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音樂對我們的意義 (下)

The Fall of Man, Cornelis Cornelisz. van Haarlem, 1592
The Fall of Man, Cornelis Cornelisz. van Haarlem, 1592
Wir alle brauchen die Musik, ohne sie können wir nicht leben. 我們都需要音樂,沒有音樂我們就無法生存。 - 指揮家哈農庫特 (Nikolaus Harnoncourt)
今天,我們發現自己處於一個幾乎不可能的境地,當我們仍必須相信音樂的力量,並且窺視到我們這時代的精神狀態,已經把音樂從中心位置推到了邊緣,從群體活動演變成漂亮的裝飾品。對此,我懷着更大的希望相信,很快就會意識到,人們不能放棄音樂,我指的不是減少 - 就是丟棄。

〈 古今藝術的相互關係 〉
德文俚語:「您當然可以沒有音樂,只是人生不值得」
我們可以自信地臣服於蒙台威爾第巴赫莫札特在音樂上的力量和陳述。但事實:當人們努力理解這種音樂越深入,越全面,就會發現這種音樂不僅僅是美感,它遠遠超出了美,也使我們焦慮地感受它語法地多樣性。
畢竟,我們必須找出屬於現在的音樂,這個語種說著我們現在的語言,是現在的文化,並且透過這種方式,去理解蒙台維爾第,巴赫或莫札特的音樂,得以延續。
是否因為現代的時空極其不和諧,以至於藝術不再干涉我們的生活? 難道要我們把自己,羞耻地想像成“神話般”的音樂語言嗎?
倘若,愛因斯坦 (A. Einstein) 不曾拉過小提琴,他能發現相對論嗎?這些只有發揮奇思妙想,才能被發現地重大奧秘,後來又被邏輯思維證明 - 大膽、富有想像力的命題,還會出現嗎?

〈 改革蛻變的轉淚點 〉
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曾經想過將音樂轉換為優美的、因而可以理解的元素,這一切並非巧合。縱觀歷史,一度有過這樣的時期:眾人試圖將音樂簡單化為情感,以至於任何人都能理解。但每一次嘗試都失敗了,皆帶來了更豐富地多樣性和複雜性;只有把音樂還原為最原始的型態,或者每個人都能學習的音樂語言,音樂這門科學才有普級的可能性。
兩極在亞洲文化所代表的意象,缺一不可
當時,人們第一次嘗試在一個強國的框架內,讓音樂服務於新的政治理念:音樂學院複雜的教育計畫是我們音樂史上第一個支柱。根據這些方法,全世界的音樂家仍在接受歐洲音樂的培訓,並按照同樣原則向大眾解釋,不必為了理解音樂而學習音樂;發現美就是一切。這樣,每個人都覺得有資格也有能力判斷音樂的價值和執行力,這種態度也許對法國大革命後的音樂有效,但對之前的音樂肯定不行。

〈 如何有效地改善現況? 〉
我深信,與文化共存對於人類精神存在至關重要。〔註:存在主義Exstentialism〕就音樂而言,需要兩項改革:
{如果人生沒有意義,就活在當下},這句話與音樂的精神不謀而合
  1. 音樂家必須編排新的方法,或與兩百年前有關的方法來訓練。我們的音樂學校不把音樂作為一門語言來教,只有教音樂的製作技巧;它是技術官僚的骨架,沒有生命。
  2. 對音樂通識教育進行反思,賦予其應有的地位。透過這種管道,過去的偉大作品將以其令人興奮和不斷變化的多樣性而被重新審視,人們也會將其內化,準備好迎接新的挑戰。
最後,我們來欣賞愛因斯坦演奏莫札特小提琴奏鳴曲,或許,您可以從中發現人類奧秘的靈感?
  • 〔註〕存在主義 (Exstentialism) 其最突出的命題是:世界沒有終極目標 - 人們發現自己處於一個隱隱約約且有敵意的世界中,使之痛苦;人們無法避免地選擇他們的品格、目標和觀點,不選擇亦是一種選擇;世界和我們處境的真相,清楚地反映在茫然的心理不安或恐懼的瞬間。 參考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Existentialism
  • 本文節錄自:《音樂作為聲音演說》,《Musik als Klangrede》, N. Harnoncourt, ISBN-3761810989
  • p.s.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在下方點擊 5 次拍手,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喔!! 謝謝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岱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