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雅卻動人的影像散文《PJ哈維:戰地拾音錄》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PJ哈維:戰地拾音錄》是我個人今年看過最特別的一部紀錄片,它具有一定程度的啟發性,告訴我們幕後花絮處理的可能,電影是關於PJ的專輯第九張專輯《地下希望工程》( The Hope Six Demolition Project)的製作過程,這種本來沒什麼特別的主題,卻藉由導演謝默斯墨菲(Seamus Murphy)有意識的編排素材與PJ 哈維(PJ Harvey)本人的魅力讓不認識她的人也能享受其中。
她走訪阿富汗、柯索沃、華盛頓南部,一趟趟飛機起落的過程,只為了製作她的一張專輯。
一個歌手如何製作一張專輯,本身看來是件稀鬆平常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不足為道的事情,但正是因為這件事稀鬆平常又不足為道,才恰好能去考驗被記錄者有多少料以及電影製作的功力,如同武俠小說裡高手能以草木竹石以為劍。於是如何處理素材,如何去思考被拍攝者與電影的結合本身是紀錄片優劣的差異所在,因為在紀錄片裡,「虛構」是要被特別小心使用的,有別於一般拍電影,在記錄片中「虛構」時常是用以替代無法在場的當事人的「重演」如《日耀日式散步者》,或者是一種讓當事人顯露真實的裝置,比如《殺人一舉》、《沉默一瞬》的設計,讓當事人在參與拍攝時,被拍攝者所設置的裝置觸發他對某些事的真實反應。
沒錯,在記錄片裡,「真實」是最重要的,但真實不時常等於「事實」,真實是什麼,什麼的真實要被導演記錄是拍攝者自己要去取捨的東西,而這往往是拍攝者與被拍攝者之間的舞蹈,誰前誰後,誰進誰縮,都必須被作為考量一部分,他們是相互對抗也相互聯繫的力的狀態。
當我看到導演找觀眾來一個裡頭看不到外面的玻璃建物外圍觀PJ的創作過程,我就知道這是導演有意為之且巧妙的「虛構」之插入。用以平衡片中大多時候都是PJ在看、在唱、在說的狀態,而我們作為買電影票的觀眾,又能進一步更靠近的觀看PJ與她的團隊去推敲她的創作,看他們討論旋律、討論概念、討論音樂的種種……或者是開玩笑,在白板上劃線,另一方面,每一首曲子的討論都滑順的接到PJ前往各地取材後的結果,我們會看到,從話語到故事再到當地樂器,都是她取材的對象。
但是你在整部片裡即便PJ哈維本人親臨那些廢墟,親臨那些故事的當事者,你看不到她與他們有什麼戲劇性的互動,或者一些讓人落淚的情節,如那些時常背離事實的名人傳記片一樣。你甚至看不到PJ哈維對鏡頭高談自己的理念,如同一些歌手喜歡在演唱會或自己的紀錄片高談自己的理念,並以理念試圖召喚觀者的行動,諸如人類應該怎麼樣、政府應該怎麼樣,對著觀眾,然後有她的字卡這樣的操作,在本片裡頭通通都沒有,但如果用那種操作方式無疑的可以有效的激起觀眾的情感,並讓觀眾接收到明確的訊息,然而謝默斯墨菲(Seamus Murphy)卻沒有這樣做,那麼他做了什麼?
