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的靈界 3 | 神鬼的統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是金門的靈界第三篇文章,回顧前文:
在島嶼神鬼人,大致介紹島嶼上神鬼人的處境與狀況
在神明的疑慮,我談原本應該是「英靈廟」的李光前將軍廟,為什麼「不夠神」?
這篇神鬼的統戰,我從光前廟和烈女廟的「各自表述」談到「神鬼之別」
下一篇,就會介紹烈女廟的「神性爭議」以及種種可疑的歷史紀錄…

1949年國共在金門西北方的那場戰役化做了李光前將軍廟。而在1954年在小金門海邊發現了一名據說名叫王玉蘭的年輕女性屍體,與一個軍人戰死一樣,她的死亡也被製作成了神話,這是金門另一間著名的廟宇:烈女廟。不過,烈女廟的故事潛藏更多複雜的建構、控訴與爭議。
Photo by Christopher Campbell on Unsplash
關於烈女廟的故事最核心的部份當然發生在軍政時期,不過,廟宇裡的神明以及政治如何挪用在神話中,我想先從解嚴之後的「一個神明各自表述」的情況說起。

一個神明,各自表述

得知 @用爱心说诚实话 去過金門我感到特別高興,但金門旅遊從去年被「不小心」放進禁止自由行區域,然後又匆匆改為持續開放大陸居民到金門旅遊,如今,因為防疫已經從金門這邊主動中止了。但這幾年來,到金門遊歷的團客以及官方建議理論上有好幾個禁止參觀的地方:古寧頭戰史館、八二三戰史館...等,其中,李光前將軍廟和烈女廟也在名單之列。
要問原因當然是這兩間廟是關於「反共抗俄」那時代留下來的產物,在政治上未免太敏感了,但是,一種更戲謔的說法可以是:「李光前和王玉蘭數典忘祖。」
2002年,一位小金門的陳女士宣稱王玉蘭托夢給她,告訴她她想要回故鄉廈門,根據官方的說法王玉蘭是廈門人,現在兩岸關係和緩了她自然會「想家」。不過,這個說法被烈女廟的洪姓靈媒否決,她說,王玉蘭在1960年代托夢給她,在為她建廟之後,就「成為神仙」了,其他托夢都是假的。
各自表述的情況也發生在李光前廟。
2004年,古寧頭舉行了戰爭亡靈超渡大會,合理的說詞是:老兵都開放探親這麼久了,亡靈也應該「返鄉」(其實,古寧頭需要超渡亡靈的情況我會在另文說明)。
之後,金門出現了第二間李光前將軍廟,名為昭忠堂。

(上篇文章附本廟的紀念石的照片,寫著「李光前前團長殉國於此」 (其實,這讓人忍不住在心裡吐糟最好有這麼厲害真的知道死在這裡...),但比較下圖顯然還有更怪奇的說法)
沒錯,上面竟然寫著「李光前將軍辦事處」
李光前「換廟」也是經由托夢:他說超渡大會他也回去看看家鄉,而他回來發現他的廟已經被小鬼們佔據,所以,這間「昭忠廟」才是他「回來後」待的地方。
李光前廟的權威來源是軍方,但兩間廟宇都拿到了軍方的匾額。
對多數台灣人來說,這種廟宇的分裂很容易聯想到「統戰」,我不能排除有這個可能性。只是除了統戰外,我認為還有更合理的推論。

托夢的利益和說帖

如果回想當時的情況,其實金門的觀光利益主要來自台灣,相對之下,因統戰分家的可能性是比較小的。
根據資料,陳姓靈媒是從1990年代就開始說自己被王玉蘭「托夢」。這個時間點對照之下金門剛解除戒嚴主要觀光客群是台灣人--尤其是服兵役的義務役士兵以及他們的親屬。
以這個群體的觀光客來說,這兩間廟就太重要了。當兵總讓人迷信,而這兩間廟的地位又最具代表性,其香火背後的利益絕對非常可觀。有利可圖之下,既然這兩間廟當年都是「托夢」蓋的,那又托夢一次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托夢需要自圓其說的說詞,而這樣的說詞往往被時空所影響:
在2002年與2004年這兩間廟鬧雙胞的時間點,金門開放小三通,但是當時的客源仍是以台灣為主,只是,觀光客已不再是因為兵役因素來到金門,於是,新的托夢所說的內容就刻意用兩岸的關係轉變來解釋。
因此,我們回過頭仔細想想,如果是統戰其實很難找到合理的說詞滿足雙邊的歷史敘事,特別是這兩個廟宇的主人都已經「造神」過,也因為這樣,我覺得從廟宇的「各自表述」能象徵的其實是金門和台灣人對對岸當時的「想像」,而過去象徵對立的神明出現轉向就猶如我們的態度轉變...。
至於對大陸官方禁足才是適合的處理方式,這樣能使他們的重要性淡化。
我前面說李光前與王玉蘭「數典忘祖」僅是因為兩間主廟在面臨分裂時,都強調了神明「始終在金門這邊」,他們象徵的時代主張絕非親情召喚就能夠化解,否則,他們也不會是形成於戰地的神祉了。
除了各自表述的源由推論外,在這裡,兩間廟宇還有個值得注意的差異:
李光前和王玉蘭「前往」大陸的解釋是怎樣的想像?

