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空? (二)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空」

佛法在論述空,可以有幾個方法,先從文字上來看。我們常聽到的「緣起性空」「自性空」「空無自性」「空相」....等等的,都可以先粗略的理解成「有條件存在」。
也就是龍樹菩薩說的「因緣所生法 我說即是空 亦名為假名 亦是中道義」。前二句其實是在講「空是所有由因緣而產生的事物或現象」,就只是「有條件存在」的換句話說而已。「中道義」就是上一段的結論:不是「有」也不是「沒有」。
「假名」指的就是代號或稱乎,像是桌子或table,就只是某個東西的名字,不具有獨立存在的特性。就這一點來說,「空」也只是個代號,而不是有個特別的狀態或存在。頗有「道可道,非常道」的感覺。
接下來,用幾個例子來幫助了解「空」的概念。

鏡花水月看電視

傳統上,是以「水和波浪」,「鏡子和影像」來說明的,拜高科技之賜,現在有更理想的教材:電視(的螢幕和影像)。
以幾個常看到的詞句來當例子:
色不離空,空不離色。色空不二,非一非異,不一不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類的句子很多,看起來總是玄之又玄,我們把「色」改成「影像,波浪」,「空」改成「螢幕、水」,再念上幾遍:
影像不離螢幕,螢幕不離影像。影像螢幕不二,非一非異,不一不異。影像不異螢幕,螢幕不異影像;影像即是螢幕,螢幕即是影像。
看起來很詭異,是因為少了定義,把定義寫出來就好理解了。
影像:是螢幕(本體)加上訊號源、插電....等等(條件)才形成的(現象)
所以那些句子,就只是在講:
因為影像是螢幕產生的現象,所以無法和螢幕分割(非異,不異,不二),也就是影像無法離開螢幕而獨立存在(不離),但是不能說影像等於螢幕(非一,不一),影像(的本體)即是螢幕,螢幕(產生的現象)即是影像。
換成水也是一樣的:
波浪不離水,水不離波浪。波浪水不二,非一非異,不一不異。波浪不異水,水不異波浪;波浪即是水,水即是波浪。
波浪:是水(本體)加上風吹等等(條件)才形成的(現象):
因為波浪是水產生的現象,所以無法和水分割(非異,不異,不二),也就是波浪無法離開水而獨立存在(不離),但是不能說波浪等於水(非一,不一),波浪(的本體)即是水,水(產生的現象)即是波浪。
比喻雖然可以幫助理解,但是會有誤差,我們把「空」代換成「螢幕和水」,其實是錯的,因為空並不是什麼東西的本體,而是一切事物的本質(本性,自性)。
回去看原文:色,指的是物質世界,而物質世界的一切,都是「有條件存在」(空)的,所以色(的本質)就是空,而不是和影像或波浪一樣有個本體。這就是「當體即空」。接下來的「受想行識」也都和色是一樣的推論過程,所以心經只說亦復如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會員
    35內容數
    以簡潔的文字紀綠學佛的心得 「能不能用一句話,說明佛教最重要的內容是什麼?」一位不信宗教的客座教授這樣問,看著面面相覷的我們,他緩緩的說:「Why people suffering?」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清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懂才是正常的 「空」這個字堪稱是佛法最難理解的名詞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是佛法特有的觀點,其它文化,包含印度本身,都沒有直接等價於佛法上「空」的哲學概念(當然會有部分類似的觀點),這導至在討論「空」的概念時,會一直在文字上繞得暈頭轉向,最後就會證得雙眼看天,腦袋放空的境界。 第二個原因,從大家耳熟
    他怎麼修的? 只有下硬功夫,好好的照著佛法的修行方法,慢慢的提升程度,漸漸的就能看懂佛法的內容了,除此之外別無它法,總不能想著要跑馬拉松但是連家門都不出去吧。 所以對我來說,這本書真正看的不是拉瑪那尊者說的話,而是他的行為。他怎麼修行的?這個問題可就具體多了。 首先是可以看到印度文化對修行人的支持和
    文字的問題(1) 用三毒裡的痴當例子,它有很多的定義和描述,我們來看幾個:「迷闇之心名為痴。心性闇鈍,迷於事理之法者。或對事理顛倒,因果迷亂。亦名無明」。「愚痴就是不知道、不明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無明。無明有兩層意思,一是不知道,二是錯誤的知。」 英文的痴,用的是delusion,中文翻成妄想(佛法
    我存在 唯識是佛法中說明心理如何運作的理論系統,雖然佛法也有不同的說法,但漢傳佛教以唯識為主,原因當然就是玄奘大師了。唯識裡也有不同的派別,就不細分了。用比較簡單的版本: 唯識裡,清靜、無染濁的本心,叫真如(真實如此),也就是涅槃之後,得到常樂我淨的那個我。真如+無明=第八識,比較有名的稱乎叫「阿賴
