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極必反,如何消化那些反噬的原子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非常喜歡優化自己的生活,讓自己做事更有效率,如果養成能夠幫助工作的習慣那更是錦上添花。


像是我就喜歡慢跑,因為運動的習慣可以保持身體健康。


然後我也有閱讀的習慣,確保自己持續更新。


工作上更是投入,盡可能的把書本上的知識帶到工作中,養成小習慣。


優化效率、追蹤自己的產能、強迫自己假日要上課、每一年都挑戰升遷的機會等等。


-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我變得很討厭工作,我不再期待禮拜一的到來,我就是不想打開電腦。


我也變得很不想努力,我不再想要閱讀新知識,我不想再去刷課程,我也不想要練習寫作的輸入輸出。


工作上我雖然還是會完成待辦事項,也確保品質,但是我就是不想要做到 120%。


嚴重的時候甚至什麼都不想做,就連打開 Netflix 追劇我都嫌麻煩,一度以為自己得了憂鬱症。


我才發現,當初那些幫我成功的良好習慣,已經超出我能夠負荷的程度,一點一滴的在反噬。


-


這邊分享一些擺脫焦慮或是解除那些造成反噬習慣的技巧:


了解時空背景


定期的審視自己的背景 (context),提醒自己不要老想著年輕的時候怎麼樣,為什麼現在做不到。像是以前孩子還小,常態加班無所謂,但是孩子大了,不同的背景下習慣可能就需要調整。


挑選對的定錨對象


有一陣子我聽到美國同事都在讀哪本書,聽著聽著就想說不然我把書籍也全改成原文書。好死不死挑了一本人類大歷史,讀到中間在講什麼宗教什麼王朝的完全無法共鳴。


結論是不要看別人做了什麼好像不錯,自己就盲目跟風。


當進度過了頭記得調整


這個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投入工作的時數。


從一開始的每週 40 小時,到每週 45 小時,最後每週 50 小時。


雖然工作上的表現愈來愈好,產出也愈來愈多,但是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等到意識到時已經養成了加班的習慣。


