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看成嶺側成峰...經濟果實分配爭議的省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文發表於華人遠見精英論壇 2016.08.29)
實質薪資長期停滯的事實,讓台灣的企業主成為箭靶,從大學教授、財經評論家、到媒體主筆與網路鄉民,都不吝於對企業主強力批判,其中固然有純屬意識型態的發言,但確實也有客觀舉證的聲音。這其中,根據GDP組成的變遷,宣稱經濟果實分配向企業主傾斜,堪稱是目前最具說服力的主流論點。
根據這個論點,1991年受僱人員報酬占GDP的50.9%,到了2014年卻只剩下43.6%,而同期的營業盈餘卻由GDP的30.1%上升到34.4%,足以證明勞工報酬減少而企業主利潤增加,理應強制提高勞工待遇以實踐社會正義。
但這個結論確實就是真相嗎?恐怕未必!以薪資成長停滯最嚴重的期間來看:2002年受僱人員報酬所占比例是45.6%,相對而言2013年的44.1%確屬下降,但同期間的營業盈餘也從35%下降到33.9%,只能說是勞資雙方「共患難」!
但真正的關鍵在於,政府編製GDP資料,目的並不是瞭解經濟果實的分配。以受僱人員報酬和營業盈餘分別代表勞工和企業主的所得,雖然簡便且符合直覺,但是在資料內涵與分析目的不一致之下,很可能產生誤導。
實際上,生產資源包括勞力、資本、土地房屋、和企業家精神這四種,但是在GDP當中,後三者衍生的所得全部納入營業盈餘,而資本的回收則列在固定資本消耗當中。因此,將營業盈餘視為企業主所得純屬誤會,而且不考慮資本的回收也對企業主不公平。
即使忽略營業盈餘內涵的問題,進一步分析還是可以獲得不同的發現:從民國80年到103年,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例下降約7個百分點,但同期間固定資本消耗(對企業而言就是「折舊與攤銷」)也提升了將近7百分點。再者,從民國91年到103年,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例下降約2個百分點,但同期間固定資本消耗提升了將近3個百分點。因此唯一合理的解讀是:台灣經濟由「勞力密集」轉為「資本密集」,勞動所得占GDP比例自然下降!
如果真的想要瞭解勞資雙方對經濟果實的分配,GDP資料顯然不足為憑,企業獲利與人事費用資料是最理想的抉擇,但除了公開發行公司之外,是否揭露這兩項資料屬於企業主的自由抉擇,因此只有進入國稅局的資料庫才有可能獲得確切的真相。
然而,我們還是可以從其他資料庫略窺真相,天下雜誌2000大調查就是一例。該調查沒有強制性,每年都有一成左右的企業拒絕提供獲利等資料,但還是提供了台灣大型企業的縮影。以民國91年和104年而言,製造業平均利潤率分別是4.0%和5.0%,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是5.5%和5.7%,利潤上升趨勢並不明顯。相對的,服務業平均利潤率分別是2.6%和8.0%,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是3.0%和12.3%,利潤上升趨勢相當明顯。
這組資料的解讀當然可能見仁見智,但合理的推斷之一是:面對國際競爭的製造業並沒有擴大利潤,但與國際競爭大致絕緣的服務業則財源廣進!如果將民國91年的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視為資本和企業家精神的合理報酬,可以估算出民國104年1000大製造業多分配了約7000億給勞工,而500大服務業則少分配了約1800億給勞工!
五年一度的工商普查是另一個可以運用的資料庫。其中「勞動報酬占各項支出總額比率」逐期下降,同樣可以視為企業主壓榨勞工的證據,而「平均每從業員工實際運用資產」持續大幅上升,同樣可以解讀為走向資本密集的自然結果。但相對於天下雜誌2000大調查,兼顧全體企業的工商普查還透露許多訊息。
整體而言,民國85年起工商普查顯示利潤率在4.93%和7.23%之間波動,資產報酬率則維持在3%或以下,沒有證據顯示企業主愈賺愈多。但分組資料顯示,中小企業的利潤率始終高於大型企業,而其平均每位員工全年勞動報酬及其成長率卻始終遠低於大型企業!
另外,服務業從業人數從85年起超過工業,到了100年差距拉大到1.38比1,而平均每位員工全年勞動報酬卻從略高於工業,轉變成只有工業的9成!因此,產業結構及其變遷可能才是薪資停滯的主角!
以上分析不是為了探討經濟果實分配的真相,而是強調需要針對這個議題進行研究(也就是深入的探討),才有可能獲得客觀具體的真相。沒有這個研究過程,不管是財政、貨幣、產業、勞工、甚或教育政策,都只是trial and error的硬幹,期待能夠瞎貓碰到死耗子!
