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前必須想清楚的事,你做了嗎?
她是公立大學冷門科系畢業,在學時沒特別想過之後要做什麼工作,所以成為社會新鮮人後,花了3年還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客服、櫃檯、研究助理、業務,一開始只有新創小公司願意用她,人力不足的狀況下,她得頂著低薪做2個以上不同職務的工作內容,撐了一陣子之後,因緣際會被推薦到現在這間規模較大的公司做行政助理,過年後因為公司採購育嬰留停,主管問她願不願意從助理轉去做採購,她一方面樂於轉換部門脫離和自己處得不好的主管,但另一方面仍在猶豫,自己真的喜歡這份工作嗎?還是不得不的選擇?抑或是另外找機會發展?
轉職的原因很多,有人想擺脫職場上不喜歡的人際關係,有人想找到值得自己投入的領域,有些人想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有些人預見未來的危機想要做點準備。不管出於何種原因,職場上的自我實現,除了充分的自我了解之外,還需要對大環境和時代需要有足夠的認識,最後還要加上良好的心理調適與無比的勇氣。讓人能立下決心離職的三大要「惡」是:1.目前這份工作對自己來說已不具意義或挑戰性。2.升遷幅度似乎有限,甚至可以想見未來的自己完全無望,也沒有其他發展的可能。3.上班除了痛苦外沒有其他感覺,被嚴重排擠或與同事相處極度不和。
現實總是不盡如人意的,當然還有超乎能力所及的大量工作、不公平的考核標準、難搞的主管⋯⋯等等讓人感到委屈痛苦的各種原因,如果「沒存在感」是明確的,在想要離開現職之前,還是要先問自己幾個問題:
評估「薪水」之外的條件,例如同事間競爭多於合作嗎?需要經常加班?環境安全嗎?專業度高嗎?現在的工作,還有沒有可以令人成長的地方?
辭職之前,要仔細評估年紀(年紀越大,跑道越長)、位階(越高階職務,機會越少),還有家庭(家計責任越大,越不能任性)等客觀因素。
沒有特別原因就辭職,中斷資歷累積,未來真的有機會獲得更好的工作嗎?想像五年後的自己,是否會後悔?
了解自己的市場價值,才能有轉職的談判空間,就業市場是非常殘酷和現實的,很多人工作換來換去,仍是差不多的薪資,怎麼換都不滿意,這不是因為際遇不好,而是自己能力有限,就算真的僥倖的換到一間所謂的好公司,也可能會很快地被淘汰。
工作氣氛不佳?組織文化不好?團體氛圍不喜歡?
公司畢竟不是學校社團,別對主管或前輩抱有過度的期待,若因人際問題而想離職,請先釐清是因公還是因私,只是為了討厭某人而離職,不見得會是好的做法,因為大部分的組織都少不了另類「貴人」,只要有利害關係,少不了會有對立,口舌、是非更是人性的一部份,轉換公司還是很容易有類似的情況,只能培養自己有更好的溝通和處理人際問題的技巧。
這不是本份應該做的事?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雜務?專長無法發揮?
越被看重或許就有越多不相關的事要做,並非公司不珍惜員工才幹,而是某些公司的人力制度或運作的型態所致。要記得付出就是得到,不計較得失,有些工作即使並沒有帶來實際的利益,卻能拓展自己的視野以及看事情的觀點。
描繪自己三年後的模樣,如果一片茫然,請再思考「三年後的我,還要繼續轉來轉去、昏頭轉向嗎?」
離職,也需要布局,布局需要準備,給自己鋪上一條長長的起飛跑道。真的想要甚麼、自己擁有甚麼,包含已有的條件、能力、資源、未來何去何從,也就是要瞭解現實狀況,產業趨勢和發展,是否能找到自己的位子。
評估完後轉職前,請先準備好自身的籌碼,做好應有的轉職準備。
✔️具體作品及更新履歷
確認未來工作的職責內容以及績效,更新自己的履歷及作品集,客製化很重要。前份工作最好要累積了具體的成果或案例才離開,因為不管履歷再怎麼寫,還不如直接用作品證明實力,也可以彌補年資過短的缺憾。
✔️建立LinkedIn或其他平台帳號、充實內容
想進新創公司、網路產業、外商公司,或者瞄準國際化大公司,這點是很必要。
✔️做好產業調查
可以邀約該產業工作的朋友或者前輩,聊聊目前的產業趨勢或者人才需求,會比較有概念,也有餘裕先準備。網路上的資源也很多,像是PTT 工作版、Dcard,或直接上網google,會有很多產業秘辛,也能瞭解薪資行情。面試前要先看清楚職務內容,對方的需求是哪些能力,而哪些是自己額外具備的加分(薪)條件,也是與公司談薪水的籌碼。
✔️懂得掌握「弱關係」,找推薦人
懂得把握自己的人脈及資源,也容易與下個工作機會不期而遇,試著在社群軟體上散發求職信息,網路好朋友或許會幫忙一起留意(但要小心別被老闆看到),也要適度讓別知道自己最近做了哪些大企劃,有什麼樣的成果進度等等,這都要靠平時的經營,經營自媒體以及人脈的延續也是很關鍵的。
✔️務必做好面試準備及自我分析弱項找強項
分析一下想離職的原因,對此嘗試做一些改變,觀察改變的效果,也藉此機會回顧過去工作史,廣泛蒐集業界相關資料,加深自我了解,重修職涯規劃,也可以在過渡期間做小規模的工作體驗試水溫。
從決定離職開始,把所有的想法、資訊與藍圖,用紙筆整理成書面紀錄,當內心動搖時重新複習自己做決定的初衷,有助於自我肯定減輕焦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