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搬家?

由於說書人的工作異動,我們之前曾考慮移居,減少她的通勤距離與時間。 動心起念是看到了一家新裝潢好的電梯大樓公寓,明亮潔淨,分離式冷氣,但因屋主不希望入住動物,打退堂鼓。
我對T城市的印象是因前任男友租處,每個禮拜研究所沒課的幾天,我會搭國光客運去找他。 久無人居的老公寓布滿灰塵、牆角掉漆,大掃除,重新部分油漆之後,仍算是一方天地。還記得有天他上班,我開了映像管小電視,糊糊霧霧在播的是Before Sunrise (愛在黎明破曉時),我從頭看到尾,愛上了這部電影。
那時心裡的悸動與酸楚說不上是什麼原因,我以為是電影,但現在回想,是理想中愛情與現實的對比,那心靈相契的對話與相處使我憧憬、令我感到不堪。 那段感情是懸在那兒,不滿意卻也不敢輕舉妄動,擔心一失足便要粉身碎骨。 想要維繫下去的緊繃與刻意,卻也讓雙方動輒得咎,情緒劍拔弩張。 論及婚嫁卻仍是走上完全不同的兩條路,幸好,也好
每次去T城市,舊椅座客運使我頭暈,沒有人行步道,只能沿著車水馬龍走一段路,風塵僕僕進入那間大掃除後仍充滿時間塵埃的屋子。 我想像自己是屋子的女主人,在午後洗曬衣物,卻有如扮家家酒般不真實且沒有說服力。
說來奇怪,直到年齡很大很大 (當然還是比現在小的多),我仍覺得自己是個小孩,穿著成人的外皮在演一齣裝腔作勢的荒謬劇。
說書人工作也常去T城市,可能是經過火車站等比較老舊的城區與道路,她總是抱怨著交通混亂、計程車司機素質堪慮(但她仍會和司機大聊特聊)、氣場很差。 我也跟她去過幾次,和她的感受相同。
說別人就是說自己,其實現在住在B城市也沒好到哪裡去。這麼說又要冒犯到另外一群人了。 或者說是我們租處這邊的情形吧。 剛搬來時樓下的環境髒亂,門口堆滿雜物。我搬家之前開口邀請瑜珈老師們來新居玩,等搬進來之後才覺得不妥。 二樓慈濟師姐常常掃公共空間,我也學著她,在倒垃圾前提前下樓清掃。 然後有一陣子我不這麼做了,簡直像是西西佛斯推石,我才剛掃完,過幾小時又丟滿菸蒂、空便當盒、免洗筷、塑膠袋、飲料罐...。
眼不見為淨,快步走過不想看見。 但讓一位老人家老是在樓下掃地,心不安,我後來還是繼續掃下去、撿垃圾、拖樓梯。
搬到T城市還有別的問題,我的瑜珈課、生活圈 (雖是小到不能再小),然後是圖書館。 現在我只需要騎摩托車5分鐘就可以到台北市圖書館,大約每周都至少一次圖書館還書與領書。 今天我去了一趟,領了預約書,又掃了書架上許多有興趣的書:
  • 烏托邦的日常 (生活智慧,她的書我都很喜歡)
  • 媳婦的辭職信 (女性自我實現)
  • 奇想之年 (時代雜誌十大好書, 2005 ; 紐約時報十大好書, 2005 ; 亞馬遜十大好書、編輯選書第一名, 2005) Netflix上有作者Joan Didion的紀錄片
  • 只是孩子 (傳記,美國國家圖書獎) 傳奇女歌手與作家Patti Smith
  • 極南 (旅行)
  • 醒來,在地球的一個角落 (旅行)
  • 植物畫技法全書
  • 普通的戀愛 (散文)
我發現自己比年輕時能閱讀意識流,可以耐著性子咀嚼文字的堆疊與美妙,也更喜歡閱讀散文。 作者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與感受,彷彿我能夠透過書本與他心靈相通,看見他眼中的世界風景
我非常珍惜筆者真心誠意寫下的文字,儘管寫的僅是日常感受,仍為之深深感動。
最近發現了幾位作家,挖到寶。 很難想像,沒有鄰近圖書館的日子。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日常生活中,我有許多感受、想法會突然像是從心口湧出,變成一連串的字句。每當那個時刻發生,我有股衝動想要記錄下來,寫下來、講出來。 那些無以名狀的感受跟我的生活習習相關,很私人、私密。如果你想了解我檯面下的生活,聽我講悄悄話,請支持我。期待與你聊聊我的世界,也歡迎你在日記下方留言回覆你的想法。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喬安納的房間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