他用影像抓住了我們。
「性愛,金錢,性愛,金錢……」有條名為金錢的狗的黑人女孩對鏡頭唱著歌打著節拍,他們住在華盛頓的南方,一個月球暗面的地方。
將臉貼在車窗上的男孩、拔腿追著車跑的女孩、拿著不會回來的鄰居鑰匙的婦人、上街遊行的青年領導者與接過麥克風的小男孩、壓垮柵欄在邊界掙扎推擠的人們、為了鞋子殺人的黑人社區男孩們、被從重建社區方案趕出去的住不起新社區的人們(即《地下希望工程》( The Hope Six Demolition Project)這張專輯取用的名稱)……目不暇給的影像,講述著世界角落的人們的故事,他們的情感,他們的臉,他們,一群向攝影機凝視的人,凝視著千里之外的觀眾,而我們凝視著他們,如同PJ到無人知曉的華盛頓南方,一個你會被醉漢莫名其妙槍殺的地方,我們也在這種凝視之中,感受到無人知曉的他們的情感,猶如參與了片中的黑色神學領導下的團契活動,那不是循著理性的執導分章斷句的讓台下的人理解上帝,而是鼓勵台下的人一同釋放自己壓抑的情感,於是上帝不再是一個發聲者命令者或者是一個控制者,而是一個包容者,包容他們的情緒
在這樣的活動之中,人們不再渴求理解一個遙遠的終極的他者,而是在自己的情緒洩洪中,了解到自己是有地方可以去的人,甚至,正因為在這樣的群體活動之中,他們才感受到自己並不孤苦伶仃,感受到自己的情緒並非毫無價值,感受到自己被包容在一個巨大物體內,不再沒有底線的下墜。
巨大的建物淪落為廢墟,當地的孩子時常偷偷跑到這裡,到廢墟中冒著生命威脅撿拾物資,這樣的光景出現在我們眼前,不禁令人反思,上帝使巴別塔傾頹,奪走了人們共同的語言,然而卻沒有奪走人們從對方的聲音與表情理解對方情感的能力,而人們引發的戰爭則恰好讓人們連這最後的橋樑都傾頹了。
這也是為什麼即便這部紀錄片即便缺乏戲劇性,情感卻從未缺席,情感在影像的流動中載我著我們緩緩前行,即便PJ哈維沒有什麼太大的情感流動的表露,而只是靜靜地聆聽與觀看這一切,但如同片中PJ哈維的同事曾提及,有一次音樂公司的人來PJ哈維家驗收成品,她卻什麼都沒有說,只是拿出CD,然後離開室內去處理花草和其他家務事,在她身上正具有這種並不強硬但也絕不軟弱的氣質,這體現在她對自己的作品低調的自信上,於是在片中有許多她一個人在戶外的畫面,她好像融入在背景裡面,如同她在紀錄片的其他部分一樣,這就是PJ哈維,她低調卻又不會失去自己的存在感。
而這樣的特質卻絲毫未損電影本身的力量,如同片中隨著音樂搖擺起伏置入的美軍影像,監控氣球,成隊軍警,還有川普的造勢晚會,他們就這樣自然而然生長在片中,讓人不得不去注意,但卻也不需要特別的說解或是強調,力量已經透過影像還有聲音進入我們的身體,讓這部作品雖閒散卻仍能保持緊緻。
這力量不只是得益於作為成品的音樂,當然作為作品本身的音樂出現在我們耳中本來就是很有趣的處理,因為PJ正是為了取材才前往當地,但我們卻在隨後就能夠親耳聽到PJ取材當地現象後的詮釋,那是一個有趣的體驗,就像你剛把水放進冰箱,然後馬上打開冰箱,把裡頭的冰拿出來,PJ的聲音具有一種熾熱但不燙人的溫度,所以導演很聰明的讓她在每一段錄音室內切換到下一個當時PJ去取材的地點時,交錯著她帶有詩意的散文語句,這個作為旁白的PJ於是與去世界各地取材的PJ又形成了一種詮釋者與當事者的關係,如同在錄音室內的PJ與去世界各地取材的PJ形成了一種詮釋者與當事者的關係,在這部片裡的時空被進行巧妙的調度,比如有一段正是PJ因為希望社區的居民寫了一首曲子,而畫面一轉那首曲子便在希望社區的居民手上,這當然是很細緻的處理,因為它打破了前面「取材-錄音室-取材-」的結構,故突然讓觀眾的注意力集中了起來,因為錄音室彷彿突然延伸到另一個空間,然後又延伸到黑人們的教會裡,本來在我們耳畔的歌曲,突然跑到他們的口中,這是很有層次的移動。
不過說了這麼多,就算不來後設思考,其實光是放寬心,坐在蓬鬆的座椅、吹著涼爽的冷氣,我們就可以欣賞這部電影,我想這也是許多好電影會有的特質。
