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y 與「伯幼」或「僕役」、「僕幼」或「男囝」、「男子」及「男孩」等的轉換密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bo
:約略形聲漢語「伯」或「僕」。

y:約略形聲漢語「幼」或「役」的起音。

bo + y = 伯 or 僕 + 幼 or 役 = 伯幼 or 僕役 or 僕幼 = boy,直譯即「伯幼」,類似「男孩」之意;「僕役」或「僕幼」的意思則存在於古代,現今此意幾乎已消失。


據說,frauen ㄧ字在 Deutsch (都皆是人說講話 / 德意志語、德語) 中即「婦人」或「女人」、「婦女」之意,可能來自橋接轉換式「frau + en = 婦女 + 之人 = 婦女之人 = frauen」的橋接。(P.S. 婦女,華語發音 fùnǔ、台閩語發音 fûrù,可能轉音爲 frau;人,華語發音 rén、台閩語發音 láng 或 lín,可能轉音爲 en 但代表「之人」的意思。)

此外,Deutsch 的 die Frau 也有「女人」的意思,der Mann 則有「男人」之意,其中,die、der 都是定冠詞 [P.S. 參考文末 P.S. Deutsch (都皆是人說講話 / 德意志語、德語;又可能相當於 German -- 全民人言 / 日耳曼言、日爾曼語、德語) 之定冠詞 die、dir 與漢字「者」的基本橋接初探]。Frau 聽起來有點像漢語「婦女」的發音,而 die Frau 與 English 的 the wo (woman 省去字尾 man) 及漢字「婦者」的倒裝詞「者婦」甚至也都有點像台閩語中意指「女性」或「婦者」的 zábhò 之發聲。

再從台閩語發音 zábo 指稱「男性」來看,台閩語 zábo 和 zábhò 二詞中的 zá 也可能是定冠詞,也就是類似 English 的 the man 或 the woman 之 the 或 Deutsch 的 der Mann 或 die Frau 之 der 或 die,所以台閩語 zábo 和 zábhò 實際上可能來源於 zá bo 和 zá bhò 或 dá bo 和 dá bhò 的口音之發聲,但是在語法上比較像 English 的 the 不分男女性皆使用同一個定冠詞。

所以,是否可能台閩語 zábo 或 dábo 的 bo 是對應發音相似的漢字「伯」、以「伯」來指稱男性呢?而若 bo 在意指年紀較小或較年輕的男性時則是否又可能與 English 的 boy 系出同源呢?也就是說,現今 English 中意指「男孩」的 boy 之字尾的 y 可能就是代表 youth 或 young 或 younger,而 boy ㄧ字與漢字「幼伯」的倒裝詞「伯幼」也可能相通?

若參考《培根詞匯》之說,boy ㄧ語在公元 13 世紀中期也有其它類似「僕役」、「僕人」的意思,但當時是寫爲 boie,不過還是找得到音義相近的漢字「僕役」二字對應。所以 boy 在「伯幼」之外,又可能直接相關於古代的「僕役」之意,介於之間的還可能有沒有感覺較年輕的「僕幼」即「幼僕」之倒裝詞卻不得知。不過,「僕」類的意思之於 boy,在今天已較無聽聞。


此外,boy ㄧ字還可能轉換漢字「男囝」、「男子」即意通「男孩」、「男兒」、「男孩子」等指稱詞,也就是以 bo 通過「bo = boooo 省三個 o = 丨ﬤ口口口口 = 丿𠃌田 = 力田 = 男」轉換漢字「男」再加上簡略形聲漢字「囝」(有「小孩」或「孩兒」之意) 的某種發音或加上以 oy 約略象徵漢字「子」之約略形似「o𠂇」或「o屮」或「口十」上下組合的一些早期字體,而此處的漢字「男」中之符號「田」的部份則可能經由四個「口」形符號的組合簡化爲ㄧ個「口」再轉換爲ㄧ個 o 來代表,漢字「男」中之「力」的部份除了上述由符號的解構再重組之直接轉換方式,還可能以字母 p 代表 power (力) 再上下顛倒轉換爲 b,正因爲 power (力;力量;......) ㄧ字的字首 p 也可能與漢字「力」的某種草書字體互相轉換。

