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時宜的爬山方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二零壹五年八月/松蘿湖/崎路
  走了一天到了松羅湖,帳篷搭好了還沒有下雨,運氣不錯。有些人進帳棚裡整理裝備,有些人在外頭準備開伙。遠遠地聽到C對帳篷內喊:「T~~,我的老家在哪裡?」帳篷裡的T蛤了一聲,不明白C問什麼,「我的老家」,「你幫我背的老家」,來回三次才明白原來他是要找公家食材裡他準備的老薑,在T的背包裡。
  對爬山一直有個根深蒂固的成見:同進退。
  在社團裡學的爬山,不自覺地有些概念就一直承襲到如今。無論隊友為什麼爬山、準備充足與否(當然事前都還是要努力完善準備),一旦開始行進,整個隊伍就是一體,一起行動,沒得落單。為了讓大夥兒速度一致,慢的通常走比較前頭,不讓人有機會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有人真的走不動,他身上的重量就分攤給比較有力的隊友,不管他背的是米、鯖魚罐頭、多餘的瓦斯、還是帶太多的行進糧。總之,讓快的人慢下來,讓慢的人穩下來。
  除了地理上一起前行,更多是一起度過行進之外的其他時光。除了出發前準備期間就有分工,在山上後的任何事情,不管原本自己的任務是嚮導保險還是器材,都自然而然地覺得誰有餘裕誰就該出力、誰需要照顧就該好好地被照顧。習慣無意識地觀察現在我們需要什麼、判斷自己能做什麼,然後去做。有一人開始組裝營柱,另一個人自動站到對角等對方傳過來,一起撐起帳篷。背著刀的誰順手從背包挖出刀遞給大廚,賴打、爐嘴、食材也一個個從不同大背包裡掏出。筋疲力盡的夥伴速速被趕進帳篷加衣服休息,尚有力氣走動的人收集水袋容器去取水。沒人說過這些,但自然就會發生,寫出來都覺得怪異。
  因為自己也曾經淋雨虛脫恍惚地抵達終點時,被老骨頭馬上塞上一杯熱燙的紅糖水。因為曾經在山屋冷到睡不著,隔天就得到夥伴出借充氣睡墊。因為在山上每個人都會經歷到那些需要幫助的時刻。因為爬山最終並不是要誰成功而誰失敗,而是一群人互相幫忙一起抵達。因為當夥伴們都主動發聲出力,就像不需要指揮自動起頭的合奏,會讓人突然想主動加入成為成就的一份子。只要貢獻一部分,就能享受獨奏無法成就的華麗。
  長大後才發現原來並不是每個人都這樣爬山。有人認為到營地後顧自己就夠了,不應該再出力了。有些人爬山的樂趣是一馬當先衝前頭海放其他人,要緩下來等待夥伴簡直是煎熬。各自炊事逐漸成風氣,好處是每個人為自己的食材重量負責還可以互相比較炫耀,但就少了那像是在家裡餐桌圍成圈一起開飯的溫馨。一人一頂單人帳篷,空間大舒適多了又有個人隱私,不用再擔心晚上翻身會肘擊旁邊的夥伴,但也不再有機會遇到當我清晨從睡袋裡坐起喃喃念著冷,旁邊夥伴二話不說把外套遞過來時,心裡那隻驚訝到忘記衝撞的小鹿。
  當然也有直接用錢免除各種責任義務,錢花最多的人只要顧好自己就好,免背公裝甚至睡袋都不用背;錢花得少些的就背點公裝。出發前一切就已決定,不管在山上發生什麼事情,當下隊員狀況誰好誰壞,該背的重量不會減少(除非一起報名的朋友看你可憐願意幫忙分攤重量,噢我要跪謝的M)。有人走不快、有人掉下去,那是嚮導領隊的責任,其他人仍舊應該照計畫完成行程。爬山不再是一群人一起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準備起來簡單多了。
  老實說,不記得那天晚餐到底哪裡吃到了老薑。有人剝蒜有人切火腿晚餐終於備齊,七個人端著碗或鋼杯,坐在帳篷下或草地上,看著水邊的綠茵吃飯,感覺卻真有點像在家。想起另一次在松羅湖時下著大雨,六個人只能擠進一頂烏龜帳裡吃晚餐,每個人都得用力盤著腳把自己佔據的面積縮小,但從分菜開始笑聲不斷,不知不覺晚餐竟也就這樣吃得一乾二淨。這些一起上山的隊友,隨著人生時空變化大多數都不再有機會一同上山,不管是上一次、這一次、還是下一次。老派的爬山方式開始變得不合時宜。沒有人有這麼多時間替別人準備、沒有人能夠為別人負責、沒有人值得另一個人放棄攻頂的機會、沒有時間累積經驗累積信任、或者,沒有人就是沒有人。於是有越來越多方式可以爬山,限制越來越少,幫助更多人爬山、親近自然,或達成每人各自爬山的目的。
