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30|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香港 是對決戰點無感的警愓

香港-是對決戰點無感的警愓
香港-是對決戰點無感的警愓
港版國安法頒佈,舊文重發。
香港至今的發展,無疑讓人無限同情香港人的遭遇。許多香港人在〔禁蒙面法〕生效後仍然持續上街反抗,但遭到國家機器的無情打壓。甚至年幼的男童、女童,居然也成為被武警逮補威嚇的受害者。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之前的香港人,想必都沒有料到僅二十二年後,這個小島上的人民就要面對如此殘酷的命運。而反抗最激烈、承受最大暴力的,卻是1997年時不是還沒出生、就是尚且少不更事的年輕一代。這是香港命運最讓我感歎的一點。
年輕人何辜?在關鍵時刻他們沒有足夠的意識和能力做抉擇。卻得在長大後,當極權鐵幕降下時毅然成為反抗先鋒。若早知命運對香港的下一代如此殘酷,97年時香港的社會菁英、時代青壯,他們還會輕易地接受香港不可逆的體制轉變嗎?
雖然台灣和香港是完全不同的條件。但都因為歷史的因素而必需面對中國問題。如果同樣用『決戰點』的概念來檢視香港,我認為還是有值得台灣人警愓之處。香港人從『反送中』開始,展開了史無前例的高強度覺醒與反抗,雖然引起全球關注,但也有許多參與抗爭的年輕人做出了令人不捨的犧牲。我個人認為,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並不是香港的決戰點。而是「錯過了決戰點所要付出的代價」。香港真正的決戰點,其實應該是『97回歸』。只是那時候大多數的香港人並沒有感知到:
「這會是決定香港命運的時刻」。 「現在不做,未來要做就得付出高昂的代價」。
我在今年的4月20日分享過一則記錄。如果我的記憶沒錯,那是我第一次使用「決戰點」這個三個字。每個時代的人民當然都有權反抗暴政,有權爭取自由民主。但如果把過去、現在、未來連貫起來以整體脈絡來看。就會發現在某個時間點,當某個事件發生,那會是人民意志發動的最後期限。它是「扭轉結局」和「付出代價」二者比較後,最有效益的關鍵時刻。一旦過了這個時間點,越晚才凝聚的人民意志,就必需透過越高昂的代價才能達到起碼的效果。這個「整體條件將從有利轉為不利」的時間點,就是『決戰點』。而如今的香港,就是錯過了『決戰點』的警愓。
根據1997年當時的新聞報導及民調記錄來看。在香港回歸之前,有接近五成的香港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且在數次的民調中,都有超過四成,接近半數的香港人表示對「一國兩制」的不信任。但是顯然的,光是警覺並不足夠。這些基礎認知並不足以讓當時的香港人感知到未來的危機,並採取具體的抗爭自救行動。
為什麼當時的香港人對回歸共產極權的中國,危機感不足以讓他們斷然反抗呢?形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有很多。中國的自我吹捧和表面善意、英國政府的態度、對經濟榮景的期待、民族意識的歸屬感、國際上期待經濟自由讓中國政治自由的整體氛圍…等等,可能都影響著當時香港人的感知。但我個人覺得最關鍵的,是香港人的意識中有兩種必要的「抗體」太過薄弱:就是「民主」和「反共」。
過去的香港,無疑存在著高度的文明、自由、和法治。但在香港人的生活中,「自由來自民主,民主需要捍衛」的意識並不強烈。嚴格來說,香港人從未有過真正的民主。而中國在經濟上改革開放後,香港一直是對中國幫助最大的地方。兩者交流頻繁。而且香港人自覺是中國的經濟門戶,「不可取代性」的自信也讓他們對中國沒有足夠的心防。
因為民主的概念不夠深化,香港人無法感知「極權體制」和「自由法治」的必然衝突。因為反共的意識太過薄弱,香港人誤信了中共會言而有信,甚至錯估中國會因為經濟的自由化開始走向政治民主化。最後的結果,就是讓新一代的香港年輕人要為了抵抗殘酷的現實而付出代價。
而台灣人應該自問:「我們的社會有足夠的感知能察覺決戰點到來嗎?」
「民主」和「反共」這兩個抗體,培養不易,但在中共有心的算計和操弄下,失去卻很簡單。時至今日,香港已然是存亡之秋。但從黃之鋒聲明「不推港獨」,到「五大訴求」中沒有獨立意識內涵。都可以看出香港人仍然尚未培養出足夠的抗體,來幫助自己面對現實。自主權來源於自由人,而自由人在意識上一定是獨立的。能讓每一個獨立的自由人都願意配合運作、並形成族群共同體、凝聚出民權基礎的制度,就是民主。這是和共產極權絶不相容的基因。搞不清楚這一點,讓過去的香港人錯過了『決戰點』,也讓現在的香港人自陷囧局,而這正是對台灣的警愓。
台灣不是香港。台灣擁有香港所沒有的一切條件。但現在很多台灣人,居然自我定位為和香港同病相憐。而這一切都在蔡英文總統任內發生。台灣人支持香港人追求自由法治是理所當然。但其實台灣本身的問題,並不亞於香港。台灣「民主」和「反共」這兩個抗體,隨著蔡英文任內的「型式民主」和「縱容滲透」都在迅速流失。而因為網路風向的推波助瀾,大多數台灣人無感的程度猶甚於97年的香港人。很多台灣人一面感動於香港人對抗暴政的勇氣;另一面卻懦弱的把「香港人求之不得的民主選票」,輕易賣給恐嚇全台的現任總統。甚至為此是非不分、自欺欺人。這股錯亂矛盾真的令人莞爾。如果「妥協」是這些人的價值,那他們讚揚勇氣豈不是矯情嗎?
現在的台灣,除了真正支持統一的人以外,剩下的人當中有一大部份都在做一件愚不可及、懦弱膽怯的傻事:
『為了怕未來會失去民主,自己現在就放棄民主』。
如果只因為害怕,而讓自己妥協於無良的政客。因為擔心失去,所以亡國感可以取代政客的誠信、歌頌救世主可以取代對政績的質疑。只能鞏固領導中心,不得妄議國是,否則就是中共同路人。這不正是自我放棄民主嗎?這些人口稱的捍衛,倒底是在捍衛什麼呢?
如果台灣的民主制度下,弊案被封存是正常、公投被下修是合理、升等審查被加密是慣例、個資法和著作權法被用來迴避立委監督是常態、走私國安菸是超買、關掉批評的媒體是它活該、運用網軍操弄民意是手段高、玩弄權術和資源分配來塑造一言堂是真理。如果真是如此,台灣現在就已經沒有民主了,何必擔心未來?
台灣的『決戰點』,不會出現在像「和平協議」這種明目張膽的挑釁上。最有可能的是會默默的侵蝕我們的民主體質,無聲的蔓延成為人民生活中的現實。如果台灣人民被綁架操弄的現況不改變,紅色滲透的威脅不肅清,民主和反共的意識將難以擴散。整體社會感知『決戰點』的能力將會被弱化到無感。台灣很可能會錯失現在國際上最好的情勢,把更惡化的後果留給每一個台灣的孩子。
香港就是無感的警愓。關鍵世代的民主自由人,維持並強化台灣社會感知真實的能力,就是這個世代的責任。如果要戰,別留給下一代去戰。藍綠分野已成過去。接下來是民主和反共的時代,我們還要繼續為了藍綠立場內耗下去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