另外,若是進一步參考漢字符號「亥」的甲骨文字體中寫得最簡單的一個字形,即形似符號「ㄧλ」之上下組合的字形來看 (P.S. 參考【附圖:「子、亥、孩」字形演化】),boy 一字也可能更直接地橋接於漢字「男孩」,茲推演如下:

boy = boooooyyy 省四個 o 省二個 y = boooo.oy.yy =丨ﬤ口口口口.口𠂇.一λ = 丿𠃌田.子.亥 = 力田 .子亥 = 男.孩 = 男孩
【附圖:「子、亥、孩」字形演化】

P.S. Deutsch (都皆是人說講話 / 德意志語、德語;又可能相當於 German -- 全民人言 / 日耳曼言、日爾曼語、德語) 之定冠詞 die、dir 與漢字「者」的基本橋接初探:


die = 土ㄧE = 土/日= 耂曰 = 者
,相當於 English 之 the 的基本含意。

dir = 土ㄧ日 = 土/日 = 耂曰 = 者,相當於 English 之 the 的基本含意。


不過上述 die Frau 和 dir Mann 爲何 Frau (婦女;婦人) 用 die,Mann (民人;民爲男人) 用 dir?

我們可以看到 dir 也可以通通「dir = d冫r = d二r = decade.rr = 十繞力 = 十〇力 = 十口力 = 田力= 男」轉換漢字「男」。也就是 dir Mann 的完整意義有「者男民人」或「者民爲男人」這二種可能而意通漢字「男民人者」或「民爲男人者」,因爲漢字文化的古典語法通常是將「者」字擺在名詞的後面。

另一方面,此時 dir 又可能有相對於「母」的「公」之意,因爲漢字文化在表達男女性的分別時也可能使用「公、母」這樣的概念,但轉換的是漢字「公」的早期字體「㕣」,即 dir = 對點繞 = ㇀丶〇 = 八口 = 㕣 = 公

按此邏輯,此時 die 就應該同時也有「女」或「母」的意思,也就是此時 die 的完整意義可能是「者女」或「者母」,意即 die Frau 的完整意義有「者女婦人」或「者母婦女」二種可能而意通漢字「女婦人者」或「母婦女者」。

所以,我們便可試著推演出此時 Deutsch 或 German 之 die 和漢字「女」或「母」的橋接轉換式:

