙。
到此為止就可以了,我們會發現,要前往東北亞區域,除非經過台灣周邊,不然就得要航行太平洋繞一大圈,開船不是搭飛機,到日本只要幾小時,多繞一段路的時間是以天計算。這表示控制住台灣,可以完全掌握東北亞航線,日本韓國如果無法利用台灣的航道,就得要走北方路線到美洲,若要利用南亞方面的資源,必須在廣大的太平洋上繞一圈。。
理解這一點,就可以知道當年日本帝國的南進政策,為何第一站就是台灣,並且要把台灣建設成有利用價值的農工業基地。就以大陸思維來說,台灣的確太小,拓墾跟開發似乎很快就滿了,但就海洋觀點來說,台灣的土地跟物產已經夠多到可以當重要基地。
那麼就以大陸觀點來看,台灣正好處在一個西太平洋的凹入點,而且東邊就有深水港可以用,掌握住台灣就可以控制東北亞區域的咽喉,更可以成為前進太平洋的基地。讀者若把台灣放到最西邊,就可以理解這句話的涵義,因為整個東面就只有點綴的島嶼,可以當作大型基地的地方,只剩下夏威夷一處。
這也是為何中國要進入太平洋,勢必取下台灣的理由。因為要把日本跟菲律賓納入勢力圈,你還是繞不過台灣這個結。而且以中國目前的假想敵美國來說,只要把台灣收到勢力之下,整個西太平洋的美軍防線就出現缺口,除非退回第二島鏈,不然就是得極大幅度的投入資源到日菲兩國,完全不合算。
如果把眼光放往南邊,把台灣放到略偏上的位置,我們看到南海就好比一個袋子,台灣就在袋口,無論是資源的出入,或是軍艦的航線,都會在台灣海空實力可以涵蓋的範圍。也因此,南海的大棋局台灣沒有理由不下去玩,但玩法絕對不是大陸型思考的「奪島固守」。
請把中心放到南海的太平島上,然後拉直線距離到台灣,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很尷尬的點。雖然土地夠大到可以起降飛機,但顯然不夠放入大量守備部隊,而且距離實在太遠,若遇到他國有計畫的大型進攻,想要馳援恐怕是來不及。但反過來說,如果連太平島都這樣,就算是其他被填海造陸到夠大的地方,狀況也是差不多。這意即南海戰略的焦點,其實是口袋的袋口跟底部,但底部範圍太大,周邊國家也難宣稱全部主權,只剩下袋口的台灣有控制能力。
留住太平島,最大的優點是,這會是一個中介的基地,如果有心填海造陸,此處是可以擴大成有用的中繼基地。很多國人對南海的距離跟大小感覺太過欠缺,又對島礁的價值評估不當,才會有寸土必爭的錯覺。太平島的功能很大,甚至可以放防空與反艦飛彈,但為何到今天台灣只有放機砲等較重型的武裝,始終沒有建立固定的飛彈基地想法?
很簡單,回到一開頭說的,南海的重點是袋口,但要在南海有效運作,需要的是強大的海軍實力。目前有能力全盤掌控南海的只有美軍,在此處放置任何反艦飛彈,甚至是範圍夠遠的防空飛彈,意圖何在?只是面對菲律賓或越南的小型船艦,重機砲就很足夠了。
該利用的是這個位置優勢,然後依靠既有的占領事實,去玩國際法跟輿論戰,可以的話把桌子掀了,全部都變成公海,也沒太大損失,其他國家沉沒的成本才叫慘烈。
講到這,差不多講完了,這算是大學等級不到的基本地緣戰略概念,實際上運作很多空間可以談。重點是「想定」,你要列出主要敵國、次要敵人,並依此規劃適合的戰略方案,全世界沒人有那個錢,可以在像是南海島礁上,駐陸軍、設海軍、擺空軍,順便屯田養兵蓋工廠等鑽油井。
那回到一開始的台灣地位,我們要有何自覺?這第一步就要有現實感,台灣不是沒有歷史,我們過去屬於哪一邊,現在應該怎麼走,不能用理論紙上談兵,在今天武裝幾乎美規化,電子作戰、海空演練常常心照不宣的跟某國聯合演習,這時候大談台灣瑞士化,兩邊逢源大國狹縫取利,這不叫做心思縝密,這叫做腦袋有洞。
至於有沒進階版?有空再說,在台灣要把那些領對岸錢寫假報告的打爆,還不如專心去打下立法院修法比較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