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你》中雨萱與子維的愛情故事,可謂驚天地、泣鬼神,讓觀眾都不禁為之動容。但有沒有發現,為何他們得故事這麼惹得讀者感動?難道是因為迷弟迷妹們太過感性?演員們真的演得太好?還是以往男主都是用錢砸女主(從前流行霸道總裁系列XD)或採取貼心舉動(暖爐的概念),此劇不僅如此,更是用了好幾次自己的生命啊!(詮勝墜機、老子維被花瓶K),但除此之外呢?
那些年,我們一起讀過的〈背影〉
要解答引言中問題,我們就必須回頭看看大家國中共同的記憶─朱自清〈背影〉(痾......我知道你們可能沒印象,簡單解釋,就是為了兒子而違規穿越平交道,並且買下橘子的那位肥胖又步履蹣跚的大叔,橘子更成為中元普渡的代表......不是啦!是父愛的象徵):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朱自清〈背影〉)
這段文字我們可以做個減省變成: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筆者改寫〈背影〉)
試著讀完並比較兩段文字(記得要按照我的指示做喔~來!給你一分鐘閱讀一下,職業病犯了==)。
有沒有發現,同樣都寫下「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但很明顯,原文比改寫後的作品來得令人感動。原因何在?
我們可以發現,原文將父親賣力穿過鐵道的過程詳細敘寫,思考一下,父親這麼做的理由是什麼?
對!就是為了幫兒子買橘子,好讓他在車上可以享用。
再思考一下,父親的動作是輕巧的嗎?
就作者的描寫,「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代表路途危險且耗體力)、「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這不是在婊父親,而是說明因為BMI值過高,要抵達目的地更加艱難)、「蹣跚」、「不容易」、「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等等,都顯示出父親買橘子過程相當吃力,動作一點也不輕巧、輕鬆。
好的,那我們可以把前開兩項的概念整合,父親為何要大費周章,做這項吃力的工作呢?
沒錯!就是為了兒子!所以,當作者看到一位為了自己費力且賣力付出的親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當然「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正因為把父親攀爬、橫越且辛苦的過程敘寫而出,後面的眼淚流下,才會令人鼻酸,令讀者動容,而這個寫作技巧,就叫做「鋪陳」。
雨萱詮勝愛情的鋪陳技巧
檢視《想見你》第一集,花了大量的篇幅刻劃王詮勝對黃雨萱的付出以及甜蜜,像是小倆口彼此打鬧、拌嘴的畫面,或是藉由搭電梯的樓層轉換,帶出每年男友都會幫自己過生日的景況(用樓層帶出年齡,高招)。甚至,雨萱也不斷想找男友劈腿的證據,證明他其實沒那麼愛她,好讓自己好過點。可是,找到的卻是男友對自己的一往情深(這招更高明,原本從二樓摔下來不會死亡,但這加深了男友愛她的情感,彷若從101大樓摔下,必死無疑),如此正反之間的「鋪陳」,目的就是要營造出男友詮勝死去後,雨萱的失落會有多麼強大。試想一下,如果今天鏡頭只是拍出,雨萱不斷大哭並喊著:「我好想念詮勝」,或僅僅借他人之口說出:「雨萱很想念詮勝」,你們會感動嗎?當然不會,理由在於,從小到大被教導要有同理心的我們,雖然知道要懂得換位思考,可是畢竟我們不一定有這樣的經驗,再加上戲劇本身就是虛構的,理性的人是不會輕易被感動的。因此,編劇花了諸多篇幅「鋪陳」他們的愛情故事,如此一來,失去後,才能令觀影者感同身受,這點正是我們在寫作上可以學習的。
鋪陳技巧的濫用
但是不少人也發現,《想見你》並非一播出就如《俗女養成記》、《我們與惡的距離》一樣,立即開紅盤,收視大紅大紫。原因何在?撇除一切因素,單就劇本角度切入,大家可以發現一二集幾乎花大多時間在鋪陳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甚至有網友覺得前面四集都是),讓人覺得了無新意(就是偶像劇@@),而且步調緩慢,很想轉台。(要不是還有顏值,可能收視率會更低,試想一下如果主演是位阿伯與阿嬤,你還會想看嗎?)耿一偉《故事創作Tips》曾指出故事有10%法則,換言之,只能花費故事10%的時間鋪陳角色的背景,因為觀眾需要一點時間調適看戲的心情以進入狀況。鋪陳太少,觀眾無法理解,鋪陳太多,觀眾又覺得不耐煩(有沒有發現原來大家都是很難搞的人XD)。緣此,用這個法則檢視《想見你》,就可以發現編劇耗費過多時間鋪陳雨萱詮勝CP,我想這就是前期收視率不高的原因。(不過,稍微說明一下10%法則,主要是針對有限制時間的電視劇、電影、舞台劇,小說並不適用,一方面小說的讀者有選擇要不要快速翻過的權利,二方面小說的閱讀樂趣是構築在對細節文字的品嘗。職是,考試作文當然有10%原則的適用餘地,因為有限制時間啊!)
結論
前幾年國中會考閱卷委員曾昭旭教授曾批評學生作文「消費爺爺奶奶」,撇除故事本身虛構的可能性,我覺得應該是學生少了「鋪陳」的技巧(這個技巧很適合拿來寫親情類的文章),所以才無法感動閱卷老師。本文是偶像劇寫作教室的第一篇,所以選用國中白話文教材〈背影〉進行說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高中核心選文歸有光〈項脊軒志〉,抑或A級選文琦君〈髻〉,想一想為何他們的情感能夠感動後世讀者?最後,做個小測驗,下面兩則引文,同樣寫親人死去,你比較喜歡哪一則呢?
阿公好疼愛我、好愛我,總是對我好,即使面對我的無理取鬧,也總能心平氣和地開導我、接納我。長大後,我一定會好好孝順、報答他……阿公竟然喪身於一場車禍中,我真的好傷心、好痛苦,摯愛的阿公竟然會離我而去,以後還有誰會買好東西給我?接納我的無理取鬧?(筆者自擬)
每天早上外公一定會一手牽著我,一手牽著弟弟帶我們上學,接近中午時分,我便可以透過眼角餘光,看見外公站在教室外的走廊,拎著外婆為我準備的熱騰騰的愛心便當。升上國中後,弟弟跟同學一起騎腳踏車上學,而外公仍每天陪著我,幫我拎著沉重的書袋,聽我說學校發生的趣事……我從未想過像大樹一樣的外公和外婆,總有一天會離開我的生命中,我一直以為他們會陪著我很久,陪我到高中、大學畢業,看著我結婚生子……。(網路文章,作者何容)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右邊按下愛心支持,並在下方免費按讚,這些支持會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創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