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我們的農莊天天要上演一場壯觀的餵雞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7歲的大女兒熱愛動物,三年前,有朋友相贈一隻日本雞,從此展開了她的養雞生涯。
朋友後來又陸續送了幾隻母雞和公雞,經過三年的努力和照顧,當年的日本雞,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孵育出下一代,這是因為天然災害的緣故──經常在農場上方盤旋的老鷹,還有地面上的食蟹獴、蛇、野狗,無時不刻虎視眈眈。光最近就折損了快十隻雞,大多是四五個月大的雞。這些雞都是我們的母雞下蛋後,花三週的時間辛苦孵出來的,非常寶貴,所以每次折損一隻雞,都讓我們心疼不已。贈雞的朋友倒很看得開,她說老鷹也需要食物呀!
大女兒有一次捕捉到食蟹獴進入雞舍的畫面!
我們的雞,晚上會待在鎖上的雞舍裡睡覺。每天清早,孩子會去開門讓雞出來自由覓食,這些雞整天待在農場上吃個不停,吃草、吃蟲......最近竟然也吃起菜來,因為連續幾個月的乾旱,草都枯了,雞沒得吃,就來吃菜,跟我們搶食,真是傷腦筋。
除了自行覓食,大女兒每天還會準備一鍋食物給雞吃,是養雞的朋友教的──先將屑米泡水兩小時,讓米發酵,然後瀝乾拌入細糠。我們的雞超愛吃這食物。
每天傍晚五點多,大女兒會抱著那鍋食物,走向雞舍外面的空地。當她拿鍋蓋敲盆弄出大響聲時,幾十隻雞就會爭先恐後,又跑又飛的往食物的方向衝去,那景象真是太壯觀了,簡直就像一場精采的表演,而且百看不厭。也許哪天可以來賣門票,呵呵。
以下兩支影片分別從相反的方向來看這場餵雞秀。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584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買農地、蓋農舍、過農莊生活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0K會員
312內容數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蓋了一間農舍 的其他內容
很多人喜歡吃甜點,我們家也不例外。但是市售的甜點,舉凡麵包、餅乾、蛋糕等等,裡面的成份,大多相當恐怖,對人體有很大的危害。所以,我們家不得不學習閱讀營養標示,也教導孩子閱讀營養標示,對那些危害健康最大的化學成份,一定要避之唯恐不及。
今年沒有颱風侵台,雨水很少,少了夏天最主要的雨水來源,乾旱情況嚴重,不但作物成長緩慢,連雜草的根部都枯黃,彷彿噴了除草劑,實在可怕。乾旱致災,農人是最能體會的,因為作物每天都會告訴你,它快渴死了。就算有澆水,還是遠遠比不上一場大雨所帶來的滋潤。
2019年九月,我在方格子展開「我蓋了一間農舍」的專題寫作,詳細記錄我們一家六口從台北移居台東買農地、蓋農舍的經過。 這個專題的文章,分成幾類如下:  移居台東前(的緣起和準備)  準備蓋農舍(需要做的工作和準備)  農舍興建(的過程)  農莊生活(的點滴)  在家自學的四
我原本就是個弱不禁風的書呆子,從小到大沒幹過什麼體力活,也沒接觸過農事,手無縳雞之力。五年前移居台東後,望著1800坪雜草遍佈的農地,心中一急,竟卯起勁來,天天拿著農具到處挖草,恨不得可以全部斬草除根。
吾家有女初長成,14歲的次女,先天體質健壯,加上胃口好,吃飯快,身高和體重都增加得快。她身上其實沒什麼肥肉,除了腹部以外,呵呵。她健康又強壯,是我們家農場上的好幫手,為人父母的我們,很以她為傲。不過進食習慣又快又多,總是不太健康的。但是胃口好的人,不容易改變這種進食習慣,除非有很強烈的改變動機
以前住在台北,對氣候的變化,沒什麼特別的感覺,頂多就是冬天覺得太冷,夏天覺得太熱,雨天覺得太溼,出門不方便。那時只要騎腳踏車十五分鐘內到得了的地方,就會騎腳踏車,有時甚至二十幾分鐘也在騎,畢竟騎腳踏車很方便。只有要去比較遠的地方,才會搭公車、搭捷運,甚至搭計程車。 正因為出門大多以腳踏車代步....