  也有人繼續偶爾爬座不合時宜的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75內容數
小時候從書裡找到世界,長大後從世界回頭梳理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崎路 的其他內容
幾個小女生驚嘆連連,拿出相機手機不斷拍照,旁邊的大學長卻淡定地雙手扠在口袋,只悠哉笑著說了一句,很漂亮齁。
在山上耐過物質匱乏是種挑戰,但在山上喊著的想念其實是種特權。
看看這些人,都跟你走同一條路,都成功走上去了,他說快到了。這樣一想,那就再努力一下吧。都已經走那麼遠了,只剩下一點快到了。這樣想,又多了些力氣繼續往前。
老骨頭說欸有個什麼活動你要不要去,夥伴們面面相覷聳聳肩,就一起被帶上山了。在山上痛苦的記憶比快樂多,但下一次還是傻傻又被帶上山。
幾個小女生驚嘆連連,拿出相機手機不斷拍照,旁邊的大學長卻淡定地雙手扠在口袋,只悠哉笑著說了一句,很漂亮齁。
在山上耐過物質匱乏是種挑戰,但在山上喊著的想念其實是種特權。
看看這些人,都跟你走同一條路,都成功走上去了,他說快到了。這樣一想,那就再努力一下吧。都已經走那麼遠了,只剩下一點快到了。這樣想,又多了些力氣繼續往前。
老骨頭說欸有個什麼活動你要不要去,夥伴們面面相覷聳聳肩,就一起被帶上山了。在山上痛苦的記憶比快樂多,但下一次還是傻傻又被帶上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R18)一起爬山的四人,都看見了不可思議的事情。
Thumbnail
您寫過登山計畫嗎?留守人欄位都是怎麼填寫的?是家人?親朋好友?還是登山伙伴?留守人知道他應該扮演的角色嗎?最近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山難事件,一隊3人的登山隊伍,於7月20日凱米颱風正式形成前,由台東向陽登山口入山縱走南二段,中途因誤判天氣,導致全隊罹難,原因為何,請待本文細細分曉。
爬山,通常都是帶行動糧在身上,千篇一律,我一定帶麵包,不管是獨攀,還是跟團體,但因為我一上山都會食慾不好,吃不下,最後常是原封不動的揹回來,跟團體的時候,長輩他們都會帶得很豐盛,也會要我跟他們一起吃,但我真的吃不下,可能只吃個一、兩口,意思意思一下XD 偶爾的行程,可能路途比較遠,或是兩、三天的行
這又是一個很奧妙的故事 一開始,因為一個機緣,被加入了登山社的群組,一個人,我也是去報名參加了活動,對於跟不認識的人一起去爬山,覺得還好,反正我上車就是吃暈車藥睡覺,下車就是低著頭一直往前走,應該不會過多的和別人有交集,比較不會尷尬 只是後來我才發現,大家會走到一個定點後,停下來一起吃東西,我也
Thumbnail
假日爬山的人意外多。輾轉抵達登山口時約早上十點,已有遊客三兩下山,男女老幼,配備萬全者頭巾腰包手杖一枚不少,輕便者薄衣薄褲短毛巾就上陣。 我們的出發時間和行裝都那麼不上不下,還是進了山。 山不會拒絕任何人,也不迎接。它只是看,看你迷眩在滿目林色,渾沌於鳥語蟲鳴。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說了好久的爬山,我終於去了,那是一條我沒走過的路,唯一知道的是,地圖上的地標,我都去過,但是從來沒有用爬山的方式前行        所幸前方還有兩組老年夫妻,讓我覺得這段山路不是那麼可怕,但走不到十分鐘,我回頭看們怎麼都沒跟上來,讓我很緊張,因為對山路不熟,再加上山裡的樹蔭茂密,陽光
Thumbnail
一個人去爬山吧!你會慢慢感受到山有多麼可親。
04/11/2021 單攻   登山多年,第一次單攻。   因為如果不爬黑山, 這是我僅能合法申請到的路線。   廣義的說, 爬山單攻就是不在山中住宿, 由登山口出發,登頂後即下山回登山口。 這樣的登山方式,在登郊山時都是這樣。   狹義的說,限定在海拔三千公尺的高山。
03/31/2015 太加縱走—作自已   近來幾次登山,不是獨攀,就是只有兩人。 因此除非帶團,否則在山上我就不大說話了。 相較於夥伴們,我這次的確是少說話了些。   不過,在問我怎麼都不說話時, 也許可以先問問自已兩個問題? 登山的人該是什麼樣的人 你自已又是什麼樣的人?