研究本來就是為了探索真相,但是在反智主義猖獗的台灣,研究卻被視為象牙塔中的遊戲,沒有人針對台灣經濟困局或其他重大國家議題,運用適當的研究來探索真相並籌謀對策。這點可能才是台灣真正面臨的危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會員
72內容數
針對國內相當普遍的學用落差批判,從不同的角度闡明其迷思本質,並以大量範例點出,至少以經常被視為雜而不精的企業管理領域而言,學術知識其實是非常實用的,問題在於大部分人每天都生活在管理知識當中,卻不知道自己所見到的許多事物都是管理知識的一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葉大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文發表於華人遠見精英論壇 2016.08.07) 台灣實質薪資長期停滯,讓許多人把箭頭瞄準企業主,輿論界不乏對企業主極不友善的聲音,而嘗試為企業主辯護的聲浪則顯得微不足道。這其中,香蕉猴子悖論只算是稍顯理性的辯論,但至少算是個起點,能夠解開這個悖論,後續的理性思辨就成為可能。
(原文發表於華人遠見精英論壇 2016.08.07) 台灣實質薪資長期停滯,讓許多人把箭頭瞄準企業主,輿論界不乏對企業主極不友善的聲音,而嘗試為企業主辯護的聲浪則顯得微不足道。這其中,香蕉猴子悖論只算是稍顯理性的辯論,但至少算是個起點,能夠解開這個悖論,後續的理性思辨就成為可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淺談臺灣職場的低薪問題,探討勞工面臨的挑戰以及產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根據調查,數百萬名勞工的薪水仍低於三萬元,無法抵抗日益上漲的物價。文章揭示了因市場壓力導致的勞工過勞及產品與服務品質下降的惡性循環,並指出在此情境下,老闆與勞工之間的矛盾加劇。呼籲改善勞工待遇,以創造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根據多家媒體的報導,台灣主計總處近日公布了2024年1月至4月全體受僱員工的薪資數據,引發了社會廣泛討論和關注。
Thumbnail
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單靠薪水儲蓄來累積到894萬台幣的流動資產是相當困難的。然而,根據台灣家庭資產的中位數來看,許多家庭能達到這一數字,這主要歸因於家庭資產通常包括多種資產形式,不僅僅限於現金或流動資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房產及其他資產的增值並不等同於流動資產的大幅增長。
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的情況,這是30年來第一次正式公布。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前20%家庭平均財富總額達到5,133萬元,是最後20%家庭平均財富的66.9倍;家庭財富分配的吉尼係數為0.606。這兩項數據都比主要國家來得低,因此主計總處說台灣的財富分配較為平均,國人不必太擔心。但是,如果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Thumbnail
本文主要建議;有關當局在工資調整的議題上面,把月薪(Salary)和時薪(Wages)的調整分開處理。希望在時薪上面;盡快做更大幅度的調高。 工作的收入是國民所得的最主要來源。為了提高國民收入,改善生活水準,歷屆政府無不絞盡腦汁;設法每年都可以調整幾個百分比。可是事實證明,好幾百萬國民的薪水或是工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原本是在一篇朋友轉貼關於奢華咖啡的文章,看到作者寫了一句: "台灣經濟...... 平均每人 GDP 已超越了日本及韓國。"很驚訝,忍不住動手查了一下,發現主計總處公布的新聞稿中,台灣的人均GDP大約三萬二千多美元,是比較熟悉的數字。可是,網路上許多台灣躋身世界富國排名前20的文章,卻顯示台灣人均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淺談臺灣職場的低薪問題,探討勞工面臨的挑戰以及產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根據調查,數百萬名勞工的薪水仍低於三萬元,無法抵抗日益上漲的物價。文章揭示了因市場壓力導致的勞工過勞及產品與服務品質下降的惡性循環,並指出在此情境下,老闆與勞工之間的矛盾加劇。呼籲改善勞工待遇,以創造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根據多家媒體的報導,台灣主計總處近日公布了2024年1月至4月全體受僱員工的薪資數據,引發了社會廣泛討論和關注。
Thumbnail
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單靠薪水儲蓄來累積到894萬台幣的流動資產是相當困難的。然而,根據台灣家庭資產的中位數來看,許多家庭能達到這一數字,這主要歸因於家庭資產通常包括多種資產形式,不僅僅限於現金或流動資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房產及其他資產的增值並不等同於流動資產的大幅增長。
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的情況,這是30年來第一次正式公布。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前20%家庭平均財富總額達到5,133萬元,是最後20%家庭平均財富的66.9倍;家庭財富分配的吉尼係數為0.606。這兩項數據都比主要國家來得低,因此主計總處說台灣的財富分配較為平均,國人不必太擔心。但是,如果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Thumbnail
本文主要建議;有關當局在工資調整的議題上面,把月薪(Salary)和時薪(Wages)的調整分開處理。希望在時薪上面;盡快做更大幅度的調高。 工作的收入是國民所得的最主要來源。為了提高國民收入,改善生活水準,歷屆政府無不絞盡腦汁;設法每年都可以調整幾個百分比。可是事實證明,好幾百萬國民的薪水或是工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原本是在一篇朋友轉貼關於奢華咖啡的文章,看到作者寫了一句: "台灣經濟...... 平均每人 GDP 已超越了日本及韓國。"很驚訝,忍不住動手查了一下,發現主計總處公布的新聞稿中,台灣的人均GDP大約三萬二千多美元,是比較熟悉的數字。可是,網路上許多台灣躋身世界富國排名前20的文章,卻顯示台灣人均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