如果工作表現超前了,就得慢下腳步審視自己的步調,適時調整節奏。


不一定每天都要進步


第一次體會到這個是在回頭看自己的慢跑配速時發現的。


有時候睡得飽就跑比較快,有時候大病初癒可能跑的就比較慢。但是不用每天都要求進步,因為有時候狀況好,有時候狀況不好。


把時間軸拉長,看區間的成效,而不要執著在短期的震盪。


避免達成短期目標後,就沒有然後了


這個是到達了一定的水平後才突然發現的,可能是重大的里程碑,像是升遷到某個職位、買了房子、圓夢出國。


通常到達了階段性的目標可能會開心一下子,但是過不久後興奮的感覺就會消失。如果沒有隨時更新目標,就會覺得好像少了什麼。


我那時候是重新回頭看自己的人生清單,有什麼是物質以外我想要追求的,才漸漸的擺脫汲汲營營的習慣。


-


利用這些方法我慢慢摸索到自己糾結的地方,認識到好的習慣帶來成功但是也帶來無形的壓力。


所以我開始放下腳步,調整自己的節奏,甚至把一些長久以來養成的習慣打掉重練。


我放下書本,然後開始拼拼圖,不再只是一味的輸入新知識,而是從事不太需要吸收知識的娛樂。


我不再老是假日也煩惱工作,假日晚上就是好好的追劇,不要動腦。


我跑步有時候會偷懶,開始買一些遊戲回來打發時間,身體不會因為一個禮拜不跑步就變差。


慢慢的把焦慮的感覺和壓力消化掉之後,才又慢慢的撿回那些習慣。


-


習慣是強大的動能,但是每個人的極限不同,有時候原子習慣建立起來後操之過急是有害的。


放下腳步,如果跟別人比跟得上就可以競爭,如果真的跟不上也沒關係,跟自己比就好。


如果跟自己比都覺得有壓力的話,那就得重新審視周圍的背景 (context) 是否已經改變,有時候慢下來或走下坡也是一個過程。

avatar-img
50會員
65內容數
任職外商,旅居荷蘭,分享職場日常。✏️ 著作:一週一道面試題 | 我的客服人生 | 生產力駭客 | AI 生活應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彼得的外商隨筆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從專員升遷為主管後的挑戰和心態轉變。作者分享自己在升遷後發現主管不必知道所有答案,但需懂得尋找資源協助解決問題。文章進一步介紹了六種「以退為進」的溝通策略,從「私底下討論」、「之後回覆」到「讓我們測試看看」,幫助在面對不同情境時有效處理問題,避免當場僵局並尋求更佳解決方案。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撰寫有效的履歷。文章指出,履歷寫作的挑戰在於如何將經驗轉換為具體數據和實戰例子。建議從客戶體驗的角度出發,細部拆解商務客的需求,重現公司內部的營運細節。最後,整合這些經驗與商業思維,找出自身價值,並以公司在乎的KPI來呈現。文章強調,履歷應該著重在產出和附加價值,而非僅描述努力過程。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如何利用 AI 技術(如 ChatGPT)來輔助撰寫文章的過程。作者詳細拆解了自己的寫作流程,並闡述了每個環節中如何使用 AI 來提高效率。文章強調 AI 在工作流程中所帶來的改變,並指出要適應這種改變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練習。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作中的焦慮與自我懷疑,並提出寬恕自己、放下焦慮、專注在未來成長的觀念,適合想要釋放職涯中不安情緒的人。作者分享了自身成長歷程,並勉勵讀者要對自己好一點,不要受情緒左右,集中精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在 100 小時內完成工作,旨在將其副業發展成一個小型商業模式。首先,作者學習了電子郵件行銷。接著,他設計了一門實戰課程,並利用 AI 協助完善課程結構與內容。隨後,他選擇平台進行線上直播,成功吸引報名。最後,他整合了社群媒體平台,並進行品牌重塑,聚焦於職涯成長知識分享。
這篇文章探討從專員升遷為主管後的挑戰和心態轉變。作者分享自己在升遷後發現主管不必知道所有答案,但需懂得尋找資源協助解決問題。文章進一步介紹了六種「以退為進」的溝通策略,從「私底下討論」、「之後回覆」到「讓我們測試看看」,幫助在面對不同情境時有效處理問題,避免當場僵局並尋求更佳解決方案。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撰寫有效的履歷。文章指出,履歷寫作的挑戰在於如何將經驗轉換為具體數據和實戰例子。建議從客戶體驗的角度出發,細部拆解商務客的需求,重現公司內部的營運細節。最後,整合這些經驗與商業思維,找出自身價值,並以公司在乎的KPI來呈現。文章強調,履歷應該著重在產出和附加價值,而非僅描述努力過程。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如何利用 AI 技術(如 ChatGPT)來輔助撰寫文章的過程。作者詳細拆解了自己的寫作流程,並闡述了每個環節中如何使用 AI 來提高效率。文章強調 AI 在工作流程中所帶來的改變,並指出要適應這種改變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練習。