說詞背後

李光前廟和新的「昭忠堂」的爭議比較赤裸裸,反正兩廟互不承認,兩間廟的爭議也不在於「李光前有沒有回去探親」,而是「原本的光前廟有沒有被惡鬼佔據」,顯然,大家的共識仍然是李光前屬於「亡靈」,那就只能比較誰對信眾們更有說服力而已。最後原本的光前廟果然勝出,昭忠堂後來仍然存在,但四周已經改成了「觀光農莊」,我印象中還曾經是銷售金門新的名產「一條根」的來源。(不得不說不論這位是誰,從神明賣到藥品,真是非常有能力...)
相較於李光前廟,烈女廟則帶有「神學」的爭議。
原來的烈女廟洪姓靈媒說的不是「王玉蘭願不願意回去」,而是,王玉蘭已經成為神明就不需要回去,其實,陳姓靈媒也是在2002年才主張王玉蘭想要「回家」(顯然又是跟金門撤軍和開放小三通有關),不然,在1990年間的紀錄裡,她還曾經主張的是王玉蘭在大陸有「母廟」(就跟台灣的媽祖會跟大陸的廟宇連結一樣的說詞)。
在90年代把王玉蘭當作神明,到了21世紀才又把她說為亡魂,這就更接近圍繞在烈女廟的爭議了:烈女廟祭祀的究竟是鬼還是神?
回到文章的開頭所述:1954年小金門青岐海灘飄來一具女屍,後來在冤魂的托夢之下,軍方出資為她建了廟宇,也就是小金門最香火鼎盛的烈女廟。
比照李光前廟其實是「愛國將軍廟」的民間信仰傳統,烈女廟應該屬於台灣常見的「姑娘廟」,裡頭祭祀的並非神明。但烈女廟卻有許多表明「烈女廟祭祀的是神明」的紀錄和儀式,包括在「各自表述」的廟宇爭議時,這也是主廟最重要的主張之一。
如果進一步瞭解,你將知道烈女廟跟李光前廟相同都服務著國共內戰時期的政治正確,也都有軍方的背書,只是,戰爭英雄與海岸浮屍各自的「造神」和「造女神」之間,顯然烈女廟需要更複雜的論述建構;。此外,光前廟和烈女廟彰顯的「忠」與「烈」是官方托詞,對民間來說他們都更是戰爭創傷的寄託,而光前廟是因為那場遍地屍首的戰役,那烈女廟的信仰是為了什麼傷痛呢?
在烈女廟的例子上,官方強調的「貞烈」與民間寄託於她的情感顯然有更劇烈的裂痕,這些裂痕甚至都還留有明確的紀錄和流傳不墜的傳聞,背後揭露的不僅是軍管時期當權者連靈界也能夠操弄的情況而已,它似乎藉著流傳的傳聞來洩漏對粗暴統治的控訴,而這是金門人從未真正說出口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電影軍中樂園拍攝在金門的故事,在地政府給了金山銀山的補助拍了一部裡面沒有金門人的電影... 金門是曾經的前線,但未曾在後前線時代發明自己、未曾從天然獨視角認識島嶼。 在這裡,我作為金門人嘗試認識金門:我在電影裡缺席而我的島嶼一直只是場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國民政府需要宣傳古寧頭大捷(或中共稱為金門戰役)為一個光榮的「模範」,但這樣一來就更減弱了李光前的神話色彩,李光前作為這場戰役中官階最高的犧牲者,他的相片、傳記電影、事蹟和生平都成了宣傳中的「全民楷模」:而既然他是「楷模」,就更大大強調他是人而不是神話中的品德象徵,我更難將祂看作一個「神祉」來對待了
金門的許多主題都可以從靈界談起: 金門人複雜的祭祀日程充分表現「祖宗」這個構成金門社會的「氏族結構」; 祭祖這個氏族概念也可以描繪金門和南洋千絲萬縷的羈絆; 金門真真切切發生過慘絕人寰的戰役,而這些巨大的創傷也都從靈界存取; 超過十萬的駐軍來到金門,流傳最廣的「特產」總包含了鬼故事...
防疫原本是為了處理鼠疫的威脅,但是,即使鼠疫已經毫不緊急,緊急狀態的措施卻可以不斷執行下去。 但,先別說一個不存在的瘟疫竟能造成數十年的「抗疫措施」,我們也好奇金門除鼠患的驚人數量與效率,並不禁想問:金門為何有這麼多老鼠?