在這個議題先行美學在後的時代(看看奧斯卡)我們需要的,正是這樣的電影,這樣的電影記錄了用影像說話的導演,記錄了用聲音說話的歌手,相輔相成合為一個扣人心弦的影像散文創作而非一個過目即拋的影像文宣,並用一種隨著音樂起伏,雖滑順卻不讓影像一面倒的成為附庸,而是在必要時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在結局時,那台越來越接近地面的飛機,所蓋下的越來越巨大的黑影,給整部取材漫遊做了一個優雅的收尾,這樣充斥片中具有節奏與韻律感的情緒剪接成就了這部片作為電影的美學,也使「創作本身」在此美學中體現出來。
這也是我們所需要的,對「創作本身」的重新重視,所謂創作,不只是去做去說去書寫,也包含去看去聽去體驗的前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K會員
417內容數
Lizard的沙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izard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膠似漆的兩姊妹,因為姊姊姬達一時的意亂情迷,與一個水手伊葛斯私奔且懷上了孩子,再次回來時,妹妹已經嫁人,氣憤的父親將大肚子的姬達掃地出門,並告訴姬達妹妹尤莉絲已經結婚並遠行至維也納,但其實妹妹仍然在當地,而被迫結婚的她從未放棄尋找姊姊,在一個男人的作弄下,兩個女子隔空吶喊著彼此,那麼遠卻那麼近
如果說經典科幻電影《蝴蝶效應》是關於個人反思自身際遇進而渴望改變既成結果最終發現自身即是造成他人痛苦的悲劇因子,那個睽違多年後的《戰爭中的鬼故事》則是進一步從個人投向集體,說的是個人的悲劇來自集體的過失,而這種過失成就了揮之不去的陰霾。這也使得《戰爭中的鬼故事》帶有更多復古的意味。
作為一部以當今直播為題材設想的動作喜劇,《玩命Online:雙槍對決》講述一個單身的遊戲工程師因為在網路嘴砲死亡遊戲直播,結果被該活動公登門拜訪,好好教訓一番,當他醒來,手上被釘了兩把大槍,而這聽起來很酷的遭遇,讓他生活無法自理,更慘的是,他必須在時限內打敗一個戰無不勝的職業殺手,否則他就會死無全屍
對我而言,《深海擴散》是一部定位較為溫和的科幻驚悚電影,如果你要把它拿去跟《深海攔截大海怪》、《突變第三型》來比較,期待裡頭有做工精細的怪異美景,那麼你肯定要對其失望了,然而如果你想要嚐嚐口味較清淡的氛圍型科幻驚悚電影,想看看一部女性主導的電影(導演、主角、重要配角皆為女性)不仿試試這部。
數個月前我就在金馬奇幻試片看過這部片,然而當時並沒有太大的波動,可能是因為電影太具戲劇性,編排卻又過於鬆散,近期再度觀看後,稍稍發現了本片導演香農·墨菲,的套路,這是一個公主找到王子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初戀的故事,同時也是關於這個初戀如何外溢到公主王子世界以外周遭人的故事。
如果說貝托魯奇《末代皇帝》有什麼讓人一看再看的魅力,我想那就是它超越了獵奇,直指人生的悲劇,皇帝離我們這麼遠,溥儀卻離我們那麼近,要從人生這場大戲下來,從來就不是知道這是戲就可以了,現實蒼白的令人不忍直視,但回憶飽滿的令人不斷回顧,你知道它是假的,卻渴望某天它會成真,你知道它是虛的,卻感到它是實的。
如膠似漆的兩姊妹,因為姊姊姬達一時的意亂情迷,與一個水手伊葛斯私奔且懷上了孩子,再次回來時,妹妹已經嫁人,氣憤的父親將大肚子的姬達掃地出門,並告訴姬達妹妹尤莉絲已經結婚並遠行至維也納,但其實妹妹仍然在當地,而被迫結婚的她從未放棄尋找姊姊,在一個男人的作弄下,兩個女子隔空吶喊著彼此,那麼遠卻那麼近
如果說經典科幻電影《蝴蝶效應》是關於個人反思自身際遇進而渴望改變既成結果最終發現自身即是造成他人痛苦的悲劇因子,那個睽違多年後的《戰爭中的鬼故事》則是進一步從個人投向集體,說的是個人的悲劇來自集體的過失,而這種過失成就了揮之不去的陰霾。這也使得《戰爭中的鬼故事》帶有更多復古的意味。
作為一部以當今直播為題材設想的動作喜劇,《玩命Online:雙槍對決》講述一個單身的遊戲工程師因為在網路嘴砲死亡遊戲直播,結果被該活動公登門拜訪,好好教訓一番,當他醒來,手上被釘了兩把大槍,而這聽起來很酷的遭遇,讓他生活無法自理,更慘的是,他必須在時限內打敗一個戰無不勝的職業殺手,否則他就會死無全屍