很多人喜歡吃甜點,我們家也不例外。但是市售的甜點,舉凡麵包、餅乾、蛋糕等等,裡面的成份,大多相當恐怖,對人體有很大的危害。所以,我們家不得不學習閱讀營養標示,也教導孩子閱讀營養標示,對那些危害健康最大的化學成份,一定要避之唯恐不及。
今年沒有颱風侵台,雨水很少,少了夏天最主要的雨水來源,乾旱情況嚴重,不但作物成長緩慢,連雜草的根部都枯黃,彷彿噴了除草劑,實在可怕。乾旱致災,農人是最能體會的,因為作物每天都會告訴你,它快渴死了。就算有澆水,還是遠遠比不上一場大雨所帶來的滋潤。
2019年九月,我在方格子展開「我蓋了一間農舍」的專題寫作,詳細記錄我們一家六口從台北移居台東買農地、蓋農舍的經過。 這個專題的文章,分成幾類如下:  移居台東前(的緣起和準備)  準備蓋農舍(需要做的工作和準備)  農舍興建(的過程)  農莊生活(的點滴)  在家自學的四
我原本就是個弱不禁風的書呆子,從小到大沒幹過什麼體力活,也沒接觸過農事,手無縳雞之力。五年前移居台東後,望著1800坪雜草遍佈的農地,心中一急,竟卯起勁來,天天拿著農具到處挖草,恨不得可以全部斬草除根。
吾家有女初長成,14歲的次女,先天體質健壯,加上胃口好,吃飯快,身高和體重都增加得快。她身上其實沒什麼肥肉,除了腹部以外,呵呵。她健康又強壯,是我們家農場上的好幫手,為人父母的我們,很以她為傲。不過進食習慣又快又多,總是不太健康的。但是胃口好的人,不容易改變這種進食習慣,除非有很強烈的改變動機
以前住在台北,對氣候的變化,沒什麼特別的感覺,頂多就是冬天覺得太冷,夏天覺得太熱,雨天覺得太溼,出門不方便。那時只要騎腳踏車十五分鐘內到得了的地方,就會騎腳踏車,有時甚至二十幾分鐘也在騎,畢竟騎腳踏車很方便。只有要去比較遠的地方,才會搭公車、搭捷運,甚至搭計程車。 正因為出門大多以腳踏車代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和父親決定改善雞舍的故事。父親為了挖深土堆以防止野狗入侵雞舍,不辭勞苦。作者感受到父親的用心與努力,並對他表達了感謝之情。
Thumbnail
幾年前,樸耘開始實踐自給自足的生活,所以決定養十隻小雞。
Thumbnail
小二時,我和妹養過一對愛情鳥,家庭出遊的緣故,錯過餵鳥兒飼料,回家一看,母鳥已奄奄一息,而公鳥在啄食母鳥的頭顱。我連忙請家人騎車載我去買鳥飼料(緊要關頭飼料剛好沒了?)我記得飄著細雨,我坐在後座提著一袋五穀雜糧搖搖晃晃,內心吶喊著:「等等我啊,再撐一下下喔。」我們將籠裡的塑膠盒補滿了飼料
Thumbnail
位於龍潭關西交界的龍潭北一牧場孕育著一群好命雞。放牧的母雞能自由的在戶外奔跑曬太陽、玩沙浴,室內則有仿樹枝的棲架可供歇息,還有頂級荷蘭專屬產房、自動集蛋設備,嚴選統一飼料無腥且特配的素食飼料,快樂腳神氣蛋標榜「有運動的雞更健康的蛋」、「日光浴的雞更營養的蛋」,讓消費者可以享用到更安全健康的蛋。
Thumbnail
夢見我和幾個大學生在一起,我們在研究「餵食雞蛋」的行為學。重點是餵食者怎麼餵,代表其個性展現;而被餵食者怎麼吃,也是行為研究重點。我們就是不停地餵雞蛋與吃雞蛋。 場景切換到我們這一群大學生在餵貓,希望那隻貓能吃東西。 感覺我們好像在日本,許多餐廳對寵物很友善,我們可以跟他們要食物,來餵食流浪動物
Thumbnail
迷你動物園,忙碌的孩子在餵食,忙碌的家長在鼓勵指導拍照。今天的動物們是否覺得奇怪,怎麼可以吃個不停。
Thumbnail
我大概是從2020年開始觀看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贊助台灣猛禽研究會架設的鳳頭蒼鷹育雛直播,深受感動,自此播放列表上多了一條,且囊括舉凡加拿大的白頭海雕、樹屋裡的貓頭鷹、城市裡的游隼,世界各地的鳥爸爸鳥媽媽們,天涯若比鄰,紛紛在YT上出現。但當然,這季節最牽動我心的,必然是大安森林公園的鳳頭蒼鷹
