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02-怕寂寞可以去吃鐵板燒

不只一次聽別人質疑過,平價鐵板燒不值得花百元去吃,不過就便宜的豆芽菜跟高麗菜,以及重口味調味的主菜而已,但是總有些理由,會偶爾想去光顧一下。
尤其自己住處附近,最近開了間大埔鐵板燒之後。
以前週六還要去國小上半天課的年代,有個親戚經常在當天中午帶家族裡的小孩去外面吃飯,而名叫「歐林」的鐵板燒,是口袋名單常去的一間。
二十幾年過去,平價鐵板燒依然活得好好的,但有些要素已幾乎滅絕,如吃到飽的白飯,及不到百元的蔥爆肉品系列。依現有物價來看,若內用單點含白飯不到百元,那也很難不對餐點品質有存疑。
喔對了,還有那些年每去必點,價格180元的黑胡椒菲力牛排。
在那個配鐵板燒一定要吃兩碗飯才夠的年紀,回頭來看,自己真的挺不客氣的,被請客就直接點吃得習慣,單價還前幾高的主菜,無視百元上下的其他選項。
隨著記憶的味道在逐漸淡掉之餘被美化,如今大埔鐵板燒的菲力牛排"只"漲到剛好兩百,似乎相對早已破百的平價系列,漲得較不誇張。自己出來工作後,再也沒吃過鐵板燒中高價的牛排類,或許被社會化的價值轉變給影響。
記憶中的鐵板燒牛排味,混雜著無憂無慮,以及和家族一起出門的親切感。
可能很難想像,我從小到現在,依然對某些炒高麗菜的氣味感到作嘔,是吃進嘴裡會吐出來的程度,但水煮、生的,或水餃內的完全不會,甚至算喜歡。現在能多少吃一些,只是那氣味究竟是什麼情境產出,大概會是無解之謎。
顯然地,鐵板燒附的炒高麗菜沒這問題,但童年時可是連試都不會試。
每當想到今天好像菜吃得偏少,又不想吃自助餐時,在往鐵板燒走去的路上,會邊走邊說服自己,等下吃到豆芽菜跟高麗菜就夠了。
最後呼應自己的標題,也可能是最匪夷所思的感想,就是一個人吃鐵板燒,比較不會感到寂寞。
因為鐵板燒的運作機制,會逼著你跟廚師面對面。
你至少要等青菜上來才真正開始吃這頓,接著還有主菜,再加上很大機率,廚師會在你正前方或兩側的鐵板上,繼續料理別人的份,所以可能入座到吃完時,在你的眼前,都會有人在。
就這點,你從走進鐵板燒店起就會有人跟你互動,就算店內只有自己一位,廚師還是會在料理區聊天待命。
如果有機會遇到其他顧客,零散還是客滿,每個人其實都坐著面對同個方向進行同一件事-等餐點送到自己眼前並吃飯。除了圍成ㄇ字型的小攤車,或者酒吧,我想不太到其他座位都面對吧台的類型,何況前面那兩種,通常也會額外設別的座位形式。
只有鐵板燒,尤其大埔鐵板燒。先聲明我真的沒業配,可似乎只有大埔不會設置面向吧台之外的其他座位。
大埔規模大到有自己的Logo,真令人吃驚。
寫到尾聲才發現,我的感受完全可以用一間虛構餐廳來概括一切-日劇版很紅的《深夜食堂》,只不過大埔鐵板燒是「簡化版」,沒有隨你點的客製化菜單,跟一個會聽你發牢騷順便開導你的師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