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4/16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台灣軍事與民間組織的關係

軍民關係在台灣有專論的人不多,有興趣的可以參考洪陸訓老師的文武關係,並不是說沒人談,而是系統性的解說少,深入到文化面的根源者少,大多都是依照個人當兵經驗去推,這其實很糟糕,後面會提到。
自古以來軍事都是很重要的事,而且佔據社會整體大量資源,可以說最先端的技術都會應用到軍事上,而軍事的發展會連帶影響其他行業,這算是通論了,現在很多人不明白,是因為進入近代後,軍事技術一日千里,使得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因恐怖平衡而消失,加上技術太高端,要轉用到生活上更慢,讓我們以為影響很低。
技術的問題不是本篇重點,我們要把主要的軍民關係放在組織架構上,也就是俗稱的管理技術。之所以很重要,是因為拿破崙戰爭後,進入了普遍徵兵的年代,這代表你需要很好的戶籍制度,以及相對有保障的服役制度,不然兵源是控制不了的。其次,兵源數量膨脹,代表武器的大量生產需求激增,以及後勤補給需求的暴漲,都不斷地在挑戰各國的運輸能量跟管理技術。
筆者看網路上很多人談戰略,少有人做過基層實事,連基本的貨運排班概念都沒有,只會用鐵路海運的運輸量等等去算,誤差都極大,所以才覺得有必要解釋一下。這不僅僅是運輸的物量很大,還要在最短時間輸送人員、武裝、糧食等等到最需要的地方,這讓數學除了砲兵外多了另一種的需求,也就是現代管理的基礎,大量生產與倉儲管理。
例如幾個月前,中印兩國的邊境衝突,事發當下很難判斷,因為我們沒有太多資料,事後就可以檢證兩國的運輸能量。很明顯的,印度在距離上有優勢,戰爭資源在前線後方累積很快,中國在事發後一個月,送到前線的少之又少,大多堆在成都軍區的幾個交通點上。這不是說中國的後勤糟糕到極點,因為短期間就能累積大量物資到四川一帶,表示國內運輸量正常的地方,不會有太多問題,但直達西藏前線的可用路線少,一個月內還是送不了多少東西,就是管理不良。
而這些資訊會透露一個國家真正的戰爭能量,像美軍為何可以全球快速投射軍力?這可不代表船大飛機多,而是管理調度能力優良的結果。這正是近代均是最重要的一個觀察點,光看兩次大戰的戰史的誰勝誰敗,很難看出這些細節,真的要出來做點事才會抓到那個概念。
筆者要表達的,簡單來講就是人事的干預,造成管理上的問題。即使有足夠的輸送能量,也要有夠強的管理能力,不然效率也發揮不出來。而效率並非出現在經理階級,而是需要從上到下都有相關概念,訓練也要紮實才可發揮。更可怕的點在於,要培養出這些夠專業的人力資源,你要投入多少成本到義務教育上?又要付多少薪資給這些專業人員?現代戰爭的花費巨大到恐怖的地步,是很多方面累積出的。
這跟軍民關係有何關聯?
關聯可大了,軍方的待遇跟地位不高,優秀人力就不會想要在軍方發展,這還不只是錢的問題。軍方的各種生產管理訓練技術不提升,這些優秀軍官學不到東西,退伍後無法應用所學到民間企業上,就不會提高他們在營的時間跟意願。
換句話說,軍隊是否夠「企業化」,而不是「國營企業化」,就是很重要的因素。因為軍隊的業務就是戰爭,戰爭會死人的,再怎麼悠閒的戰場都可能會死,而越不想死就要砸更多錢,但國家的預算有限,再怎樣也不可能用幾千億美金救一個人,這之間的平衡就是現代軍隊要面臨的考驗。
台灣的問題是,長年組織都掌握在固定派系上,又沒有對外戰爭的需求,缺乏競爭的壓力下,保持原狀就成了最佳選擇,而任何對這個封閉組織開放的要求,都會被視作「不專業」、「外行領導內行」。這很意外?一點也不意外,看看台灣幾個國營事業,都有類似的特徵,會極力維護自己業內的封閉。
具體來說,就是讓外面的人進不來,進來前都要考核,而且排斥外在的監督。長久下來讓這個產業的專業人才,在國內只會存在這個國營企業中,其他的人只要貼不專業的標籤就好了。國軍之所以沒有這樣,純粹是因為數十年來的義務役讓幾百萬人看透了。
依照文武關係論,要讓台灣軍隊達到世界一流的標準,無外乎兩個目標、三個過程。透明開放、接受挑戰的兩大目標,開放外界實質監督、晉升標準透明化、軍隊管理企業化的三個過程。目前來說,連第一個過程都沒有,顯然這個體制很清楚自己缺乏競爭力,而且也只有這樣,才能把將星的位置囊括在手。
軍民關係要能夠融洽,做到美軍那樣實在太困難,以色列的標準也不行。理由不是方案不可行,而是組織架構的僵化,以及台灣文化特色的不允許。舉三個曾經提過的例子,以及內部與相關人士的研究,可以供各位參考。
第一個例子,政戰系統心戰化,像是莒光日播放的節目,當過兵的都知道有夠難看,宣教內容無聊透頂,只是相對其他操課來說輕鬆而已。但要去製作高水準的節目,例如模仿流言終結者,去破除諸多共軍對台的神兵利器鬼扯迷思,問題在哪?
