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5/1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上下下的剎那:閒談各地的捷運

相相在我去的許多地方之中,除了北京之外,每個地方都有捷運這樣的大眾運輸工具,只是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名字,在台灣稱作捷運;在紐約稱作MTR或是Subway;在香港跟上海都叫做地鐵,巴黎則叫做Métro。雖然名字聽起來很類似,但是其中各有奧妙,可稱一景。

誰最乾淨?

台北捷運內景
如果要我將乾淨度排名,我的經驗中八九不離十是台北捷運。除了運輸量因為最少,所以乾淨比較容易維持之外,台北人在捷運公司的不停催眠下,幾乎都已經看不到有人在捷運上吃吃喝喝了,加上光線明亮,你一進去就不會想要弄髒什麼。反觀我印象中最不乾淨的,紐約Subway可稱第一,龍蛇雜處的紐約,地鐵之髒真的無與倫比,你只要將眼睛放在鐵軌上,就可以看到滿佈在鐵軌之間縫隙的垃圾,而且一看就知道從來沒有人在清,加上紐約Subway並不禁止人吃東西,多條線路又是二十四小時營運,要阻止人丟垃圾,可以說困難重重。
香港地鐵稱得上乾淨,因為香港有嚴厲的法律禁止人在地鐵上飲食(印象要罰五千港幣),不過與台北相比之下,不知道是不是燈光較不明亮,廂間比較擁擠,我總是感覺香港地鐵有一種擦不掉的灰色,讓人不想要一直碰著什麼。巴黎地鐵則因為剛好我搭到的是年代百年的老線路,所以車廂真的很破舊,你就是會自然無法把它跟乾淨扯上關係。上海地鐵呢?說真的我印象已經非常薄弱,但是大陸沒有什麼公共場所可以用乾淨來形容,地鐵應該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有經驗的朋友可以補充一下。

誰最快速?
香港地鐵內景
快速的定義有兩種,一種是指地鐵開車的速度,一種則是指人行走的速度。如果是地鐵開車速度的話,我要把最快速的票投給紐約Subway。只要有在紐約Subway車站等車的經驗就知道,有些Express線經過不停的站,總是極速前進,並且恣意地在站內製造尖銳吵雜的嘎嘎聲,有些人剛去不習慣,還要摀上耳朵才行。而有時候你會感覺今天地鐵司機心情不好,或者是快下班想趕快結束,站與站之間都使用最高速限來開,起步跟煞車都要表現一下機器的耐久度,裡面的乘客往往東倒西歪,但最厲害的是,你看那些每天搭Subway的人,無論車子怎麼緊急煞車,他們都可以繼續看書的看書,聊天的聊天,馬步功夫一等一,倒的一看就是遊客,很好分辨。
而人行走的速度,則絕對是香港拔頭籌。光是香港手扶梯上下樓層的預設機器速度,就比台北捷運快上一倍不只,剛從香港回來台灣的時候,我覺得台灣捷運的手扶梯簡直像蝸牛,慢的不像話,而人走路的速度就更不用說了,香港地鐵每天都好像在舉辦競走比賽,大家都是百分百地在趕路,只要我稍微鬆懈,馬上就有一堆人走過你身旁,掀起一陣涼風把你拋在腦後,讓人恨不得急起直追,久而久之我每次搭地鐵也都用盡全力想成為第一名。當然,大家走的快也是有原因的,因為香港地鐵每日運輸量有五百萬人次,你走的慢,後面的人就擠上來了,搶位子就搶不到了,沒有人想下班後還要站一個小時回家,所以每次一開車門,大家就衝啊!

誰最方便?
紐約地鐵一景
雖然說方不方便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看,但我今天想說的是搭車經驗上的方便度。如果要說地鐵站最舒適,最適合人搭乘,台北捷運算的上相當方便,除了上下樓層指示清楚外,購票機器跟進出閘口都算的上簡單好用,出口後的轉運也十分便利,更別提台北車站的地鐵內根本就是購物街,要說方便度可以算的上數一數二。但是香港地鐵做的更好,除了各方面跟台北捷運一樣之外,真的比較起來,香港地鐵的出入口非常多,而且往往通向附近的各個商城或購物中心,憑著地鐵你幾乎可以抵達香港所有繁華的地段,這一點上香港地鐵的便利性就比台北要來的更高,而且香港八達通卡根本就是現代芝麻開門的萬用鑰匙,一卡在手你每天的吃喝玩樂都可以輕鬆解決,相比之下台北悠遊卡只有在連鎖店才比較普及,一般店面往往並不接受悠遊卡付賬,所以方便度我給香港第一。
而紐約地鐵因為許多線段的站都在地底下,而上下樓又幾乎很少有電扶梯,都得要人自己爬上爬下,對殘障人士來說非常不便,加上紐約地鐵售票機常常故障,機台數量又少,有時候等個儲值都可以看到兩班地鐵過去,相對來說並不方便,而且紐約地鐵有些線段的站,上下行的總出口並不是在一起,如果你走錯的,那就只好摸著頭付錢出站,然後走上平面,跨過馬路再下去另一邊搭車,方便度很低。但是我覺得最不方便的,其實是巴黎地鐵,因為巴黎地鐵有一道名產,那就是罷工。我那次去巴黎,是運氣好沒有遇到,朋友跟我說昨天我要坐的線才剛罷工結束,如果正在罷工,那往返兩地的時間會拉長好幾倍,尤其許多罷工又礦時日久,往往影響到上下班跟上下課的居民,所以最不方便的反而是巴黎地鐵了。

日復一日
巴黎地鐵一景
說真的地鐵還有許多故事可講,不同地方的文化往往在小處顯露,現在只是選了幾個主題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個人的經驗,也歡迎大家分享自己在異地搭乘地鐵的想法,或是提問想要PK的項目都行,因為只要地鐵一天在運行,競爭就永遠存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