die = D與一 = lꓛ與一 = L丿與一 = 𡿨丿與一 = 女,此外若與前述轉換的「者」字重疊組合時也可能橋接於漢字「者女」即「女者」的同義倒裝詞。

die = D冫一 = lꓛ冫一 = L𠃌丶丶一 = 母,此外若與前述轉換的「者」字重疊組合時也可能橋接於漢字「者母」即「母者」的同義倒裝詞。


不過,就像 English 的定冠詞 the 含概了許多的意義,Deutsch 或 German 的定冠詞 dir、die 及另一個 das (也能橋接於漢字「者」,即 das = 土一Sonne = 土/日 = 者,其中 Sonne 在 Deutsch 中有「日」之意即意通 English 之 sun) 也可能含概諸多語意,所以仍然有待未來更多的理解。(P.S. 參考〈者之謎〉-- https://vocus.cc/SubtleSpaceOfText/5c7899defd897800016b3d7f)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LS. Salon / Rooms: 1.文字的堂奧與空間 Subtle Space of Texts 2.夢的原理 The Elements of Dream 3.易的故事 The Story of I.E. 4.橋接文字 Bridge Words 5.一籮筐詩詞 ALOPAL 6.爾爾藝廊 22Gallery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完整標題:celebrate 與「表(拉)揚為作」或「頌(立)揚為作」或「示賀為作」或「禧賀為作」或「祝賀為作」或「慶賀為作」或「禧慶祝賀為作」或「讚美為作」等的轉換密碼
值得探討的是,爲何「餐」字中要使用原來是描繪自骨板形像的符號「歺」(「歹」的本字) 來作爲會意的字形元素?我們可以看到「歺」字明顯帶有一個符號「卜」,說明了「歺」不是一般的骨頭,而是和「卜」(prog 或 program 的 pro-;計劃;規劃) 的含意相關,......
完整標題:stratton 與「勤特團」或「勤特團(隊)圈人」或「勤特團(隊)員人」即類似「特勤團」或「特勤隊」或「特勤人員」之意的轉換密碼 / Stratton 是個目前英漢字典中還查不到的較特殊的新單字,在電影 Stratton (中譯:金牌特勤隊) 的劇情對話中似乎以男主角的暱稱來呈現。
「己然」一詞在今天的中文裡雖不多見,但是古代漢字文化卻曾見諸於文字中,例如西漢時期的博士戴通編纂的《禮記》之《大戴禮記.禮察篇》中就記載「凡人之知,能見己然,不能見將然。禮者禁于將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己然之後。是故法之用易見,而禮之所為至難知也。」,即意通「自然」之意。......
完整標題:boat 與「舟」、「船」、「舟船」、「舶艔」、「船艔」、「舶艇」、「船艇」、「舶船艔」、「船舶艔」、「舶船艇」、「船航艇」、「舶航艔」、「舶船航艔」、「舶船航艇」或「舶船航艔艇」或「舶渡」、「船渡」、「舶航渡」、「船航渡」、「舶船航渡」甚至「擺渡」、「波渡」或「桴」等的轉換密碼
漢字「煠」的意思是「放入熱油或熱湯中加熱」,意思較廣泛,包括炒、煎、炸、㸄 (台閩語中似與「炸」同義)、瀹 (用沸水熱熟) 等。「煠」字在華語中發音 yiè 或 zhá ,在當今中文裡是一個罕用字,但仍然保留在 English 的 fry (火熱油煠、炒、炸、㸄、煎煠) ㄧ字中。......
完整標題:celebrate 與「表(拉)揚為作」或「頌(立)揚為作」或「示賀為作」或「禧賀為作」或「祝賀為作」或「慶賀為作」或「禧慶祝賀為作」或「讚美為作」等的轉換密碼