Thumbnail
天氣晴朗的早晨 來會一會朋友家的 放山雞 朋友說了好幾次,要帶我參觀他的雞舍 可能緣分未到,一直沒有去 這次臨時想到,就來了(明明就很近😂) 哇嗚!迎接我的是三隻大犬 是為了防止其他的狗勾跑進去驚嚇.傷害到雞 進入第一區,母雞區 這一區全部都是母雞,為了生蛋而養的母雞  原來母雞
Thumbnail
養雞之後,我們聽過很多人跟我們抱怨一個問題:不能出遠門了。感覺好像被雞綁著,固定的時間要去餵水、餵雞、收蛋,好不自由阿!如果要長時間出門,往往要拜託親朋好友幫忙餵雞,當親朋好友無法幫忙,還要花錢請人來顧,相當不划算。 本章我們會討論小戶養雞如何使用自動化設備實現「收蛋自由」,又不需要花大錢!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和父親決定改善雞舍的故事。父親為了挖深土堆以防止野狗入侵雞舍,不辭勞苦。作者感受到父親的用心與努力,並對他表達了感謝之情。
Thumbnail
幾年前,樸耘開始實踐自給自足的生活,所以決定養十隻小雞。
Thumbnail
小二時,我和妹養過一對愛情鳥,家庭出遊的緣故,錯過餵鳥兒飼料,回家一看,母鳥已奄奄一息,而公鳥在啄食母鳥的頭顱。我連忙請家人騎車載我去買鳥飼料(緊要關頭飼料剛好沒了?)我記得飄著細雨,我坐在後座提著一袋五穀雜糧搖搖晃晃,內心吶喊著:「等等我啊,再撐一下下喔。」我們將籠裡的塑膠盒補滿了飼料
Thumbnail
位於龍潭關西交界的龍潭北一牧場孕育著一群好命雞。放牧的母雞能自由的在戶外奔跑曬太陽、玩沙浴,室內則有仿樹枝的棲架可供歇息,還有頂級荷蘭專屬產房、自動集蛋設備,嚴選統一飼料無腥且特配的素食飼料,快樂腳神氣蛋標榜「有運動的雞更健康的蛋」、「日光浴的雞更營養的蛋」,讓消費者可以享用到更安全健康的蛋。
Thumbnail
夢見我和幾個大學生在一起,我們在研究「餵食雞蛋」的行為學。重點是餵食者怎麼餵,代表其個性展現;而被餵食者怎麼吃,也是行為研究重點。我們就是不停地餵雞蛋與吃雞蛋。 場景切換到我們這一群大學生在餵貓,希望那隻貓能吃東西。 感覺我們好像在日本,許多餐廳對寵物很友善,我們可以跟他們要食物,來餵食流浪動物
Thumbnail
迷你動物園,忙碌的孩子在餵食,忙碌的家長在鼓勵指導拍照。今天的動物們是否覺得奇怪,怎麼可以吃個不停。
Thumbnail
我大概是從2020年開始觀看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贊助台灣猛禽研究會架設的鳳頭蒼鷹育雛直播,深受感動,自此播放列表上多了一條,且囊括舉凡加拿大的白頭海雕、樹屋裡的貓頭鷹、城市裡的游隼,世界各地的鳥爸爸鳥媽媽們,天涯若比鄰,紛紛在YT上出現。但當然,這季節最牽動我心的,必然是大安森林公園的鳳頭蒼鷹
Thumbnail
天氣晴朗的早晨 來會一會朋友家的 放山雞 朋友說了好幾次,要帶我參觀他的雞舍 可能緣分未到,一直沒有去 這次臨時想到,就來了(明明就很近😂) 哇嗚!迎接我的是三隻大犬 是為了防止其他的狗勾跑進去驚嚇.傷害到雞 進入第一區,母雞區 這一區全部都是母雞,為了生蛋而養的母雞  原來母雞
Thumbnail
養雞之後,我們聽過很多人跟我們抱怨一個問題:不能出遠門了。感覺好像被雞綁著,固定的時間要去餵水、餵雞、收蛋,好不自由阿!如果要長時間出門,往往要拜託親朋好友幫忙餵雞,當親朋好友無法幫忙,還要花錢請人來顧,相當不划算。 本章我們會討論小戶養雞如何使用自動化設備實現「收蛋自由」,又不需要花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