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均GDP到底是多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原本是在一篇朋友轉貼關於奢華咖啡的文章,看到作者寫了一句:

"台灣經濟...... 平均每人 GDP 已超越了日本及韓國。"很驚訝,忍不住動手查了一下,發現主計總處公布的新聞稿中,台灣的人均GDP大約三萬二千多美元,是比較熟悉的數字。可是,網路上許多台灣躋身世界富國排名前20的文章,卻顯示台灣人均GDP為七萬多,排名第12或14不等。真是好混亂啊!!

主計總處新聞稿:111年家庭收支調查新聞稿。112-08-18
GDP 三萬多 https://www.dgbas.gov.tw/News_Content.aspx?n=3602&s=231911


再查一下中文和英文的網站,原來有一種算法是把GDP加上物價指數(PPP)再做調整,然後才換算出一個所謂人均GDP的數值,例如Global Finance 和 Insider Monkey. 


鉅亨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419165

Global Finance 原文 https://gfmag.com/data/richest-countries-in-the-world/

這個消息應該是在一月份發布,但可能因為阿頓專長不屬於財經領域,一直沒有接觸到。


論台灣人均GDP排名世界第12的虛實(2023.11.06). 工商時報 社論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31106700043-439901


原本覺得網紅不該亂寫混用,看了幾篇好像本來就亂亂的。但我還是覺得,名詞定義很重要。至少人均GDP已經是用了很久的參考數值名詞了,如果有調整換算,應該標以不同的名稱,不能名詞一模一樣卻是不同計算方式!! 對於學術習慣來說,真是匪夷所思啊!!

