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顧天晴的小說教學】(六)題材:什麼是題材

  很多人都會把寫作比擬料理。從題材來看這個比擬,確實有很高的可參照性。
  好比肉羹麵跟蛋炒飯,徹頭徹尾就是截然不同的兩道料理,但仔細一想,其中的差別卻又不是這麼的大。
  至少在一間麵店的菜單上,同時看到肉羹麵跟蛋炒飯,對我來說並不會感到錯愕。
  相較之下,如果看到肉羹麵跟義大利麵出現在同一份菜單上,儘管都是「麵」,卻會讓我感到突兀。
  由此可知,我們心中其實有某種複雜的方式,能夠將料理進行分類。
  小說也是一樣的。
  不過,每個人的分類標準不盡相同,很難有一個絕對的通則。
  如前所述,我覺得肉羹麵跟義大利麵是不同類別,但假設今天有某個人只想吃麵,那對於這個人來說,肉羹麵跟義大利麵可能就屬於同一類別,而蛋炒飯則是另一個類別。
  說了這麼多,我想說的是,題材就像是一個又一個的標籤,在幫助作者「定型」作品。
  而讀者們也是根據這些「標籤」在心中進行分類,最終決定「要不要讀這本書」。
  說句不是這麼題外的題外話。儘管我們所謂的「寫小說」,是想寫出一部有頭有尾,富含情節的故事,但大多時候,讀者對於「題材」的偏好,其實更優先於「故事」。
  「還以為是神作,結果居然是糞作!」
  「還以為是糞作,結果居然是神作!」
  「我不看BL小說,所以這部我不看。」
  「我只看BL小說,所以這部我不看。」
  明明還沒看過故事,讀者卻已經先行預測這是「神作」還是「糞作」;明明還沒看過故事,讀者卻已經先因為「是不是BL」而決定看或不看。
  這就是「題材」的功能。
  題材會幫助你找到某些讀者,也會讓你必須放棄某些讀者。
  以前面的義大利麵來說,如果是出現在路邊小吃攤的菜單上,用想的都覺得很詭異。
  又或者是用巧克力醬來做炒飯,這確實是一個很有噱頭的新奇題材,但我相信,大部分人肯定都處理不來。
  總而言之,題材不只影響小說的故事走向,其實也影響讀者的第一印象。
  如何想出一個足夠吸引讀者,卻又合乎邏輯,能夠駕馭的題材,就是作者的功力所在。
  「題材」其實是一個超級大的項目,囊括了各種想得到、想不到的內容。以我來說,我自己會把題材分為三大類別。

世界觀

  世界觀指的是故事發生在「什麼時空背景」,有著什麼樣的「文化環境」或者「種族關係」。
  故事一:故事發生在日本大正時代。有一種名為「鬼」的生物,畏懼陽光,吃人維生。
  為了抵抗惡鬼,人類之中的獵鬼人組成了「鬼殺隊」。
  應該很明顯,這是《鬼滅之刃》。
  故事二:一個每個人說話都要加「噗」的幻想國度「噗噗王國」,在這裡只要講話沒有用「噗」當結尾就會被判死刑。
  「噗噗王國」是君主制,最高權力者是「噗噗國王」。「噗噗王國」的科技發展跟現代地球差不多。
  這是我亂想的故事,不要問我為什麼,噗。
  簡單來說,世界觀設定就是故事的底層,是整個故事的基石。
  無論故事怎麼發展,都必須符合世界觀設定,或者說,作者必須要有自己一套凹得回來的說法,讓讀者相信「這在世界觀設定之內」。

角色

  角色想必大家都很熟,就是故事裡面會登場的那些傢伙。
  以一張滿分一百考卷來說,我認為角色大概就是那種,獨佔六、七十分的魔王題。
  「角色」是一部小說最容易得分,但也最容易失分的項目。

劇情

  劇情是將「角色」放進「世界觀」以後衍生出來的「事件」。
  大部分人閱讀小說的時候,最專注在看的就是「劇情」。
  「我覺得某某作品很好看,因為劇情很精采,哪邊哪邊很讓人意想不到。」
  「我覺得某某作品很難看,因為某一段的劇情很不合邏輯。」
  這些都是常見的讀者對於劇情的評價。
  雖然我說,劇情是把「角色」放進「世界觀」以後的產物,但這並不代表,「劇情」一定要等「角色」、「世界觀」成形以後才能開始思考。
  在我看來,構成題材的這三項要素並非是1→2→3這樣的線性關係,反而像是一個三角形。
  不論從哪一個點開始都可以,只要最後能畫出一個漂亮的三角形就好。

結語

  總結一下。所謂的「題材」,以文章一開始料理的舉例來說,就是廚師丟進鍋子裡的那些食材。
  將這些食材分成三大類別,只是我自己的想法,當然你也可以用不同方式來分類,比如英文的5W1H可能就是一種方法。
  最後是工商時間。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按5下Like來表達對我的支持,或者留言回應,幫助我繼續寫下去。
  我是顧天晴,你也可以叫我阿栗。
  下次再見,掰掰!
   我的噗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