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有寫過不少關於快時尚的文章,也分享了時尚產業成功的循環經濟案例。本文主要用意是希望以一個更加宏觀的視角,重新梳理一次快時尚產業在方方面面的巨大影響力,不只對環境、也對我們。而該怎麼面對與看待這樣龐大的影響,依舊是我們需要持續思考,與持續關注的。
序、快時尚的風潮
近年來台灣掀起一股「快時尚」的風潮,大眾不再追求高質量、耐耗損的衣著,快速、新潮、流行等等的字眼似乎才是現代人奉為圭臬的宗旨所在。瑞典的H&M、西班牙的ZARA等品牌在近年來除了打出環保口號,提倡減塑、可回收商品外,也提出幫助弱勢的以慈善為本的策略,以紓解快速時尚造成的巨大資源浪費與庫存問題。然而高汰換的衣物所導致的問題真的就此解決了嗎?本文筆者針對環境及消費者面向,主要由汙染層面及其他細項整理出幾點分析:
一、環境汙染
土地污染
首先,不可不知的是快時尚所導致的環境汙染,看似光鮮亮麗的時尚產業其實列名為全球第二大污染產業,僅次於石化工業。原因無非是快時尚導致現代人的衣著需求量增加,除了要求更多的勞動人口,衣料的原物需求也更為加重。以棉花為例,傳統的棉花產業從自給自足,趨向資本化與工業化的快速生產,開始大量使用工業化的農藥與化肥,難以想像世界上光是因為種植棉花,就消耗了10%的農用化學品和25%的殺蟲劑,這些化學藥品所造成的土壤污染及鹽化,將嚴重危害土地及當地居民的健康。
水污染
此外,除了地質的汙染,水浩劫的議題更是不可忽視,全球每年光是紡織業的用水量就高達387萬億公升,其他環節的用水量更是難以估計,我們日常穿的一件牛仔褲就要使用7000公升的水生產,世界目前缺水問題愈發嚴重,若是時尚產業毫無節制的揮霍,屆時可能連飲用水都將面臨匱乏。
垃圾問題
快時尚的成因是一個雙向的結構,一方面在產業端為了創造龐大的消費量,大幅提高產品的替換率,甚至縮短衣物的壽命。另一方面習慣這種消費模式的普羅大眾,對於快速平價的追求,又再次加快了產品的高速替換,這兩者加乘之下給地球環境帶來了莫大的壓力,根據統計每年有1280萬噸的服裝垃圾,被運往美國的垃圾掩埋場,大量的時尚垃圾,也必須消耗不少人力做處理。
二、對我們的直接影響
健康因素
在便宜好看為主的時代,消費者和快時尚產品的頻繁的接觸,我們真的了解身上的衣物從何而來嗎?不少人忽視衣物的染料成分,部分平價流行服飾的染料會產生一種名為「壬基酚」的毒物,這種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可能影響神經、免疫系統發展等健康問題。
產業的結構正義問題
總括而言,快時尚是一個在追求快速、高效、高獲利與良好外在形象的時代氛圍之下,由多種不同因素構成的社會現象。而這個快時尚的普遍現象遍及全球絕大部分的已開發國家。然而這樣不斷加速替換產品的全球供應鏈結構,不僅對環境造成了莫大的影響,也對我們_使用與製造這些產品的人造成了難以避免的傷害。
在工業化的過程之中,全球產業分工的不正義與不嚴謹,導致忽略製造過程的社會責任與可能帶來的汙染及風險,甚至造成對產業分工中處境相對不利之弱勢群體的剝削,(例如開發中國家的勞工)導致健康權與勞動權的許多侵害問題,對社會而言也造成碩大的外部成本。
結論
一件新潮好看的T恤、一條普通的牛仔褲,所造成的土地、水源汙染、垃圾問題著實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嚴重,甚至在人權方面,也有我們必須面對的健康問題與勞動權利問題。在未來後悔莫及前,現在仍然還有努力的空間。之前在我們的文章中,也有分享過不少時尚產業實踐循環經濟的成功案例。以台灣為例,除了鄉里多有衣物回收箱,也有像是
衣服圖書館這類將衣物共享的機制活化,大幅提升使用體驗的創新模式。而各大潮流品牌也的確已經著手進行改革,如開頭所提到的資源再利用,或是慈善用途,但是大部分的服飾仍不知何去何從。
除了支持企業與有關團體對循環經濟的實踐之外,也許打著環保口號苛刻要求工業節能減碳的現代人,也該回頭審視自己是否遺忘了充斥街頭巷尾的潮流服飾店。不論衣服是否還堪用,大眾仍絲毫不手軟的重複購買和丟棄,我們看似只不過丟棄一件不上千元的產品,背後巨大的隱藏成本卻往往被世人忽視。所謂「沒有消費,沒有浪費」身為學生的們其實也可以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只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理性購物,不要輕易浪費任何一件堪用的衣著,除了幫助自己省下不少金錢外,也能讓地球環境減少一絲的破壞。
寫作編輯:陳可婕 核稿編輯:曹立寬
推薦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