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3|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不然我們分手啊》

「不然我們分手啊」
在情侶吵架的時候,不罕見的是有一方會這麼說。第一次聽到時,那方會感受到震懾,然後或許問說:「你為什麼要這麼說?」去探究對方到底是不是真的想分手。但說出這種話,通常都不是真的想分手,這句話倒不如說是想測試對方對自己的感情,某種程度來說是希望對方來注意自己,希望感受到對方對自己的在意與重視。但這對感情是良好的嗎?
在11月11號這天數間獨立書店串連起來,用「#本書店將於1111歇業」作為標題發表貼文在社群媒體上,而這個消息震撼了這些書店的顧客、讀者以及關注文化的所有人。而這活動的內容是作為對於1111這個中國節日的反抗,這天是消費的大日子,所以許多通路都會降價特銷各式各樣的商品,而書本來就是商品,不意外地也是被操作的其中一個標的。
我們先說為什麼這個節日存在吧,當然要說商家的噱頭,那當然無可否認的,畢竟情人節也是這樣被設計出來的一個節日,哪一個節日不是人造的(Artificial)呢?那四個1就如同四根棍子,剛好是光棍,從2009年11月11起淘寶開始的雙十一節日就這樣開始了。當然單身指的不只是男性,但是光棍確實就是指涉男性,除了這個詞的日常語用之外,與陽具相似的棍也更是一種對應。這跟中國的「獨生」政策大有關聯,80年代的一胎化政策加上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讓懷上沒有陰莖嬰孩的婦女就要打墮胎針,男女比例就有嚴重的失衡,光棍確實充斥著整個中國。諷謬的事情也在於,當初的一胎化政策提出是為了要提高人均GDP(分母少了不就高了嗎),現在這失敗的政策產物(人口嚴重老化,即便在2015年停止一胎化政策也已經太遲)卻也反被用來促成經濟的活絡。
從國家主體的角度來看,這種中國包藏在日常消費底下的文化殖民(例如用詞的滲透,例如視頻、鼠標、優化)是應該要抵制的,但這裡所要討論的重點不在這,畢竟獨立書店的這個抗議活動與國際政治的關聯性較小,卻是座落在文化政治的場域中。獨立書店的這個活動既然是想要促起眾人對於文化的關注,但卻面臨到不少的批評,例如有人認為把文化跟獨立書店掛鉤是不是搞錯了什麼?既然閱讀是一件提升文化的事情,難道從獨立書店與連鎖書店買到的書有什麼不同嗎?從這裡我們可以再延伸出,如果有些人如我大部分都購買二手書呢?畢竟古書與古著對我來說是件浪漫的事情,因為這些物品不只是「客體」,卻是思想與美的載體(前手的眉批或是上個時代的美感)。又或者是有人批評在這天歇業不就反而將原先的顧客推向其他商家,尤其是這裡的獨立書店所要抵制的電商?更進一步,也有聲音認為這裡要吸引的顧客本來就不同所以根本就沒有影響,不是嗎?也有人奚落獨立書店用情緒勒索的方式來表達訴求,實在是很悲哀的事情,有這個必要嗎?雖然也有人緩頰到,也就是事情已經到這個地步,才不得不如此啊。
或許吧。要從善意解釋的話,那個 hashtag 也能被理解成:「又沒有說在哪一天「起」歇業,所以本來就沒有要從此關門的意思啊。」然而,先從後果來看,若不是大部分關注獨立書店的人看到這則消息以為喜愛的書店從此要關門大吉了,也不會有那麼大的震撼才是。且從相對的角度來解釋這句話,這段話也沒有說「只」在哪一天歇業,所以當然會造成那麼大的誤解。更進一步地說,日常語用上店家若是只要休息一天,會用「公休」,「歇業」是使用在自此之後再不營業的情形上,我想獨立書店既然是文化圈的「象徵」,不可能對於文字不敏感的,畢竟許多獨立書店的書是經過篩選的「書」,而不是一團勵志的廢紙。
而從這個前設我們也可以知道獨立書店就是有意要造成所有讀者誤解的,今天一句話既然有多種解釋可能性,發言者也知道這件事,那麼這可以說就是「有意的」了,就像雙關語一般,但是若今天雙關語有不同的理解可能性,那麼對於他方而言有不同於善意解釋的認知,也就無可厚非,開玩笑帶有的風險如果實現了,玩笑者就要負責,可不天經地義?