Thumbnail
「長時間住在山上是什麼樣的感覺?」朋友問。我也說不上來,但似乎又不能以一言難盡隨意帶過,大概是個人修行般的斷捨離狀態吧…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R18)一起爬山的四人,都看見了不可思議的事情。
Thumbnail
您寫過登山計畫嗎?留守人欄位都是怎麼填寫的?是家人?親朋好友?還是登山伙伴?留守人知道他應該扮演的角色嗎?最近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山難事件,一隊3人的登山隊伍,於7月20日凱米颱風正式形成前,由台東向陽登山口入山縱走南二段,中途因誤判天氣,導致全隊罹難,原因為何,請待本文細細分曉。
爬山,通常都是帶行動糧在身上,千篇一律,我一定帶麵包,不管是獨攀,還是跟團體,但因為我一上山都會食慾不好,吃不下,最後常是原封不動的揹回來,跟團體的時候,長輩他們都會帶得很豐盛,也會要我跟他們一起吃,但我真的吃不下,可能只吃個一、兩口,意思意思一下XD 偶爾的行程,可能路途比較遠,或是兩、三天的行
這又是一個很奧妙的故事 一開始,因為一個機緣,被加入了登山社的群組,一個人,我也是去報名參加了活動,對於跟不認識的人一起去爬山,覺得還好,反正我上車就是吃暈車藥睡覺,下車就是低著頭一直往前走,應該不會過多的和別人有交集,比較不會尷尬 只是後來我才發現,大家會走到一個定點後,停下來一起吃東西,我也
Thumbnail
假日爬山的人意外多。輾轉抵達登山口時約早上十點,已有遊客三兩下山,男女老幼,配備萬全者頭巾腰包手杖一枚不少,輕便者薄衣薄褲短毛巾就上陣。 我們的出發時間和行裝都那麼不上不下,還是進了山。 山不會拒絕任何人,也不迎接。它只是看,看你迷眩在滿目林色,渾沌於鳥語蟲鳴。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說了好久的爬山,我終於去了,那是一條我沒走過的路,唯一知道的是,地圖上的地標,我都去過,但是從來沒有用爬山的方式前行        所幸前方還有兩組老年夫妻,讓我覺得這段山路不是那麼可怕,但走不到十分鐘,我回頭看們怎麼都沒跟上來,讓我很緊張,因為對山路不熟,再加上山裡的樹蔭茂密,陽光
Thumbnail
一個人去爬山吧!你會慢慢感受到山有多麼可親。
04/11/2021 單攻   登山多年,第一次單攻。   因為如果不爬黑山, 這是我僅能合法申請到的路線。   廣義的說, 爬山單攻就是不在山中住宿, 由登山口出發,登頂後即下山回登山口。 這樣的登山方式,在登郊山時都是這樣。   狹義的說,限定在海拔三千公尺的高山。
03/31/2015 太加縱走—作自已   近來幾次登山,不是獨攀,就是只有兩人。 因此除非帶團,否則在山上我就不大說話了。 相較於夥伴們,我這次的確是少說話了些。   不過,在問我怎麼都不說話時, 也許可以先問問自已兩個問題? 登山的人該是什麼樣的人 你自已又是什麼樣的人?
Thumbnail
「長時間住在山上是什麼樣的感覺?」朋友問。我也說不上來,但似乎又不能以一言難盡隨意帶過,大概是個人修行般的斷捨離狀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