    我到底是? 「我」的定義,很早就有分成三種論述。 第一種,我的身體就是我的全部。人格,思想,心智、感覺等等都只是大腦的運作的結果,一切都是依附於這個身體而有的,一但身體消失了,「我」也就不存在了--其實就是唯物論:人類(我)只是由物質組成的現象,佛法稱之為「斷(滅)見」。現實世界中,法律是以這種概念
    容易搞混的文字 朋友送了一本書,叫「真我與我」,對我來說,看這本書還真是個大挑戰,因為裡面非常多的文字,和我知道的佛法內容極端相似,有的只有很微小的差別,有的乍看之下是一模一樣,但其實不同。 身為一個自認正信的佛教徒,面對這種窘境其實是有「三法印」這條捷徑可以走的,不過這條捷徑不適合二種人,一種是習
    不懂才是正常的 「空」這個字堪稱是佛法最難理解的名詞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是佛法特有的觀點,其它文化,包含印度本身,都沒有直接等價於佛法上「空」的哲學概念(當然會有部分類似的觀點),這導至在討論「空」的概念時,會一直在文字上繞得暈頭轉向,最後就會證得雙眼看天,腦袋放空的境界。 第二個原因,從大家耳熟
    他怎麼修的? 只有下硬功夫,好好的照著佛法的修行方法,慢慢的提升程度,漸漸的就能看懂佛法的內容了,除此之外別無它法,總不能想著要跑馬拉松但是連家門都不出去吧。 所以對我來說,這本書真正看的不是拉瑪那尊者說的話,而是他的行為。他怎麼修行的?這個問題可就具體多了。 首先是可以看到印度文化對修行人的支持和
    文字的問題(1) 用三毒裡的痴當例子,它有很多的定義和描述,我們來看幾個:「迷闇之心名為痴。心性闇鈍,迷於事理之法者。或對事理顛倒,因果迷亂。亦名無明」。「愚痴就是不知道、不明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無明。無明有兩層意思,一是不知道,二是錯誤的知。」 英文的痴,用的是delusion,中文翻成妄想(佛法
    我存在 唯識是佛法中說明心理如何運作的理論系統,雖然佛法也有不同的說法,但漢傳佛教以唯識為主,原因當然就是玄奘大師了。唯識裡也有不同的派別,就不細分了。用比較簡單的版本: 唯識裡,清靜、無染濁的本心,叫真如(真實如此),也就是涅槃之後,得到常樂我淨的那個我。真如+無明=第八識,比較有名的稱乎叫「阿賴
    我到底是? 「我」的定義,很早就有分成三種論述。 第一種,我的身體就是我的全部。人格,思想,心智、感覺等等都只是大腦的運作的結果,一切都是依附於這個身體而有的,一但身體消失了,「我」也就不存在了--其實就是唯物論:人類(我)只是由物質組成的現象,佛法稱之為「斷(滅)見」。現實世界中,法律是以這種概念
    容易搞混的文字 朋友送了一本書,叫「真我與我」,對我來說,看這本書還真是個大挑戰,因為裡面非常多的文字,和我知道的佛法內容極端相似,有的只有很微小的差別,有的乍看之下是一模一樣,但其實不同。 身為一個自認正信的佛教徒,面對這種窘境其實是有「三法印」這條捷徑可以走的,不過這條捷徑不適合二種人,一種是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什麼是空?空並不是沒有,沒有是零,不是空。就物質世界言,空是極短暫的存在。從時間、空間的角度來看,才能瞭解空。 所有的存在,必然存在於某種時間、空間中。這種存在,以人的感官來說,都認為是真實的存在。實際上,如果跳脫人的感官,純粹由理性角度看,就會發現萬物的存在極為短暫,可以說是幾乎不存在。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Thumbnail
    魂。光。神。仙。皆和宗教無關。他們本來即存在於自然本質。 存在的意義本即存在於虛無不存在。若有似無。 您本來就有。都是火象。火象虛無和宗教無關。 人類第一次發現火。用火產生認知文明。火。 人類第二次發現火。用火靈性覺知超升。當下瞬間演作無量無限。火象。 舊時代舊時空演作模式已過去了。您必須
    《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的含意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履行,淺見如下: 色即是空 "色" 在佛教中代表物質世界的一切,包括物質的形體、現象等。而 "空" 則代表空性,即事物的本質是無自性的,並非獨立存在,而是由眾多因緣和合而成的暫時現象。 "色即是空" 意味著,所有的物質現象雖然看似真
    Thumbnail
    原文:道沖,而用之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光。   道本是虛空的,又無窮盡,萬物深淵啊,消磨他的銳角和光芒,拂塵之後,它依然存在,我不知道是誰發明的,好像地球開始就存在了。   這一段大概是說虛無飄渺的道之存在,有時候你不