若問經歷過的金門人對防疫措施的回憶,得到的答案可能充滿矛盾: 他們會肯定滅害蟲與鼠患的措施的確具有成效, 不過,談到經驗他們往往會提到自己「捕殺技術」的勇猛效率,但又笑談如何「欺瞞應付」的竅門。 而有些人還會壓低音量的談到其中或多或少涉及不同目的「交易行為」。
為了預防鼠疫,金門最高紀錄在一年之內上繳了22萬6千條老鼠尾巴。 金門面積才135 平方公里,居民僅約5萬多人,因此,當時的金門島上每平方公尺就死了1.7隻老鼠,包含老弱婦孺的全體居民每人平均殺掉4隻以上的老鼠,更驚人的是這樣的滅鼠政策竟實行了20年。
國民政府需要宣傳古寧頭大捷(或中共稱為金門戰役)為一個光榮的「模範」,但這樣一來就更減弱了李光前的神話色彩,李光前作為這場戰役中官階最高的犧牲者,他的相片、傳記電影、事蹟和生平都成了宣傳中的「全民楷模」:而既然他是「楷模」,就更大大強調他是人而不是神話中的品德象徵,我更難將祂看作一個「神祉」來對待了
金門的許多主題都可以從靈界談起: 金門人複雜的祭祀日程充分表現「祖宗」這個構成金門社會的「氏族結構」; 祭祖這個氏族概念也可以描繪金門和南洋千絲萬縷的羈絆; 金門真真切切發生過慘絕人寰的戰役,而這些巨大的創傷也都從靈界存取; 超過十萬的駐軍來到金門,流傳最廣的「特產」總包含了鬼故事...
防疫原本是為了處理鼠疫的威脅,但是,即使鼠疫已經毫不緊急,緊急狀態的措施卻可以不斷執行下去。 但,先別說一個不存在的瘟疫竟能造成數十年的「抗疫措施」,我們也好奇金門除鼠患的驚人數量與效率,並不禁想問:金門為何有這麼多老鼠?
若問經歷過的金門人對防疫措施的回憶,得到的答案可能充滿矛盾: 他們會肯定滅害蟲與鼠患的措施的確具有成效, 不過,談到經驗他們往往會提到自己「捕殺技術」的勇猛效率,但又笑談如何「欺瞞應付」的竅門。 而有些人還會壓低音量的談到其中或多或少涉及不同目的「交易行為」。
為了預防鼠疫,金門最高紀錄在一年之內上繳了22萬6千條老鼠尾巴。 金門面積才135 平方公里,居民僅約5萬多人,因此,當時的金門島上每平方公尺就死了1.7隻老鼠,包含老弱婦孺的全體居民每人平均殺掉4隻以上的老鼠,更驚人的是這樣的滅鼠政策竟實行了20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台灣,有些神尊的由來較為獨特,是出現自夢境中,例如梧棲的隨身大將軍。 
Thumbnail
水仙宮是一座具有300年歷史的古老廟宇,見證了府城和安平之間內海的變遷與臺灣社會的發展。從最初的樸素小廟到現在繁榮的市場中心,水仙宮反映了當地居民對宗教信仰的重視及文化的延續。文章深入探討水仙宮的歷史背景、重要事件及其在當地的影響,並展現如今市場的熱鬧景象。
Thumbnail
臺南市安南區 地點:鹿耳門聖母廟(廟徽親子園區)、城西夢幻湖、鹿耳門天后宮(媽祖宮休憩公園) 日期:2024/08/11 星期天,天氣晴。 天上雲朵像棉絮。 讓人看了好心情。
Thumbnail
  林口贊天宮,為地方大廟,主神為天上聖母,但其起源卻可追溯到一名叫做李福埊的螺陽人,根據該廟沿革記載,李福埊為人正直耿介,生前即受鄉里景仰,1840年去世,鄉里為之立碑並祭祀,並尊稱舍人公。
Thumbnail
民雄鬼屋,又名劉家古厝,隱藏在臺灣的神祕歷史背後,充斥著驚悚的鬼故事和禁忌。從財富與光榮到荒廢與鬼影,這裡承載著整個家族的故事。該地區自1945年起因傳聞成為著名的鬼地,吸引無數遊客探險,卻也有更多的恐懼與好奇交織。參觀者們所見的,不僅僅是老屋的破敗,還有過去的陰影和當地傳說的魅力。
Thumbnail
這篇心得可能有些亂,因為我是看完兩集就寫一段,不為其他,就是越看越生氣。
