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僅為示意,非書中所指森林,Photo by Pexel
一片田地邊上,有個男人在等我。應該說是一塊空地。這塊地的周圍,四面八方,都是正在建造的房子。我正準備離開,不過司機先生替我確認了:
「那人正是朱力烏斯─朱利安.魯特瓦馬博士(Lutwama Julius Julian),您約見的人就是他。他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流感警報計畫的主要整合總監!」(我猜這位司機跟我一樣,對疾病抱有極大的恐懼。在這個地方,他開車的方式很不尋常,我的意思是,很慢,更替我的猜測提供了充分理由)「而且,請看豎立在他旁邊的看板。」
我仍然半信半疑,讀著上面的文字:
茲卡森林
本土地屬烏干達病毒研究中心(UVRI)
恩德培市郵政第四十九號
電話:01432-720631
我始終不敢相信:傳說中那座森林,就是這裡?
在我的想像中,那是一個遺世蠻荒之地,需要走上不知幾個小時,直到精疲力盡才到得了的地方。然而,我似乎尚未離開坎帕拉。道路兩旁,沿途有數不盡的商家,也包含棺材店。一點也沒有即將進入原始森林的徵兆……竟位於最遼闊的幾座花園之間,草坪整理得像高爾夫球場,豪華無比的私人土地一片接著一片,而其中半數看來像是學校。我不敢想像學費有多貴!衛星導航顯示,不到二十公里,我們將進入另一座城,而那不是一座普通的城:那可是恩達培(Entebbé)!
茲卡森林發生了什麼事?難道變成了公園,供孩童遊玩的綠地,如同紐約的中央公園,巴黎的布洛涅森林,成了開發建商低價競爭的產品?我知道亞馬遜流域已被滲透蠶食,但不知道維多利亞大湖區這裡亦然。
我的失望之情約莫已溢於言表,因為好心的博士先生立刻安慰我:「我們終究搶救了二十八公頃!我向您保證,有二十八公頃的自然林地,研究還是可以繼續!」
他那張歐蕾咖啡色的臉對我露出微笑。在烏干達,人人面帶笑容,但是他,他不光只對你笑,還暗中觀察你。幾乎不錯過任何細節。畢竟,像我這種有病態好奇心的傢伙,就像一種病毒:不從我的星球取得養分,我就活不下去。
於是,他帶我走進樹叢中,向我證明林地依然存在,同時為我講述這座森林的歷史。
一切始於一九三二年。一場猛烈的黃熱病瘟疫蔓延非洲東部,當時,這塊地區隸屬英國管轄。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Rockefeller)決定出資支助,選擇了這座小森林作為研究的田野實地。這座森林位於維多利亞湖畔,距離當時的烏干達首都恩達培不遠,再「方便」也不過了。
茲卡森林開始進行常態調查:一、寄生蟲與病毒,二、接納並載運牠們的昆蟲,三、極不甘願收到牠們這份禮物的脊椎動物。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實施這些調查的地方。
換句話說,目的在於知道誰叮咬誰,在森林的哪個地方,幾點鐘出來叮咬,對公共衛生健康造成什麼影響。
用這樣的方式,此處開始研究小兒麻痺(poliomyélite)、嗜睡病、流感……然後,在一九四七年,發現了一種不知名病毒。牠應該以前就存在別的地方,但沒有人將牠編列入冊。人們用這座森林為牠起名,稱之為「茲卡」。茲卡的意思是「比別處長得更好、更快、更高」。別具意義的名字,不是嗎?可以形容森林,對病毒也說得通。
這座森林很快就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您已經注意到了,它的位置太好,距離擴張出來的新城區太近。必須加以保護,以免落入貪婪的開發商之手。因此,烏干達病毒研究中心入主這座森林……
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一片林間空地,就在讓它成為傳說的那座鐵塔下方。凱杜古的研究人員就是以它為靈感來源。
「若想了解蚊子的行為,就必須知道不同種類的蚊子各在哪個高度叮咬。」
「但是這座塔超過樹木頂端了!」
「一百三十英尺,四十五公尺。樹冠裡不為人所熟知的種類最豐富,無處可比!您看見了,我們有三層平台,各在十公尺、二十公尺和四十公尺的高度。您想不想爬上去看看?」
我禮貌地拒絕了。深入非洲,來到這裡給蚊蟲傳染,我覺得自己已經夠勇敢,甚至夠笨了!
