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 菜鳥護理師接新病人時的混亂... 我是誰?我在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次被指派接新病人的時候,心總是慌亂的。

腦中不斷盤算著待會病人上來的時候,需要做些什麼事?要怎麼聽交班、抓重點?需要先備幾瓶點滴?需要加壓袋嗎?用氧氣面罩或是要找RT (呼吸治療師) 調呼吸器?新病人的單張準備好了嗎?床鋪好了嗎?

當病人一上來的時候,學姐、同事們都會一窩蜂的湧上來,幫忙換脫衣服、建立靜脈輸液管道、插上點滴、給氧、量測生命徵象、填寫評估表單...。

當我也想去幫忙做點什麼事的時候,學姐們總是把我壓回椅子上說:「妳坐著寫記錄,其他的我們來就好。」

但老實說,當下我根本不知道要寫些什麼?

現場一陣亂哄哄的。右邊學姐報了血壓數值,說已經掛上點滴加了什麼藥了。

前面同事說已經幫我寫好評估單張了,剩下什麼的要我自己再補上。

左邊學姐喊脫下的衣服和口袋裡的零錢都裝在塑膠袋了,也寫好清單,放在床尾,等一下記得要跟家屬對點…。

我都只能一一接收和回答:「好,謝謝學姐。」

然後腦子依舊是一片混亂。等著人潮散去後,再一個一個重拾整理訊息。

這些通常都會耗掉我很多的時間,結果就是延遲下班,留下來收尾了。


工作氛圍好的單位,通常會互相支援合作,即使不出聲請求,也自動會有人過來幫忙。


在我對工作流程較為熟悉後,終於開始能比較常在時間內,完成既定的工作項目,也有較多的空閒時間可以處理其他的處置。

那一天,我準備幫病人更換點滴的注射位置。

備好了止血帶、靜脈留置針、酒精棉片等工具後,從容的把病人的四肢翻出來,慢慢的、仔細的,尋找適合且好下針的血管。

一位學姐路過,問我需不需要幫忙?

我說:「不用啦!學姐,我先試著自己找找看。」

但學姐還是停下腳步,抓起病人的另一隻手,開始找起血管了。

幾分鐘後,另一位學姐經過,也問需不需要幫忙?

我一樣回答:「不用啦!我自己先試試看。」

沒錯,第二位學姐也停下腳步,翻開被子,開始尋找兩條腿有哪條血管適合下針。

大概五分鐘後吧!我一抬頭,猛然發現床邊四周已經圍滿了學姐,且都很認真的翻找病人身上的每一條血管。

『我真的也想要自己試看看嘛!大家給我一點練習的機會...。』我心裡默默的吶喊著。

看著四周的學姐,心中充滿著感激。

大家都如此熱心幫忙,但,我也想要長大啦!


此時有學姐準備出手下針了。

「on到了,來,給我點滴接line。」

「這個病人血管還滿粗的、滿好找的啊!」學姐說,不懂為什麼要這麼多人一起找血管?

『我就是知道他的血管好找啊,所以才特別空出時間想自己試試啊~ 但妳們就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圍過來了?』我只能傻笑回應著。


可能學姐們也不信任我的技術吧!

