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5/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關於作品的負評

不久之前,我也曾認為作者應該虛心接受建議,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創作更好。 可是隨著時間的經過,進入職場並且將創作視為一種省錢娛樂、興趣交流之後,我的心態完全改變了。 我察覺自己不需要任何純粹的負評。 有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作者不思進取,尤為可悲,是作為創作者的死亡更是整個產業的淪喪——並不誇張,有很多讀者是這樣看待這種創作者。
即便作者只在網路上發文,由於閱覽者眾,不知不覺也要承擔整個文類的成敗、被視為該類別的代言,這實在太過沉重。 但對讀者角度來說,這彷彿又合情合理。 以下就是我這類自甘墮落的創作者的真心告白。

創作的目的

我一直不太喜歡這種話題,但提到負評不得不從問題的根本來談。 對我來說,創作的目的並不是追求卓越,純粹就是打發時間。就跟業餘的手作、繪畫一樣,目的就是創作本身,而成品往往是次要的。 主要目的是創作產出,並從中得到快樂。如果能夠提高作品水準那當然很好,但若沒有那也無妨。不求成就,但求不再痛苦。 當發布創作成為一種儀式、與閱覽者的交流趨近於零、全無出版機會、除了自己也沒有讀者、創作過程只為抒發,拒絕不請自來的負評也極為自然。
我們當然可以預設創作者應該追求卓越、廣納百川地接受所有的批評,但是,這種「理所當然」對於徘徊在放棄與繼續之間的人們而言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些興趣使然的作品往往只對創作者本人有意義。 即使因此消失,對旁人也沒有任何損失。 因為對一些人來說,除了卓越成品之外的殘次品沒有存在的必要,不留情面的批評是誠懇的鞭策,所有創作者都應該虛心接受。
作為讀者,我們必須提出有建設性的批評。 可做為創作者,必須接受所有批評、空有名氣沒有公眾人物的種種好處,還必須承擔整個文類的成敗,這實在太難了。

純粹的負評

其實是我不適合這類作品 過去我有很長一段時間在瀏覽同個文類,絕大多數的作品我都不喜歡。但我也興趣使然地記錄了自己的讀後感。 負評同時招來批評與認同,當時的我盲目地認為不同的聲音應該存在,卻忽略了許多文類其實有閱讀的前提、讀者們有共同的目的。 過了很久,我才逐漸意識到,用頂尖作品的標準要求所有的創作非常不現實。 就好比BL小說若對性愛與苦難的真實性要求太高,可能更接近同志文學。這種批評看起來很合理,但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作品的根基。 就像是批評後宮作品裡面所有女性都對男主角情有獨鍾那樣,雖然合理但沒有意義。 最後我終於明白了。 我重複了同樣的錯誤兩次,才慢了好幾拍意識到,其實是我不適合這類作品。
純粹負評的意義
讀者可以自由發表負評,不需要有建設性,即使非常主觀也無所謂。實際上,寫作者需要自己調適並且揀選對自己有幫助的內容。 所以最先被挑掉的,往往就是純粹的負評。畢竟普評也可以令作者意識到自己的欠缺並改進,看了幫助遠超過打擊的負評被掠過實屬正常。 有關負評一個永恆的問題是,心得一旦發表在公開場合就會引來意見不同的人論戰。 實際上,對負評發表負評也是言論自由的一環。 不認同的人多,就會引來論戰。 評論者當然可以選擇繼續發出自己的聲音,但是書寫的過程也要調整好心態。畢竟,提出意見不代表對方應該要接受,認為對方得接受自己的意見這種思考,帶有「指導」與「教育」的意涵在,是一種上對下的概念。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來自陌生人的「教育」與「指導」,也不是每個人都想要追求卓越。
相信許多人在就學與就業上都有被父母親友「指點」的經驗。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想的,但我笑著聽完指點之後心裡想的是「干卿底事」以及「我的人生是我自己要過。」 無意出版、不打算追求卓越的創作者而言也是如此。

夢幻的負評

其實寫評論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把感受整理好羅列出來的作品心得,是讀者的心血結晶也很真摯,但即使如此它就是紀錄個人感受而已。
想進步的作者需要的是「如何在現有架構下讓故事更好看」、「如何改善作品的閱讀體驗」,而要給出這種建議其實非常困難。 可要寫出這種評論,首先得閱讀大量故事,相對客觀地分析自己的感受是因為愛好還是什麼,還要有一點文學素養、表達分析能力、文學鑑賞力,非常罕見。
可惜的是,看了一百次純粹的負評,創作者就自我懷疑一百次,對於創作的打擊遠大於幫助。於是他就不看負評,然後被說是不能接受負評感到苦不堪言。
作為放棄負評的佛系寫手,我鼓勵所有創作者在痛苦至極的時候果斷抽身。 萬一不寫了,其實也沒什麼,對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個懦弱的玻璃心寫手認清了自己沒有天賦不該創作的事實,這種人本來就該消失了。 但對於創作者、對於他筆下的人物來說,卻是失去了全世界。 先休息一下吧。 等到能夠恢復了,有能力前進的時候再看看就好,或者不看也行。 只有繼續寫下去才有可能變得更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