對我而言,《深海擴散》是一部定位較為溫和的科幻驚悚電影,如果你要把它拿去跟《深海攔截大海怪》、《突變第三型》來比較,期待裡頭有做工精細的怪異美景,那麼你肯定要對其失望了,然而如果你想要嚐嚐口味較清淡的氛圍型科幻驚悚電影,想看看一部女性主導的電影(導演、主角、重要配角皆為女性)不仿試試這部。
數個月前我就在金馬奇幻試片看過這部片,然而當時並沒有太大的波動,可能是因為電影太具戲劇性,編排卻又過於鬆散,近期再度觀看後,稍稍發現了本片導演香農·墨菲,的套路,這是一個公主找到王子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初戀的故事,同時也是關於這個初戀如何外溢到公主王子世界以外周遭人的故事。
如果說貝托魯奇《末代皇帝》有什麼讓人一看再看的魅力,我想那就是它超越了獵奇,直指人生的悲劇,皇帝離我們這麼遠,溥儀卻離我們那麼近,要從人生這場大戲下來,從來就不是知道這是戲就可以了,現實蒼白的令人不忍直視,但回憶飽滿的令人不斷回顧,你知道它是假的,卻渴望某天它會成真,你知道它是虛的,卻感到它是實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沒有追開香港YouTube頻道「試當真」,也許它們出品的《公開試當真》會吸引我入場之處,亦是監製暨主演之一許賢拍攝這套紀錄片的原因:治癒公開試留下的創傷 (下有劇透)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 2003年電影「Intolerable cruelty 真情假愛」 2009年 The Pussycat Dolls 樂團歌曲《Hush Hush; Hush Hush》
Thumbnail
喬治米勒曾經痛恨《迷霧追魂手》帶來的成功,因為,他覺得自己並沒有拍出符合內心完美品質的作品,而這種成功似乎放大了他的未竟之志。但是,《衝鋒飛車隊》治癒了他自己,喬治理解一部電影永遠不可能完全呈現他對「荒土世界」的視野,可是,他可以將整個電影縮小到一個可控制的範圍,在這個範圍內達到他期望的盡善盡美。
在FB上,看見了公視播出的「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紀錄片,裡頭部份內容值得我寫下來與各位分享。   以下是片頭對這部紀錄片的簡介: 「傳奇紀錄片大師懷斯曼,帶領觀眾深入歷史地標「紐約公共圖書館」,探索其獨到的入世之舉,如何成就紐約最美的人文風景,體現深植人心的美國民主信仰。」 紀錄片連結在此
Thumbnail
此文章記錄了電影《墜惡真相》使用P.I.M.P的原因,以及影集《孫家兄弟》也用相同的音樂。還有最近看影集聽到熟悉的Sukiyaki《昂首向前行》。
Thumbnail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主題曲 辛德勒的名單,大概是我少數看了覺得好看但真心不想再看第二次的電影,全片以黑白影像方式呈現,一直到小女孩跑上山丘,才出現那一抹紅衣的顏色,除了提醒人類的殘忍,但也象徵著那一股希望。 但卻是很多猶太人永遠等不到的釋放。 在翻看辛德勒的回憶錄時,戰爭結束後,即使在他救了那
Thumbnail
有的人說這是一部爆了雷就不用看了的電影…但是相隔了十幾年再重看一次,發現它就跟文學或藝術作品一樣,簡直可以看它個好幾回,因為一部被精心打造的作品,很難一次就可以參透全部奧秘,不同年齡與歷練的人將各自品嘗出不同的味道,也許這也是這部作品的傑出之處吧?   年輕時期走馬看花,這仍然是讓人十足感到震撼
Thumbnail
一台相機竟拍下了窗外人物的醜態,電影開場就以一張張相片幻燈片,道出英國杜倫郡礦區小鎮的「排外」心理,他們對這群剛抵達的敘利亞難民表示不歡迎。當主角提傑向難民女孩雅拉釋出善意,他提議把自己叔叔的相機賣掉,就有錢去修雅拉摔壞的鏡頭,自此雅拉便開始收到各方拍照的邀請,先是從理髮廳裡的婦女拍起,再到大街上路
Thumbnail
明明是關於美國的戰爭,怎麼對此有較深刻反思與批判的電影,反而都不是美國導演在拍呢?
