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教育的共犯結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這篇文章是筆者於103/03/06下午所寫,距今竟已默默6年了,裡頭所提到的問題有些或有改善,但大部分還是沒有太大的變革。尤其現在108新課綱已上路,強調素養,以學測國文科而言,又分為選擇與國寫兩科,國寫甚至再區分知性、感性兩大文類,從以往引導式作文轉變為閱讀寫作,復以111年又有混合題型即將登場,教育的變動不可謂不大啊!職是,不只要處理舊問題,更要面對新挑戰(諷刺的是,舊問題與新挑戰的病灶可能是一樣的),當今肩上的壓力,與日俱增。當然,本文主要是站在師資生的立場進行說明,對於已在教育界走跳幾年後的筆者,自然有不同的看法與體悟,這點有機會再說明。不過,對於教育制度的期許,大方向是不變的。最後,教育界不乏努力改變的人,王政忠、張輝誠、藍偉瑩等,不論體制內,抑或體制外,比比皆是,切不可因筆者下文的批判,而予以排斥、絕望,甚至揚棄、鄙夷,這就有失筆者撰文目的,合先敘明。
圖片來源為2015年6月正式成軍,由來自雙北市的四個不受教青年組成,左手拿著保力達、右手拿著莎莎亞,用不打算討好任何人的方式,唱著資本社會下的各種矛盾與荒誕。這是一支讓你高舉拳頭的街頭龐克樂隊!
  時光荏苒,瞬目便屆至學弟妹們參加教師檢定的日子,驀然想起去年此時的自己。想必考生亦是孜孜矻矻、焚膏繼晷,秉持著戒慎恐懼、昕夕惕厲之態度來面對眼前的挑戰。祝福之!

   這半年來,大概是自大學後較為閒雲野鶴、恬淡自適的一段歲月,並由於職務關係,遂能偷閒於曩昔未能一窺之書籍,關心百年大業之變革,與從事向前未能接觸之人事物。每每有所得,欲書寫成文,卻因沉緬在歡逸,酣豢於安樂而遲遲不能提筆。

  邇來社會上瀰漫著一股暴戾之氣和頹鄙歪風。教育上制度紊亂、朝令夕改,教師莫可適從,學生更如俎上肉,祭桌牲,任制度宰割,遭當權者噬吞。政治上更充滿黨同伐異與尸位素餐之政客。袞袞諸公坐空倉廩,佩紫懷黃竊居高位。職是之故,捐棄吾人文采不彰、野人獻曝之譏;無畏敝帚自珍、陳腔濫調之訕,雖非欬唾成珠之文,亦無浮白載筆之才,僅僅率爾操觚,斗膽對當前教育大放厥詞。

