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品牌醫生」李永銓與香港的美好年代

已故設計大師Karl Lagerfeld曾說,他不在乎某些人說甚麼、寫甚麼,因為內容太廢。驟耳聽來很囂張,然而人生苦短,大家的時間精力心思都有限,活在資訊爆炸的年代,何必浪費生命在廢人廢話廢事之上?
某次因工作關係,有緣見到香港著名平面設計師及品牌顧問李永銓(Tommy Li)。他曾為不同品牌建立形象,平衡感性與理性,兼顧品味和市場需求,經手的成功案例包括恒生銀行、英記茶莊、譚木匠等。 鏡頭前的他,答案夠精警,含金量滿滿;鏡頭後的他,更從業界發展、環球經濟,談到香港政經狀況,讓我當時實在有「被塞錢入袋」之感。跟文首Lagerfeld提到的那種人相反,李永銓絕對是我想了解更多的人。
後來他在2018年舉行了《玩‧物‧作》設計展(P.O.P. Design Show),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展出了97件影響其成長和創作的人事物,包括《兒童樂園》、《號外》、YMO的電子音樂、賽車手冼拿、香港電影新浪潮以至雨傘運動等,讓參觀者不但了解其靈感泉源,也能回顧香港普及文化的起落。客席策展人毛灼然於展覽介紹指,那些展品也是幾代人的集體回憶,「因為那時候的香港,確實是一個最美好的年代。」(註:李永銓生於1960年)(《玩‧物‧作》展覽冊子
圖源:www.tommylidesign.com
圖源:www.tommylidesign.com

從人事物看價值觀

觀展後,我購入了《物事──97項影響李永銓的⋯⋯》,此書不但讓讀者更深入地認識展覽中的97項人事物,也可了解李永銓的價值觀,部分內容頗適合我們在紛擾的當下細味。
1. 不要執著:李永銓形容日本推理之父江戶川亂步的作品,能反映人性的黑暗面,他認為大家遇到壞事時便會很驚訝,不願接受,「那只不過是你的執著,執著於認為這個世界不會改變,總會如自己心目中所想的發展⋯⋯但你自己也會變啊,怎能預期別人不會變?⋯⋯執著是萬苦之源,這就是為甚麼你不快樂,因為你不接受無法預料的事情。」
2. 保持客觀:說到另一位他喜歡的日本文豪芥川龍之介及其名作《羅生門》,他認為人們太容易先入為主,「過分主觀就會令我們變成haters⋯⋯我們即使身在其中都未必知道事情的真相。」然而保持客觀並不代表沒原則,他只是要大家先聆聽,再了解和分析。「人是不需要太圓滑的,太圓滑就會變得沒立場,人當然要有稜角。
3. 當個好人:他憶述其母在他七歲時教導他要爭氣、要生性,指的不是飛黃騰達,而是當個好人,她說:「若果你以下三流的手段發達,但受人鄙視的話,就沒有意思了。
在群魔亂舞的世代,以這三點共勉。
P.S. 首篇正式文章以李永銓為題,因為受到其書啟發,我想在這裡記下一些影響我的人事物。當然我不能跟大師相比,但就如前輩黎堅惠(Winifred Lai)曾寫道,她驚覺成長時期的事物和精神正在消失,甚至連她自己也在忘記,所以她想記下某個時空裡的她、她所遇到的人、她所見識過的香港。我此刻的心情亦然。
《物事──97項影響李永銓的⋯⋯》
更多相關文章 SesameBeans.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