Thumbnail
在下筆書寫《墜惡真相》之時,筆者同時在進行一場實驗。假若我也反覆聽著電影中丈夫死前播放的歌曲,那首被檢察官視為「厭女版本的《PIMP》」,我能否「習慣」置身在這壓迫感極強的氛圍當中?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此,當我看著女主角珊卓面對未現身的丈夫「強行介入」第一場訪談戲時,即使她意識到歌曲不會停歇,她仍能
Thumbnail
我沒有追開香港YouTube頻道「試當真」,也許它們出品的《公開試當真》會吸引我入場之處,亦是監製暨主演之一許賢拍攝這套紀錄片的原因:治癒公開試留下的創傷 (下有劇透)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 2003年電影「Intolerable cruelty 真情假愛」 2009年 The Pussycat Dolls 樂團歌曲《Hush Hush; Hush Hush》
Thumbnail
喬治米勒曾經痛恨《迷霧追魂手》帶來的成功,因為,他覺得自己並沒有拍出符合內心完美品質的作品,而這種成功似乎放大了他的未竟之志。但是,《衝鋒飛車隊》治癒了他自己,喬治理解一部電影永遠不可能完全呈現他對「荒土世界」的視野,可是,他可以將整個電影縮小到一個可控制的範圍,在這個範圍內達到他期望的盡善盡美。
在FB上,看見了公視播出的「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紀錄片,裡頭部份內容值得我寫下來與各位分享。   以下是片頭對這部紀錄片的簡介: 「傳奇紀錄片大師懷斯曼,帶領觀眾深入歷史地標「紐約公共圖書館」,探索其獨到的入世之舉,如何成就紐約最美的人文風景,體現深植人心的美國民主信仰。」 紀錄片連結在此
Thumbnail
此文章記錄了電影《墜惡真相》使用P.I.M.P的原因,以及影集《孫家兄弟》也用相同的音樂。還有最近看影集聽到熟悉的Sukiyaki《昂首向前行》。
Thumbnail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主題曲 辛德勒的名單,大概是我少數看了覺得好看但真心不想再看第二次的電影,全片以黑白影像方式呈現,一直到小女孩跑上山丘,才出現那一抹紅衣的顏色,除了提醒人類的殘忍,但也象徵著那一股希望。 但卻是很多猶太人永遠等不到的釋放。 在翻看辛德勒的回憶錄時,戰爭結束後,即使在他救了那
Thumbnail
有的人說這是一部爆了雷就不用看了的電影…但是相隔了十幾年再重看一次,發現它就跟文學或藝術作品一樣,簡直可以看它個好幾回,因為一部被精心打造的作品,很難一次就可以參透全部奧秘,不同年齡與歷練的人將各自品嘗出不同的味道,也許這也是這部作品的傑出之處吧?   年輕時期走馬看花,這仍然是讓人十足感到震撼
Thumbnail
一台相機竟拍下了窗外人物的醜態,電影開場就以一張張相片幻燈片,道出英國杜倫郡礦區小鎮的「排外」心理,他們對這群剛抵達的敘利亞難民表示不歡迎。當主角提傑向難民女孩雅拉釋出善意,他提議把自己叔叔的相機賣掉,就有錢去修雅拉摔壞的鏡頭,自此雅拉便開始收到各方拍照的邀請,先是從理髮廳裡的婦女拍起,再到大街上路
Thumbnail
明明是關於美國的戰爭,怎麼對此有較深刻反思與批判的電影,反而都不是美國導演在拍呢?
Thumbnail
在下筆書寫《墜惡真相》之時,筆者同時在進行一場實驗。假若我也反覆聽著電影中丈夫死前播放的歌曲,那首被檢察官視為「厭女版本的《PIMP》」,我能否「習慣」置身在這壓迫感極強的氛圍當中?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此,當我看著女主角珊卓面對未現身的丈夫「強行介入」第一場訪談戲時,即使她意識到歌曲不會停歇,她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