笨蛋,問題在師資

  十二年國教的成敗,不由他人說,眾人都明瞭關鍵在於「師資」。原因無他,這是我國國中教育政策繼九年一貫後的一大變革。如果連最具教育專業、最熟悉教育運作,且人數佔學校教職員達八成以上的第一線教師都莫衷一是、糊裡糊塗,而不堪擔任改革的火車頭時,請問憑什麼能說服家長、告訴學生,讓他們安心,使他們相信改革是對的、是進步的、是必要的、是不做會後悔的!爰此,教育機關舉辦了多如牛毛的各項研習,讓現職老師們提升教學技巧,改變教學方法,以面對十二年國教所帶來的衝擊與變革,所奉獻心力之高,立意良善之舉,不由得不令人佩服與讚嘆。但是,似乎忘了什麼?
  培育師資的制度有變更嗎?師資生所上的課程有調整嗎?大學教授所授課科目是其專業嗎?上完研習課程的在職教師,真有能力帶領學生面對十二年國教嗎? 現行教師甄選方式有改變嗎?一連問了五道問題,請峨大冠、托長紳而眼中只有選舉專業枉顧學生權益的當權者回答我!請每每挑燈夜戰卻立法怠惰、集體打群架而褻瀆國會,揚醜於國際的民代們告訴我!請總統一聲令下就倉促推動十二年國教、讓現場教師毫無鵠的地亂忙、瞎忙的部裡長官告訴我!請參與教育改革的學者專家而無實際現場教學經驗的教授們說服我!
問題一,查閱現行相關法規,不是部裡尚未研擬配套,就是躺在立院睡覺。部裡在幹麻?立法者在幹麻?流浪教師不就是一很明顯的沉痾案例!如果這樣以不變應萬變,請說服我師資提升在哪?
問題二,去網路上搜尋各師資大學的課程,就會有答案。請標舉著教育改革旌旗的教授們,先改革您自家大學的課程,再言改革中小學課綱吧!如果師資生課綱沒變,請說服我師資提升在哪?
問題三與四,審計部在101年度總決算審核報告中指出,許多國立大學聘用的兼任教師多達5成。試問教授們各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學鴻儒、科科專業嗎?請全台所有的大學生指證,你們的教授所任教課程是否皆為該科專業?如果不是,那麼不專業的教授教出來的師資生會專業嗎?如果師資生所學不專,請說服我師資提升在哪?如果由這些教授所開出來的研習課程,現職教師可能專業嗎? 如果不能,請說服我師資提升在哪?且根據天下文化出版《翻轉教育》一書,有七成的學生對於老師的上課內容不感興趣,試問在職老師不是已研習過符合十二年國教的新教法了嗎?那些所謂「學有專精」的御用學者,不是已為在職教師教導過其「研究」精華了嗎?何以致此?原因很簡單,大學教授已在大學那溫暖的校園裡沉浸太久,並不了解教育現場的生態。也許有人會質疑,有些教授以前也是中小學老師啊!那又如何,我回答。嚴長壽在《教育可以不一樣》一書中認為教授如果要產官結合,必須要適時回到業界去歷練,相互激盪,教育亦是如此。我常比喻當外界已在使用iphone,教授們卻還拿著「黑金剛」,關在自己的通訊網絡裡。卻因頂著「教授」的糖衣包裝著黑金鋼的本質,這種研習課程,現場教師怎會進步?請說服我師資提升在哪?
  附帶一提,在職教師自己若是不求長進,一味依賴研習課程,被動於新知的求取,不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與班級經營技巧,終將遭時代巨輪淘汰與淹沒於歷史的洪荒中。尤其面對「少子化」的來臨,必須朝乾夕惕、勤奮學習,我常說老師教學生要努力讀書,而老師自己卻不努力上進,這樣對嗎?準此,對於近來吵得沸沸揚揚的教師評鑑入法、學習共同體等議題,吾人是深表贊同的,對於不適任教師要有所處置,否則就是是傷害學習的主體—學生。只是要有配套措施,不能像十二年國教般匆促上路,不者,教師人人自危,沒有心思與心力投注於教學上。
問題五,學生的考試制度已經變革(由基測改為會考、由偏重記億提升為類pisa思考式題型),那麼請問負責教導學生的老師們,你們自身掄才制度(教師檢定、甄試)試題有改變嗎?如果你們應試的題目沒改變,憑什麼教育要面對題型變革的學生!如果你們應試的題目仍然是瑣碎的、記憶式的,毫無應用能力的教育死名詞,您還有顏面教育要面對思考式、活化式題型的學生嗎?您能無愧的說出老師要教你們帶的走的能力、是生活化的、是應用化的嗎?據我觀察教育部在遭受外界質疑後,決定自103年開始的教師檢定,改為題型較為靈活的「情境式」試題,或許可讓你我期待一下!然而對於教師甄試卻以地方政府主辦,無法改變為由,極盡能事的推諉卸責,互踢皮球,更是對於憲法上賦予中央權力的自我閹割!試問改革只做半套能成功嗎?去問問國中生吧!他一定能回答出「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論語》上簡單的道理,中學生人人明瞭,但負責籌劃教育改革的當權者不清楚!教育部飽讀詩書通過國家考試而經公務體系歷練後的大官員們不知道!這種心態毋寧是一種鴕鳥,不啻非國家之福、社稷之幸,亦要如何回應家長的期待、提升學生的競爭力。請說服我師資提升在哪?
  揆度上述,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新進的師資並無法符合時代的趨勢、教育改革的腳步,遑論僅僅上過大學教授(專業嗎?)研習課程的現有師資。是以管見以為這是個「共犯結構」,上位者鴕鳥心態而朝令夕改、執行者無所適從卻不求長進,致使學生謀受其害、家長遭逢其蔽,被整個體制給霸凌了!向使有關當局及權責單位仍對於師資問題坐而無視、不加以改進,吾料十二年國教之推動必然失敗,即便成功也僅是形式上、口號上的,實質上學生早已喪失競爭力,無法立足於兩岸,放眼於國際。歸咎其因,這些高牙大纛者、聲威顯著者一個個將是歷史的罪人、教育的摧花手,被載於斑駁的丹青,受後人唾棄,豈不令人廢然摧沮!

