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消失的書展>棋王、樹王、孩子王

若要辦「消失的書展」,我推薦的經典書目是: 阿城的棋王、樹王、孩子王。
從時間上來看,西元1949 年生的阿城注定是新中國政治實驗的白老鼠。
為此,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中國共產黨在這段期間進行的各項大型實驗計畫:首先,是各種「國有」運動,不只國民黨的企業,連外資企業也被收歸國有。接下來「土改」、「鎮反」、「三反」、「五反」陸續登場後,中國共產黨開始進行修憲,確立政權結構以後,主席毛澤東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鼓勵大鳴大放,開始「反右」後,大權在握,盡情開始社會主義改造,提出「大躍進」的口號,要「超英趕美」。
「大躍進」的口號很吸引人,但終究抵不過現實考驗,最後以失敗告終。然而,主事者並未檢討自身,反而將注意力轉到鞏固自己地位與權力之上,不斷提醒大眾莫忘「階級鬥爭」,引導中國一步步走向「文化大革命」。這場激情的政治運動最後在1976年9月9日毛澤東死亡、10月6日 「四人幫」垮台後結束十年動盪。
相較於共產黨在中國大陸1949年後的諸多大膽實驗計畫,國民黨在政治上雖然保守,但在經濟社會上卻是採取相對開明的態度,也取得不錯的成果,對於對岸的風風雨雨自然採取好奇挖掘的態度。
西元1993年出品的霸王別姬或許就是這樣一齣戲。
但阿城不同,身為這些政治實驗的眾多白老鼠之一,他用他的中國文化底蘊淡淡地看破這一切。
文革期間,阿城正是「思想開花」的年紀,也因此輟學,在偏僻雲南山村過了十年知青生活。如果沒有早早浸潤於家中藏書,阿城的知青生涯或許會是延蔓終身的悔痛,但阿城不但是書香世家出身,即使在父親被打成右派之後,買不起書的阿城依舊還是將閱讀當心靈解藥,在書中尋找慰藉。十年文革歲月對阿城其實是轉換閱讀的媒介、會見生活的重要轉折。
閱讀底子厚,加上生活的歷練,讓阿城在1984年初寫小說「棋王」就在中國造成轟動。這時間點對台灣也有很大的意義 ---- 西元 1987 年,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蔣經國開放兩岸探親,重啟關閉近三十多年的兩岸互訪。
阿城的「棋王、樹王、孩子王」也自然在這一波的交流中登台。
相較於大約同時期的張系國 的「棋王」是個眾人爭相追捧的神童,阿城的「棋王」卻是個「棋呆子」,沈迷「棋道」,似乎訴說著人生如棋,局中之人,只能各悟其局。「樹王」說的是砍樹的故事,淡淡地描述砍樹不砍樹的糾結。「孩子王」寫著一個孩子和老師打賭的故事,悄悄地為未來起了個頭。
未來是什麼呢?
西元1987年的阿城可以知道自己的書在台灣出了十五版,但是,應當無法預見三十年後的兩岸變化,可是2020年的我們應當知道。
棋王、樹王、孩子王
棋王、樹王、孩子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