值得探討的是,爲何「餐」字中要使用原來是描繪自骨板形像的符號「歺」(「歹」的本字) 來作爲會意的字形元素?我們可以看到「歺」字明顯帶有一個符號「卜」,說明了「歺」不是一般的骨頭,而是和「卜」(prog 或 program 的 pro-;計劃;規劃) 的含意相關,......
完整標題:stratton 與「勤特團」或「勤特團(隊)圈人」或「勤特團(隊)員人」即類似「特勤團」或「特勤隊」或「特勤人員」之意的轉換密碼 / Stratton 是個目前英漢字典中還查不到的較特殊的新單字,在電影 Stratton (中譯:金牌特勤隊) 的劇情對話中似乎以男主角的暱稱來呈現。
「己然」一詞在今天的中文裡雖不多見,但是古代漢字文化卻曾見諸於文字中,例如西漢時期的博士戴通編纂的《禮記》之《大戴禮記.禮察篇》中就記載「凡人之知,能見己然,不能見將然。禮者禁于將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己然之後。是故法之用易見,而禮之所為至難知也。」,即意通「自然」之意。......
完整標題:boat 與「舟」、「船」、「舟船」、「舶艔」、「船艔」、「舶艇」、「船艇」、「舶船艔」、「船舶艔」、「舶船艇」、「船航艇」、「舶航艔」、「舶船航艔」、「舶船航艇」或「舶船航艔艇」或「舶渡」、「船渡」、「舶航渡」、「船航渡」、「舶船航渡」甚至「擺渡」、「波渡」或「桴」等的轉換密碼
漢字「煠」的意思是「放入熱油或熱湯中加熱」,意思較廣泛,包括炒、煎、炸、㸄 (台閩語中似與「炸」同義)、瀹 (用沸水熱熟) 等。「煠」字在華語中發音 yiè 或 zhá ,在當今中文裡是一個罕用字,但仍然保留在 English 的 fry (火熱油煠、炒、炸、㸄、煎煠) ㄧ字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學習一個語言,通常會從語音入手,語言的聲音具有哪些特性?應該要怎麼描述呢?本章透過對於語音研究的概述,希望讓你對語音有基礎的瞭解。
Thumbnail
查某孫出世,嬰仔佮老母攏平安,紲落來就是號名這件代誌。   未生進前,查某囝佮囝婿就佇參詳號名的代誌,我嘛共我想著的名傳予查某囝做參考。   囝婿的爸母去請相命師號名,傳幾若个名來予囝婿做參考。落尾,囝婿共in想欲號的名傳予伊的老母看,老母傳轉來的意見是:「相命師講,其中有帝王的名字,無適合
喜歡這個字 女+子加起來就是個「好」字 但是 21世紀的現在 還是有不少重男輕女的家庭 或是認為女生念碩士幹嘛 念到博士又怎樣 之後還不是要在家相夫教子 聽了都會很傷心 為了小孩 不得不離開職場的大有人在 我曾經跟我媽媽說 是我爸耽誤了妳 妳不只這樣 職業婦女也沒有比較輕鬆 下班要忙著接小孩
Thumbnail
那時,我曾被誤判為「男孩」。
Thumbnail
以前求學時代,女同學若是留短髮,加上言行舉止像男生一樣不修邊幅,就會被歸類為男人婆,代表沒有女性魅力,只能當男同學的哥兒們。以前覺得男人婆沒人愛很可憐,現在卻覺得那是一個無比大優點。 不管是《地藏經》,還是《藥師經》,都有提到「轉女為男」這句話,女人的苦難不知比男人多出多少百倍。苦難是習氣所致
Thumbnail
❙英❙語中有「sex」和「gender」兩詞,❙漢❙語有「性」以對應「sex」,但沒有對應「gender」的用語。 為什麼 ❙漢❙語傳統上沒有對應「gender」的用語﹖原因很簡單,因為語源上,「gender」是一個文法術語 (grammatical term) ...
Thumbnail
多虧於爺爺輩重男輕女的觀念,從小到大我一直拼命想證明:男生能做成的事情女生也可以。 越多人往我身上貼「女生該這麼做」的標籤,我就刻意塑造越多男生特質在自己身上。 於是,我看哥哥們喜歡玩什麼,我就一起。 大多同齡女生在玩什麼…(完了,我根本沒印象) 我玩大多男生愛玩的戰鬥陀螺、