文白之爭是假議題

  邇來高中歷史課綱議題爭執不休,歷史科部分暫且不論,想必不消時日這烽火當要燒到國文科來,這也算是另類的「文史不分家」吧!文言文與白話文的爭辯雖已延續超過一世紀,吾人以為胡適之先生所提的白話文運動當是俶落權輿,迄今仍未塵埃落定。
  揆諸當今社會,對於文白之爭及其相關爭點的歧異如下。其一,文言文、白話文各佔多少比例為宜?其二,文化基本教材究竟要必修、選修,抑或必選修?其三,國文科節數是否應當刪減,使學生有更多彈性時間選修,以利多元學習?其四,本土語文是否列入必修?
  無論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客觀上都是教育議題,不知為何只要到了政客手裡,黑的變成白的,活的變成死的,公正客觀的變成搧情狂熱的,教育議題變成政治問題!龍應台《請用文明說服我》以為台灣將社會議題簡單公式化:蔣家政權=官方=中華文化=國人=反民主;土地情感=人民=台灣文化=台灣人=民主。因而簡化了真相,使「台灣人」變成圖騰的崇拜!教育議題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刪減文言文,就是愛台灣!不刪減文化基本教材,就是背叛台灣!刪減國文科節數,就是愛台灣。」
  上段敘述是否有點滑稽?不!您可能尚未看出其中端倪,但如果試著將「文言文、文化基本教材、國文科節數」代為「猶太人」,再把「刪減」替為「消滅」呢?天啊,我的老天爺呀!怎麼變成納粹、怎麼變成極權、怎麼變成希特勒、怎麼變成法西斯!如果愛台灣可以是非不分、殺人放火,那我寧願不愛台灣 ; 如果愛台灣可以姦殺擄掠、顛倒正義,那我寧願不愛台灣 ; 如果愛台灣可以摧毀民主、愚弄布衣,那我情願不愛台灣 ; 如果愛台灣可以投機欺紿、陽奉陰違,那我情願不愛台灣!
  可這不正是文白之爭的政客們為獵取政權、囊括利益,而洗腦百姓、魚肉黔首所言的文辭?所做的手段? 只要高舉「愛台灣」的大纛,呼喊著「愛台灣」的口號,以此為繩墨,奉此為圭臬,不論曲直,不置可否,不順從者去,勇於批判者逐。「愛台灣」成為所有公平正義的檢驗標準,「愛台灣」變成教育的最高指導原則!「愛台灣」流於政客施打給蒸民的一劑春藥,毫無理性,幾無是非,箝制你我思想,剝奪你我知的權力,這該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啊!
  職此之故,面對文白之爭,當緣其語文教育的根本,探討為何要語言教育?語言教育最終鵠的是什麼?吾人以為語文教育除了教導聽說讀寫外,更是要涵養文學欣賞的素養,滌盡心靈污穢、培養健全的人格,尤有甚者,指出人生的康莊大道與蔚藍海岸。是故,如果文言文有助於提升文學賞析的能力,昇華心靈的精神,充實自我的成長,臻至人生的迦南美地的畛域,又何以要區分文言與白話呢?又為何需在意文白比例呢?目標是一致的,只是方法、手段不同云爾!再者,郝明義《越讀者》曾說明用另一種語言進行閱讀也能得到不同的趣味。能否把它擴大解釋?從國與國放大為古與今?如果文言文對於中學生來說是拮据聱牙、有讀沒懂的有字天書,那麼熟悉古人的語法句型、行文方式,閱讀古人的歷史文化、典章制度,不也令人心喜歡愉嗎?復次,當孔子學院於歐美區域日漸盛行,新加坡、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致力加強華文教育,連對岸的中國都引進我國的文化基本教材,身為華文文化圈一份子的台灣,世界擁有繁體字優勢的福爾摩沙,保存經典完整的大員,我們能站在世界潮流的頂端而渾然不覺嗎?當西方世界想一窺中華文化之風采,亞洲國家逐漸增加華語文授課節數,我們卻不斷屏棄自身優勢,刪減華文課程,一味鎖國,斷絕與世界接軌的機會,不是令人痛心疾首、無垠唏噓慨嘆嗎?
  走筆至此,應為收束,適逢十二年總綱發布,有關高中國英數三科授課時數刪減一案,亦有所思,卻有一道問題百思不得其解,遂再容我嘮叨一二,問於讀者。