問題出在,製作節目的人是固定那一群,由特定政戰系統的現役、退役將領牽線,而這些人根本就缺乏與國外軍事節目並肩的能力。開放後他們吃什麼?莒光日可是相對簡單穩定收費的客戶,其他的相關國軍節目就更不用說。要怎麼解決?以現在的模式來說,先讓國防立委天天盯著,逼他們把帳目跟歷年節目與製作團隊等等資訊透明化再講。台灣多的是需要破除的流言,這甚至可以配合義務役的實彈演習,親自驗證所謂「威力」是怎麼回事。
第二個例子,各地設立靶場,讓備役的士官兵可以每年免費打靶幾次,除役的跟其他非服役過的,也可以依照身分付費進行射擊訓練。這難道不是另一種軍民合作的辦法,增加認同感的方式嗎?
誠如馮部長所言,軍方的管理目前有極限,這不是面對審計的困難,最大的問題是靶場的設置,定位究竟是軍方營業管理,還是軍方場地出租民間管理。除了法規的問題,更大的困難是這個靶場業務要歸屬到哪個單位之下?負責這項業務的軍官,晉升之路會有哪種影響?說穿了,帳本的審計好處理,極端點來說花錢請專業人士就可以搞定,但多出來的組織問題難解決。
要搞定這個項目,最快的辦法還是叫國防立委照三餐關切,把相關法條修一修,去逼軍方內部把組織調整好。最好是由政務官擔保,讓靶場或是訓練場管理好的軍官,晉升的機會不會比較少。我國軍方當前還是封閉體系,多增加另外的晉升機會,面臨到的障礙很多。
第三個例子,有人提過國民兵化的概念,各縣市依照海岸防禦範圍,設立不等大小的後備組織,平時有軍方駐守重要的彈藥庫跟訓練靶場,後備業務就拆給各地方進行,戰時再直接由軍團接管,後備兵力直接到集結點集結,定期與不定期教召演練退役士官兵。
聽來很好,但第一個遇到的就是權責區分不清,要設立這種單位,就需要有常設性的職位。如果這個職位設立在軍團司令部下,那就跟現狀沒兩樣,只是重新調整而已。但如果要把這個職位設立在縣市政府下,戰時才有接管能力,就有嚴重的組織衝突。這個負責軍官一定是上校、將軍的等級,他是現役的還是備役的?如果是現役的,那麼跟平行的軍團單位是何種關係?他會不會成為縣市首長拿來酬庸軍方的籌碼,而失去其專業度?如果是備役,那開戰的時候,他要被誰管,被學弟管嗎?而備役的軍官有繼續精進其軍事素養嗎?這都不無疑問。
但要走向這一步,無疑的以台灣現狀,軍組織的透明化必不可缺,先要讓各軍團的防守區域軍官,習慣跟各縣市政府的政務官聯繫。如果不夠透明,就會是一堆弊案的開始,嚴重的還會讓軍方被地方政府綁手綁腳。台灣的現狀是幾百萬對軍方不信任的義務役構成的,這些志願役的軍官到底有多少爛人,根本經不起現代化的考驗,大家心裡有數。
以上三個例子,不涉及武器性能,也不管後勤能量演習的發揮,純就組織問題來論,相信各位會有點概念。這不是說「管他去死推就對了」這麼簡單,整個組織都抵制你,你就甚麼都做不來。現狀來說,台灣不可能花十年把軍隊砍掉重練,只能慢慢去汰除不適任人員,依照目前來說,迫使軍方的內部派系崩潰還比較重要。
大致上作法不脫軍官晉升透明化,極端一點來講,就好比每年的體適能測驗,乾脆來個全國轉播大運動會,讓大家看看這些理論上要精實的軍士官兵到底多行。在這種全民監督的狀況下,軍方再怎樣都不能護航有問題的個別軍官,民間是不會痛恨軍人的,他們痛恨的是混吃等死又愛推責任的爛軍人。大運動會是太離譜了點,各位當笑話看看就好,筆者的意思是依照職位等級規劃適合的測驗,有些可以公開化,並不是不可行。
要重建軍民之間的信心,不是只有經費的問題而已,組織架構、晉升的管道與未來不夠清楚,一堆黑幕在那,就不會有人有興趣從軍。都是程度差的在軍中,民間的觀感怎麼可能會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