「在每一層的地方,我們的研究員捕捉飛到那個高度的蚊子。這些採樣被帶回我們的研究中心,進行辨識。我們也裝置獸籠,裡面的動物以猴子為主。當然,牠們會被叮咬。我們只要知道是被哪種蚊子叮,哪種蚊子帶有哪種病毒。而我們很驕傲的是:發現了二十二個新種類。」
我開口表達敬佩之情。但很快就被博士潑了盆冷水:「您知道牠們的種類有多少嗎?」
我坦承並不知道。
「……根據跨國計畫Predict的資料顯示,共有一百二十萬種,而這些還只是蟲媒病毒!我們這座森林最近一次的貢獻是伊波拉病毒方面的研究。在下一場瘟疫來臨之前……關於每一個生物角色之間的關連,還有太多事情尚待發現!」
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研究團隊領導的全球合作組織,於二○一八年啟動全球病毒體計畫(Global Virome Project),期望找到這些難以捉摸的人畜共通病毒,並且提出對抗它們的方法,該論文刊登於《Science》期刊中。
一聲驚聲尖叫,他中斷了講解。我們剛走到了森林盡頭。正下方,一大片沼澤鋪展開來,那是維多利亞湖抽乾了一半的湖灣之一。但是,離我們較近的地方,兩座新鮮的樹幹說明有人剛來砍樹,盜伐他們的森林。
「即使面積這麼小,但您要怎麼監控呢?我們全部的守衛資源就只有一戶人家。請向前靠近一點。您看到了嗎?遠方的天際線上,那條灰色的線?那是剛開始建造的新高速公路。路線將穿越沼澤。政府應該要明白我們的研究有多麼重要。一直不斷地建設,這麼下去,人類將與大自然面對面。到了那個時候,還是能知道大自然如何運作比較好!」
於是我提起森林邊緣正在興建的兩棟房子,就在引起我高度好奇的那塊告示牌旁邊。
「我已經知會過屋主們。我寧願不知道他們的土地是跟誰買的。想必是政府官員的親友。在烏干達,我們沒有真正的地籍制度。那些新來的人,我已經警告過他們:小心!你們的房子蓋得離森林太近,這個保留區裡的小動物不見得很友善。那些屋主聳聳肩說:
「我們需要錢。如果我們被蚊子咬到受不了,就會把房子賣掉。賣給不知道蚊子厲害的人。」
────本文摘自《蚊子、病毒與全球化:疫病與人類的百年戰鬥帶給我們的啟示》
《蚊子、病毒與全球化:疫病與人類的百年戰鬥帶給我們的啟示》
作者:艾瑞克.歐森纳(Erik Orsenna)、伊莎貝爾.德.聖歐班(Dr. Isabelle de Saint Aubin)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20-07-02
比爾.蓋茲:戰爭可能導致1000萬人死亡,但流行病可能會害死更多人!
▲2020年流行全球的新冠肺炎,截至當年7月共造成40萬人死亡
但人們可能不知道,蚊子才是最可怕的殺人機器 !
牠們所帶來的傳染疾病,每年威脅25億人生活、造成75萬人死亡!
當代最重要的法文作家、法蘭西院士艾瑞克.歐森纳話題之作
深入淺出暢談當「蚊人相侵」已成全球化下的現狀,
人類該如何面對傳染病橫行的未來?
對人類來說,蚊子不只是夜裡擾人清夢的小惡魔,同時也是登革熱、瘧疾、黃熱病、茲卡病毒、日本腦炎等疾病的傳播者。但蚊子真的是十惡不赦的壞蛋,勢必要撲殺殆盡的害蟲嗎?
還是因為二十世紀以來人類全球化的腳步加快,造成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改變, 侵奪了地球上原屬其他生物的領域,「疾病傳播」只是「蚊人相侵」之後的結果呢?
作者歐森纳跟巴斯德研究院合作的這項計畫,走訪了世界各地,諮詢當地研究機構與學者,採集到大量資料。而這一切數據和報告,在他的生花妙筆、條理分明地串連下,化身為一本人人讀得懂、用得上,有趣又發人深省的人文科普書。這本書不僅傳播科學知識,更蘊藏不少生命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