台大自然組轉讀課程與教學,觀察這個圈子,頓悟許多冠冕堂皇的說詞背後,其實是掌權者不想讓大家知道的簡單真相。對教師的情緒勒索,就是用最少的經費,讓民眾為下一代的未來,造一個遙遠的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月份讀了半本書: 價值戰爭:極權中國與民主陣營的終極經濟衝突 (Ultimate Economic Conflict between China and Democratic Countries: 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 作者: 朱敬一等(2023)
即使是一般上班族,落淚通常也不會被接受,尤其是純粹為了自己。感情比較深厚的情侶、家人,也不會喜歡對方為了一點小事就哭鬧。 一個成人須要有擔當、情緒穩定、性格堅強。更何況一位領導人、一位政治人物。 一位應當承擔眾人事務的人,在公開場合輕易落淚,甚至被質疑是假裝、演戲,只會讓人不耐煩,不是嗎?
為何蔬果飆漲如此又快又猛呢? 或許與幣值單位有關。設想柳丁一斤10元,漲價單位為一元,若漲為11元、12元,以一斤的重量來算,不至於波動很大。 但柳丁以一顆為單位來漲價,原本一顆2元,一漲價至少漲為3元,那就是50%。若逐步漲到10元,已經是五倍了,漲幅400%,物價波動非常可觀。
在11/18當天,黃國昌退出時代力量,加入民眾黨,傳聞未來勝選後將擔任法務部長。這消息對白營內部來說,應該在事前早已知曉,並非突然,對於幕僚的衝擊,可能以黃珊珊最大,也讓幕僚警惕,即使藍白合勝選,白營幕僚在行政職務上,也未必有很多發揮空間,何況柯主席還可能再度邀請或接受其他黨外人士進來。
朱主席記者會詳細說明正確的統計學原理,證明藍並沒有得寸進尺欺負柯。以社會心理學來說,這是錯誤的做法,當情緒高張時,說理對民眾是沒有用的,再加上有心人士推波助瀾,炒作總統民調問題,將使藍白合的進展陷入泥淖。 藍營不如趕快洽談立委席次問題,這部分的讓步可能比較有效。 [關我什麼事] 僅僅兩天之隔
篩選機制是社會權力的分配方式,結合意識形態的效應,一個好的篩選機制,會讓民眾自認為受到公平的對待,就算無法取得社會權與利,也是自己的問題,如此不但保障階級的再製,也再次傳達主流的意識形態,讓權益受損的族群,依然熱烈支持受益群眾的統治。 (一下手又寫成這樣子) 例如,常常有人疾呼恢復聯考,認為是比
一月份讀了半本書: 價值戰爭:極權中國與民主陣營的終極經濟衝突 (Ultimate Economic Conflict between China and Democratic Countries: 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 作者: 朱敬一等(2023)
即使是一般上班族,落淚通常也不會被接受,尤其是純粹為了自己。感情比較深厚的情侶、家人,也不會喜歡對方為了一點小事就哭鬧。 一個成人須要有擔當、情緒穩定、性格堅強。更何況一位領導人、一位政治人物。 一位應當承擔眾人事務的人,在公開場合輕易落淚,甚至被質疑是假裝、演戲,只會讓人不耐煩,不是嗎?
為何蔬果飆漲如此又快又猛呢? 或許與幣值單位有關。設想柳丁一斤10元,漲價單位為一元,若漲為11元、12元,以一斤的重量來算,不至於波動很大。 但柳丁以一顆為單位來漲價,原本一顆2元,一漲價至少漲為3元,那就是50%。若逐步漲到10元,已經是五倍了,漲幅400%,物價波動非常可觀。
在11/18當天,黃國昌退出時代力量,加入民眾黨,傳聞未來勝選後將擔任法務部長。這消息對白營內部來說,應該在事前早已知曉,並非突然,對於幕僚的衝擊,可能以黃珊珊最大,也讓幕僚警惕,即使藍白合勝選,白營幕僚在行政職務上,也未必有很多發揮空間,何況柯主席還可能再度邀請或接受其他黨外人士進來。
朱主席記者會詳細說明正確的統計學原理,證明藍並沒有得寸進尺欺負柯。以社會心理學來說,這是錯誤的做法,當情緒高張時,說理對民眾是沒有用的,再加上有心人士推波助瀾,炒作總統民調問題,將使藍白合的進展陷入泥淖。 藍營不如趕快洽談立委席次問題,這部分的讓步可能比較有效。 [關我什麼事] 僅僅兩天之隔
篩選機制是社會權力的分配方式,結合意識形態的效應,一個好的篩選機制,會讓民眾自認為受到公平的對待,就算無法取得社會權與利,也是自己的問題,如此不但保障階級的再製,也再次傳達主流的意識形態,讓權益受損的族群,依然熱烈支持受益群眾的統治。 (一下手又寫成這樣子) 例如,常常有人疾呼恢復聯考,認為是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曾好奇過台灣最富有和最貧窮的地方在哪裡嗎?讓我們一同踏上這趟橫跨台灣貧富差距的驚奇之旅,探索隱藏在數字背後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先來看看以下新聞: 下半年AI需求持績擴大 星展銀行上調台灣今年GDP從3.5%到4.2%
Thumbnail
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單靠薪水儲蓄來累積到894萬台幣的流動資產是相當困難的。然而,根據台灣家庭資產的中位數來看,許多家庭能達到這一數字,這主要歸因於家庭資產通常包括多種資產形式,不僅僅限於現金或流動資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房產及其他資產的增值並不等同於流動資產的大幅增長。
Thumbnail
擁有1000萬淨資產在台灣屬於準富裕層。約30.9%的資產為非金融資產(主要為自住房產),每年可產生28萬台幣(每月2.33萬)的被動收入。這收入對無房貸者可提供基本保障,但有房貸者仍需額外收入。台北單身者每月需5萬台幣才能維持生活品質。與台灣平均財富相比,雖高於中位數,但與最富有家庭仍有顯著差距。
Thumbnail
最近一篇引用《環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的台灣報導稱在全球前一百富有的國家中,台灣名列第十四位,不僅超車日本、韓國,連過去遙遙領先的香港以及傳統的西歐富國包括荷蘭、奧地利、瑞典、比利時、芬蘭、加拿大、法國也都被台灣彎道超車。 這是繼前幾周台灣的家庭財富調查之後,又一次讓不少
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的情況,這是30年來第一次正式公布。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前20%家庭平均財富總額達到5,133萬元,是最後20%家庭平均財富的66.9倍;家庭財富分配的吉尼係數為0.606。這兩項數據都比主要國家來得低,因此主計總處說台灣的財富分配較為平均,國人不必太擔心。但是,如果
Thumbnail
臺灣自去年初脫離疫情影響後,經濟持續成長並超越疫情前表現。文章分析了臺灣的GDP、消費、出口、通膨、薪資、失業率、股市表現和各項隱憂因素,並提出對臺灣下半年股市發展的投資建議。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Thumbnail
筆記-財經皓角-24.04.01 *中信統計的台灣高資產客群,2023年總資產1億元以上的人數共有11萬人,預估到2027年會增加到13.7萬人, 2023年台灣總體個人財富總額194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243兆元。 2023年高資產族群的財富總額32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46兆元。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曾好奇過台灣最富有和最貧窮的地方在哪裡嗎?讓我們一同踏上這趟橫跨台灣貧富差距的驚奇之旅,探索隱藏在數字背後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先來看看以下新聞: 下半年AI需求持績擴大 星展銀行上調台灣今年GDP從3.5%到4.2%
Thumbnail
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單靠薪水儲蓄來累積到894萬台幣的流動資產是相當困難的。然而,根據台灣家庭資產的中位數來看,許多家庭能達到這一數字,這主要歸因於家庭資產通常包括多種資產形式,不僅僅限於現金或流動資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房產及其他資產的增值並不等同於流動資產的大幅增長。
Thumbnail
擁有1000萬淨資產在台灣屬於準富裕層。約30.9%的資產為非金融資產(主要為自住房產),每年可產生28萬台幣(每月2.33萬)的被動收入。這收入對無房貸者可提供基本保障,但有房貸者仍需額外收入。台北單身者每月需5萬台幣才能維持生活品質。與台灣平均財富相比,雖高於中位數,但與最富有家庭仍有顯著差距。
Thumbnail
最近一篇引用《環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的台灣報導稱在全球前一百富有的國家中,台灣名列第十四位,不僅超車日本、韓國,連過去遙遙領先的香港以及傳統的西歐富國包括荷蘭、奧地利、瑞典、比利時、芬蘭、加拿大、法國也都被台灣彎道超車。 這是繼前幾周台灣的家庭財富調查之後,又一次讓不少
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的情況,這是30年來第一次正式公布。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前20%家庭平均財富總額達到5,133萬元,是最後20%家庭平均財富的66.9倍;家庭財富分配的吉尼係數為0.606。這兩項數據都比主要國家來得低,因此主計總處說台灣的財富分配較為平均,國人不必太擔心。但是,如果
Thumbnail
臺灣自去年初脫離疫情影響後,經濟持續成長並超越疫情前表現。文章分析了臺灣的GDP、消費、出口、通膨、薪資、失業率、股市表現和各項隱憂因素,並提出對臺灣下半年股市發展的投資建議。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Thumbnail
筆記-財經皓角-24.04.01 *中信統計的台灣高資產客群,2023年總資產1億元以上的人數共有11萬人,預估到2027年會增加到13.7萬人, 2023年台灣總體個人財富總額194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243兆元。 2023年高資產族群的財富總額32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46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