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8/2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美的演化》∣ 文化的美感,會對演化產生無可抹滅的影響!

    圖:薩拉馬坎人(Saramaccan)
    圖:薩拉馬坎人(Saramaccan)
    一九八二年,我在蘇利南的布朗山國家公園研究嬌鶲的演示行為,住在公園的工寮裡,一個床位每天花幾美元,其他的工人是年輕的薩拉馬坎人(Saramaccan)。十七世紀初,有非洲奴隸從靠海岸的農場逃出來,往上游移居到森林居住,最後在新世界建立了混合其他文化特色的非洲文化,這些年輕的薩拉馬坎人便是他們後裔。每星期有一、兩次,旅行團會住在公園的招待所,一些當地薩拉馬坎村落的年輕女性會過來打掃客房,為旅客烹煮食物。當工人在屋內或門廊上,看到這些女性拿著床單毛巾、水桶拖把,從小屋之間走過的時候,便對她們投以無數的性暗示話語,那些女孩則報以玩笑話。受到最多人注意的女孩大約一六○公分高、一○○公斤重。雖然她的腰臀比和演化心理學教科書上理想的腰臀比相去甚遠(寫那些教科書的人,心中的美麗標準都是西方式的),但是對工寮裡的工人而言,她極富魅力。她自己也知道這一點。
    如果造就人類的是生物性演化,那麼,對於人類之美的概念為什麼會那麼多樣呢?之前我們所專注討論到的人類性取向的生物特徵,可以合理推測是人類和黑猩猩從共同祖先分開之後,在五百萬到七百萬年間演化出來的過程。現在,應該來看看最近發生的一些獨特演化改變。
    人類演化出語言能力、高階認知能力,以及複雜的社會生活和社會互動。人屬動物離開過非洲好幾次:直立人(Homo erectus)、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s),以及現代智人(Homo sapiens),散播到世界各地。在跨越各大洲的路途上,人類持續演化,遺傳組成也變得多樣。這使得人類的能力越來越複雜,經歷過的事物也越來越多,人類的文化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與多樣化。
    受到文化影響而發展出來的特徵,是個人社會環境與人類歷史偶發事件交互作用的結果。換句話說,不同的文化來自人類族群因為地理的相隔,這些文化不僅是在各自的環境中適應的結果,也受到歷史事件的影響。人類語言的多樣性是人類文化歷史中隨意性的絕佳案例。沒有人會認為英語、日本語和納瓦荷語之間的差異,是因為這些語言在發展的過程中要適應不同環境的結果。因為文化,我們成為深深受到出生時與之後共同生活的社會群體、社群、國家影響的個體。
    另一個深受文化影響的特徵,是我們對人類之美的概念,求偶與婚配的習俗,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種性行為。雖然演化心理學家相信有普遍的「配偶值」,但是人類的性取向沒有不受到文化影響的,文化之間唯一的共通特性就是多變。如果我們回到數千年前,就能夠馬上了解,然而這麼長的時間,在人類演化史中有如彈指般短暫。
    圖: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
    古羅馬與希臘時期雕像呈現的女性之美深具代表性,值得受到讚頌。可是流行變化速度很快,許多臉形和身材在現代的西方世界已經不具特別的吸引力。這些品味的變化很快就會出現,不需要花上幾千年。美國文化在幾十年內,就對男性和女性應有的外貌產生巨大的改變。我們只要把一九四○和五○年代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和麗塔.海華斯(Rita Hayworth)的照片,和現在憔悴、甚至帶有厭食感的女影星與模特兒相比較,便能了解到美麗的文化標準轉變得如此快速。雖然豐滿性感的瑪麗蓮.夢露其魅力足以傳世,但是她可能連參加實境節目《超級名模生死鬥》(America’s Next Top Model)首輪選拔的機會都沒有。對男性身體魅力的概念也改變了。現在的男性電影明星要維持明顯的肌肉線條,才能位居一線地位。一九四○和五○年代則偏好比較柔軟的體型,例如卡萊.葛倫(Cary Grant)、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和賈利.古柏(Gary Cooper)。
    有些文化和美國文化不同,對女性肥胖的觀感完全相反,認為是性感的。在非洲的茅利塔尼亞(Mauritania)和其他一些地區,人們認為肥胖的女性非常有魅力,一般體重的女性會去「肥胖營」吞下大量食物,好增加體重。年輕的茅利塔尼亞男性認為,女性快速增肥而在皮膚上造成的拉痕特別性感。在美國則相反,年輕女性為了讓體重大減而參加「肥胖營」。
    我會提及一些不同文化中對美的標準,在於這些標準可能會回過頭來影響生物本質、遺傳與演化。當文化偶爾影響了演化過程,這個影響力是從上往下發揮的。
    人類文化從上而下影響遺傳的例子當中,最為驚人的是成年人乳糖耐受的演化,這使得有些人能夠吃乳製品。35乳糖是一種特殊的糖,僅出現在乳汁中。哺乳動物新生兒全都能製造乳糖酶,用以分解乳糖,但是斷奶之後便停止製造了。不過,在最近一萬兩千到一萬五千年間,有些地方的人類族群馴養了綿羊、牛、山羊、馬,因此更容易取得乳汁(動物的乳汁富含熱量和蛋白質),這種狀況下的天擇在許多族群中篩選出讓成人也能製造乳糖酶的遺傳變異。畜牧文化便是如此從上發揮作用,往下影響了人類遺傳的演化。簡單來說,文化足以影響生物特質。
    ────本文摘自《美的演化:達爾文性擇理論的再發現

    美的演化:達爾文性擇理論的再發現 作者:理查.O.普蘭(Richard O. Prum)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20-06-04

    除了「天擇」,「美麗」也在推動演化! 重新詮釋達爾文性擇理論的演化生物學鉅作, 解開天擇無法解釋的動物特徵與行為模式之謎。
    ★普立茲獎決選入圍 ★《紐約時報》、《史密森尼》雜誌、《華爾街日報》2018年度選書 ★《第六次大滅絕》作者 伊麗莎白.寇伯特 力讚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動盪》作者 賈德.戴蒙 推薦 ★清華大學生科系助理教授 黃貞祥(Gene)導讀 從鳥羽特徵到求偶行為、人類的外貌改變與審美觀, 「性擇」為背後最為強大的驅動力量, 它不僅開創了這美麗多樣的世界,也為天擇的不足之處,指引出顛覆性的思路!

    ✅好書這裡買: 讀書花園:https://marcopolo.pse.is/SNKNB 博客來:https://marcopolo.pse.is/TGRBX 誠品:https://eslite.me/SVMS6 金石堂:https://marcopolo.pse.is/TJYSF 讀 冊:https://marcopolo.pse.is/SVNWS ▌電子書: Readmoo:https://marcopolo.pse.is/QA7C8 KOBO:https://marcopolo.pse.is/SBT5T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