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起這是我在心臟外科加護中心接收到的第幾位患者了,這次是位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病患,走進空置的病室內,熟練的確認各項準備,打開位於病床右上方的生理監視器,確認的心電圖導線、動脈導線、肺動脈導線等曲線資訊,然後再將畫面轉至待命模式,接著確認呼吸機設定以及呼吸機打氣狀態,而在堆放病人雜物的床旁桌上,擺著一次性彎盆,彎盆被些許空針、無菌蒸餾水、防水透明敷料等物品塞滿,走到病室外準備需要的用藥,確認好等會要抽血的真空試管,這是迎接開完刀的病人從手術室直入前的準備,我們叫這些為備刀。
「 第一床主護,麻科交班」,同事左手拿電話高聲喊道,我不疾不徐的隨手拿張空白表單接過電話「請說」,電話那頭麻醉科毫無換氣空間的訴說著病人使用麻醉方式、目前使用的藥物、身上所有管路、手術中血壓變化以及處理方式,而我只是靜靜地聽著,腦中盤算這等會還要追加哪些物品,「什麼時候回來?」,在麻醉科終於停頓的空閒我問到,「30分鐘」對方回答並結束這次通話;掛了電話後知會了同伴病人30分鐘後下刀,同事們開始猶如電視快轉般先將各自病人常規事項完成,準備迎接新病人。
- P.S麻科:麻醉科簡稱,病人結束手術後即將轉往加護病中心前會與護理師交班病人目前狀況及藥物、有無攜帶機器等事項
「 學姊,等一下我能站二位嗎?」一個應屆畢業的新進護理師站在我身旁小心翼翼詢問著,我看了一眼帶著新進護理師的學姊說:「等下帶了五種藥,你確定吼!」,然後向學姊訴說了哪五種藥物,話裡行間的表示著這個病人狀況不穩定不好處裡,「應該可以,給他機會吧!」,既然得到學姊信心的回覆我也不好拒絕,但內心還是有點擔心,戴著手套站在監視器下等待的我,另一位新進護理師跑來問道:「學姊那我能站三位嗎?」,我又看向另一位學姊,而學姊投給我一個堅定的表情,我回以一個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向學妹點了頭,站在護理站的其他同事表示「你加油,我們在外面囉!」,會有如此無奈的心情是因為,下刀病人身上管路眾多,明確的分工能確保病人在麻醉消退以前護理師能快速呈現病人生命徵象且整理身上所有管路,給予適當約束保護,避免病人醒來時血壓爆高出血量增加、激動導致管路滑脫等狀況發生,而新進人員的不熟悉會拉長整理時間但考慮到需要給予機會練習,所以我時常在這之間拉鋸,身為學姊的我只能提升自己的速度,從旁協助。
「病人來囉~但是怎麼有機器?!」站在護理站同事率先問到,沒說有帶呀?我帶著疑惑往門口探了頭心想怎麼有ECMO跟IABP,我疑惑地走回第一位位置等待病人推來,同時向門口投以求救眼光,所幸其他同事已戴好手套準備進來幫一把,我才鬆了一口氣。
- 在接術後病人時,以病床為中心,靠近監視器床頭的位置是一位通常為主要護理師擔任,二位為主要護理師對面的位置,在床尾位置為三位,這些位置劃分是為了讓病人能快速又穩定的呈現病人生命徵象且整理身上所有管路。
- ECMO:葉克膜,體外循環機器。
- IABP:主動脈氣球幫浦。
在一陣手忙腳亂後病人整齊穩定的正式入住加護中心,確認病人意識後通知家屬前來探視,接收的作業大致完成,剩下的是電腦的文書作業,待我下班後仔細完成,為何是下班後呢?。因為術後照護是關鍵,首先,我需要每小時確認病人胸前引流管的出血量、尿量、生命徵象、心輸出量、心臟指數、肺動脈契壓、平均動脈壓等等眾多數據,還要給術後止痛、鎮靜、抗生素、降壓藥物以維持主治醫師醫囑的血壓範圍,還要消毒病人身上所有管路,這位患者身上有著:氣管內管、鼻胃管、右頸導管、肺動脈導管、動脈導管、主動脈幫浦管路、葉克膜管路、導尿管、以及各項引流管,以上管路要以無菌方式消毒維持紗布乾淨,確認管路位置正確、確認管路固定公分數,還要幫助病人刷牙洗臉,期間還要處理異常生命徵象,輸血,還有另一位病人需要時不時去關照,這些事物足以讓我無法停下腳步,回想當天的忙碌,讓我從前一天晚上11點到隔天中午12點才離開醫院。
雖然在臨床工作遇到的病況和轉變,精彩的比八點擋反轉還多,但諸如此類的病人及家屬怎麼樣都只是短暫的過客,上班八到十個小時的接觸,和下一班護理人員教班完後,拍拍屁股走人,遇到放假再回歸上班後遇到的是新的病人,重新認識重新執行護理照護,僅是如此而已嗎?除了這些,更讓人疲憊的是充斥著大量女人的工作環境。
俗話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說的或許就是這群人吧,每天工作上需要忙碌的事情太多了,當你還要時不時的接收他人的情緒時,再好的修養及脾氣,再堅強的心靈都會被消磨殆盡,而我只能假裝正常的去工作,笑臉迎人的去面對。
身邊總有些覺得自己是完美的,自己的尊嚴最重要,自己的意見猶如聖旨般,自己口沫橫飛地抱怨是天降甘霖一樣的珍貴,這些都要像看到神佛一般的供養起來嗎?
人無完人,總是會犯點小錯,但需要這樣一次一次放大顯微二十萬倍的去宣泄嗎?心情好對人笑臉迎人,做事不夠完善就惡臉相向,但你的錯誤跟態度只是沒有人想說而已,每次的情緒都要放大宣染每個人,你生氣大家要跟著你抒發,你總有你的情緒跟疲憊去據理力爭,但別人也有苦說不出,我能做的只有遠離,或許在你眼中我態度不佳,我毫不在意,但我沒有佛陀般的福利眾生,也沒有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我只是一個假裝正常的普通人,而你只是我工作生涯上的過客,我終將會有計劃地離開這裏,而你只能在這苟延採喘的繼續用負面的態度面對未來的人生。
有時候,常常告訴自己聽到了當沒聽到,看到了直接無視,但會往心裡去的人格特質,心靈層面默默的在堆積,猶如疊疊樂般,左搖右擺的,沒有地基沒有支撐,只要來個一級地震便是一蹶不振的倒塌,然後再重新花時間修補,等待下一次的坍塌,我的心靈是這樣的脆弱,而我只能用堅強外表去隱藏內心的波濤。
我能做的又是什麼?好好的規劃自己的生活,認真體會美好的事情,面對照顧病人復原後的喜悅,家屬的感激,和閨蜜們偶爾的聚會,和好朋友們簡單的輕旅行,不帶著他人給的負面情緒,一步步走下去,但要明白喜悅與開心來得快去得快,煩悶與情緒卻揮之不去,祈願我能繼續假裝不在意的工作,直到找到真正該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