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6/1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陪妳過18次生日》| 家人之間的連結不是始於血脈,而是相互的理解

    女主角Anna的母親還在懷她的過程中被診斷罹患乳癌,並且在Anna出生時就過世了。她母親在懷孕的過程中為了彌補自己未來的缺席,因此準備了每年要給Anna的生日禮物直到她成年。然而這樣的禮物和形式卻令Anna覺得痛苦,無法接受每年都得要收到無緣見面並已經過世的母親的禮物,對於父親總是堅持為她準備生日派對的行為感到反彈因此憤而離家。然而這樣的離去卻展開了一段奇妙的旅程,帶她回到過去,見到對她而言既親密卻也陌生的母親。
    Anna對於母親在成長過程中的空缺有著愛恨交織的情緒。當她有機會目睹那段屬於她父母、她未曾參與過的時光時,長久壓抑在心中的那份不滿與躁動也終於被漸漸撫平。她未曾暸解母親因為被醫生宣告死刑而必須與即將出生的女兒擦身而過的錐心之痛,也沒想過無法像一般母親抱持期待的迎接新生命的那份失落。直到參與、親眼見到了,她才能感同身受母親那種殷切盼望卻又無力改變的掙扎。
    圖片 | 每日媽媽網
    『當上父母,意味著突然和某個陌生人建立永遠割不斷的關係。』--- Andrew Solomon
    血緣是一個無論如何無法否定的聯繫。因為血脈的相連,人們總是可以從這垂直的脈絡中找到家人的相似之處。即便如此,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那些因為血脈而被誇飾的重疊處,有時不過是因為父母傳遞的理念、長期的相處造成的。若孩子與父母沒有經過生活的相互影響,孩子就是一張尚未沾染到他人顏色、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原始色彩,而親密的建立與相互的暸解始於彼此相處的日子而非劃開皮肉才能見到的液體。也因此當Anna在發掘母親的喜好、個性時,發現彼此原來是這麼的不同。母親無法透過臍帶、血液將她的一切傳遞給曾屬於自己身體一部分的孩子。
    因為深知自己沒緣見到肚子裡的女兒,Anna的母親生前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親自挑選準備給女兒未來18年的生日禮物。母親無法預知到自己的女兒比起靜態的鋼琴更喜歡她覺得吵雜的爵士鼓,因為就連女兒的外貌她都不會知道跟她想像中的是截然不同。即便如此,身為母親,唯一能做的只有將她擁有的母愛試圖穿越時間的障礙,傳達給Anna。
    而Anna也在理解了那些禮物背後的含義後真正接收到除了物品本身,背後那份母親的愛。即便遺憾卻時刻盼望不被遺忘的母親希望可以透過這些禮物永遠存在在女兒的心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