    Thumbnail
    「無」是一種昇華,「空」是一種給予,昇華後給予、給予後昇華,都是在良性循環裡。 「空」的給予,來自於其根源,當極致得尊重生命時,就會想讓該生命的蓬勃發展帶來生生不息的永續,宛如無限,所以要有一個空間裡面沒有任何阻礙,這樣子的宇宙就會是生命,生命也就是宇宙,因此真空是給予一個無限的存在,讓最會給予的
    Thumbnail
    佛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看的見,摸的到,是即刻並非是永遠,也等同空無。看不見,摸不著,若無法遺忘,也等同存在,因心沒將此放下,景象一直存在腦海與心上。 人生際遇,都無法逃脫生離死別,沒有為什麼,這就是人生,愛情的分手是離別的一種,心就如掏空,卻又一時忘不了曾經的一切,這樣的經歷,正在走的、走過的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古聖賢的主張與反應,覺察到「無為」與「四大皆空」的本質,原來一直都是擔心著我們怯懦的走走停停,說「無」講「空」,原來是在為我們的自我設限做準備。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佛教對於世間萬物的看法,以及對於矛盾的觀點。針對佛教思想提出了一些疑問,並且探討了個人認知與世界觀的關係。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什麼是空?空並不是沒有,沒有是零,不是空。就物質世界言,空是極短暫的存在。從時間、空間的角度來看,才能瞭解空。 所有的存在,必然存在於某種時間、空間中。這種存在,以人的感官來說,都認為是真實的存在。實際上,如果跳脫人的感官,純粹由理性角度看,就會發現萬物的存在極為短暫,可以說是幾乎不存在。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Thumbnail
    魂。光。神。仙。皆和宗教無關。他們本來即存在於自然本質。 存在的意義本即存在於虛無不存在。若有似無。 您本來就有。都是火象。火象虛無和宗教無關。 人類第一次發現火。用火產生認知文明。火。 人類第二次發現火。用火靈性覺知超升。當下瞬間演作無量無限。火象。 舊時代舊時空演作模式已過去了。您必須
    《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的含意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履行,淺見如下: 色即是空 "色" 在佛教中代表物質世界的一切,包括物質的形體、現象等。而 "空" 則代表空性,即事物的本質是無自性的,並非獨立存在,而是由眾多因緣和合而成的暫時現象。 "色即是空" 意味著,所有的物質現象雖然看似真
    Thumbnail
    原文:道沖,而用之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光。   道本是虛空的,又無窮盡,萬物深淵啊,消磨他的銳角和光芒,拂塵之後,它依然存在,我不知道是誰發明的,好像地球開始就存在了。   這一段大概是說虛無飄渺的道之存在,有時候你不
    Thumbnail
    「無」是一種昇華,「空」是一種給予,昇華後給予、給予後昇華,都是在良性循環裡。 「空」的給予,來自於其根源,當極致得尊重生命時,就會想讓該生命的蓬勃發展帶來生生不息的永續,宛如無限,所以要有一個空間裡面沒有任何阻礙,這樣子的宇宙就會是生命,生命也就是宇宙,因此真空是給予一個無限的存在,讓最會給予的
    Thumbnail
    佛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看的見,摸的到,是即刻並非是永遠,也等同空無。看不見,摸不著,若無法遺忘,也等同存在,因心沒將此放下,景象一直存在腦海與心上。 人生際遇,都無法逃脫生離死別,沒有為什麼,這就是人生,愛情的分手是離別的一種,心就如掏空,卻又一時忘不了曾經的一切,這樣的經歷,正在走的、走過的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透過古聖賢的主張與反應,覺察到「無為」與「四大皆空」的本質,原來一直都是擔心著我們怯懦的走走停停,說「無」講「空」,原來是在為我們的自我設限做準備。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佛教對於世間萬物的看法,以及對於矛盾的觀點。針對佛教思想提出了一些疑問,並且探討了個人認知與世界觀的關係。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