Thumbnail
利澤忠義堂,又稱大眾爺廟,位於宜蘭縣五結鄉利澤村,是一座主祀大眾爺的廟宇。 大眾爺,又稱孤魂公、好兄弟,是民間信仰中無祀孤魂的總稱。利澤忠義堂的創建,據說是因為當地在清末民初時期,發生了漳泉械鬥,造成許多人傷亡,這些死者的魂魄因無依無靠,而成為孤魂野鬼。後來,有鑑於此,當地居民便集資興建了利澤忠義
Thumbnail
王公廟絕對是台灣人以台灣北部媽祖及台灣南部王爺為信仰主流神明中、一間很另類信仰廟宇。宜蘭縣五結鄉鎮安村的王公廟宇,從舊廟古蹟文物保存非常古色古香、 百年歷史傳承,鄉民萬人移動舊廟等傳奇 。宮廟建築體,富含現代感與大氣。一新一舊廟宇寫下王公廟在台灣的一頁廟宇歷史傳奇。 二結王公廟相關資訊::
Thumbnail
作為日本神道教的代表物,神社曾遍佈全台灣,其中有些也兼具著博物館的角色,並以供奉之名收藏著許多珍貴的藝術品;藉由挑選介紹其中的時間文物,這本由劉錡豫所著的《神明離去之後》,也企圖透過它們的身世,為台灣近代史打開另一道窗口。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台灣,有些神尊的由來較為獨特,是出現自夢境中,例如梧棲的隨身大將軍。 
Thumbnail
水仙宮是一座具有300年歷史的古老廟宇,見證了府城和安平之間內海的變遷與臺灣社會的發展。從最初的樸素小廟到現在繁榮的市場中心,水仙宮反映了當地居民對宗教信仰的重視及文化的延續。文章深入探討水仙宮的歷史背景、重要事件及其在當地的影響,並展現如今市場的熱鬧景象。
Thumbnail
臺南市安南區 地點:鹿耳門聖母廟(廟徽親子園區)、城西夢幻湖、鹿耳門天后宮(媽祖宮休憩公園) 日期:2024/08/11 星期天,天氣晴。 天上雲朵像棉絮。 讓人看了好心情。
Thumbnail
  林口贊天宮,為地方大廟,主神為天上聖母,但其起源卻可追溯到一名叫做李福埊的螺陽人,根據該廟沿革記載,李福埊為人正直耿介,生前即受鄉里景仰,1840年去世,鄉里為之立碑並祭祀,並尊稱舍人公。
Thumbnail
民雄鬼屋,又名劉家古厝,隱藏在臺灣的神祕歷史背後,充斥著驚悚的鬼故事和禁忌。從財富與光榮到荒廢與鬼影,這裡承載著整個家族的故事。該地區自1945年起因傳聞成為著名的鬼地,吸引無數遊客探險,卻也有更多的恐懼與好奇交織。參觀者們所見的,不僅僅是老屋的破敗,還有過去的陰影和當地傳說的魅力。
Thumbnail
這篇心得可能有些亂,因為我是看完兩集就寫一段,不為其他,就是越看越生氣。
Thumbnail
利澤忠義堂,又稱大眾爺廟,位於宜蘭縣五結鄉利澤村,是一座主祀大眾爺的廟宇。 大眾爺,又稱孤魂公、好兄弟,是民間信仰中無祀孤魂的總稱。利澤忠義堂的創建,據說是因為當地在清末民初時期,發生了漳泉械鬥,造成許多人傷亡,這些死者的魂魄因無依無靠,而成為孤魂野鬼。後來,有鑑於此,當地居民便集資興建了利澤忠義
Thumbnail
王公廟絕對是台灣人以台灣北部媽祖及台灣南部王爺為信仰主流神明中、一間很另類信仰廟宇。宜蘭縣五結鄉鎮安村的王公廟宇,從舊廟古蹟文物保存非常古色古香、 百年歷史傳承,鄉民萬人移動舊廟等傳奇 。宮廟建築體,富含現代感與大氣。一新一舊廟宇寫下王公廟在台灣的一頁廟宇歷史傳奇。 二結王公廟相關資訊::
Thumbnail
作為日本神道教的代表物,神社曾遍佈全台灣,其中有些也兼具著博物館的角色,並以供奉之名收藏著許多珍貴的藝術品;藉由挑選介紹其中的時間文物,這本由劉錡豫所著的《神明離去之後》,也企圖透過它們的身世,為台灣近代史打開另一道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