我出生的年代,社會上還有很深的一定要生個男孩的觀念。所以許多家庭都是很多姐姐直到有一個弟弟了,才停止生孩子的努力。 碰到這樣的男孩子,嫁不嫁呢?婚前可能覺得,這位男士好了解女性啊!但是沒有考慮到的是,初二妳要怎麼回娘家?公婆俱在,要不要幫忙?公婆雙亡,妳回娘家了,那些出嫁的姑姑們,是不是就沒娘家可
Thumbnail
我總想不清楚,養女孩跟養男孩究竟有什麼不同? 女兒總是說,「媽~我長大後,都要一直跟你住,才不要搬出去住。」 兒子總是說,「媽~我長大後,找到老婆結婚,就要搬出去住了。」
Thumbnail
「嫁給我吧!」、「讓我給你幸福!」 「我」原本應該是中性的詞,可是上述兩句的「我」有多少人腦海中是預設了由「你」來完成?這樣的男性角色設定根植於多少女性的心? 女性在「Hypergamy 慕強擇偶」話題中的角色 男性要承擔求婚的角色到什麼時候? 「女性主義毀掉我的戀情」
Thumbnail
學習一個語言,通常會從語音入手,語言的聲音具有哪些特性?應該要怎麼描述呢?本章透過對於語音研究的概述,希望讓你對語音有基礎的瞭解。
Thumbnail
查某孫出世,嬰仔佮老母攏平安,紲落來就是號名這件代誌。   未生進前,查某囝佮囝婿就佇參詳號名的代誌,我嘛共我想著的名傳予查某囝做參考。   囝婿的爸母去請相命師號名,傳幾若个名來予囝婿做參考。落尾,囝婿共in想欲號的名傳予伊的老母看,老母傳轉來的意見是:「相命師講,其中有帝王的名字,無適合
喜歡這個字 女+子加起來就是個「好」字 但是 21世紀的現在 還是有不少重男輕女的家庭 或是認為女生念碩士幹嘛 念到博士又怎樣 之後還不是要在家相夫教子 聽了都會很傷心 為了小孩 不得不離開職場的大有人在 我曾經跟我媽媽說 是我爸耽誤了妳 妳不只這樣 職業婦女也沒有比較輕鬆 下班要忙著接小孩
Thumbnail
那時,我曾被誤判為「男孩」。
Thumbnail
以前求學時代,女同學若是留短髮,加上言行舉止像男生一樣不修邊幅,就會被歸類為男人婆,代表沒有女性魅力,只能當男同學的哥兒們。以前覺得男人婆沒人愛很可憐,現在卻覺得那是一個無比大優點。 不管是《地藏經》,還是《藥師經》,都有提到「轉女為男」這句話,女人的苦難不知比男人多出多少百倍。苦難是習氣所致
Thumbnail
❙英❙語中有「sex」和「gender」兩詞,❙漢❙語有「性」以對應「sex」,但沒有對應「gender」的用語。 為什麼 ❙漢❙語傳統上沒有對應「gender」的用語﹖原因很簡單,因為語源上,「gender」是一個文法術語 (grammatical term) ...
Thumbnail
多虧於爺爺輩重男輕女的觀念,從小到大我一直拼命想證明:男生能做成的事情女生也可以。 越多人往我身上貼「女生該這麼做」的標籤,我就刻意塑造越多男生特質在自己身上。 於是,我看哥哥們喜歡玩什麼,我就一起。 大多同齡女生在玩什麼…(完了,我根本沒印象) 我玩大多男生愛玩的戰鬥陀螺、
我出生的年代,社會上還有很深的一定要生個男孩的觀念。所以許多家庭都是很多姐姐直到有一個弟弟了,才停止生孩子的努力。 碰到這樣的男孩子,嫁不嫁呢?婚前可能覺得,這位男士好了解女性啊!但是沒有考慮到的是,初二妳要怎麼回娘家?公婆俱在,要不要幫忙?公婆雙亡,妳回娘家了,那些出嫁的姑姑們,是不是就沒娘家可
Thumbnail
我總想不清楚,養女孩跟養男孩究竟有什麼不同? 女兒總是說,「媽~我長大後,都要一直跟你住,才不要搬出去住。」 兒子總是說,「媽~我長大後,找到老婆結婚,就要搬出去住了。」
Thumbnail
「嫁給我吧!」、「讓我給你幸福!」 「我」原本應該是中性的詞,可是上述兩句的「我」有多少人腦海中是預設了由「你」來完成?這樣的男性角色設定根植於多少女性的心? 女性在「Hypergamy 慕強擇偶」話題中的角色 男性要承擔求婚的角色到什麼時候? 「女性主義毀掉我的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