畢竟還是隻很菜的菜鳥。


總之,還是謝謝學姐們的幫忙。

avatar-img
2會員
34內容數
走了18年護理臨床,現在才發現不適合,會不會太晚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可能不適合護理 的其他內容
護理系畢業後,首次進入加護病房的經歷。透過真實的故事,分享護理人員工作的細節和挑戰。
護理求學的兩階段,都很「剛好」的碰上天災人禍,一次是921集集大地震,一次則是SARS疫情爆發。
雖然我是如願進入護理學校就讀的,但姑姑、叔叔們有時會跟我打趣說:「畢業後,到了哪家醫院工作,記得要告訴我,因為我絕對不會去那家醫院看病的!」 那時韓流還未攻入台灣,日劇還是當道的年代,某年暑假的日本台,正播出秀逗小護士系列的電視劇。他們擔心我就像是那樣的『秀逗小護士』。
進入護理學校的學生們,面臨選擇護理的原因,有的是自願,有的卻受到家人的影響。無論原因如何,這將是一條不歸路,需要投入很多心力和時間。對於沒有興趣的人來說,未來的路將很難維持下去。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升學前的補習班生活以及對未來升學目標的思考。透過回憶過去的學業經歷,回顧了自己的學習風格,最終找到了護理科作為未來的升學目標
護理系畢業後,首次進入加護病房的經歷。透過真實的故事,分享護理人員工作的細節和挑戰。
護理求學的兩階段,都很「剛好」的碰上天災人禍,一次是921集集大地震,一次則是SARS疫情爆發。
雖然我是如願進入護理學校就讀的,但姑姑、叔叔們有時會跟我打趣說:「畢業後,到了哪家醫院工作,記得要告訴我,因為我絕對不會去那家醫院看病的!」 那時韓流還未攻入台灣,日劇還是當道的年代,某年暑假的日本台,正播出秀逗小護士系列的電視劇。他們擔心我就像是那樣的『秀逗小護士』。
進入護理學校的學生們,面臨選擇護理的原因,有的是自願,有的卻受到家人的影響。無論原因如何,這將是一條不歸路,需要投入很多心力和時間。對於沒有興趣的人來說,未來的路將很難維持下去。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升學前的補習班生活以及對未來升學目標的思考。透過回憶過去的學業經歷,回顧了自己的學習風格,最終找到了護理科作為未來的升學目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也不知道,老是在急診內,看到老者是誰?裡頭擔任如工蟻般推床員,聽從醫師護理師,將病人運送至觀察室、檢查、病房,日復一日的工作。 中元普渡後、過年前後的寒冬,很奇妙,某些觀察床號會站著位老人,手比個數字,沒有人能發覺,也不會有人知道?知道方式,往往殘酷…… 一位年輕剛入職的小護理師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Thumbnail
我在他身上看見了獨自在外地工作的孤單、存活的壓力, 讓他不由得武裝自己,掙扎地在這個外地生存。
Thumbnail
在帶媽離開隔離病房的同時,我也手忙腳亂地找了一名看護幫忙。
Thumbnail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Thumbnail
回診日是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時刻,身心科醫師在這裡提供專業和溫柔的幫助,幫助患者找回身心的平衡。患者們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故事,助人者們用心的幫助,讓人們找回生活的力量。
Thumbnail
由於近期的狀態跟以前有點不一樣,保險起見決定先去見見精神科醫生,詢問些這段時間我感到困惑的事情。 就大概記錄一下複診的過程及跟醫生間的問答,以免之後忘記。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Thumbnail
在醫療的工作上,我覺得有時候手腳真的很常不夠用,常常就是從A區走到B區時候(雖然只有10-15M距離),我都要先思考我要順便做甚麼,例如印完order(醫囑)單張後,我去第3床給藥時,順便抽5床的血、量6床的血壓、叫7床患者去照X光等等,就深怕多走那一趟,造成自己的困擾。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也不知道,老是在急診內,看到老者是誰?裡頭擔任如工蟻般推床員,聽從醫師護理師,將病人運送至觀察室、檢查、病房,日復一日的工作。 中元普渡後、過年前後的寒冬,很奇妙,某些觀察床號會站著位老人,手比個數字,沒有人能發覺,也不會有人知道?知道方式,往往殘酷…… 一位年輕剛入職的小護理師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Thumbnail
我在他身上看見了獨自在外地工作的孤單、存活的壓力, 讓他不由得武裝自己,掙扎地在這個外地生存。
Thumbnail
在帶媽離開隔離病房的同時,我也手忙腳亂地找了一名看護幫忙。
Thumbnail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Thumbnail
回診日是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時刻,身心科醫師在這裡提供專業和溫柔的幫助,幫助患者找回身心的平衡。患者們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故事,助人者們用心的幫助,讓人們找回生活的力量。
Thumbnail
由於近期的狀態跟以前有點不一樣,保險起見決定先去見見精神科醫生,詢問些這段時間我感到困惑的事情。 就大概記錄一下複診的過程及跟醫生間的問答,以免之後忘記。
跑醫院這麼多次,還是有一些新知。這是第一次爸爸在急診室待了五天之久。 急診室,就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諸多限制例如陪病者限一人兩人、疫情時只開放大門,到院內便利商店要從院外繞一大圈,設備簡約克難又找不到人問或幫忙等等,多次經驗使得我在急診室都很自在,自己到處去找椅子、找被子,問護理師,有什麼就拿來用
Thumbnail
在醫療的工作上,我覺得有時候手腳真的很常不夠用,常常就是從A區走到B區時候(雖然只有10-15M距離),我都要先思考我要順便做甚麼,例如印完order(醫囑)單張後,我去第3床給藥時,順便抽5床的血、量6床的血壓、叫7床患者去照X光等等,就深怕多走那一趟,造成自己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