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培養生命中的美好規律<Better Than Before>

    不知下列情形在你的生活中是否常見:你深知自己在一天中應該要撥出二十分鐘穿上跑鞋開始運動,為的就是要達成減重或是讓身材更漂亮的目標,但每次預定workout的時間來臨時,卻又告訴自己「明天再開始,也沒有差吧?」又或者是你希望人生中不應該只是不停讀書和工作,想透過多看點書或學點有趣的技能來豐富生活,但三分鐘熱度退去後,又開始陷入社群媒體的無底洞裡。
    做為平台上的第一篇文章,分享Better than before這本書是再好不過的了。
    作者Gretchen Rubin在書中前幾章就說到,一個習慣(habit)的養成通常有兩個原因。第一:為了使我們能把固定流程的事項自動化,以保存寶貴的決策判斷力和自制力,分配在重要的事物上,第二:或者是透過每天的行動,完成自己的目標(閱讀、飲食等等)。令人吃驚的是,我們近40%的日常行為皆是具有重複性的,習慣對我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雖然大家對於好習慣的需求都大同小異,但養成方法卻因人而異,也因此作者先將人們依對個人和環境期待的反應分成四種人格,分別是Upholder, Questioner, Obliger 和Rebel。四種個性在思考方式和面對問題時的反應十分不同,使用同一種方法也會有不同的結果。
    四種個性對於期待的反應
    Rubin在書中表示Obliger和Rebel在人群中佔多數比例。筆者雖然也想成為具備超強自制力,能完成許多期待的Upholder,但就我對自己的了解,恐怕是Obliger, Rebel, Upholder比例由大到小的混合(亦即要在有外部期待下才能持之以恆,有時卻又不想遵守別人的建議,Upholder個性多限於對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上)。書中提及十餘種習慣養成方法,因篇幅不一一盡述。在此和大家分享三個對我impact較大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助益。
    首先是accountability,這個詞有人翻譯作問責制,主要是告訴我們可以透過設立許多小目標,來督促自己要踏在正確的道路和進度上。倘若一個自由創作者沒有上級的督促催稿,可以透過公布更新時間等來避免停滯。又或者某人想要建立起外出運動習慣,了解自己自制力不足,便可和朋友約定同行或告訴他人自己的健身計畫,進而達到另類的督促作用。
    接下來是convenience,亦即便利。再取運動的例子來說明:多數人認為這類習慣不難維持,因為減重和變結實是個滿大的誘因,但其實規律運動會停止多半是在生活雜事很多的時候。在家裡配置幾個啞鈴或一條跳繩,如此運動的場地便不受限制,也可以便利的進行肌力和心肺訓練。 就算選擇健身房的月付方案不一定比較省錢,但比起每次去都要付錢一次,心理的方便有時更有效果。
    最後是pairing配對,這個方法有許多表現創意之處,書中提到透過使用跑步機書桌(treadmill desk),在工作時亦可活動筋骨,不會昏昏欲睡。 有人喜歡唱歌,便會選擇在淋浴間裡大秀歌喉,也有人會告訴自己只有在吃飯的時候才能滑手機(雖然不太健康),以限制使用時間。就算是小習慣如利用在室內走動的時間順手把物品歸位,長久下來也會有巨大影響。
    總結對這本書的看法,雖然內容章節是以一個個方法作為區分,彼此不具明顯連貫性,但不如把它看成是一本手冊,介紹著不同的食材,每個人即能依照自己的喜好和胃口搭配,找出個人專屬的健康飲食習慣。以筆者自身而言,透過利用這些方法在生活中加入不同的小習慣,如於一天中安排短時間的運動、在特定的時間和地方下閱讀書籍,由此在工作和休閒上皆得以漸漸掌握的更好,不再時常被deadline追著跑或被永無止境的事務撲倒。在此與讀著共勉,養成好習慣,使今天的你比昨天更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