尤其許多獨立書店除了販售書籍之外也會經辦藝文活動,例如新書講座或是對應時事議題的會談,不只是把整個文化圈給擴大希望包容更多的市民進入,同時也是某種程度上的行銷,這是好事。但是獨立書店的假歇業消息一出,這些舉辦活動者呢?這些報名活動者呢?大家陷入一團混亂、慌張,想說這是怎麼回事,接下來的活動怎麼辦,對於這樣的震盪,獨立書店說好聽的是沒有考量到,說難聽的是為了他們訴求的必要之惡。但是這是必要的嗎?目的從來無法正當化手段,否則為了提升整體人類的品質我們就可以汰除劣勢的種族了。
獨立書店這個活動批判的重點在於電商把書的售價從八五、七九打到六六折,這樣照著書本原價賣的獨立書店如何生存?進而,因為打折的風氣,讓書的定價越來越高,這樣獨立書店要賣書的困難度也越來越高。但是如何生存這問題不就本來是市場的邏輯嗎?消費者的理性選擇本來就是在能取得同樣結果的情形下選擇最低成本的進路,這是經濟學最基本的對人的假設,即便這個無法稱作人性,但是在消費上我們都是具有工具理性的,同樣好吃的餐點我們不會想多花錢在它身上。而關於生存的問題,很多獨立書店也自求生路,開啟了複合式經營,兼賣手沖咖啡,尤其書店的大部分收入也是來自於此,這也很正常。但因為自己被擠壓到市場的邊緣,就以這樣鄉愿的方式刺激關注獨立書店的讀者們,就像情侶一方說:「不然我們分手啊」的方式是十分不妥的,或許真的吸引到對方關注了,或許真的讓對方知道自己的重要性了,但是自此而使對方對自己的信任、情感產生影響、減少,也是這個行為所可預期的後果,所以這樣做是一個適當的方法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並不是走投無路就可為所欲為,不然我們就要體諒所有甘苦人的暴行了,極端了些,但這邏輯是相同的。
雖然我大部分買二手書,但是我去台灣的各縣市時都會去看看當地的獨立書店,而當我去看我就會買那裡的書,二本到五本不等,這些書的金額已經可以我買二至三十本的二手書了,但為什麼我要消費?這裡我想就是獨立書店誤解的地方,所有書在原本定價後打折在電商上銷售的價格,那才是「原價」,獨立書店以書的定價來消費,是在「原價」之上更像顧客收取一筆費用,這比費用就如同在台北某些餐館用餐,東西真的不怎麼美味,但你買的是那個文化、品味、氣氛,就如同我在獨立書店買書一般,我是為了支持獨立書店以及他們擇選的辛勞,以及對於這家「店」的氣氛的享受,償予對價,如此而已。我們或許可以把原價跟這加價之間的落差,稱作「文化價值」,而這是我想獨立書店沒有搞清楚自己定位、提供的服務,因此把自身與一般把書當作完全的商品在販售的電商搞混的關係。
這裡也沒有要提供給獨立書店任何建議,我沒有開書店,給建議毋寧說是越俎代庖甚至驕傲僭越的,反而,在這裡只是想提出身為一個對於閱讀喜愛、關注文化以及獨立書店的讀者,因為這樣的事件所感受到心臟落拍的衝擊如同被愛侶提出「不然我們分手啊」一般的心情。是的,我注意到了,但我也對你的信任與情感減少了。很遺憾。
picture credit: https://news.gamme.com.tw/1565354
picture credit: https://news.gamme.com.tw/1565354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