這篇文章探討了工作中的焦慮與自我懷疑,並提出寬恕自己、放下焦慮、專注在未來成長的觀念,適合想要釋放職涯中不安情緒的人。作者分享了自身成長歷程,並勉勵讀者要對自己好一點,不要受情緒左右,集中精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在 100 小時內完成工作,旨在將其副業發展成一個小型商業模式。首先,作者學習了電子郵件行銷。接著,他設計了一門實戰課程,並利用 AI 協助完善課程結構與內容。隨後,他選擇平台進行線上直播,成功吸引報名。最後,他整合了社群媒體平台,並進行品牌重塑,聚焦於職涯成長知識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培養習慣只能依靠意志力?還是有其他撇步可以輕鬆做到? 一起看看《原子習慣》中有哪些好用的方法吧!
Thumbnail
培養習慣只能依靠意志力?還是有其他撇步可以輕鬆做到? 一起看看《原子習慣》中的「習慣堆疊法」吧!
你的財產、知識、體態與環境,都是你的財務習慣、學習習慣、飲食運動習慣與整理習慣帶來的「滯後指標」。 給你的習慣一個存在世上的時間與空間,只要重複的次數夠多,它就會慢慢成長與茁壯。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自律與成功者擅長的是建構生活,不須展現克制力&減少觸發惡習機制。
Thumbnail
《原子習慣》 步驟二、渴望 讓習慣變得有吸引力
Thumbnail
這本文章介紹了一本有關高效習慣的書籍,探討如何培養好的習慣,包括清晰、活力、必要性、生產力、影響力、勇氣等。文章內容非常豐富,值得一讀。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要養成好習慣,問題就在養成習慣太難了,所謂的好習慣就比如說, 為了健康每天去跑步5公里、早睡早起有良好的作息、想要財富自由,開始去記帳等等。 問題是養成習慣太難了,三不五時就半途而廢!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不需要意志力,無腦能輕鬆持之以恆呢?
Thumbnail
當我我們開始一項新的習慣時,我們也許會設立像是以下的目標:每天超慢跑30分鐘,於是開始興高采烈的執行,前幾天都還可能找出時間來超慢跑,例如早上起床後,有時候比較晚起床,就會在下班後跑一下。然後,生活或是工作中的意外插進來了,有時是公司突然需要加班,有時是晚間的好友聚餐,這些突發事件,會讓你忘記執行新
Thumbnail
1. 檢討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如何改變久坐的習慣。 2. 如何藉由"原子習慣"所提到的重點來建立新習慣以及戒除壞習慣。 3. 經由"一分鐘降血壓操",以及"夜跑"來控制自己的血壓以及體重。 4. 舉例吳淡如的成功是如何靠"頻率大於時間",來日更她的podcast。
Thumbnail
新的一年開始,我們可能思考著要建立或重新培養的習慣,然而,要如何確保這些良好習慣能夠輕鬆被持續下去呢?《原子習慣》想必是習慣養成領域的經典之作!為了保持好習慣,需要在執行習慣時增加大腦的正面感受與立即的滿足感,這篇文章介紹了5種可以幫助你改變對新習慣的心理感受的細節。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培養習慣只能依靠意志力?還是有其他撇步可以輕鬆做到? 一起看看《原子習慣》中有哪些好用的方法吧!
Thumbnail
培養習慣只能依靠意志力?還是有其他撇步可以輕鬆做到? 一起看看《原子習慣》中的「習慣堆疊法」吧!
你的財產、知識、體態與環境,都是你的財務習慣、學習習慣、飲食運動習慣與整理習慣帶來的「滯後指標」。 給你的習慣一個存在世上的時間與空間,只要重複的次數夠多,它就會慢慢成長與茁壯。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自律與成功者擅長的是建構生活,不須展現克制力&減少觸發惡習機制。
Thumbnail
《原子習慣》 步驟二、渴望 讓習慣變得有吸引力
Thumbnail
這本文章介紹了一本有關高效習慣的書籍,探討如何培養好的習慣,包括清晰、活力、必要性、生產力、影響力、勇氣等。文章內容非常豐富,值得一讀。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要養成好習慣,問題就在養成習慣太難了,所謂的好習慣就比如說, 為了健康每天去跑步5公里、早睡早起有良好的作息、想要財富自由,開始去記帳等等。 問題是養成習慣太難了,三不五時就半途而廢!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不需要意志力,無腦能輕鬆持之以恆呢?
Thumbnail
當我我們開始一項新的習慣時,我們也許會設立像是以下的目標:每天超慢跑30分鐘,於是開始興高采烈的執行,前幾天都還可能找出時間來超慢跑,例如早上起床後,有時候比較晚起床,就會在下班後跑一下。然後,生活或是工作中的意外插進來了,有時是公司突然需要加班,有時是晚間的好友聚餐,這些突發事件,會讓你忘記執行新
Thumbnail
1. 檢討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如何改變久坐的習慣。 2. 如何藉由"原子習慣"所提到的重點來建立新習慣以及戒除壞習慣。 3. 經由"一分鐘降血壓操",以及"夜跑"來控制自己的血壓以及體重。 4. 舉例吳淡如的成功是如何靠"頻率大於時間",來日更她的podcast。
Thumbnail
新的一年開始,我們可能思考著要建立或重新培養的習慣,然而,要如何確保這些良好習慣能夠輕鬆被持續下去呢?《原子習慣》想必是習慣養成領域的經典之作!為了保持好習慣,需要在執行習慣時增加大腦的正面感受與立即的滿足感,這篇文章介紹了5種可以幫助你改變對新習慣的心理感受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