   會考成績屬待加強之國英數三科,上高中後要接受補救教學,教育部官員言此三科(國英數)是基礎能力。那麼為何高中端進行國英數三科之補救教學,卻又同時刪減高中國英數三科上課時數,這不是前後矛盾、邏輯不通、剜肉補瘡、言行不一的展現嗎?相關例子不勝枚舉,還盼官員們在擘劃任何教育政策時,真能考慮再三,不強求毫無紕漏,畢竟白璧仍微瑕,但求戮力從公、無愧於心!

期許

  最後寫作此文目的並非要抨擊任何一人,只是想讓教育變得更好。還記得實習時教學組長送我們實習老師的一句話:「勿忘初衷」,順利考取教甄後,教學組長亦捎來一封簡訊言「勿忘初衷」,當下心中不免悸動。謹以此與各位老師們與準教師們自勉,不揣固陋,望請海涵!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右邊按下愛心支持,並在下方免費按讚,這些支持會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創作、分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34會員
98內容數
國文課大家都上過,國文課本大家都讀過,但你真的有讀懂嗎?或者說你讀的到底是作者要告訴你的資訊?還是編者要你知道的訊息?又或者是國文老師要教你的東西?大家常說求學時最廢的科目就是國文了?真的是如此嗎?這此你可以找到對課文不同的詮釋以及生活上的應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教育界走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主要從片名、哥哥死因、人物的命名與服裝、阿和與菜頭、菜頭與阿豪等五個角度切入,分析電影陽光普照的一些巧思與佈局,以及背後的寓意,並結合自身教學經驗,進行闡發。
本文主要從片名、哥哥死因、人物的命名與服裝、阿和與菜頭、菜頭與阿豪等五個角度切入,分析電影陽光普照的一些巧思與佈局,以及背後的寓意,並結合自身教學經驗,進行闡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昨天聽一位校長夥伴說,他們有一份「性平案」報告一直被退,來來回回兩個多月,因為遣詞用字不夠理性客觀,充滿主觀意識和價值判斷等等,弄到行政人員都不想做了! 原來老師不只是「教師」,還得是「律師」,會寫理性客觀的陳述書;甚至還要是法官,能出冷靜公正的「判決文」。 今早則又看到教育部位因應數位化時代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我只是一位學生,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當108課綱被推出時我看著電視上的教師和教授拿著教材發表長篇大論,我心裡毫無波瀾,當他人問起我對新制度的看法時,我當初的回答只有:「都差不多吧」,站在高中的終點準備啟程向大學教育進發往回一看時,只覺得當時略顯敷衍的答案一點錯都沒有,一成不變正是教育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教改的目的究竟為何?我們希望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這個社會需要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更甚我們希望國家未來的發展會是朝怎樣的方向前進。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昨天聽一位校長夥伴說,他們有一份「性平案」報告一直被退,來來回回兩個多月,因為遣詞用字不夠理性客觀,充滿主觀意識和價值判斷等等,弄到行政人員都不想做了! 原來老師不只是「教師」,還得是「律師」,會寫理性客觀的陳述書;甚至還要是法官,能出冷靜公正的「判決文」。 今早則又看到教育部位因應數位化時代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我只是一位學生,不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不是公務員,當108課綱被推出時我看著電視上的教師和教授拿著教材發表長篇大論,我心裡毫無波瀾,當他人問起我對新制度的看法時,我當初的回答只有:「都差不多吧」,站在高中的終點準備啟程向大學教育進發往回一看時,只覺得當時略顯敷衍的答案一點錯都沒有,一成不變正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